作者 | 谢璇
编辑 | 房煜
5月28日,京东物流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40.36港元,收于41.7港元,上涨3.32%,盘中涨幅一度高达18.19%。按照收盘价计算,京东物流总市值达到了254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为2084.58亿元。此次京东物流在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为241.13亿港元。
自此,成为京东系一年之内的第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刘强东成为名副其实的港股敲钟王。本次IPO的联席保荐人包括美国银行、高盛、海通国际等。
招股书显示,2018、2019、2020年这三年间,京东物流营收分别达到了人民币379亿、498亿和734亿,2020较2019年年增长了47.2%。2021年Q1,京东物流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64.1%。
作为明星项目的京东物流仅在2018年开放了唯一一轮融资,多家机构参与,融资总额高达25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中国物流行业最大的单笔融资。
但实际上,刘强东自建物流最初阶段的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但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却说:“(这个生意)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在张磊看来,京东恰似当年的亚马逊,而贝索斯的遗憾正是亚马逊成立时美国已经有了UPS这类的物流巨头,因此他丧失了做供应链整合的机会;而在中国,京东不存在这样的对手,因此面临更好的历史机遇。
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招股书中表示,未来12-36个月内,将主要用于继续升级和扩展六大物流网络,保持竞争优势;用于开发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相关的包括自动化科技、数据分析与算法以及其他底层技术等先进技术;以及用于扩展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广度与深度,深耕现有客户,吸引潜在客户。
显然,供应链已经成为京东物流发展的核心命题——在京东物流长达577页的招股书中,“一体化供应链”一词共计出现了147次。
01
从物流部门到独立公司
大企业纷纷插脚一体化供应链
京东物流的招股书中,援引了灼识咨询报告对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定义:与其他形式的物流服务相比,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具有端到端覆盖、更先进的技术以及对行业洞察要求更高等明显特点,旨在赋能客户的业务经营,并满足其不断更新升级的需求。
数据显示,按总收入计,京东物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2020年市场份额为2.7%。同时,一体化供应链收入是京东物流营收的主要构成,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占总收入的75.8%。
罗戈研究发布的《中国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研究报告》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结论,报告中,在对2020 年中国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商 Top 10 合计规模约 1,585 亿,市场集中度CR10=8.8%,⾼度分散,其中 5 家企业规模超过 100 亿,分别为:京东物流、外运股份(专业物流)、⽇⽇顺、准时达、安得智联。
图片来源: 中国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研究报告-罗戈研究
从这份榜单中,可以看到,该领域的头部企业几乎被大企业孵化出的物流公司所把持——拆分自京东的京东物流、由海尔物流业务发展起来的日日顺、富士康的准时达、美的的安得智联、苏宁物流……
正如京东物流在招股书中所说的那样,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领域排行前十的企业,主要为大型企业的物流子公司(其最初是为了满足内部物流需求而设立,但后来逐渐开放以服务外部客户),及致力于服务外部客户的供应链服务供应商。
那么,这些背靠大企业资源而发展起来的物流公司,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呢?在罗戈研究院长潘永刚看来,企业的对外业务占比决定了其自力更生的能力。
以京东物流为例,自对外开放以来,其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29.9%,持续提升至2020年的46.6%。以京东物流2020年734亿的总营收计算,其外部客户收入达到了342亿,仅此一项,就已超过了中通快递(252.14亿元)、韵达快递(335亿)等企业的2020年总营收。
而已经提交上市申请的日日顺,关联方业务比例也在持续降低。出身于海尔的日日顺,其第一、第二大股东分别为海尔集团和阿里巴巴,2018至2020年,二者合计关联方销售收入占比从58.9%降至50.3%。以2020年140.36亿的营业收入计算,日日顺的外部客户收入总额达到69.76亿元。
随着京东物流的上市,以及日日顺向创业板不断迈进,这或许可以证明,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这些曾经的大公司物流“部门”,不仅具有进入市场参与搏杀的能力,其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同。今天的京东物流,正在努力成为一家综合第三方物流公司。
图片来源:摄图网
02
为何人人都要做供应链?
一切皆可线上销售,这是对物流业提出的巨大挑战。
截至2020 年 12 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 7.82 亿,占整体网民数的 79.1%,对应 2020 年我国网络零售占比已近 25%,各行业线上渗透率整体提升,在线化的演变,正在更深层的推进。
波涛滚滚的电子商务时代,是对电商和物流业的双重考验,这更是对供应链整合响应能力的巨大挑战。准确识别用户心理,快速满用户户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基于反馈数据进行产品与服务升级,这面临的是一场体系化的升级。
构建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能力,是物流企业必须要攻下的山头。
那些本就拥有物流能力的综合企业,首先发起了进攻。一方面,基于内部能⼒的业务化和新模式探索的需要,使得大企业将既有业务打造为对外商业模式,成为了全新的盈利点;另一方面,这些以满足大企业物流需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物流企业,从诞生之初就身负着供应链解决能力的使命,生来就是为供应链体系服务的。
但是,在看似同质化的竞争格局下,各个企业走的却是不同的路。
从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体系,京东物流就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仓储网络建设,提高前置仓的密度,通过大力投入前置仓模式进行运营——传统的物流公司拼的是运力,而京东物流拼的是仓储。
京东自营先行采购,然后依据运营经验及优化算法将货物送到区域配送中心,然后再分拨进入前端物流中心。随后,用户下单后,商品由最近的物流点出库,并由快递员将其配送到用户手中。这与普通电商模式中,每一单都要单独寄送的模式全然不同。通过“以储代运”的模式,建立起了“当日达”、“次日达”的物流体系护城河。
可以说,仓储就是京东物流得以立足的根本,也是其未来业务扩张的基础逻辑。
京东物流的招股书中称,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运营900多个仓库,总管理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几乎覆盖中国所有的地区、城镇及人口。
与京东物流不同,日日顺则是为海尔提供家居场景解决方案,应运而生的。这要求服务商不仅拥有运输和库存能力,更需要具备全国范围的To C服务交付能力,其对服务网点和人员规模均有着较高要求。
基于综合的售后服务需求,日日顺构建出了一套成熟的供应链服务能力:服务覆盖家电、家居、健身器材、出行工具等多个领域;拥有超过 6000 个服务网点,可以保证家居大件物品的送装交付;并且由于服务品牌较多,从而能够形成跨品类、跨品牌的定制化场景解决方案。
在潘永刚看来,每个企业的商业运作逻辑均有不同,都是基于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业务拓展。从各个公司的背景和资源出发,每家企业都在进行不同的选择。看似是在同质化发展,实则各有优势。
现在,京东物流已经在可以觥筹交错中庆祝IPO,但是对于市场来说,更关心的是,下一个会是谁?从企业物流到第三方物流并拥抱资本市场的资本盛宴,正在拉开帷幕。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