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作者:喜乐。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李世默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复旦大学的国际政治学学者,他8年前在英国爱丁堡一场主题为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终结的演讲视频公布后,被誉为2013年度最佳TED演讲。同时,他的论文和观点遍布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比如《外交事务》杂志、《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等。
以上这些掩盖掉了他真正的职业身份——风险投资人,中国首家常青基金成为资本的创始人。甚至,成为资本近期完成超15亿美元单笔募资的消息,也未选择公开披露。
(注:3月12日,一份成为资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报告显示,成为常青美元基金(Chengwei Evergreen Capital, L.P.)新募资金额为15亿美元)
严格来说,李世默在1999年创立的这家基金并不神秘,但你几乎不能从稀少的公开资料里了解到它在中国风险投资史里的地位,然而只要提上一两家它投资过的项目,几乎人人都知道,比如优酷——成为资本是其早期投资机构,李世默后期促成了它和土豆的合并;比如华兴资本;比如汉庭;还有已递交上市申请的哈啰。
这家基金表现当然也并不平庸:一位从不吝啬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观点的政治学学者,一只主动投入产出比的精简投资团队,投出了14家上市公司,还有8家公司在准备上市材料,近5年公开报道中已知的独角兽数量达到9个。
他们的打法,甚至可以用“怪”来形容。
除了2017年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成为年度最大事记之外,当年在做空机构里还发生了一件颇有名的“内讧事件”。
2017年5月11日,做空机构Gotham City(哥谭市研究)发布了一篇要做空港股上市公司瑞声科技的报告,后者股价不可避免地下跌10%;一个月后,另一家做空机构Anonymous Analytics发表了和哥谭市研究结果完全相反的报告,报告取名为《香港值得一个更好的英雄》,给出了“强烈看多(Strong buy)”的评级。对于这种“内讧行为”,Anonymous解释“是为了维护沽空分析机构的声誉”。
次年7月,苹果公布了它的前200名大供应商,其中中国公司占85位,而引发上述两家做空机构内讧的瑞声位居第一。后者是一家硬件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无论是光学还是声学方面,公司都已经做到了市占率第一,被称为“世界最大的音响设备提供商”,目前市值643亿港币。
有心人会发现,瑞声科技曾于去年7月披露了它附属公司的战略投资人:小米、OPP0。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家苹果早已离不开的公司,早在2004年其上市前夕(2005年上市)就已经引入过它的首个参股投资人——成为资本。
2004年是中国创业投资发展历程中的什么时间节点?想必很多人的答案会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崛起的时间,中国互联网平台的第一波巅峰红利期。不过对成为资本来说,这更是由互联网促成的中国第一轮制造业升级的开端。
以此逻辑,他们的目光放到了当时还显得有些低端的瑞声科技身上:从上海驱车前往位于常州偏远地区的公司地点需要颠簸5个小时。尽管“低端”,彼时瑞声科技已经凭借一款微型扬声器,成为摩托罗拉(当时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的供应商标的,并在全球声学市场中拿下35%的市场份额。
这就是成为资本的第一怪:当大多数VC用美国互联网的逻辑投资中国互联网时(比如著名的“中国的可口可乐”等说法),成为资本选择中国化,他们看到中国制造业正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也顺势成为中国风投史上第一家投中国制造业的VC。
瑞声科技并非其偶然投资的案例。2005年,成为资本决定投资彼时还是宁波市余姚乡镇企业舜宇光学,后者于2007年港股上市,市值2000多亿港币,公司主打产品车载镜头销量全球第一,玻璃镜片销量、手机镜头销量、手机摄像模组销量全球第二,以上产品均在国内排名第一,被称为光电行业的“单打冠军”。
还有2007年,成为资本出手投资光伏行业阳光电源,后者于2011年深交所上市,市值1000多亿,牢占光伏行业超30%的市场规模(第二名的市场份额仅为前者的1/5)。
