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 iawtmt),作者潘涛 编辑罗丽娟,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显然,“李书福造手机”还是在行业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9月28日,根据湖北发布和吉利控股集团官方微博的公布,有如下关键信息:李书福正式进军手机领域,项目总部落户湖北武汉;定位高端智能手机,服务全球市场;同时在汽车智能化等方面互相赋能,实现协同。
李书福造手机的消息公开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讨论,大部分网友并不看好。“无异于送死”,“自杀项目”,类似的评论充斥在吉利官微评论区。
对此,业内也对此掀起了大讨论。有观点认为,吉利是跨领域造手机是不得已之举,由于行业竞争压力和自身困局,所以希望以此破局;但也有观点认为,李书福做手机的目的在于跨屏协同,只是依附于吉利汽车的一部分,项目本身能否成功并不重要。
无论如何,在当前智能手机趋于红海的竞争格局下,姗姗来迟的吉利可能已经很难从中分一杯羹。尤其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华为缺席后,小米、OV等实力厂商正在发起激烈争夺战。
但只要了解“狂人”李书福的创业经历,那么对其“不合时宜”地造手机或也就不会感到意外。毕竟30多年的创业中,这不是他的第一次跨界和“疯狂”。就如其公告最后所言,不止主营业务,“布局手机、卫星、飞行汽车均是吉利科技转型的重要助推器”。
至于李书福会给市场带来什么,依然让人期待。
实际上,这并不是李书福第一次跨界和不被看好,“狂人”的称号,就是因为他跨界造车而得来。
2001年,李书福、柳传志、王石等人一起出现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当时李书福的造车梦同样不被人理解,甚至被认为是“可笑”的。
“世界在变,社会在变,人类在变,什么都在变,你如果说用原来老的思想,传统的观念来看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大迷宫,你怎么样在这个大迷宫里边能够走出自己道路来。”
面对质疑,李书福在节目现场如此回应。
这种笃定和他过去的创业经历不无关系。出生于浙江台州的李书福,因为3分之差无缘大学后,拿了父亲给的120块钱启动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早年,他做过照相生意,一开始只能背着相机在公园或大街上给人拍照,攒了半年钱后才租了店面,开了照相馆。
这一时期,因为偶然发现冰箱零部件销路很好,李书福也动了心思,在1984年和几个兄弟合伙办了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这一年21岁的李书福当上了厂长。
仅仅过去一年,李书福又从生产冰箱配件跨界到直接生产冰箱,1989年时,他的北极花电冰箱厂的年产值就已经超过了千万元。不过,此后由于国家对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制度,李书福的冰箱厂还是关门了。
随后李书福南下到深圳大学“充电”,并跑到海南投资了房地产,几乎血本无归。这段经历让李书福重新回归到制造业,回到浙江后,他萌生了造车的想法。
但这场造车梦却并不容易实现。90年代,汽车制造并不向民营企业开放,李书福只能“围魏救赵”,先造摩托。直到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来到吉利集团视察时,他才看到了机会。
“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李书福这番慷慨激昂的告白在此后被无数次提起。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吉利终于获得了轿车生产资格。
除了在海南投资房地产失手,李书福似乎每一次跨界都能取到一些不错的成绩。2010年,吉利甚至上演了一次蛇吞象的奇迹,成功并购了沃尔沃。
离开央视的《对话》节目17年后,在李书福成功拿下戴姆勒9.69%的股份后,当初不看好他造车的柳传志也在一次论坛上坦承,自己当初错看错了。“今天,‘疯子’ 买了沃尔沃,又成了奔驰大股东,这不是给中国企业家长脸吗?”
