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港股研究社,作者港股研究社,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疫情介入商圈后,无数生意人发出了此类感叹。
生意场的新兴元素,潮玩市场却是另一番天地,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潮玩经济市场规模达294.8亿元,预计2021年将以30.4%的增速升至384.3亿元。
潮玩界近年发出的声量越来越大,最大生意人泡泡玛特转眼就把生意做到了资本市场,稳坐“盲盒第一股”宝座。
近日,泡泡玛特宣布成立安徽泡泡玛特贸易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化妆品零售,意欲进攻美妆零售赛道。
那么,作为新晋流量股为何开始“不务正业”,而要插足美妆零售?泡泡玛特迈入美妆零售行业又能否赢得一定的江湖地位?
“她经济”到来,美妆赛道开始承接热情。
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2484亿元,到2019年则迅速飙升至4256亿元,预计2021年将增至4553亿元。数千亿的市场规模之下,美妆赛道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大小玩家们蜂拥入场,资本也是一片唱好。
· 去年11月,“美股中国美妆第一股”逸仙电商成功登陆华尔街,上市首日,股价盘中一度暴涨超96%,市值突破122亿美元;
· 今年3月,刚成为A股化妆品板块龙头公司的贝泰妮,拟又赴港二次上市,入局港股市场。
借着新消费的风口,完美日记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新势力之下,企业的野心透露着市场如今的红火,而资本在美妆赛道的游戏也远远没有结束。相较于2019年45起融资,2020年47起融资,今年的资本更猛更壕。根据中国美妆网统计,仅仅上半年就有61家美妆企业被看中,总融资额近90亿,红杉中国、高领资本、黑蚁资本等明星投行成为常客。
企业旺盛的表现欲、资本“抢人大战”不断,美妆零售成为了如今最为繁荣和景气的赛道之一,自然是行业的旁观者不容忽视的存在,争相入局成为了新的追求,泡泡玛特的跨界显然也成为了一门说的通的生意。
回看现今泡泡玛特自身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这样的引子来重新点燃其商业的火焰。相比上市后股价一路跃升至107.6港元,短短半年,现今股价已跌至66.4港元,市值缩水,高增长的势头并未继续延续。
营收也呈现疲软的姿态,根据上市后首份财报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泡泡玛特总营收同比增长率为225.5%、227.2%、49.3%,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作为核心竞争IP的Molly,由2019年全年的4.6亿元,降至2020年3.6亿元。
显然,上市之后的泡泡玛特,表现并不如意,而在进阶二级市场后,泡泡玛特也迎来了更多审视的目光,不太如意的答卷或并不能令资本满意,为寻求更多经济增长点,来填补业绩上的空虚,泡泡玛特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而随着资本逐渐冷静,褪去一些光彩的泡泡玛特,也急需新鲜血液来盘活生机,此时瞄准美妆零售或是此时机的好答案,但“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泡泡玛特也在迎来自己的盲盒考验。
美妆迎合着Z世代的胃口,赛道也迅速火爆,谁能快速进入跑道意味着谁就有机会获得围观和喝彩。
虽说泡泡玛特入局的是陌生的生意阶层,但从某种层面来说,商业的模式互通互利,这样差异的打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相比一条腿走路,两条腿走路迈出的步子更大,获取的关注点也会更多。
本着独有的潮玩市场地位和流量,借助深入人心的IP形象打入美妆零售领域,对于泡泡玛特来说更是一条快速切入赛道的捷径,且泡泡玛特对于IP联名美妆已有一定的心得体会。
·年初,小奥汀携手泡泡玛特推出“大橘大利”新年联名礼盒;
·3月,悦诗风吟联合泡泡玛特推出联名系列“悦诗风吟橘光”;
·5月,潮流少女彩妆品牌橘朵与泡泡玛特联名合作,推出毕奇精灵飞行系列彩妆产品。
此外,不乏欧莱雅、YSL圣罗兰等知名美妆品牌与泡泡玛特联名推出定制款产品礼盒。IP联名之下,取长补短,双方以达到互赢的合作,符合1+1大于2的商业逻辑。
在此背景之下,也为其做了更好的铺垫。虽公司回复短期内无独立做化妆品的计划,但不排除联名商品通过泡泡玛特渠道进行销售。可见,公司在用最熟悉的打法介入其中,IP联名或是其踏入美妆零售的第一步。
但品牌联名风如今正盛,新式茶饮届,喜茶联名小黄鸭、QQ音乐、阿迪达斯,奈雪的茶联名旺仔,可宜奶茶联名可口可乐等等。而在美妆零售联名也并不是泡泡玛特一家独有。
· MAC与《王者荣耀》组团开黑,打造了五款女英雄联名口红;
· 周黑鸭联名御泥坊推出限定口红;
· 可口可乐和菲诗小辅合作推出彩妆套装;
· 完美日记联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系列眼影盘。
联名之下,真香现场频发,但对于正想进军美妆零售的泡泡玛特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各大行业巨头下场比拼之下,吃蛋糕的人越多越强,也就意味着能分食的机会越少。且美妆联名在争相推出之下,大众的新鲜感渐退,吸引力会大大的下降。
此外,美妆行业品牌归属感极强,IP联名打造的美妆产品在火爆一段时间之后,并没有那么强的品牌感,在IP形象渐渐失声之后,依附其形象的美妆产品也将面临没落的现状,价值大打折扣。
冷静期到来后,预期只会越来越小,泡泡玛特的联名之路或并没有那么完美。但如今跨界变成了巨头们间的一种趋势,纷纷踏入其中,泡泡玛特亦是如此,可潮流推进的跨界生意会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吗?
相比早前“隔行如隔山”的年代,如今跨界成了一门互通的生意。
企业的跨界,其实本质都在于想要从新业务中获得更多红利,提升经济驱动力,这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寻找增长点的必然性,是企业发展的常规模式。
纵观现今那些企业们的跨界,碧桂园多元化触角伸向机器人、农业;娃哈哈盯上奶茶、智能机器人赛道;B站联名名创优品跨界潮玩市场,联名自然堂试水彩妆等等。
但面对新课题,带着资金和流量,巨头们显然多了更多的底气,截止去年8月,碧桂园旗下机器人公司已累计递交专利申请2341项,获567项授权,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大大填补了行业空白。
显然,跨界也是门不错的生意,相比单一的业务形式,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更能为企业沉淀更多的底气,同时,也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价值。
但另一方面来看,也会面临专业性的质疑,新消费群体与原有消费群体的矛盾冲突,且在新业务未盈利之前,过大的成本支出势必也会加重企业的运营负担。
虽说泡泡玛特回应称目前不会独立做化妆品,但在当前美妆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下,联名销售或只是起步,在积累了Z世代在美妆上的一些兴趣后,未来也不排除做美妆的可能。只是不论是跨界延展新业务还是以联名销售的方式去开展,最终还要看消费者会不会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