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做一个假设:如果你是一家企业创始人,在选择投资机构时要根据要素重要程度对基金品牌、估值高低、投后水平依次排序,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设立这个问题的初衷其实是想探究在企业眼中,投资机构的投后服务在整体投资能力中究竟占有多大的作用。毕竟,放眼望去一级市场的VC/PE,几乎没有哪一家不在时刻强调自己的投后优势。甚至于,在抢投项目环节,所谓的投后赋能还被当成了一把利器。
不可否认,近两年,一级市场整体的投后管理意识正在显著加强:国内的投资机构越来越重视投后,同时也喜欢在投后方面大做文章。有一些机构专门设立了体系化的投后团队,还有一些虽然没有搭建专门的团队,但也强调不遗余力地为被投企业提供增值内容。
那么,这些投后服务的成色到底如何呢?企业是否真的“买单”?从企业发展需求来看,最理想的投后又是怎样的?面对那些宣传口径“同质化”的投后,企业又该如何进行甄别判断?
关于企业眼中的基金投后,投中网近日与四位公司代表聊了聊。
最好的投后,是理解与陪伴
C轮医疗公司
投资机构的投后,我主要分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看。
广义的投后,最主要的包括对公司未来资本化的规划、公司估值与短期融资中机构选择的建议等。简单来说就是配合公司战略推进资本化进程。这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
狭义的投后,指的是那些投后服务,比如介绍下一轮投资人、招聘、资源引进等等。
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的投后也不一样。在中早期,B轮之前,我们希望投资人最好能够给到我们一个资本化的地图,比如在什么时间点融多少钱,稀释多少股份等等。接下来,公司需要更多的其实是能促进业务发展的资源。
拿我们公司来说,医疗类企业,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坎其实是拿证。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找一些相关资源丰厚的机构,在这方面给予指导。
我们一般选择投资机构主要有三个标准,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序为:品牌力、投后能力、估值。但往往,机构的投后与品牌力呈正相关关系:基金越大牌,信息、资源积累就越多。可能这对一些机构来说有点扎心,但这的确是实话。
我心中最理想的投后,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人的陪伴。我希望在我们遇到紧急问题或困惑的时候,机构能够伸出手拉我们一下。不管最后有没有用,起码我们会感到很暖心。
很多机构都看结果,这也没错。但从企业的角度讲,我希望投资机构能够通过投后更深入地了解公司,而不是因为可能某个阶段性的结果不达标就认为团队不行,产生负面想法。我觉得不管是投资还是投后,投资机构最重要的壁垒是认知和专业度,一些细碎的投后服务说白了钱都可以解决。
投后好坏,决定着基金的市场口碑
B轮数据技术公司
投资机构的投后差别还是挺大的。
有一些机构是真的很用心,会根据企业的真正需求对接相应的服务,典型的比如招人、客户对接等等;另一些机构可能对公司了解不够,虽然看上去也在帮忙,但很多时候并不在点上。
我们选择投资机构的第一个考量因素肯定是基金规模及品牌。这两个方面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会看基金的口碑,投后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判别机构口碑上,我们通常会参考这家机构其他被投公司的评价。比如最近我就拒绝掉了一家投资机构,原因是他们的好几家被投企业都称其没什么投后支持,而且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比如,在企业面临挫折时,机构的态度是不支持先自保。
我最希望的投后服务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投资机构与企业的关系可以像朋友一样,懂公司,对公司有信心,在公司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时能及时给到一些建议或帮助。
市场上很多机构的投后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即不打扰也不添乱。有些机构可能是因为出手多,对每家企业也照顾不过来,无法面面俱到。
所以对于一般财务型的投资人,我们不会对其投后抱有太大的期待,这也不现实。当企业到了业务快速扩张的时候,我们会优先选择产业投资人。
投后只是一个加分项,企业不要抱有太大希望
B轮人工智能公司
如果一家企业指望投资机构的投后能给予很多,那完全是抱错了希望。
总的来说,大品牌大资金,无论是否有投后团队,其能给到的帮助肯定比那些中小机构更多更好。最基础的信息资源层面,大机构每年看那么多项目,接触的行业信息势必更多,触角更广,相对而言,其给予被投企业的能量就越大。
因为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产业消息,可能就会对公司战略规划带来很多启发。
我觉得本质上,判断投资机构投后的核心在于灵魂人物,他们能够触达的资源非常重要。投后的好坏与机构有无组建投后团队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未必很大。最起码,投后团队的业绩考核会倒逼机构与企业的沟通更频繁,不管最后能不能实际帮到什么。
在对投资机构的选择上,企业在不同阶段对投后的需求程度也不一样。技术研发阶段,企业需要更多的是资金;到了市场化阶段,希望机构能在产业资源上给到支持;再到后期IPO阶段,可能就需要机构能在公司规范化方面做一些指导,从而规避某些风险。
其实大多数机构对外都会说可以给企业各种赋能,但落实到行动方面,就只有前期的一阵热乎劲儿,更多的就是观望。
当然,从机构自身来讲,投后管不管以及如何管,取决于企业对基金的重要程度。如果你只是他们投资阵营上一颗棋子,可有可无的企业,那人家自然不会给予很多。
我也很理解现在许多机构都非常强调自身投后的优势,他们在激烈的项目争抢中必须这么做。但从企业的角度,投资机构的投后就只是一个加分项。
做好投后,还面临很大的现实矛盾
C轮 To C公司
基金的投后有很多种,我最喜欢的就是“帮忙不添乱”的投后。
许多创业者不是没有资源,根本问题是不知道如何使用整合资源。因此,我们希望投资人能以教练员的角色提供一些切实的指导或建议,让创业者在短时间内突破瓶颈,绕开弯路。
可能我的运气比较好,合作的投资机构投后服务都还不错。比如,在企业初期机构帮我们招聘高管,梳理商业模式和公司战略,一起计划融资时点等等。我知道很多基金投完之后就撒手不管了。
如果对机构的品牌、估值、投后这三个选项进行排序,我会把投后放在最后。一方面是因为投后这个事情往往很虚,投前不知真假。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我们是To C业务,需求没那么大。
我相信,很多投资机构都很想把投后做好,不过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现实矛盾:机构管的钱多,被投企业多,每个公司遇到的短板也不一样,机构给出的建议一般都是大面上的事情,但企业很多时候遇到的关键问题又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大家都形容LP与GP的关系像夫妻,其实机构与被投企业也是一样。我觉得好的投后,传达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相互支持与信赖。企业家其实是一个很孤独的群体,需要的投后不需要多具体,只要能在我们苦恼、失意的时候耐心听我们倒倒苦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