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heGreatFilter(ID: dushekeji),作者T.G.F. team,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0 年 NFT 数字艺术品在国外开始胜行,并且吸引了众多明星投身其中,音乐、视频、画作、电子宠物......任何数字化的作品都能 NFT 化,并且还能卖出可观的价格。
什么是 NFT ?NFT 全称是 Non-Fungible Token,又称非同质化代币。
NFT 使用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来创建任何类型数字商品的所有权证书。一个 NFT 就可以代表一个数字商品的所有权,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
真正让国内大众正视 NFT 的事件,是 Bepple 的一幅 NFT 作品,它被佳士得拍出了约 6900 万美元的高价。
自此,国内的一些公司迎着风口开始尝试 NFT 的相关业务。比如近期腾讯推出了 NFT 交易软件《幻核 App》,上线第一天就卖了 300 份《十三邀》的录音专辑;支付宝此前则是发布过 「敦煌飞天,九色鹿」的 NFT 付款码皮肤。
对于数字艺术品,我想到了一位国内的 CG 艺术家乌合麒麟。
乌合麒麟是目前国内非常火的 CG 画家,他用电脑绘图软件画了不少同时具备美学属性、历史属性和传播属性的作品。
比如下面的这幅 Blood Cotton Initiative,这幅作品已经在微博上获得 100 多万的点赞,超过 13 万的转发。
此外,这幅作品因为紧跟当时的国际时事,也被 CCTV 中文国际频道所报道。
基于常理判断,这幅画如果卖出去应该能赚很多钱吧?
但是他没卖,还把其他的超高清画质作品放在网盘供网友免费下载。
乌合麒麟微博首页
是他不想卖吗?不完全是。
数字艺术品跟实体艺术品相比,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完全分离。
也就是说,数字艺术品一经发布,就很容易被复制粘贴传播开,而且互联网还有「避风港原则」,也让维权成本变得很高。
那么数字艺术家有没有办法,在作品被广泛传播后(溯源),还能完全保留作品的所有权呢(确权)?
有的。NFT 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数字艺术家提供了权益的保护伞。
艺术品市场也注定会被 NFT 改变。
目前整个 NFT 圈,最贵的作品拍出了 6900 万美元(约 4.5 亿人民币),该价格能跻身全球艺术画作拍卖价格的 TOP 10。
该画的作者是一名叫 Beeple 的数字艺术家,原名 Mike Winkelman,他从 2007 年就开始利用电脑作画,每天一幅从不中断。
Beeple 把他过去 5000 天(整整 13 年)每天所创作的数字画,组合成一幅画,并给这个作品取名为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
这个看起来像马赛克的作品于 3 月 12 日被拿到佳士得进行拍卖,拍出了 6934 万美元的天价。
这是佳士得有史以来第一次拍卖数字艺术品。
4.5 亿元买一幅数字画的人是疯了吗,复制粘贴不香吗?
买这幅画的人叫 Metakovan,他是 NFT 基金 Metapurse 的创始人和融资人。
也许他真的认为这是一幅极具收藏价值的神作,也许这就是一场圈内人的自我炒作。
可以了解一下由 MetaPurse 主导的 Beeple 20 Collection 项目,他能让代币持有者拥有 Beeple 部分作品的所有权。
Metakovan, mystery buyer of Beeple's $69.3 million NFT art, reveals identity
The Economic Times
但是花这么多钱,买的到底是什么呢?
进入互联网时代,内容作品经常出现被盗版和侵权的问题。因为内容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太容易了,复制-粘贴-上传,侵权的成本很低,而审查和维权的成本却很高。
1998 年,美国制定了《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MCA法案) ,最早适用于著作权领域。后来由于网络中介服务商没有能力进行事先内容审查,一般事先对侵权信息的存在不知情。所以,采取「通知+移除」规则,是对网络中介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限制。(这段是网上抄的,侵删。)
这就是著名的「避风港原则」。这条原则成了平台公司的挡箭牌,「先侵权,等通知;不通知,不负责;你通知,我删除,我免责。」
内容创作者在这种机制下就非常吃亏。
所以,内容创作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都会采用将内容附着在实体物品上的方式,来解决内容的归属权问题(当然技术受限也是原因之一)。
纸质书、唱片、游戏卡带、影碟、画作......无不如此,但只能解决内容作品在首次发行中的权属问题,在流通中的权属问题(被盗版)没办法解决。
而 NFT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容作品的「溯源和确权」问题。
如果你了解过数字货币或者区块链技术,应该知道它们用到的加密技术,可以让所记录的数据具有唯一性。这个特性也正被应用于资产所有权的数字化。
数据的所有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几乎无法篡改或者转移,但其使用权可以被让渡。
NFT 非同质化代币可以记录很多形式的数字内容,一段视频、一段音频、一幅画、一段文字等等。1 个代币就是一张所有权凭证。
Top Shot 堪称 NFT 应用的优秀典范
那为什么一定是非同质化?因为数字作品不像比特币,可以被分割,变成 0.1 个比特币;1 个代币只能是 1 个数字作品,不能被分割。
就好比,你买了一套房, 手里的房产证能证明你是房主,但房子你可以自己住,也可以出租。但是你卖了房子,房产证上登记的房主不是你了,那你也失去了这套房子的所有权。
