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24日,2021 DEMO CHINA 创新中国峰会在重庆融创国际会议中心亮相。自2007年以来,由创业邦打造的DEMO CHINA创新中国峰会已连续十四年为高成长创新企业搭建高规格交流平台。本次第15届峰会同时获得了首席合作伙伴芯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特别支持单位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的倾力支持,5大赛道由专场合作伙伴高通创投、腾讯5G生态计划、红杉中国种子基金、HP、联想创投、H50等产业及创投机构联合打造。
峰会现场,赫斯特资本董事总经理、中国总经理胡盈青,青松基金合伙人张放,Global Brains董事总经理何劼,时间投资合伙人刘韬,浦发硅谷银行科创信贷总经理任中杰,知春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禹媚在DEMO会客室上,分享了对路演项目的一些建议,以及对新商业发展趋势的思考。犀利观点如下:
1、消费其实就是个三角形:品牌、产品和渠道。
2、不是所有爆款能成为百年老店,但是百年老店会具有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
3、打造品类把数量做大并不难,但是怎么强调品类与各个产品的定位,如何形成一个很强的协同效应,同时怎么维持自己的调性,这都是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以下为演讲内容,经创业邦整理:
胡盈青:大家下午好,我是赫斯特资本的董事总经理与中国总经理胡盈青,非常高兴主持今天的DEMO会客室,先请各位嘉宾作简单的自我介绍。
张放:我们青松基金主要关注新消费、新技术两大领域的早期投资,希望后面有机会和大家多交流。
何劼:Global Brains,我们是98年成立的一家VC。在中国市场是新的参与者,2020年在上海成立,2021年正式在中国做一些投资。
任中杰:我们浦发硅谷银行是2002年成立,一家专注于科创企业的公司,主要看医疗科技包括新消费这些有科创属性的企业。
刘韬:我们时间投资主要看的一个赛道是科技,一个就是消费,企业阶段偏向于成长期和成长后期,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交流。
王禹媚:我们主要关注新消费、新科技、新娱乐,“算力解放创造力”是我们最关注的创新方向。
胡盈青:我这边也介绍一下,赫斯特资本隶属于全国最大媒体集团之一赫斯特集团。我们集团的媒体业务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在此就不赘述。不过,在座如果有对时尚领域比较感兴趣的,那么可能就听说过我们旗下的杂志品牌比如ELLE,Cosmopolitan, Harper’s BAZAAR,以及在中国的刊物包括《时尚Cosmo》,《时尚芭莎》,《时尚先生》等等,这也都是与我们旗下的杂志品牌合作的。
那说回我们机构本身:赫斯特资本成立于1995年,是我们集团的风险投资部门。我们完全是用自有资金来投资——没有LP,即不需要对外募资。我们机构进入中国已经是第7个年头,主要投资领域在lifestyle tech,我们也称为生活方式或者简单点说就是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以及所有支撑这些消费场景的科技和平台。我们机构的已投项目包括酷家乐、特赞、闪送和只二。非常欢迎相关赛道的企业创始人和我们多多交流。
我们刚刚非常密集地听了11个项目的路演。各位都表现非常不错。有没有哪个项目是让我们在台上的各位嘉宾印象比较深刻的?理由是什么?
