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财经新知,作者王思原,编辑佳杉,图源摄图网,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作为一家创新型即时社区零售企业,每日优鲜在成立一年后便开创了所谓的前置仓模式,并在今年3月高调宣布其愿景为“成为中国最大的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多元布局下的每日优鲜野心展露无遗。
6月9日凌晨,每日优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上市申请书,寻求在纳斯达克上市,意图争抢社区零售电商第一股。
但在每日优鲜递交上市申请书后40分钟左右,同一赛道的叮咚买菜也披露出自己的上市申请文件,意图冲击纽交所,这无疑凸显了社区零售行业竞争激烈的现状。
事实上,社区零售行业除了赛道拥挤外,这更是个极度烧钱的赛道,每日优鲜迟迟无法盈利,并且出现营收增速停滞现象,难以看到盈利前景。
不管是在一级市场融资,还是上市去二级市场“搞钱”,充满野心的每日优鲜看上去更像是为了“续命”。
| 不漂亮的招股书
据每日优鲜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每日优鲜净收入总额为35.5亿元,2019年增至60.0亿元,但2020年营收增长为61.30亿元,同比增幅仅为2.2%,而今年一季度每日优鲜营收15.30亿元, 与去年同期的16.898亿元相比略有下降。
当然,每日优鲜的商业模式就注定了其是个烧钱的业务,每日优鲜的营收增长也是用净亏损换来的。2018年—2020年平台净亏损分别为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虽然说亏损缺口在一步步缩窄,但成立7年仍未达成盈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全年GMV方面,每日优鲜也并没有引人想象。2018年-2020年平台GMV分别为47.25亿元、75.97亿元、76.14亿元,近两年每日优鲜的平台订单量几乎处于停滞增长状态。
在GMV复合年增长率方面,对比行业整体以及其直接竞争对手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的GMV复合年增长率为26%也远低于两者(行业整体为114%,叮咚买菜为319.2%)。
此外,每日优鲜2018年、2019年、2020年,每日优鲜年有效用户分别是508.26万、717.22万、867.61万,但进入2021年后,每日优鲜有效用户数量开始出现下降问题,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十二个月,每日优鲜用户数量变为789.24万,对比去年出现显著下降。
而对于出现的企业目前整体增速放缓情况,每日优鲜则在招股书上也进行了说明,认为社区零售业竞争激烈,且不仅仅是在消费者区域,订单和产品等等情况都较为严峻。
但事实上,无论是连年亏损、GMV增长停滞还是有效用户数出现下降,这对每日优鲜来说都不是小问题,而追其原因,竞争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每日优鲜整的“前置仓”商业模式并没有得到充分认可。
| 不牢靠的前置仓模式
2015年每日优鲜提出前置仓概念,简单来讲就是每日优鲜每个门店都是一个中小型仓储配送中心,总部中央大仓只需对在市区内铺设的门店进行供货,就能够达到覆盖最后一公里的目的。
与当前火热的社区团购不同,消费者在下单后,商品将从附近零售门店里发货,而不是从远在郊区的某个仓库发货。这便是支撑它在门店3公里范围内可以做到30分钟送达的重要前提。
此外,前置仓不仅是简单的把大仓库拆成小仓库再去配送,这样做还是纯粹的电商思维。前置仓的本质是,用200平-300平类似便利店的面积,承载生鲜大品类中几千个SKU。可以总结为,前置仓的初衷是想利用小店的低成本模型,做出大店在品类上的广度和服务深度。
不过,这仅是理想中前置仓的状态,而现实中前置仓模式更多的是继承了大型超市与便利店的不足。
首先,大型超市的SKU数量可达到2万个左右,而每日优鲜的前置仓SKU仅在3000个左右,而数据显示,如果满足家庭厨房基本需求,至少在1500个SKU以上,虽然当下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付出的成本也居高不下。
一般情况下生鲜类前置仓每100平方米可设置约200~300个SKU,按照3000个SKU计算的话,最少需要1500平方米左右,而通过线下观察,每日优鲜目前大部分前置仓的规模是在300-500平方米左右,按照正常计算是无法达到每日优鲜所宣传的3000个SKU,所以每日优鲜的每个前置仓能否达到满足日常生活的SKU数量还有待考究。
此外,生鲜类产品与零食、日用百货类商品不同(对比大型超市),需要采用冷藏方式(参考便利店),可能出现成本高、耗损大、效率低的问题。
运营方面,前置仓模式需要建立网络来覆盖触及区域,一个一线城市想要达到完全覆盖,往往需要二十个以上的前置仓,如果全靠拿地自建则需付出非常高的投入,而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盈利,每日优鲜深知这个道理。
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每日优鲜在国内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但翻阅前两年的公开报道,关于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数量的描述为1500个,折腰的前置仓似乎也意味着生鲜电商前置仓模式这条路走不通。
| 每日优鲜赢利点在哪?
前置仓运营成本高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实现盈利似乎更是天方夜谭。
因为想要在前置仓模式下实现商业化,除了以上问题外,还需要克服引流、房租、货损、补货以及仓内的作业效率等问题。
而这也意味着,前置仓只能是在前期的城市宣传布局,也就是线下往线上引流充分发挥作用,但后期小面积的前置仓不能为用户提供更多SKU,那么就会导致复购率下降,而复购率下降企业则会靠营销、补贴留住客户。
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每日优鲜在销售费用方面的支出分别为7.955亿元、7.4亿元、5.892亿元以及1.67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4%、12.3%、9.6%以及10.9%。
虽然营销费用呈下降状态,但与其关店速度相比,下降速度并不明显,这可能也意味着,每日优鲜的补贴还在继续,而这就会造成每日优鲜持续亏损,最后不得不进行涨价,然而涨价也大概率意味着用户体验下降,导致复购率进一步下降,形成失败结局。
当然,除了本身前置仓模式的走不通外,每日优鲜还面临更多企业的夹击。
因为本质上生鲜电商的主要目的与点外卖一致,消费者从网络上挑选生鲜,平台接单后进行挑选并且即时配送。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与外卖平台连接商超没有任何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每日优鲜靠什么留住、获得消费者,必然是补贴,那么这样一来就回到刚才的问题,补贴换来亏损,亏损后提价,提价后复购率降低,最后导致模式失败。
所以对于每日优鲜来说,任何本质上跑不通的模式再怎么下力也很难获得成绩。
| 写在最后
其实国内消费者习惯就注定生鲜电商是个伪命题。
对于年轻人来说,社会节奏加快,没时间去市场买菜,那么为什么我选择在网上买菜呢?我为什么不直接点个已经做好的外卖呢?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菜市场更像是个社交场景,如今把这个场景搬到线上体验必然不会比线下更好,而且国人买菜大多数更喜欢自己挑选,眼见为实,生鲜电商的产品不确定性也是其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