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难有孤胆英雄,「赛德雷特」稳住传统航天需求同时拥抱市场化

创业
2021
07/09
10:40
亚设网
分享

我国航天工业自2015年起向社会资本打开大门,商业航天开始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据睿兽分析数据统计,2015-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由3764亿元增长至102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09%,其中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2%。

中国航天难有孤胆英雄,「赛德雷特」稳住传统航天需求同时拥抱市场化


就商业航天产业链而言,目前产业链条主要涉及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和卫星运营应用等环节。SpaceX突破了火箭可回收技术,加上燃料经济性的不断提升,让商业航天受制于发射成本的痛点基本得到解决,国内运载研制机构突破该技术指日可待。目前在国内商业卫星供应商行列,已有九天微星、微纳星空、长光卫星等一系列民营企业。

快鲤鱼本次报道的商业卫星供应商「赛德雷特」目前还不算一家”明星项目”公司,但其在获得极少政府补贴等非经常、经营性收益基础上,赛德雷特已迈过盈亏平衡门槛,资金使用效率极高

究其原因,赛德雷特联合创始人&CMO安好表示:“在市场需求尚未放量的情况下,我们采取轻资产经营策略、不搞‘卫星工厂’等耀眼却低效的固定资产投入,我认为当前作为中国民营卫星产品供应商,当前必须要迈过两个坎——技术上达到体制内客户要求、价格和服务上具有吸引客户买单的空间,赛德雷特如是践行。”

赛德雷特作为国内商业卫星供应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大型商业卫星星座问题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团队已有超过十颗的三年以上寿命的微小业务卫星成功案例。现锚定量产型标准化卫星平台的研制,赛德雷特希望通过解决当前业务卫星“价格贵、货期长、运管难”的痛点,提高商业航天基础设施的性价比。

中国航天难有孤胆英雄,「赛德雷特」稳住传统航天需求同时拥抱市场化


公司选择从业务卫星入手发力,主要是看中其商业价值的较高实现性

首先,业务卫星是指在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领域,指标达到主流应用要求的卫星产品,国际上通常将高轨卫星设计寿命定在8年以上、低轨定在3-5年,就结果而言,寿命不达标的卫星对用户基本没有商业价值。

而2015年以来,国内商业卫星发射看似热闹,但实际上除长光卫星陆续发射了一系列具有业务能力的遥感卫星外,大多数卫星都是以CubeSat立方星为主、业务能力较弱,或者是低分辨率的遥感卫星,但这类产品国外已高度成熟,市场空间接近饱和。

基于长期观察赛德雷特判断:商业航天市场亟需能够开展业务、为用户创造价值、特别是能够使得用户因此盈利的卫星产品。

而就市场需求与布局来看,当前国内商业航天整体表现为“两弱一乱”态势:大多数体制外团队缺乏过硬技术能力,应用场景分散、缺乏归集、市场需求亟待培育,且资本供给与技术供给错配时有发生、产品和服务输出鱼龙混杂、竞争格局乱。可以说,目前能够提供稳定市场需求的任务仍多来自体制内

再加上航天工程五大系统当中发射场、测控系统的核心资源主要掌控在军方,国内卫星运营商必须要有深厚的部委和军方资源协调能力,这就要求民营航天企业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平。

为此,赛德雷特规划了能够适应未来80%商业应用需求的标准化卫星平台体系:X-100、X-50和X-201。

中国航天难有孤胆英雄,「赛德雷特」稳住传统航天需求同时拥抱市场化


X-100平台可满足高分遥感、低轨宽带通信、高光谱遥感的军事级应用;X-50平台适用于中高分遥感、多/高光谱遥感、窄带通信/天基物联网、差分导航天基增强;X-20平台可满足低分遥感、器件搭载试验需求,实现窄带通信/天基物联网,能够适配不同应用需要的可见光、高光谱、红外、SAR、各类通信天线等载荷。

目前赛德雷特切入天地一体化网络市场,以中电科集团的首星项目为X100平台定型,参与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即为X-100平台下130多公斤的低轨通信卫星。

同时公司在部分核心单机部件上也做到了设计定型、打通供应链,并拿到一定的价格优势,已获得航天科技、科工中电科三家军工央企卫星相关业务订单。

中国航天难有孤胆英雄,「赛德雷特」稳住传统航天需求同时拥抱市场化


在未来进一步商业落地上,安好表示:“中国航天的体制和市场环境下很难诞生埃隆·马斯克般的‘孤胆英雄’,适应需求是比创造需求更明智的策略,且大多数情况下,航空航天领域的超前和冒进很可能带来资本、技术甚至生命的灾难。”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目前中国商业航天还是以体制内航天的需求为主,市场化问题操作路径复杂,往往既需要与使用者达成共识,还要想办法得到决策者认同,需要全行业合力推动解决。

赛德雷特一方面稳住传统航天需求的“基本盘”,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不断地尝试以产业链优势资源抱团取暖的方式应对市场化需求,致力于早日实现让用户投入产出为正、盈利可观的样板和案例,打开市场化商业卫星需求的空间。

中国航天难有孤胆英雄,「赛德雷特」稳住传统航天需求同时拥抱市场化


公司现主要为轻资产运营模式,凭借行业经历和校友资源,与产业链主要的供应商建立融洽关系,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目前主要面向传统航天军工央企和高校等客户,通过设计、制作不同应用、不同指标的卫星相关产品和技术方案进行收费,成立2年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经营规模达到“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标准。

据相关人士透露,赛德雷特已储备了超5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项目,平均合同金额有望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团队方面,赛德雷特团队现有30余人,核心人员均来自哈工大卫星所,历经多个小卫星型号研制全流程,凝聚力强。主要技术人员在微小卫星领域平均从业时间超过15年,获国家科技奖5人,省部级科技奖12人,共同完成型号十余颗,创下多个国内/国际第一,NASA官网头条曾对团队成功案例进行报道。

截至本次发稿,赛德雷特已获得来自青橙资本、珠海高新投的超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投资,且现金流稳定。目前公司下一轮融资正在开展中,希望吸引更多具有资源优势、长线布局的机构加入,推动产品的进一步落地,为商业航天市场回报更大价值。


本文文章头图及插图来源于赛德雷特,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