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剧的制造没有灵丹妙药

创业
2021
09/16
18:37
亚设网
分享

爆款剧的制造没有灵丹妙药

编者按:本文来自创业邦专栏飞娱财经,作者:七公,图源:图虫。

每一部让观众真情深感追下去的剧,背后都有一个兢兢业业的影视公司,它们是观众精神食粮的幕后推手。

影视公司源源不断的为市场提供产品,但是在这些电视剧播出之前,没人知道它能否收视长虹。可是总有一些公司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的电视剧,播出一部火一部,观众认可,演员也愿意参演,这样的爆款剧制造公司无论在哪儿都会大受欢迎。

观众呼唤爆款,资本渴望爆款。在这类爆款剧制作公司中,TVB及其模式非常亮眼,在影视行业中属于典型。然而斗转星移,TVB在进入21世纪之后逐渐走了下坡路。近年来TVB推出的自制剧不但无法在内地、东南亚市场产生大的影响,连香港本地的收视率也在逐年下降,可谓颓势明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地影视市场的逐渐成熟,涌现出了像正午阳光这样的爆款剧制造公司。因为模式上的相似性,正午阳光一度被誉为“内地TVB”。从产业角度上看,正午阳光对TVB模式有一定的借鉴和发展。作为电视剧制作公司,他们都在努力找到一条可持续输出爆款的道路。

不过,正午阳光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隐忧,例如,作品的质量是否会有所摇摆,股权结构的变动会不会对创作团队产生影响等。

那么,什么才是爆款的灵丹妙药?本文拟对这两个典型影视公司的运作模式进行一番探究,拆解它们的喜与忧,分析为何它们能够制造爆款。

01

全产业链走四方

TVB模式的辉煌和港剧的魅力

TVB的辉煌离不开其独特的运作模式。

从资本运作到演员培养,从演员阵容到选题策划,加上手握翡翠台、明珠台等电视频道,TVB拥有从演员培养、电视剧制作到播出平台的全产业链,可谓产供销一条龙。

全产业链发展是TVB的优势所在,但是维系这一优势的背后,则得益于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和独具匠心的作品打磨。

先说人才输送,TVB人才的两大来源,一个是自己设立的艺员培训班,另一个则是港姐选秀。

TVB的艺员培训班非常有名,而且门类众多,演员、导演、编剧、监制……拍电视剧需要哪类人才,培训班就训练哪类人才。香港影视行业里的演员如梁朝伟、周星驰,导演如许鞍华、杜琪峰等等,都是出自TVB艺员培训班。

而港姐选秀则为TVB提供了另一个人才来源。从赵雅芝到邱淑贞,从李嘉欣到佘诗曼,港姐选拔为香港影视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TVB想方设法将她们网罗至旗下,作为当家花旦,而由她们主演的电视剧自带话题度,自然收视率不会低。

再看作品。TVB的电视剧类型多样,豪门恩怨、律政风云、江湖侠义、警匪悬疑……几乎每个类型都有不错的精品问世,往往开风气之先,令当时的观众看了大呼过瘾。

武侠剧是TVB的拳头产品。自1976年郑少秋版的《书剑恩仇录》播出以来,武侠剧风靡一时,口碑和收视率都极为可观,因此TVB对武侠剧颇为看重,陆续拍摄了大量经典武侠剧。

特别是对金庸作品的反复拍摄,成就了83版《射雕英雄传》、95版《神雕侠侣》的赫赫威名。当年引进内地时,其观剧情形真可谓万人空巷,是属于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职业剧更是一大杀手锏。医疗剧《妙手仁心》、律政剧《壹号皇庭》、警匪剧《陀枪师姐》等等,都是典型代表。TVB的职业剧涵盖了医疗、厨师、警察、律师、消防员、白领、地产商……等多种职业,可以说TVB最擅长从这些普通的职业里挖掘出精彩的故事,观众很难对这些好剧说不。

TVB的辉煌造就了港剧独特的魅力,以至于如今提到那些热门的电视剧类型,回头看去TVB早就走在了前列。提到穿越剧,《寻秦记》是鼻祖。提到民国剧,《上海滩》可谓是开创者。谈宫斗剧绕不开《金枝欲孽》……这就是港剧的底气所在。

02

抠门小气造成人才流失

财务恶化让TVB雪上加霜

TVB的辉煌是建立在抠门基础上的。

表现之一在于对艺人的片酬的抠门。

和内地演员拿片酬的模式不同,TVB 的艺人都实行工作上班制,按月领工资。除了少量的头部艺人之外,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围着剧组转,按时上班。

收入不高对TVB演员来说极为常见,一旦艺人走红之后想涨工资,TVB往往会将之雪藏。例如当年张卫健借《西游记》火爆之时想涨工资,结果TVB拍《西游记2》时就果断换了主演。说回备受好评的艺员培训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TVB用自己的艺人比较省钱。

