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获悉,成都善思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善思微”)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丹麓资本领投、空港创投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及产线建设。
善思微成立于2019年,成立仅一年便入选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计划种子企业并获多家资本青睐。这家致力于固态成像芯片及探测器模组等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究竟缘何获得知名资本青睐?
创始人罗杰为清华大学博士,在半导体、辐射探测、医疗影像领域拥有多年从业经历,作为善思微创始人以及纳米维景的早期创始人之一,其综合性交叉学科背景在研发过程中具有引领作用,主导了全球领先的静态CT探测器及芯片的研发设计。
善思微核心团队本身则兼具丰富芯片及探测器产品研发经验,团队自主攻关,历时不到两年便成功研发了第一款国产CMOS平板探测器,在单晶硅X射线探测器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目前善思微研发人员占比近50%,包括两名清华博士以及多名985院校的硕士,研发实力深厚。
在核心部件“国产替代”这一风口之下,善思微有其自身独特之处。正如善思微创始人罗杰所谈到的那样,“善思微始终都将站在这一风口上,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去”。企业之所以能获得多家知名资本青睐,或许正在于其对于这条赛道的专注、理解与自身过硬研发实力之下所筑起的技术壁垒。
分级诊疗推进下,CT需求量大幅上升。核心部件及芯片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未来CT优化升级的关键。
2020年中国医疗影像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医疗传感器市场呈扩张趋势,预计到2022年不同技术医疗影像传感器市场总额将达到545亿美元。总体来看,CT及其核心部件的重要性及应用程度正不断提升。
机遇与困境并存。另一方面,自华为遭遇芯片断供,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便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医疗影像设备领域更是如此,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设备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均被国外品牌占据。尽管作为产业链主体的影像设备已在技术上做出突破,并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但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大部分核心部件仍依赖海外。
国产核心芯片及部件缺位,可能导致四部分问题:
一,核心芯片和部件国产化率低,整机价格受制于上游进口核心部件,利润空间小;
二,国内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新产品开发只能依赖已经经过验证的进口部件;
三,国外存在一定技术封锁,国内整机厂商很难第一时间用上最先进的芯片和部件;
四,核心芯片和部件技术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
更进一步,该问题还将导致医疗影像设备整机价格受制于上游进口核心部件、国产整机市场占有率及市场认可度低、同质化严重、毛利率远低于进口产品、高端市场被国外品牌垄断等难题出现。矛盾之下,核心部件研发瓶颈的攻克或将成为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十年发展的主旋律而持续得到关注。
作为专注固态成像芯片及探测器模组等相关产品研发的企业,善思微目前已成功研发国内第一款CMOS平板探测器,并实现量产。在产品及获证方面,公司已取得ISO9001和ISO13485质量体系认证。其中专为牙科CBCT应用开发的Merak系列CMOS平板探测器和线阵探测器已经通过了国内主流厂家及国际品牌客户的试用和注册认证。其研发的高性能CMOS平板探测器不仅可以实现高速动态实时成像,还能够以低噪声、低辐射剂量实现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得到最清晰的图像,获得更多有用诊断信息。满足医学影像核心部件在成像质量、速度和功耗上的需求。
谈及善思微在产品及战略方面的布局,罗杰说道:“善思微将以芯片技术为基础,横跨医疗、半导体、新能源等赛道,围绕X射线成像、光电成像及超声成像领域的应用进行布局。同时,以医疗半导体为主实现第一阶段突破CMOS平板探测器技术,第二阶段立足CMOS探测器产品拓展CT探测器、光子计数探测器,第三阶段全面拓展到固态成像大方向的应用。”
未来,善思微还将立足口腔CBCT和工业NDT领域的小尺寸CMOS平板探测等已有产品,做出市场突破,并对小C低剂量平板和乳腺高分辨率平板两个潜力方向进行相关布局。
丹麓资本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陆勤超表示:“近年来,国内企业研发实力强劲。善思微不仅拥有影像芯片设计的底层技术力,而且其规划主营业务还包括光子计数探测器、荧光成像、荧光检测类产品以及专用领域的芯片定制业务等,传统业务亮点频出。善思微以 CMOS 小平板探测器为切入点进入口腔 CBCT,产品性能媲美国际巨头,其差异化产品组合,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丹麓资本对企业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并期望善思微未来能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