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理想汽车也终于在港股迎来二次上市,它是继小鹏汽车赴港IPO后,第二个赴港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其开盘破发,一度跌至115港元,与交易前一日暗盘交易中跌幅1.78%至115.9港元的结果大致相同。
本次全球公开发售的最终发售价为每股118港元,发售股数合计1亿股,其中香港发售1000万股,海外发售9000万股,在此次发售中,公司所得款项净额约115.52亿港元。
所得款项将用于研发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营销宣传以及业务运营。
说起理想汽车,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它的增程技术,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截止目前,理想汽车是市场上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商业化增程式电动汽车,但业内对该技术一直存在争议,理想内部也在不断研发调整,实现产品升级。
为转型备好“粮草”
随着科技巨头们纷纷加入了造车队伍,新能源汽车赛道不断拓宽,新势力们丝毫不敢放松,并凭借先发优势和高歌猛进的势头,不断刷新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记录。
根据官方数据,理想汽车2021年前七个月总交付量达3.87万辆。7月理想ONE的销量更是创出新高,单月单车销量达到了8589辆,环比增长11.4%,目前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72340辆。
其营收也随着交付量的增加实现迅猛增长,理想汽车2019年、2020年和2021年Q1的营收分别为2.84亿元、94.57亿元及35.75亿元;净亏损也明显收窄,分别为24.39亿元、1.52亿元,3.6亿元。招股书中提到2021年净亏损稍有扩大是因为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的增加。
事实上,自2019年12月开启交付以来,理想ONE多次登顶新能源SUV销量榜首,但相比于小鹏和蔚来多种车型同时销售不同,理想已经凭借“一款车型”吃了三年红利,若再不多线布局,恐怕后期发展空间有限。
理想汽车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从其研发的投入力度也可看出,从2018至2021年3月31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94亿元、11.69亿元、11亿元、5.15亿元,并在招股书中宣布计划在2022年推出一款全尺寸豪华智能增程式电动SUV,2023年推出另外两款SUV车型。
但是,造车的烧钱速度之快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车企们若想在这场造车竞赛中坚持到最后,拥有充足、稳定的现金流显得至关重要。
从2018年至2021年3月31日,理想的流动资产净额分别为5.45亿元、3.86亿元、270.82亿元及267.85亿元。而早一步上市的小鹏汽车流动净资产净额分别为51.36亿元、16.63亿、318.42亿元、315.82亿元。
可以看出,造车新势力在2019年经历了短暂的融资寒冬之后,都选择了在2020年赴美上市,以获得资金链的补充,而此番赴港二次上市也是在为后续的“决战”,持续积攒“弹药”。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也明确表示,“钱肯定多多益善,理想汽车不介意以任何一种方式获得资金储备,含资本市场、二级市场、银行贷款、发债等各种各样的方式。”
增程、纯电两手抓
招股书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点是,以「增程式电动汽车」解决里程焦虑著称的理想,正在大力投资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并着手开发用于其未来的高压纯电动汽车的平台Whale和Shark,计划于2023年起,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
事实上,理想汽车自走上了增程式这条技术路线就不断地遭受质疑,在赴美IPO后,更是时常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增程式电动汽车实际上更像是一辆电动车加了个发电机,可以在电池电量低时,用燃油为电池充电,但由于其发动机和电动机没有直接驱动车轮,所以在转换的过程中,会造成一些转换功率的折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提到“用增程器发电直接驱动车辆行驶,节油率可以达到60%甚至更高。”所以,增程器产生的电能不经过电池或将成为增程式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传统燃油汽车在低速城市工况下油耗很高,动力损失大,因此低速工况是传统燃油发动机的劣势。而纯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优势是低速,但存在‘里程焦虑’,而增程式电动汽车则正好可以弥补该短板。电力驱动不损失传动效率,车载增程器也可始终保持最佳燃效,从而提高系统效率。这就是增程式电动汽车的优势所在。”
事实上,理想汽车也是考虑到早期充电设施建设需要一定时间,在油转电的过程中,需要解决“里程焦虑”,所以增程式技术应运而生,但随着充电网络的快速布局以及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助力,也使得公司从单一发展增程式技术开始转向更多产品线布局。
目前,若是想购买理想ONE,依然需要使用“油牌”,所以并不能享受纯电汽车出行不限号的待遇,而且多家知名车企也宣布2025年之后会陆续停产燃油车,所以理想此番进入纯电汽车赛道的决定,也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当然,理想也没有因此“抛弃”增程式电动汽车,而是转而增程、纯电两手抓,在不断升级增程技术的同时,开辟纯电技术的研发,毕竟“里程焦虑”依然是纯电汽车尚未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