过往的成功经历,无疑会给人的性格带来更多笃定。
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事情上,李书福也展现了自己的激进。
2015年,伴随“蓝色吉利行动”新能源战略发布,吉利推出旗下首款纯电动汽车——帝豪EV。
当时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蔚来汽车刚成立、特斯拉还是中国市场的“新面孔”,而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已经要all in新能源。与百度、富士康、腾讯合作、投资FF等,李书福的动作一个接着一个。
不过,即便是连续成功的狂人,也不一定每次判断都能做对。
李书福曾在2018年定下蓝色吉利行动的核心目标:“到2020年吉利汽车90%以上都是新能源汽车。”但理想比现实丰满,几年过去,吉利的目标没能实现,数据显示,吉利新能源2020年的销量为7.29万辆,只占吉利全年总销量的5.5%。
且放在市场中看,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Top 10排名中,吉利旗下品牌均未上榜。
如今,吉利正处在转型新能源的关键时期。
“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失败后,李书福感叹道:“虽然没有如期完成,但也不奇怪,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
今年2月,他再提“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并将此一分为二。
计划一是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其中90%是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10%左右是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计划二则是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
自2018年以来,由于车市寒冬到来,包括重庆力帆、一汽夏利等车企在内,诸多汽车品牌接连倒下。吉利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其营收在2019年开始下滑,2020年又受到疫情影响。
转型新能源会带来阵痛,却是必经之路。相比之前的激进,李书福的新计划似乎又显得太过保守。
为了实现转型,吉利此前规划过多个纯电品牌,例如几何、枫叶,还有沃尔沃旗下的极星,试图减轻风险。且这些电动车产品均选择“油改电”思路。
中信证券汽车分析师李凯蒙认为,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车企首款电动车产品采用油改电的方式,是能够被理解的。但2020上市的车型仍采用“油改电”思路,便“不那么有诚意”。毕竟“油改电”的产品多数存在续航短、充电慢、底盘不稳定、操控性差等短板。
这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几何在C端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2021年3月,吉利汽车对外宣布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极氪。极氪品牌在发布的同时就推出了首款车型极氪001,该车型当时在市场上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反响。开启预定两个月后,极氪在6月15日便宣布停止接受意向金,并告知消费者2021年的交付订单已满。该车将于今年10月份按顺序交付。
但随后该款车因为有车主爆料,未交付就涨价,“标配”变“付费选配”等,直指吉利吃相难看,引起大规模维权。
而另一边,吉利还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危机。吉利系列品牌的设计产能超过210万辆、领克和沃尔沃分别为36万辆和107万辆,2017年以来,吉利汽车的产能利用率从原先的85%已经下降到了60%左右,跌到了和沃尔沃同一水准。
8月18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HK.0175)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2021上半年,吉利汽车收入450.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净利润23.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净利润增长幅度小于营收。
具体到销量数据层面,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汽车总体销量达到630,237辆,同比上升约19%。完成全年153万辆销量目标的41%,没有过半。其中,新能源车型仅售出3.01万辆。
与此同时,吉利的飞行汽车梦和卫星梦似乎已落空。
吉利先在2017年收购了飞行汽车公司 Terrafugia,此后又在国内成立了“太力飞车”,负责项目的本土研发和生产,并宣称将在2019年开始交付。但结果很明显,跳票了。
2018年,吉利开始在航天领域布局,成立了时空道宇,打造其“天地一体化”的出行生态。该公司曾宣称将在2020年内发射两颗低轨卫星,但2021已行至下半年,这项计划同样迟迟没有下文。
转型新能源以及打造“未来出行”生态,吉利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如今,李书福又做起了手机梦。
在公布造手机消息后,港股吉利汽车当日股价涨幅一度涨超3.5%,截至收盘每股收报22.45港元,涨幅为2.28%。而在此前近14个交易日以来,吉利汽车股价跌幅约为20%。
虽然从财务方面来看,吉利控股2021年半年报显示,期末现金流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千亿元,相比投入手机的100亿元,拿出这笔资金并不在话下。
但手机行业早就不是有钱就能办事的阶段了,软件生态至关重要。尤其在供应链中,如今大量电子器件短缺,特别是芯片。而在这方面,吉利甚至没有什么积累和话语权,吉利想要打造的,还是高端手机。
万联证券报告指出,智能手机创新力已行至中场后期。虽然以消费互联网为代表的垂直内容创新使用户手机的APP数量与日俱增,由此对处理器、续航、存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用户对智能手机终端的热衷度却呈下行趋势,与其缺乏颠覆性创新息息相关。在物联网场景的逐步展开下,移动互联网亟待向下一个大流量智能终端转移,智能汽车或是上佳选择。
由此看来,手机如果只是做为吉利汽车的附属品,李书福想造出来并无太大压力。但如果是想打造一台能够破圈儿,能够走出吉利车主用户群的高端手机,似乎不太现实。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