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万亿市值企业已诞生!ESG影响力投资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丨DEMO WORLD 世界创新峰会

创业
2021
06/03
12:41
亚设网
分享

中国新能源万亿市值企业已诞生!ESG影响力投资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丨DEMO WORLD 世界创新峰会

5月27-28日,创业邦2021 DEMO WORLD 世界创新峰会在上海·中国船舶馆全新亮相。2007年以来,由创业邦打造的DEMO CHINA创新中国春季峰会连续十三年为高成长企业创新搭建高规格交流平台,已经沉淀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峰会之一。今年,DEMO CHINA创新中国春季峰会升级为DEMO WORLD世界创新峰会——大企业创新与创投生态峰会,将与参会嘉宾们共同探寻各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风向。

在峰会现场,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葛新宇、凯辉智慧能源基金合伙人张利、绿动资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张国津、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董事总经理张小龙进行了名为《ESG影响力投资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圆桌论坛,主持人为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总监林奕谷。犀利观点如下:

1、ESG投资看重的是企业的长期价值,不是依赖于财务的短期表现。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ESG,包括碳中和目标提出以后,我们认为现在多重底线的投资理念对于超额回报有正向作用。

2、ESG影响力投资的私募股权和二级市场投资其实有非常大的不同。作为一级市场的股东,需要通过在治理上的权力和地位去影响企业。我们要追求超额收益,不以回报为牺牲。同时,要追求每一笔投资都要有量化的环境收益,这需要首先和LP在此目标上达成一致。

3、碳中和的本质是能源的转型,旧能源朝新能源的转型。能源是国家基础设施,在新能源赛道,钱不是唯一因素,还是要遵循它自己的规律。

4、面对碳中和,从长期来看,它的教育体系、基础体系,包括人才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为演讲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林奕谷:各位下午好,我是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的林奕谷,今天这场圆桌将要讨论ESG影响力投资如何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碳中和是什么?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什么是ESG和影响力投资呢?ESG投资是指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除了关注被投企业的财务绩效,也要关注它在社会、环境以及公司治理等非财务层面的表现。ESG投资是这两年在国际金融圈非常受关注的理念以及投资策略。

那么,什么是影响力投资呢?首先,影响力投资不是指有影响力的投资。它是ESG投资各个策略中最积极的一种。它是指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主动创造积极的可衡量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投资行为。

影响力投资在200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后,发展迅猛。截止到去年,影响力投资在全球范围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7100亿美金。我们看到包括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贝莱德以及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内的顶尖的商业以及金融行业的机构或个人,都在积极地实践影响力投资。

那么影响力投资和碳中和是什么关系呢?一句话可以概括为“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运用影响力投资来助力我们国家在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目标呢?我相信本场四位非常优秀的投资人将会给出精彩的答案。

葛新宇:大家好,我是葛新宇,来自君联资本。在我们的投资组合中,我们很重视新能源、先进制造领域的投资,包括了碳中和方向,我们曾经投资过全球最大的新能源锂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

君联资本非常关注ESG投资,在2019年就加入了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在国内是第一批加入这个组织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张小龙:大家好,我是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的张小龙,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是光大集团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推出的官方成果,依托光大控股进行管理。我们这支基金采取的是“母基金+地方直投基金”的组合架构,聚焦绿色环境、绿色能源、绿色制造和绿色生活四大绿色投向,打造国内首支完整采用ESG标准的股权投资基金。

目前,我们主要在跟国内“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省市的政府合作,设立地方直投基金,助力当地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张利: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凯辉基金,我们是一家深具全球产业资源的专业投资机构,在全球有9个办公室。凯辉智慧能源基金在2019年第一次关账,主要致力于绿色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投资。目前已经投资了包括光伏行业的革新材料供应商协鑫光电,工业互联网能耗管理SaaS平台全应科技,半导体废水处理公司高频环境,长城汽车旗下的电芯制造商蜂巢能源,以及燃料电池系统提供商重塑科技在内的多家企业,在光伏、工业互联网、环保、锂电池,以及氢能等领域都做了初步的布局。

张国津:我叫张国津,来自2016年成立的绿动资本。相对各位,我们是非常年轻的一支基金,成立以来定位非常清晰,只做绿色影响力投资。我们对每一笔投资都追求,既要有合理的市场化回报,又要有可以量化的环境回报。