如果说选择中国化,让成为资本尝到中国制造业第一轮升级的红利,那么对这一选择的笃定,又一次使它率先成为TO B领域投资的“旗手”。
2015年,中国制造业正式进入第二轮升级:产业互联网升级。一直沉在水下调研行业的成为资本察觉到浪潮的前夕已来。
现在已浮出水面的农业科技独角兽极飞、纺织品B2B行业独角兽百布(致景科技)、工业品B2B独角兽锐锢商城,都是成为资本在那段时间前后出手投资的项目,而这仅是其TO B领域投资版图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紧追政策把控投资方向,是李世默及整个成为资本的鲜明风格。在成为资本的内部,你会经常听到李世默这样的提醒:不要一连投了几个好项目,挣了钱就自以为是,其实没啥了不起的。中国聪明的人多的是。
这在去年底李世默作“读《求是》,做投资——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制度优势和投资方向”的一次主题演讲中,亦得到充分验证。
(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亦转载该篇文章)
但问题在于,仅仅一个“中国化”或者“紧追政策”的逻辑过于普适,并不能够完全推导出这家VC机构能够一次又一次走在浪潮前夕、并同时做到靶向精准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2015年前后的TO B领域,不仅没有对标标的,且各垂直行业差异化程度巨大,很难在短期内迅速“看懂”,更别提一举命中。
留给成为摸索的时间并不多,因为他们必须在TO B领域迎来大规模投资热潮之前,先行扎进去。
同一时段,在广州中大市场的一间办公室里,百布创始人赵振洪也面临着类似的难点——他们正在解决传统纺织行业供应链冗长、低效的问题,但这件事既没有成功的对标公司,又受到当时环境普遍视技术为改造传统行业核心的影响,很难找到真正懂行的投资人。
在赵振洪眼里,高精尖技术本身与满足客户直接需求、真实赋能纺织行业供应链生态之间存有鸿沟。这让赵振洪与当时还是技术理想派的顾旋(成为资本合伙人)第一次见面,多少有些像打辩论赛。
“为什么是10款,10款不是很麻烦吗?一个买手为了尽快找到面料,你应该越给他精准推送,他会越喜欢。”在赵振洪展示图搜技术的过程中,顾旋直接抛出这个问题,背后隐含之意直指百布的技术并不够尖端。
赵振洪旋即泼了顾旋冷水:“技术首先要建立在符合行业逻辑、满足客户底层需求的前提上。对布料买手来说,他选择布料的第一需求是不要被骗,你给他只推送5款或者3款面料,看起来精准,却只会让他怀疑平台方与布料方之间有回扣协议。”字里行间的意思很明显,尖端技术并不代表客户会买账。
顾旋听后半信半疑,转身和投资经理一起以买手的身份跑到中大市场当口,进行了实地调研。他们和其他布料买手、当口商贩、黄牛等一一交流,最后交叉验证的结论与赵振洪所说的无异:买手在买布料之前,会找布黄牛逛至少10个当口之后才会进行下单。而在百布初期的网站里,买手会收到10款面料推荐——符合买手第一需求。
2016年7月,成为资本与百布宣布达成投资协议,成为其B轮领投方,并持续跟投。如今成立于2013年底的百布已完成9轮融资,估值近20亿美元。
这就是成为资本的第二怪:不做最聪明的人,深入实地,抛开纯技术主义,投那个能带给他们信息增量的项目。
致力于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的极飞科技亦是如此,成为资本是其第一家投资方。先是在成为资本投资之前,没有投资人相信本应智能是手机附件的无人机,能做成一整条场景赛道。后又在极飞战略转型All in农业前,成为资本从合伙人到投资经理多次到新疆棉花田实地调研,与农民、飞手沟通实际作业情况,决定持续加注极飞。
到了今年3月,高瓴以超3亿元追投极飞的举动(去年11月高瓴投了12亿),不仅帮极飞刷新了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笔融资纪录,也一举将这家农业科技独角兽推到台前,现估值已超百亿元。
成为资本投资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默契地遵循着成为资本内部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个细分赛道,只重投一两个项目,一旦投中,会在这个赛道里做深耕与延展。
这就是成为资本的第三怪:一个赛道只重投一两家。这并非是简单的选择之下做出的决定,它与成为资本的“少而精、重投入”的理念极其相关;这种谨慎每一笔投资带来的结果是:高命中率。例如近两年大热的B2B交易赛道,成为资本公开出手次数并不多,但其中1/3成功跻身独角兽俱乐部——这在当下的VC行业,已是较高的数字。
一个赛道只重投一两家,对投资人来说,看上去似乎既苛刻又轻松,这其实事关微妙的人性。首先,没有一家企业希望投资人和它的友商分享企业信息;其次,做投资从前期研究行业跟踪项目,到投资之后跟项目共同成长,如果一个投资人要做到极致,一个项目就必定会花费他所有的精力。