张放:青松基金从2015年开始看消费赛道,今天的路演看到很多年轻创业者加入市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也看到很多95后甚至大学生加入市场,这和整个市场在供应链渠道上的成熟包括人才储备上的成熟有很大关系。很开心这些年轻创业者给市场带来新想法和他们对于年轻人的一些洞察,我们会重点关注新人群、新技术带来的消费品牌的新需求、新机会。
何劼: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我们在现有商业模式之下正创造更多场景。我们有自己的基金,大概20亿美元的规模。有一个在桌面上做投影的项目,索尼很快推出一款类似的桌面投影出来,这个挺好但是很快消声匿迹,发现没有很好的运用。今天这个比较好奇,我们会花心思看这方面的类型。
任中杰:这是给创业者很好的展示机会,我关注这些企业有几个大的情况。一个是C时代,一个是和通信相关女性相关的,还有一个是和儿童相关的,这几个方向也代表未来若干年内年轻消费或者付费最强的群体方向。比较有印象的是重力聿画的团队,他们在国内打造的IP,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技术已经到了,接下来就像创始人讲的怎么在金字塔上把三个业务阶段做出成就来。
刘韬:今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1个项目中有很多是“做内容”的公司。传统意义上,“内容消费”和“商品消费”是两条路,其实一个人花在商品消费(购物)的时间是很少的,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内容消费上。看电影、小说、音乐、刷剧,这些其实都是内容消费。新技术(比如直播、短视频)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把两条路结合了。以前看电影就是看电影、刷剧就是刷剧,大部分时候并不买东西,但现在看着直播、刷着短视频,同时就把东西买了。
王禹媚:这几年让我感受很深的就是国潮,国潮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大化放大。年轻创业者只要把供应链和渠道做起来,可能会创造出我们想象不到的品牌,它不会单纯只是中国的可口可乐,中国的欧莱雅。
今天路演的很多项目都能划分到文化类消费,这些项目的原创力最终一定能形成是源自中国的文化自信,未来新技术和文化属性会融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此外我还很有感触的一点是,新一代年轻人会把诉求寄托在越来越虚拟的世界里。
胡盈青:我听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女性群体,一个是内容。所以我挺感兴趣的一个项目是汝乐。我刚才提到的我们赫斯特的杂志品牌业务,其中大概有七八成就是聚焦于女性消费者的。我们媒体业务自一百多年来就一直在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来影响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挺有经验的:如果能把品牌故事讲好了、讲完整了、讲得吸引人了,再通过品牌产品的打磨和精细化运营把这个故事立住,那这个品牌可能离成功就不远了。
接下来,我们来聊下消费的趋势吧。近几年来,新消费品牌变得炙手可热,也是当前最火热的创业风口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作为人类基础的需求,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市场规律、品牌内核是稳定不变的。在座的各位想必也都有自己的观点,那么请大家谈一下自己如何看待今天消费市场的“变”与“不变”。哪些新变化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有哪些因素是不变的呢?
张放:这几年感触比较深,我们是一家早期的机构,很多新的公司会比较早地接触。在2014—2015年时,消费赛道出现很多新的品类,一个品牌让消费者感觉到超出预期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这两年品类做得越来越细分,创业者需要去思考如何才能给消费者提供剑客且耳目一新的产品。可能技术是其中一个解决方案,用技术去创造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去更好地帮消费者解决问题,然后把技术在这个品类上的商业化场景做深做透,这是未来比较看好的方向。
何劼:从我的角度来说,变与不变是两个方面。先讲变的这一方面,从过去的一个国家影响另一个国家。
现在互联网上的投射其实是以网络的形式出现,以游戏等社交媒体的形式为代表。一个小的例子,我们看到大企业在世界立足,做得比较好的,比如日本排名前面有很多中国的游戏厂商,说明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市场各方面包括资金已经很充足。我们商品不管从质量还是从创意上是有一个能够爆发的阶段。