但目前也出现了 Fractional 平台,把 NFT 的权属碎片化,多个人共享一个 NFT 的权属,类似于另类投资基金的机制。
从前面的技术分析可以看到,NFT 通过技术手段拆分了数字艺术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使数字艺术品的所有权变成了稀缺商品。
制造稀缺性,这恰恰打通了数字艺术品的价值链路,也对主流艺术品市场进行了补充。
换句话说,数字艺术品在 NFT 的支持下,即便在炒作热度褪去后,很大程度上可以按照目前实体艺术作品的投资逻辑来进行投资。
主流的艺术品增值路径是这样的:
在价值链的最上游,是要获得学术层面的艺术价值认定,这通常是由艺评人、策展人等专业人士来认定的,他们通常隶属于美术馆、双年展等专业机构。
在价值链中游,是要获得艺术品在市场上的认可,这通常是借助画廊、艺博会和拍卖行这类销售平台来完成的。雇主觉得好,就会买下作品。
在价值链的终端就是藏家了,他们通常是艺术品的最终归宿,被买走的艺术品也会因为藏家在优化藏品系列的过程中在市场中流通。
在 NFT 出现之前,数字艺术品在价值链中游就已经断了,因为无法被收藏。但现在数字艺术品可以被确权,在技术上制造了稀缺性,因此价值链路被打通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目前发生在数字艺术品市场的事件都极具传播性,这将助推 NFT 数字艺术品的增值。
一般而言,三个因素可以让一件艺术品增值:得到了新的权威机构认可、被纳入了体系化的系列收藏、发生了流行叙事。
流行叙事,最能为艺术品的增值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早期被收入法国卢浮宫并没有受到目前这般热捧,不过是卢浮宫万千藏品之一而已。真正让它快速进入大众的视野的是两个流行叙事。
1911 年《蒙娜丽莎》被偷了,警方各种抓嫌疑人,连毕加索和阿波利奈尔都被当成嫌疑人抓起来过,全球各大报纸也纷纷刊登报道,生生把这幅画给炒红了。
1919 年艺术家杜尚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明信片,在上面画了两撇小胡子,还给起了个奇怪的名字叫 L.H.O.O.Q. ,读起来发音像「她的屁股热哄哄(Elle a chaud au cul)」。
自此,Mona Lisa的市场价值一步登天,同时还让达芬奇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达芬奇生前在离开佛罗伦萨前往法国后,就被意大利人所遗忘了。
如今他被写进了很多艺术作品里面,例如《达芬奇的密码》,也被大众认为是文艺复兴三杰之首,但业内人士其实不这么看,至少跟达芬奇生活在同一年代的提香,业内人士对他的评价就比达芬奇要高很多。
NFT 数字艺术品市场在制造流行叙事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例如前文中提到的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这个作品,存在三个流行叙事:
1、经过5000天连续不断创作所获得的作品;
2、佳士得史上拍卖的第一幅数字艺术品;
3、被秘密买家购买,且是目前最贵的数字艺术品。
让我们再看看另一件事情。3月6日,Twitter 创始人杰克·多西将自己的首条推文,「just setting my twttr」,以 NFT 形式出售,5 个单词拍出了 250 万美元。5 个单词有文学价值吗?这条推文跟艺术作品一样有艺术鉴赏价值吗?
答案都是「没有」。但「这是史上第一条 Twitter 内容,并且是 CEO 发的」,这个叙事很值钱。并且 NFT 让这个叙事的真实性可以被追溯,所有权能够被交易。
一个又一个名人,通过 NFT 获得巨额财富的后,关于 NFT 的宏观叙事会像病毒一样扩散到群体中,进而形成一大群人的共识。
也就是说,虽然 NFT 数字艺术品目前在小群体范围内被接受,它还能进一步破圈。
传统的艺术品,无论是绘画、雕塑、摄影等纯美术品,还是瓷器、文房等工艺美术品,都是通过实体物质来呈现艺术表现形式。
而数字时代,很多人已经习惯为数字化商品付费。各种订阅服务、数字专辑、付费课程、游戏皮肤等等数字商品都是无形的,人们乐于为充盈精神世界的数字化商品付钱。
数字艺术品,基本属性是具备艺术鉴赏价值,自然能达到满足精神世界的需求,特别是当前以 Fidenza 系列为代表的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与 NFT 是天作之合。而现在 NFT 还能保证数字艺术品后续增值过程中的流通。
因此 NFT 数字艺术品破圈,进入更多大众的生活,是迟早的事情。
说到 NFT 对当代艺术的直接影响,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影响:
1、生成艺术对当代艺术进行了补充;
2、扩大艺术受众群体。
生成艺术是利用计算机编程算法,自动生成艺术画做的创作性艺术。生成艺术跟以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超现实主义一脉相承。
从形式上看,生成艺术是通过设置基本创作算法把控创作方向,之后让电脑自动生成,到底会画出什么,写算法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动创作(如滴画)是艺术家把染料泼出去,但在画布上到底会泼成什么样是没法精确把控的。
从理念上看,自动创作是背靠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生成艺术是算法下的人工智能,两者也非常相似。
在艺术受众方面,当代艺术与大众的隔阂太大了,主要是大众看不懂。但是目前头像类的 NFT 艺术品圈住了一批 NFT 投资者,同时传统的艺术名家正在进入 NFT 领域,例如蔡国强在 9 月 3 日就卖出了自己第二个 NFT 作品 炸自己。
被头像类 NFT 作品所吸引的人,其注意力一定会被吸引到具有美学鉴赏价值的 NFT 作品上,艺术受众也会因此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