这样的模式一旦面临更好的机会吸引,很容易就会造成人才流失。2000年后大量TVB培养出来的人才北上内地,多年锻炼出来的演技,让他们在内地蓬勃发展的影视市场里如鱼得水。港剧的情怀滤镜加上过硬的实力,让北上的香港影视人收获了远高于TVB数倍的丰厚回报,在尝到甜头之后,自然没人想要重回过去。

表现之二在于对布景成本进行压缩。

除了少量头部剧可以有机会去香港以外取景,大部分都是棚拍,这就造成了一种寒酸局促质感,哪怕是需要壮丽河山的武侠剧,TVB也在布景上做得充满了小家子气。像95版《神雕侠侣》中的瀑布,就是用保鲜膜来代替,可谓是精通“糊弄学”了。

更有甚者,TVB还把同一道具在多部剧中反复使用,《神雕侠侣》里金轮法王的衣服,在《寻秦记》里又穿在了项少龙身上,这种把道具当传家宝的做法,确实省钱,但是对观众而言,这是对电视剧品质的伤害。

经济状况的恶化也让TVB雪上加霜。2021年3月,TVB发布了上一年的财务数据:收入同比减少25%,净亏损2.81亿港元,这已经是TVB连续第三年大幅亏损了。

营收少,人才跑,由此导致的TVB创新能力逐渐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没有创新能力,营收自然更少,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造成,衰落再所难免。

03

精品爆款接二连三

“内地TVB”正午阳光的崛起之路

正当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TVB在香港面临困境的时候,另一家内地的影视公司正午阳光于2011年成立。

说起正午阳光,就必须从山影制作公司开始谈起。在山影前身山东电影电视制作中心拍摄电视剧《孔子》的时候,孔笙加入其中,算是入伙山影,此后一步步闯出名气,并带出了侯鸿亮、李雪这两个徒弟。

2008年的《闯关东》,由孔笙和张新建联合执导,侯鸿亮、李雪两人也参与其中,这是孔笙在山影时期极有分量的作品。次年推出的《生死线》,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正是在山影期间,孔笙、侯鸿亮、李雪师徒三人组成的铁三角逐渐磨合成型,他们配合默契,作品质量普遍不错。

后来孔笙、李雪自立门户脱离山影,于是有了正午阳光。侯鸿亮随后也跟了过来,可以说正午阳光的核心团队,都是孔笙在山影带出来的班底,不过刚刚成立的正午阳光,并没有独立制作电视剧,而是依旧跟山影保持密切合作。

到了侯鸿亮加入正午阳光的2014年,正午阳光开始在作品产出上发力。当年开机了《琅琊榜》《温州两家人》等作品。《琅琊榜》是侯鸿亮还在山影时期就留意过的项目,到了正午阳光之后,侯鸿亮选择了以它作为亮相之作,事实上《琅琊榜》也确实不负所望,在2015年播出之后大火了一番。

和《琅琊榜》同期播出的还有《伪装者》,一时间,正午阳光两大爆款剧在打擂台。更有意思的是,由于两部剧的演员有所交叉,像胡歌、靳东、刘敏涛、刘奕君、王鸥等人,加上精湛的演技,用心打磨的剧本,这些都让刚刚亮相的正午阳光获得了“内地TVB”的赞誉。

此时的正午阳光确实有当年TVB的风范,各种题材的爆款剧一部接一部出炉。

2016年,正午阳光推出了话题之作《欢乐颂》,“欢乐颂五美”也成为了当年观众热议的焦点,该剧后来还拿下了第13届飞天奖。同年推出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让原著粉惊呼,终于有一个能看的影视版《鬼吹灯》了!

2017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把一个“宅斗”的故事讲得风生水起,而《琅琊榜》的续集《风起长林》也乘势推出,热度不减前作。

2019年的《都挺好》,让“苏大强”这个角色彻底出圈,引起了关于“原生家庭”的广泛讨论。而《大江大河》则用正剧的风采,还原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风雨历程。

到了今年,《山海情》《乔家的儿女》都先后实现了刷屏式热搜,再一次给正午阳光的爆款剧增加了新的名字。“正午阳光出品,必属精品”的赞誉也不胫而走,其专注于精品剧制作的名声已经深入人心。

04

拆解正午阳光的资本布局

马云和马化腾才是幕后大佬

这也让我们思考:为什么是正午阳光?