一成不变,我同意刚才张总说的,现在通过单打独斗的地方就能长期占领市场还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任中杰:变化就是有一个目标市场,用户需求这块。因为现在大数据的算法大面积铺开,其实客户端让每个用户在这个范围聚成一个圈子,造成信息上的一堵墙。如果一个品牌聚焦某些特殊的人群,很快就会有天花板。从一个品牌去拓展应用场景,并且拓展它能够触达的人群,这就是要不断的感知市场的需求。可以通过引导客户、引导消费者在不同的场景下面进行消费,或者打造新的品类,形成一个品类矩阵。打造品类把数量做大并不难,但是怎么强调品类与各个产品的定位,如何形成一个很强的协同效应,同时怎么维持自己的调性,这都是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不变我觉得还是怎样能够不断的加强自己的竞争力,品牌、运营或资本投入,总要有一方面做到比较极致,给自己的品牌进行加持。这个我觉得短期中长期都是不变的主题。
刘韬:改变和不变的主题很有趣。消费其实就是个三角形:品牌、产品和渠道。如果单独看“品牌、产品、渠道”中的每一个点,其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渠道,其次也是产品,甚至也包括品牌。这个三角形不一定的等边三角形,某些特定的时候,会突出某一个单点,而单点的变化,也会带来整个三角形相应的变化。但如果你看整体这个三角形本身,其实是基本没有变化的。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传统意义上认为消费品公司比较慢,但我们看到近年来渠道(流量)变化、催生打法变化后,很多消费品的成长速度变得前所未有的快了。
王禹媚:先说三点不变,第一,人性没有变所以消费需求没有变;第二,中国过去20年最大的趋势城镇化,仍然没有变。第三,数字化没有变。
而变化有两点,一是新冠疫情带来消费习惯的改变;二是人消费心理发生变化,尤其是女性,崛起的力量超出我们的想象,非常有消费潜力。
第二个就是人心理发生变化,尤其女性,崛起的力量超出我们的想象。以前女性消费都叫越级消费,现在的消费是真正越级消费的一代,这在95后身上也能看到,我觉得人类最大的变化是去性别化。
胡盈青:非常感谢,接着刘总提到的“短期快速的品牌崛起”,我想来聊一下消费品牌的“快与慢”。在此我们就会提到所谓的百年品牌,显然这些品牌是花了很长的时间跑出来的,可能价值也都很高。各位怎么看待赛道里消费品牌的短期快速成长和长期稳健发展?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冲突?或换个问法:你们怎么看待爆款和百年品牌之间的关系?
王禹媚:百年品牌的诞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个品牌的诞生很慢,因为一开始它很难琢磨透人心那个点。爱马仕能成为百年品牌,是它在对的时间点上摸透了消费者的心智,并且打入市场时又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将其运营起来。
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用户基数,叠加数字世界的速度,千万级用户量的产品也会以更快的速度涌现。我们能做的可能是用更短的时间挖掘出消费者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更加凝聚的情况下,用新方式创新来挑战百年品牌。
刘韬:很同意王总这个看法,天时地利人和。应该说中国的创业者现在正处于一个很好的阶段。以前消费主要还是借鉴西方的发达经验,比如连锁化。现在一方面中国有自己不同的互联网模式、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沿,还有一个是民族意识的觉醒,目前看是比较强烈的趋势。之前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西方化的过程,但目前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可能会创造一些新的发展机会。
任中杰:爆款和百年老店这个概念并不冲突,你要成为百年老店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爆款,一定是一个一个爆款让你成为百年老店。但是爆款从时间维度来说是短期的产品,长期来讲,百年老店肯定要有非常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回到创业公司,做很多决策的时候要有两套思维,一个是短期一个是长期。营销的时候是否需要跟风,和竞品铺天盖地打广告,到底有多少资本能做什么事情,做的每件事情从长期来讲是否不断提高,创造企业价值。每个创业者面临这些抉择的时候需要主动思考,想清楚有限资源怎么分配。
何劼:有一种说法,大企业很适合做一些小的改进,做年轻产品,但要做一个全新的形态产品,往往是从小企业做出来的。所以刚说到百年老店不断保持这样的创新能力是很好的。
也许每个人最近都经历了很多事情,创业公司需要一个有余力的想法,不管是对于最近教育类的公司,还是自己投资的旅游类公司。教育行业可能更多是政策性的,但是旅游行业,疫情结束后可能有一波反弹。
张放:打造爆款是初创公司非常重要的起点,但这几年有一些爆款的诞生,可能只是因为渠道的原因,或者甚至只是找到一些能够迅速带来流量的主播,所以这些东西是不可复制的。如果一个爆款正好打中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这才是我们真正看重的。靠这个才可以支撑品牌继续往后走,但能不能成为百年品牌,很大程度天时还是很重要的事。
胡盈青:一句话总结:不是所有爆款能成为百年老店,但是百年老店会具有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感谢台上各位嘉宾的分享,谢谢大家!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