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厂做内推,两年赚了100万

创业
2021
08/28
20:35
亚设网
分享

我在大厂做内推,两年赚了100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作者:王涵,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图虫。

晚上八点,天黑了,北京海淀区的一栋写字楼内仍然灯火通明。

算法工程师陈嘉闽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但他没有回家的打算。看着微烫的手机和电脑,他又打开了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开始了自己的“副业”——内推。

所谓内推,就是指通过内部员工推荐将简历转交给HR或部门负责人的招聘手段,通常可以避免简历石沉大海,信息杳无音信的情况。

通俗点讲,就是大厂员工帮大厂延揽人才。

从表面上看,这是互联网大厂员工特有的福利,但本质上,却透露出公司希望培养自己的猎头,意图从市场挖人的野心

为了7万元奖励,挖遍了身边的人

和做内推的人一样,陈嘉闽也是从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找起,“为了凑够人数,我把身边的人挖绝了。”陈嘉闽说。

2019年初,刚刚通过试用期转正的陈嘉闽,收到了一份公司发给内部员工的邮件,邮件里写道:内推到达指定人数,可获得7万元的现金奖励。

看着邮件里的内容,陈嘉闽很久都没关闭页面。在高额奖金的驱动下,陈嘉闽心动了。

熟人间内推的固定思维,禁锢了内推的发展空间。在陈嘉闽做内推之前,其实没有人重视这种“兼职HR”工作,但这并不妨碍公司用高额的奖励“诱惑”员工,主动承担起“捞人”的工作。

公司的触角特别长,像财经、房产、汽车等业务,都需要大量人才,相比之下,陈嘉闽的熟人基数太小,不足以满足拿奖的需求。思来想去,他觉得内推的边界需要扩大。

从内推群建设到各种学校论坛、牛客网发帖,陈嘉闽利用起自己所有能想到的渠道招人。为了增加流量,他时不时混入各种招聘群,把人引流到自己的社群,为此被群主删过很多次。

2019年5月,陈嘉闽开始尝试做“内推熊”公众号,发布一些公司的招聘信息、岗位面经和一些求职技巧,同时也会额外开一些微信号回复消息。也是从这时起,平时下班后就打游戏的“狂人”被忙于内推的“达人”取而代之,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就是内推。

我在大厂做内推,两年赚了100万

“当时做公众号,主要是太多人问一样的问题,比如说‘能投几个’‘怎么投’‘查进度要在哪里查’等等,我就希望用公众号同步一下,大家看到自然就知道了。”

令陈嘉闽感到意外的是,因为内推公众号的兴起,熟人介绍的内推模式彻底被打破,打通渠道的陌生求职者拓新赛道,竟渗入到各家互联网大厂当中。

每隔一段时间,公司会将内推成绩榜单贴出公示,很多人因此认识了陈嘉闽。包括领导也会邀请他去各个部门做分享,同步给他急招的岗位让他帮忙招人。公司一共十多万员工,他做的内推文档就有1.5万人传阅。

这让陈嘉闽一下子变成了互联网大厂的名人。6月,因为累计推荐58位实习生入职,陈嘉闽成为闪电内推榜首,小赚12万元。而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陈嘉闽已经完成了“千人斩”的目标,高居内推成绩单榜首,内推人数比第二名多了好几倍。

“校招非技术入职一个人五百,技术入职一千,实习生没有奖金。”校招与实习,占陈嘉闽的大部分‘客源’。“我推荐入职成功最高的一份奖金只有7500元,公司在职人员更多会选择找猎头或者熟悉的人推荐,找到我的并不多。”

两年来的内推奖励,陈嘉闽大概收到一百万左右,但这部分奖金也需要扣税,所以到手的就少了许多。

真正占据陈嘉闽时间的,是每天都有上百人找他答疑解惑,其中不乏一些奇怪的人。

比如有让他帮忙找人的,“我老公之前被天猫优化掉了,麻烦帮我看一下我老公是不是入职字节了,他找了小三,我不清楚他的近况……”

也有孤独留学生天天找他谈心,“我在国外求职又失败了,哎,我把我今天的事儿告诉你……”

还有父母替孩子找工作的,“辛苦你帮我儿子做个内推,我把他的专业和信息发给你。”怕陈嘉闽没看到,有的父母甚至早上6点钟给陈嘉闽打了电话语音。但实际上,他们也不了解孩子能力的详细信息,只能一直强调孩子成绩很优秀。

对此,陈嘉闽在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之外也很无奈,他在做内推,但也只是一家大厂的打工人,并不是无所不能。

大厂为什么需要内推

过去十年,是互联网行业急速扩张的黄金期,对人才的渴求与日俱增。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不仅给自己麾下的员工以丰厚的待遇,也将目光盯上了员工的“朋友圈”。

优秀的员工,已经在大厂的岗位上证明了自己,了解公司,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客观上承担了一定的“背书”功能。

近年来,互联网对人才的渴望拔高了一个峰值,根据猎聘全球职业发展中心(GCDC)发布的《2020年四季度人力资源趋势报告》显示,内推招聘渠道在互联网企业中占比为31.9%

大厂们争相用真金白银调动自家员工内推的积极性。有媒体报道称,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将内部推荐合伙人奖金提升到人民币5000元。

脉脉职言区匿名网友透露,字节跳动内推成功入职等级2-2奖金5000元,如果首次内推还有额外2500元;快手K3级别奖金10000元;阿里p6-p8职级,奖金分别为6000元、10000元、1.5万元。