精品电视剧是艺术品。但归根结底,影视行业是一门生意。既然是生意,自然少不了资本的布局。

正午阳光作为国内顶级的电视剧出品方,每集的单价都是行业最高的那一批,有着《琅琊榜》《欢乐颂》《都挺好》这样的爆款剧在手,前来上门的资本自然挤破头。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正午阳光共有股东11家,其中5家企业分别为持股34.05%的苏州志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6%的华人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持股均为0.475%的北京华文同德管理咨询中心和北京华文同行管理咨询中心。七位自然人股东则包括侯鸿亮、孔笙、李雪、孙墨龙等人,其中侯鸿亮持股15.19%,孔笙持股12.25%。

仔细分析之下,这个股权结构暗藏玄机。首先持股最多的苏州志厚其实是华人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两家公司其实是一家。而华人文化又被苏州华人文化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99.99%。

这苏州华人文化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公司可是大有来头。其两大明星股东为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文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前者是马云持股的公司,后者则是马化腾持股的公司,原来这两位才是正午阳光的幕后大佬。

考察正午阳光获得华人文化A轮投资的时间,正是在2016年年初。彼时正午阳光凭借《琅琊榜》《伪装者》已经声名鹊起,而《欢乐颂》已经杀青待播,不得不说,资本的嗅觉实在太敏锐了。

与此同时,正午阳光和演员们的合作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2016年,也就是《琅琊榜》热播的第二年,刘涛、王凯、靳东等三位主演就分别和正午阳光成立了公司。锦麟影视(天津)有限公司、得舍影视(天津)有限公司、浙江得空影视有限公司先后成立,股东除了这三位演员之外,就是正午阳光了。

这种合作方式既是正午阳光对艺人合作的新探索,同样也是双方利益的深度捆绑。

毕竟有限的预算要花费在制作上,演员片酬过高会影响制作成本,正午阳光的这种探索,可以视为对TVB模式的一种改进,当演员成为合伙人之后,片酬自然就降下来了。

05

风光背后的三大隐忧

压力之下的“内地TVB”会去往何方?

不过,在风光背后,作为“内地TVB”,正午阳光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隐忧。

隐忧一:被商业影响的艺人合作和电视剧创作

蜂拥而至的商业合作多少还是扰乱了正午阳光的心弦。2017年正午阳光推出的《欢乐颂2》,广告植入超过50家,极大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而故事本身也远不如前一部吸引人,属于正午阳光作品序列里不那么好的作品。

当“国产剧良心”成为被资本追逐的对象之后,作品的质量是否会有所摇摆?股权结构的变动,会不会对创作团队产生影响?这些都是摆在正午阳光面前的问题。

隐忧二:不束缚编剧手脚与规避创作风险很难兼得

正午阳光的剧向来都是久住热搜榜的。可是热搜是一把双刃剑,能带动电视剧的热度,也能毁掉电视剧的口碑。这一点,估计正午阳光深有体会。

2020年,正午阳光旗下导演孙墨龙执导的网剧《我是余欢水》播出,在开播之初口碑还不错,算是一部高质量的网剧。可是到了大结局的部分,因为台词涉及嘲讽“女权”,被指责为“夹带私货”,风评急转直下,引来了大量的批评之声,原本开画时在豆瓣8.4分的剧,如今已滑至7.3分。

“谁能想到可能就是一句台词,就引得黑粉无数。”侯洪亮的感慨多少有些无奈。舆论场的风向变化太快,谁也不清楚什么时候会踩雷,规避创作风险,是正午阳光在未来创作中需要反复考虑的。不过这是否会束缚编剧们的手脚,还需时间观察。

隐忧三:在创作上过于依赖孔笙

像《欢乐颂》《大江大河》这些爆款剧,孔笙在其中都是主要操盘者,而像《欢乐颂2》《大江大河2》这些爆款剧续作,正午阳光都是放手让公司培养出来二代导演执导,呈现的结果和最终的品质并不乐观。

像张开宙、孙墨龙等一批导演,目前还难以达到孔笙的水准。正午阳光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开始加速培养人才。传帮带这样的习惯是从山影时代就流传下来的,正午阳光自然也延续了这样的优良传统。

可问题是人才的成长和作品的打磨都需要时间,市场会给正午阳光这个时间吗?要知道资本最讨厌的就是等待,批量复制爆款,快速盈利套现才是资本最热衷的。

有风险,有隐忧,但压力未尝不是动力,正午阳光的未来之路会去往何方,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06

思考

求新求变才是影视公司的生存之道

从TVB到正午阳光,影视公司都在找寻怎样制造爆款的秘诀,时代在变,观众口味也在发生变化,一招鲜吃遍天已无可能。

如今陷入困境的TVB,正在高歌猛进的正午阳光,都需要不断求新求变。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不知这些影视公司还能否坚持做精品剧的理念?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他们可以找到更好的精品剧制作方法。毕竟观众们的精神食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创造。也只有不断出精品,才能继续在行业里走下去。

参考资料:

1、红猪看电影,TVB衰落史:从神仙打架到女星兼职养家,一代收视王者经历了什么?

2、新京报,《都挺好》背后:“爆款王”正午阳光与“大赢家”马云马化腾。

3、砺石商业评论,“影视清流”的辉煌与隐忧。

4、娱乐资本论,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吗?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