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创意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DU财经(ID:yiducaijing2021),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上个月,专注于CNS(中枢神经)及精神心理健康领域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宣布完成2亿元C轮融资,字节跳动领投,复星健康、德诚资本、兴富资本等知名机构跟投。一直以来,字节跳动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总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互联网医疗会是下一个被其催熟的万亿市场吗?
种种迹象显示,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迎来黄金期。
近一年来,互联网医院领域一级市场共有16起融资并购事件,总融资额达234亿元人民币。据Mob研究院的分析,在疫情黑天鹅和政策利好的共振下,互联网医疗的规模在2025年有望超万亿元。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已有20年了,但最初的几年进步迟缓,以单一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现在则通过以患者的健康服务管理为核心,接入多方机构的服务与数据,赛道里的企业通过为患者打造更好的就医体验来抢占市场。
这个有万亿潜力的市场里,目前已形成“三家巨头+其他”的格局。
业界的共识是,平安好医生作为“全球AI医疗科技第一股”,是这个行业的老大。据半年报显示,平安好医生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38.18亿元营收的好成绩,同比增长39.0%,增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9%。平安好医生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在于,他拥有超过2000人的自建医生团队,注册用户数有4亿多。截至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合作的医院已经达到了3000家,三甲医院约占总数的50%。
不得不说,平安好医生能在互联网医疗中达到今天的成就,平安的保险业务功不可没,平安好医生的大量用户都是通过保险业务转化的。再加上2000人的自建医生团队,平安通过自己搭建的医疗、保险和健康保健服务的商业闭环,成为了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台中活跃用户最多、盈利规模最大的公司。
已经做出成绩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在开拓新业务时往往利用了其原本业务的优势。平安好医生利用的是自己的保险平台,以电商起家的京东和阿里,利用的是通过线上购物已经获得的广大顾客。
半年报显示,京东健康的线上零售药房目前有4000万个SKU,12000多个第三方卖家,超过13000位医生,日均在线咨询量达160000起。
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规模的扩大并没有让京东健康的毛利率增长。京东健康上半年总收入为136亿,同比增加55.4%,调整了股份开支后的Non-GAPP准则计算的盈利为 6.7 亿,然而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却连续两年同比下降超过1%。这主要是由于京东健康免费提供了大量在线咨询服务以及更平价的药品,以此来让利给用户。有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向《壹DU财经》表示,“现在买药都去京东健康了,比较便宜而且送货快。”
阿里属于是把互联网“玩透了”的代表。阿里健康在互联网医疗上的有些“小心思”很小,但别人很难超越。
比如,药品名称的复杂性往往给买药增加困难,淘宝App上线的“拍药瓶买药”功能,可以帮助老年患者便捷的在网上买药。再比如,阿里健康大药房在近日启动的“新药首发扶持计划”,让处在偏远地区,买不到药的患者有了第一时间用上好药的希望,也利于新特药的研发企业更准确、高效地找到对应的患者。
此外,还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想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快车,赶上大健康产业的风口。好心情运用人工智能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提供数字化诊疗服务,丁香园、春雨医生等提供的在线医疗服务已经小有名气,卫宁健康、东华软件则助力医院与疾控中心的系统打通……
互联网医疗正在通过各方的努力,将看病难的问题逐一解决。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的医疗资源既匮乏又不均衡。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医疗资源过多地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城市间的优质医疗资源差异较大。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医疗资源的结合,让更多人享受医疗服务,是互联网医疗的初心。
解决医疗资源匮乏和失衡的问题,也成了各家企业研发的重心。拿平安来举例,平安好医生在2019年推出了AI辅助诊疗系统“AIDoctor”。患者可以与“AI Doctor”进行语音交流,提供病情描述等信息,然后由“AI Doctor”智能分诊到专科科室。医生接诊后,“AI Doctor”会协助医生完成健康咨询、拟写病历、开具药品的整个流程。截止到2020年,平安好医生的AI辅助诊疗系统已经产生了6.7亿次的资讯数据,覆盖了亿级别的用户数量,成为了互联网医疗行业覆盖用户最多的移动应用。
除了看病难,合理用药也是一大难题。在我国,合理用药与医保控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全民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让用药更准确,更符合患者、医院及医生各方的利益,京东AI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搭建了诊疗的客服机器人,并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同开发了人工智能药学知识图“PharmCoo“。京东健康从去年开始,已携手地方政府及医疗机构,从北京和天津的医院开始,布局和落地“PharmCoo“系统。
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应用不止于诊疗与开药。以众安保险为首的一系列保险公司,因为掌握着大量的患者理赔数据,再通过打通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相关数据,可以针对性地推出定制化保险产品。
互联网医疗不仅仅解决了大家看病难的问题,它与各个不同产业的结合,给了大众对于这个赛道更多的想象空间。
一个赛道能不能真得火起来,要看政策给不给力。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将互联网医疗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纲要强调,我国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两年前,面对互联网医疗不能使用医保报销的问题,医保发〔2019〕47号文首次发文,明确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可以纳入医保支付,互联网医疗行业瞬间爆发。据动脉网蛋壳研究院《2021互联网医院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在目前已投入运营的互联网医院中,43%接通了医保支付。
自从国家将互联网医疗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截至今年9月底,国家各部门在近五年内已经出台了近30条与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五年来,已有26个省份根据中央部署的互联网医疗战略,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并建立了互联网医院。可以说,与民生相关的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赛道正在大跨步发展。
据权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的互联网医院数量已经突破1600家。疫情的爆发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普及进程,目前全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已达1630亿元。互联网医疗从最初的单一的网络问诊方式,已经逐渐走向远程监测、远程会诊、商保支付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笔者在最近的就医经历里,也感受到了互联网医疗的高效率。专家号可以提前在APP上预约,可以快速了解不同科室各专家的履历,方便患者更精准地匹配到合适的医生,省去了现场排长队的烦恼,曾经一个专家号被黄牛炒到上千元的情况少了很多。检查结果可以通过医院的微信公众号查看,无需再跑一趟医院拿结果,使患者的时间成本大幅缩减。
不过,互联网医疗还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市场里的几家巨头也还在摸索AI赋予互联网医疗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