当然这种打法自然也变成成为资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20年9月,成为资本接触了一家设备制造商,这家企业的优缺点十分明显,最大的优点是它已经在一些细分行业做到龙头地位,考虑到其它,成为资本认为还不到合适的投资时间节点。
尽管如此,成为资本依然花费了半年时间在这家企业身上,他们不停的开会,毫无保留地跟企业分享内部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分析,包括中国现在的方向趋势,对标公司的发展规律等等。在这种强效沟通之下,成为资本和企业团队一起构建了企业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
今年项目再次启动融资,有机构给出超出成为资本50%的估值,但这家企业还是选择了成为资本,创始人给出的原因很直白,“我觉得我跟你已经绑定了。”
成为资本的“死忠粉”不止一个,出身华尔街投行精英的孙沛淇也不遑多让。准确地说,他是李世默的粉丝,当年那场20分钟的TED演讲视频促成了孙沛淇与成为资本的合作:以孙沛淇为核心,成为资本内部孵化了计算机制药项目Silicon Therapeutics。
孙沛淇在华尔街便是从事生物制药方面的研究工作,2013年回国的他发现仅有少部分机构在投资制药领域,这显然不是因为投资人认为中国制药没有投资机会,而是因为中国的创新药严重依赖性进口,技术是难关。但当时在与李世默交流讨论时,他们共同认为中国在创新药发现领域必将有很多从0到1的突破,于是循着这一方向去寻找切入点。
SiliconTherapeutics针对传统方法很难成药的蛋白靶点创新药物,建立了一套药物研发的计算平台和算法以及专用的应用程序,集中突破药物研发过程中的瓶颈,如预测分子的结合能力和构象行为,从而驱动速度与准确性的提升。
在STING小分子激动剂的猴子试验的攻坚阶段,连续一个月每天晚上,孙沛淇都会收到李世默的短信或是电话关心同一个问题:猴子还活着吗?
40多天后,实验成功。从开始设计STING小分子激动剂到猴子毒性试验,Silicon Therapeutics仅用两年时间,相较于业内平均速度提升了一倍。2021年3月11日,软银投资的生物制药公司Roivant Sciences以2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ilicon Therapeutics,成为资本借此回报有数十倍。
2017年12月18日,美国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前几任美国政府支持、欢迎中国崛起的态度进行了批驳和否定,将中国定义为美国的“竞争者”(competitor)、“竞争对手”(rival)、“敌手”(adversary)。2019年3月12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发表《欧中战略展望》,宣称中国是欧盟“经济上的竞争对手”。
中国崛起成为国内外的共识。
李世默向来不避讳他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赞赏,像前面提到的,紧追政策是他把控投资方向的本能。对于被《求是》杂志收录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讲话,李世默用“豁然开朗”来形容自己作为一名投资人的读后感。
他看到了中国未来10年内的两大重要发展趋势——亦被其总结为成为资本的主要投资方向:扩大内需和新技术结合创造的大规模消费升级、产业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推动的高品质产业升级。
如果站在上帝视角,从乡镇企业舜宇光学,合并的优酷土豆,被称为第二个拼多多的趣头条,到超级独角兽哈啰、如今投资人想投也投不进去的百布和极飞,将它们由点连成线,你会有两大发现:
1)专注“大趋势前亟待爆发的小趋势”:很少有VC像成为资本对每一条政策如此敏感——亦是成为资本做投资的主要打法之一:持续紧追政策研判未来趋势,提前布局有相对确定性的小趋势。
以2B领域为例,中国巨大的腰部和长尾市场恰恰来自于相对落后或传统的行业,这样的行业会更容易投出能够改变世界的项目。
2)成为资本投的实际是中国20年互联网发展每一个浪潮:中国第一轮制造业升级,2C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浪潮,产业互联网升级(第二轮制造业升级)……几乎每一个时间节点你都能发现成为资本的身影。
这两点单看并不稀奇,很多投资机构都投出过浪潮下的明星项目,比如拼多多。但重要的是,成为资本早在2004年就开始布局,这意味着,要么你是恰好蹭上热点出了个大新闻,要么一直走在浪潮前夕,两者相较,立判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