同样一个员工,如果是猎头推荐入职,通常猎头费用将按员工的年薪比例计算。一般不会低于员工税前年薪的20%,部分急招岗位甚至可以达到30%。

这样算来,一名阿里P7职级的员工,如果走猎头入职,猎头费少说也要十万起。如果是内推入职,只需要支付给员工1万元的内推奖金

对大厂而言,同等水平的员工,走内推自然是多多益善。

对于有意投身内推的员工而言,一旦这门生意玩得溜,就成了左手“丰厚报酬”,右手“交个朋友”。

扬帆通过这份副业拿到的第一笔奖金,是内推一个女孩去王者荣耀,因为是急招岗位,所有流程走完只花了一个多月。女孩子入职2个多月后,扬帆拿到了小一万的内推奖励,立马请男朋友吃了顿大餐。

而这个女孩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扬帆公司里的人脉,俩人经常会在线上聊一些公司八卦,扬帆也就能第一时间掌握公司动态。

半年多下来,算上已经到手的钱和后期会到手的奖金、旅游奖励,扬帆大概获得了10万元左右。但她对这份薪资只有一般般满意,没有太大感觉,因为她认为这更像是一个“用爱发电”的事情。

内推带给扬帆的附加值远比金钱更有意义。开始做内推前,做运营的扬帆身边基本就是朋友同事,现在通讯录里有斯坦福、伯克利、清北复交、加州大学等顶级名校的高才生;有华为、字节、阿里、投行、四大等顶级公司人才;还有导演、投资经理,审计师、律师、空姐、职业电竞选手、警察等各行业的人。

而这些人才,也不仅仅是“躺”在扬帆的通讯录里,扬帆的工作性质会涉及到比较多合作的事情,现在基本上各大公司她都有了认识的人,牵线搭桥很方便,比如就有内推的人帮她牵线过央视、微博、网警等活动。

“这就仿佛打开了一个月光宝盒,里面掉下来超级多各行业优秀的人,汇集到我这里来。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对世界、对人、对事情的认知也就更丰富了,这大概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吧。”扬帆说。

抬高了招人门槛,也吓退了自家员工

其实,无论是互联网字节快手的内推招人、京东的加薪留人,还是小米的股票撒钱,原因只有一个:互联网的人才缺口大,流动性不可控

只不过,虽然公司都想通过内推抓住人才,但大多数互联网大厂员工对内推并不感冒。

不少员工向《凤凰WEEKLY财经》记者反映,内推的难度并不低。

在互联网大厂,内推不代表走后门,也有自己的红线。公司内部员工明令禁止向求职者收取推荐费,也没人敢说“内推保入职”这种话,有些人为了招揽生意直接在任何能挖掘新人的地方留言,入职成功奖金对半分,但即使如此,找上门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我们这边是,推荐普通职位成功后,过了试用期能获得奖励三千元,推荐经理级别以上的管理层奖金会更多。”在外企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技术员工杨建说。

杨建的公司里,愿意花精力搞这份副业的人屈指可数。“内推职位都在我们HR的系统里面,不会对外开放,只有内网的人有账号才能进。公司虽然有实力,但名气和关注度不够,主动来找我们内推的人很少。”

而大厂员工延揽人才,也没有想象中容易。像腾讯、网易等老牌大公司已经过了扩张高峰,岗位不如飞速发展的大厂多,能匹配的人才也就更少。

网易的李琦曾尝试性发过几条“内推找我”的帖子,但因为职位不多、宣传不到位等原因,根本没人看,时间一长也就不愿意干了。“虽然钱还挺多,但这些时间还是用来提升业务能力比较重要。”李琦说。

大厂员工面临的第二个难点是,要忍受极低的内推成功率

“喊了不一定投,投了不一定面,面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来。这一套操作下来,可能辛勤客服了好久好多同学,解答了很多问题,但一毛奖金都没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员工当内推人,推着推着就没了激情。”陈嘉闽说。

从扬帆手里的结果来看,腾讯内推入职成功者基本是百里挑一。她做了半年内推,帮1000多人内推过,内推的人大部分是8级和9级,设计、产品、运营、市场、技术岗位都有,但目前拿到offer的只有十多位。扬帆说,“成功率不高会影响员工做这件事的积极性。”

今年3-4月,扬帆就做了两个月的“无用功”,内推没有一个人成功入职,她甚至也有点泄气。

扬帆记得,她之前推过一个简历是北大本科+斯坦福硕士+海外投行工作的人,本来以为入职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在简历轮就被刷了,反而秒过了一个简历上工作经验只写了三句话的人,让她也捉摸不透HR到底想找什么样的人。

而内推最后面临的难点,是度过漫长的奖金等待期部分公司设置员工入职后的第2-3个月,或者是半年的试用期通过之后,才会发放内推奖金,而以互联网企业急速发展的势头而言,半年内能发生的变化,实在难以预料。

“我们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前几天一个部门都被裁了,万一人家来了我走了多尴尬。”杨建说。

互联网大厂对人才高度饥渴,需求量大,流动性也大,不断有人来,也不断有人走。不过,对高端优质人才,无论哪家都缺。

如何找到优质人才,也是内推人陈嘉闽的瓶颈。对于已经工作5-10年的资深管理层人士,跳槽都会找熟悉的人或者专业猎头咨询。“我要是认识这些管理层,我肯定也是管理层了。”陈嘉闽调侃似的说。

里面的人想躺平,外面的人想进来,在大厂的各个角落,包括内推渠道,这条铁律从未改变。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