在过去5年的实践里,我们摸索出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绿色股权投资体系。目前直接管理的第一支基金大约有30多亿人民币规模,基本上都是产业战略投资人,包括央企中石油资本、华能国际开发、三峡资本、中科院控股、鞍钢资本以及很多大型金融机构,还有两个民营企业,这是我们大概的生态圈。

我们也是PRI的成员,一直把绿色影响力定义为主调。上个月的时候,绿动资本发布了所有在管资产的碳中和及绿色影响力报告,开创了私募股权行业的先河。

林奕谷:在这里介绍一下我所在的机构,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是由17家中国知名的基金会以及创投机构在2014年共同发起成立的,旨在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推动商业和资本向善的行业平台。我们希望跨界推动用商业的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实践,最终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我们正在筹建一个新的平台,叫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以投资人为中心的专业化平台,聚拢资本向善的引领者,更好地服务国家的绿色经济,欢迎各位的关注和参与。

首先请教四位的是,我们知道影响力投资因为对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关注,又被称为双重底线或多重底线投资。有人质疑这样的投资理念会阻碍超额财务收益的产生。各位怎么看?

葛新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的确,现在谈ESG投资,往往会关系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问题,坦率讲,在短期内如果严格按照ESG标准选择投资标的,可能有些项目即便是超额收益的,我们也不能投资,这是明确的,短期会有影响。

但是,从投资行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如果你不考虑ESG的标准,长期生存可能会是一个问题。先不谈超额收益,这是长期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

因此总结起来,短期有冲突;但长期来看,ESG是一个基本线,不符合ESG,很多机构做大规模都很难。如果站在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战略高度来看,面向未来企业的成长和行业需求看, ESG是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超额回报。

张小龙:非常同意葛总的话,ESG打造的是企业的长期生命力,ESG投资看重的是企业的长期价值,不是依赖于财务的短期表现。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ESG,包括碳中和目标提出以后,我们认为现在多重底线的投资理念对于超额回报有正向作用。第一,在上市前,ESG可以帮助被投企业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多的融资机会。银保监会在2020年发布了《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把ESG纳入授信全流程当中,相当于把提供贷款跟ESG表现结合起来。而且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部分绿色信贷的综合成本,跟传统信贷的成本已经拉开,最高的差距已经到20%。另一方面,有些ESG表现不是那么好的项目,不光无法获得新的融资,以前的贷款额度也可能被压缩。再者来说,投资机构对于ESG越来越关注,ESG表现好的企业就能受到更多的关注,也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第二,在上市申请的时候,ESG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登陆资本市场。2020年7月,港交所要求除所有上市公司需要披露ESG报告外,拟上市公司申报IPO的时候也需要额外披露ESG的信息,相当于把ESG强制披露的时点从上市后提到上市前。而且,国内像深交所和上交所,去年也推出了相关指引和办法,鼓励上市公司披露ESG的信息。所以,ESG投资可以帮助被投资企业提早建立ESG体系,完善ESG表现,尽早与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要求对接,能够更好登陆资本市场。

第三,被投企业上市之后,ESG对股价表现也有正面作用。大量研究显示,ESG的表现和企业股价呈正相关。贝莱德2020年的研究显示,81%有代表性的ESG指数表现比常规同类指数要好。同样,在国内,根据中证统计,自从2017年7月以来,沪深300 ESG指数表现好于沪深300指数,而且ESG表现好的企业资产回报率和股息率更高,显示出企业有更持久的盈利能力和更高的分红意愿。从这几点来说,多重底线的投资理念对于投资机构创造超额收益都有正向作用。

张利:我想说一下为什么大家的潜意识里面认为绿色投资和超额回报有冲突,主要是从历史上看,过去10年有很多新能源公司的投资人收益可能不太好。主要原因是产业的拐点没有到,经济账还算不过来,靠政府的补贴在推动;其次,对于一些企业来说ESG可能就是成本项,只是一个PR的功能。

其实投一个项目的标准有很多,我们是戴着镣铐跳舞。从实践经验来看,目前整个新能源行业,技术进步会导致成本下降,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变化,进而出现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我们希望投资从底层商业逻辑的角度看行业的发展和投资的机会。

张国津:过去几年绿动资本专注绿色影响力投资,“既要又要”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在我们看来,有大概四个方面比较重要。

第一,我们需要跟LP达成非常明确的共识;第二,投资策略需要跟目标保持长期一致;第三,把绿色影响力的追求融入在投资的执行层面,并将其制度化;第四,投资团队本身要做出大量的工作。

我们在募资的时候,把定位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不是仅追求财务回报最大化的机构,我们要追求超额收益,不以回报为牺牲。同时,要追求每一笔投资都要有量化的环境收益。所以说,我们首先需要和LP在此目标上达成一致。

从投资策略上来说,我们的做法是聚焦工业和商业服务领域,寻找有绿色技术、有智能技术,同时又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因为我们认为,这几个点的交叉,能够找到“既要又要”的投资机会。

ESG制度化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投资流程里面融入了ESG的考量。绿动资本有一个专门的技术团队做技术评估,同时对每个标的从一开始做ESG的量化和评估。

ESG影响力投资的私募股权和二级市场投资其实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作为一级市场的股东,需要通过在治理上的权力和地位去影响企业。

林奕谷:感谢四位的解答。可以看出四位给出的答案高度一致:ESG影响力投资不但不会阻碍超额收益的产生,反而有助于长期商业价值和超额财务收益的产生。

影响力投资人非常关注被投企业是否真正产生了正面的、且可以衡量的环境和社会的效益,而不是迎合概念。我们知道碳中和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工业、农业再到消费。各位认为哪些细分领域目前来看会对碳中和目标的达成起到关键的作用,以及其中什么样的企业和技术创新是真正能够带来价值的?

葛新宇:这是投资策略里面非常重要的或者比较长期的主题。我们对方向的定义,包括行业的大小、成长性、驱动力各个方面,实际上我们都做了分析。

从这几个指标来看,碳中和有四个很重要的领域,即电力脱碳、终端电气化、节能增效和排放绿色。从成长性的角度来看,这些领域都有很大的机会,如果说直接影响碳达峰30·60目标实现,首当其中的肯定是电力脱碳。50%的煤炭、化石能源发电的环节被替代,电力体系的架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包括发电侧和输电侧。这是非常重要的。

张小龙:对于碳中和领域,我们做了系统的分析。首先,碳中和它的目标是什么?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二氧化碳的去除手段,达到一个平衡。

首先从去除手段来看,去除的手段现在非常少,基本上只有森林和碳捕捉两种。按照现在国家的规划,森林一年能够吸收的碳排放不到4亿吨,相对于碳达峰预测100-110亿的碳排放规模来说是杯水车薪。所以要真正实现碳中和,去除端我们最关注的就是碳捕捉的技术,但是它的问题是目前还比较早期,不太成熟,成本很高,无法大规模商业化运作。

从排放角度来看,我们梳理了三个关键领域。第一个领域,能源生产端。目前发电主要靠燃烧煤等化石能源,排放占到国内排放一半以上。因此能源生产端脱碳是碳中和的基础,也是首要任务。它的路径相对比较明确,是以光伏为主,以风电、氢能为辅,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第二个领域,能源利用端。就是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部门,在利用能源的时候做到零碳排放,这个路径也是相对比较清晰。首先要实现能源生产的脱碳,在此基础上,实现各个能源利用部门的电力化,实在没有办法电力化的部分,就通过氢能等清洁能源作为补充来实现脱碳。

第三个领域,我们关注减碳支持端。实际上碳中和目标非常艰巨,时间也非常紧迫。一方面,能源生产和能源利用这两端,基本上排放会持续产生,我们必须得有像碳捕捉这样的减碳手段,最终才能达到碳中和。另一方面,因为有2060年的时间约束,所以我们要减少能源生产和能源利用端的压力和投入,需要借助一些支持性的设备或者技术,来减少能耗、减少碳排放,为碳中和提供支持。

至于关注什么样的企业呢?我们认为有两种。第一种是属于勇于创新的,第二种是善于将新技术成本快速下降的企业。对于创新,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研究,实现碳达峰所需的技术中,超过80%已经是成熟技术,可以直接使用。而实现碳中和所需的技术中,接近一半的技术还在研究过程当中,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真正的碳中和。对于成本下降,现在影响很多低碳技术应用的最大障碍,就是成本问题,比现有的技术成本要高,如果能够快速使相关技术成本下降,就能推动相关低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早日实现碳中和。

张利:碳中和对投资人意味着什么?最早从煤炭的利用、蒸汽机到石油,现在也许是在座每一位有生之年可以碰到且有投资机会的巨大的历史转折机遇。

它的本质是能源的转型——旧能源朝新能源的转型。凯辉智慧能源基金的投资范围,覆盖从能源产生、传输、应用、底层芯片等细分行业。我们相信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可能出现独角兽,相信在这个行业里面会看到像TMT行业那样的群星璀璨的CEO们,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张国津:简单来说,这个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电力的深度脱碳是最重要、最核心。第二,交通出行的电气化;第三,工业领域是排放的第二大领域。工业领域整个过程的升级以及节能减排,这些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我们选择的是聚焦在工业和商业服务领域。以工业领域为例,从技术驱动的角度来说,我们主要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有一些非常创新性的绿色基础的产业化,这个产业化有可能替代,甚至颠覆传统的行业;

第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包括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等,去改造传统行业,让传统行业变得更高效、效率更高,同时降低成本。

林奕谷:最后一个问题,刚刚几位提到两个高频词:技术创新和成本。影响力投资人希望通过扶持一些通过技术或者模式的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培育市场空间,以此来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或者社会问题的企业。我们也知道现在关于碳中和的讨论非常多,各位觉得有哪些议题需要被重点关注,或者缺乏足够重视的?

葛新宇:我觉得这是一个偏长线的问题,刚才大家说了碳的问题。我们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碳中和对于国家的教育、技术的体系会发生很大的影响。面对碳中和,从长期来看,它的教育体系、基础体系,包括人才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方面,碳中和对于中国的供应链也有影响和推动,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也诞生了非常牛的企业家,一万亿市值的企业也做出来了,虽然没有群星璀璨,但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张小龙:从关注的议题角度,可能根据技术的不同,或者是赛道的不同,或者是发展阶段的不同,关注点不太一样。

比如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像风电和光伏,我们关注点在于如何保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扩大优势,而不是陷入恶性循环。发展处于中期阶段的,像电动汽车,技术创新也是需要关注,但是我们也会关注像充电桩、充换电网络这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打消消费者购买的顾虑。对于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像氢能,我们更关注的是科学的规划和政策的支持。因为即需要鼓励发展,但也不能一拥而上,最后导致供过于求。

对于发展处于更早期阶段的,比如碳捕捉技术,可能需要强力的支持,一方面是直接的财政补贴支持;另一方面是通过更有力的碳定价,让这些企业获得足够资金来发展。

张利:我觉得投资在这个行业里面,要跳出体系看问题。因为能源是国家基础设施,因此政府的协同与统筹规划很重要。此外,我觉得所谓的风口是不存在的,风口要尊重行业发展的规律。这个和TMT不一样,之前的panel上有提到TMT拿钱砸出客户习惯,但在新能源赛道,钱不是唯一因素,还是要遵循它自己的规律。我们也呼吁投资人不要一窝蜂做碳中和,盲目抬高估值。

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做产业链布局的时候,还是要更主动。可能很多做TMT的投资人,在能源行业里面不得不面对重资产的问题,这个时候怎么解决?所以我们还是要尊重这个行业的规律,有效地利用资金解决行业的问题,而不是我就只是VC、PE,我们可以做新的产品。

张国津:谈到碳中和,中国有三个优势,可以让中国最有可能实现碳中和。一、中国的系统性的效率,在顶层有政策的驱动,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是不可比拟的。

第二,中国的基层。中国有非常好的创新市场和创新的能力,有很多创新者、很多企业家都在做新的事情。中国市场能力是一个可以容错的市场,有试错的机会,这个机会在欧美是没有的。

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地方政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的导入、资金的配套,以及各个地方政府之间是相互竞争的,优质的企业每个地方都想让你去落户。我认为这是对于实现碳中和来讲,非常好的环境。

最后一点,公众的意识。如果消费者没有这个意识的话,没有从日常生活习惯来改变的话,我们也是缺乏社会的推动力。

林奕谷:我想以往大家可能会觉得像碳中和这样的环境议题,更应该是由政府或者公益机构来关注。通过今天讨论其实不难发现,负责任的投资往往能够提供一个更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能够为企业以及投资人带来长期的商业价值。今天在场的4位投资人,至少有2位所在机构的DNA里自带绿色,可以说“green is the new gold”。一场由影响力投资驱动的绿色商业革命正拉开序幕。

非常感谢四位嘉宾,感谢各位观众,谢谢大家!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