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围猎”中国手机品牌

创业
2021
10/26
14:38
亚设网
分享

印度“围猎”中国手机品牌

图源:图虫创意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志象网(ID:passagegroup),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印度又对中国公司下黑手,这次,终于轮到手机企业。

印度媒体透露,日前,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Y)向中国智能手机品牌vivo、OPPO、小米和一加发出通知,要求获取这些手机及其组件的有关数据和细节。印度当局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发布第二份通知,涉及要求对这些手机进行测试。

知情人士透露,该通知似乎是政府围绕移动设备的强制测试制定新法规的前奏。印媒指出,当局正在探索这一监管规定,以期在“数据安全担忧”方面,对通信设备进行更广泛的控制。

这些通知和调查,据称是为了解这些公司销售的产品对终端用户是否安全。据介绍,该通知还暗示政府将建立一个 "拆解实验室",以检查这些公司设备的安全性。

虽然无法确定该通知是否也发送给了其他手机制造商,但一位知情人士称,这只针对中国主要企业:小米印度和vivo、OPPO和一加,以及它们的一些子品牌。

截至目前,印度电信部并未回应当地媒体的质询。vivo、OPPO、一加和小米也暂时没有回复邮件。志象网从相关渠道获悉,印度媒体的报道并非空穴来风,而这次,“枪口”对准的不仅有中国的手机品牌,还有上下游的中国供应链企业。

更坏的消息尚未被印度媒体披露。某中国品牌的高管透露,印度政府摸底中国手机零部件的目的,是在为下一步做准备,遏制中国手机企业,并限制零部件企业在印度生产经营。

2015年9月后,所有进入印度市场的手机产品,必须取得印度BIS(印度标准局)认证才可以清关,没有BIS认证的手机产品将不能进入印度市场。

上述人士表示,印度或许在斟酌,是否对中国手机零部件企业发放BIS认证。一旦祭出此招,整条产业链将被印度政府拖入泥潭。

自2020年4月以来,印度企业不断打击中国公司,此前,禁止了数百款中国应用,包括短视频平台TikTok。

如果说去年报复的焦点是组织投资和封禁中国应用,那么今年的焦点蔓延到了手机制造领域。实际上,这种调查威胁,或阻碍中国公司的印度业务,已经隐约存在了大约一年时间。

此前,中国公司几乎帮助印度建立出一套电子制造系统,有一段时间,它们似乎可以逃脱被攻击,但终究没有脱离印度政府的“靶心”。

中国因素

印度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的手机产品。

印媒报道,2020年小米、OPPO和Vivo等中国供货商占据印度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77%,2019年则为72%。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印度的出货量达到1200万部,以27%的市场份额巩固了领先地位,三星以21%的份额紧随其后。Vivo仍位居第三,出货量为770万部。OPPO以550万部的出货量升至第四名。Realme排名第五。

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之后,提出“印度制造”发展战略以来,吸引了包括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在内的中国手机成熟产业链向印度转移。随后,中国手机品牌纷纷前往印度投资建厂,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带动了印度制造业的繁荣。

但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印度政府充斥着对中国的愤怒,尤其是在电信行业。2021年5月,印度电信部允许四家电信运营商在印度进行5G技术试验。虽然它没有明令禁止使用中国设备,但没有一家电信公司与华为或中兴合作,进行试验。

2020年6月,两国对峙升级。这场对峙引发了抵制中国商品的呼声,尤其是针对中国电子产品和TikTok等中国应用。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电信部封禁了几家中国公司或开发商的数百款应用,包括TikTok、微信、UC浏览器和Shareit等广受欢迎的应用,理由是这些应用“损害印度的主权和完整、印度的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据报道,印度政府也曾阻止国有电信运营商Mahanagar Telephone Nigam Ltd和Bharat Sanchar Nigam Ltd使用中国设备将其移动网络升级到4G。后来,又更进一步。12月,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设立一项新的电信部门国家安全指令,目的是将电信产品及其来源分为 "可信 "和 "不可信 "两类。该指令现在授权服务提供商从 "可信渠道 "购买设备,以确保电信设备基础设施不存在后门漏洞。

随后,电信部修订了电信服务提供商的许可条件,并将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购买可信电信产品和从可信设备来源购买的参数。这意味着,指定机构可以在任何时候引用这两点,要求电信公司不要使用它认为不安全的产品。

国家网络安全协调员将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确定可以信赖的供应商。然而,在供应商来源标准的政策咨询会议上,中国公司并没有被纳入其中。

如果说此前的目标,还只是针对华为和中兴这些通讯设备商,而且包装在“网络安全”的名义上,但对中国公司的集体不信任,终于让vivo、OPPO等成为最新的目标。

制造借口:指责未兑现投资承诺

而在这种不信任背后,印度政府则甩锅中国手机企业,认为没有兑现其承诺。

虽然两国关系仍处于冰点,但即便在2020年,中国手机制造商并未撤离,相反,他们表态,中国品牌和当地公司没有什么两样,并尽最大努力向印度政府示好,比如,在疫情期间,向印度捐献大量物资。而且,大多数中国品牌都加快在印度的组装和生产,并宣布在印度进行大规模投资。

但是,中国公司的努力,被印度当局有意忽视。印媒报道,一些制造商的投资承诺似乎并没有兑现,终于“激怒”印度政府。

此前,OPPO斥资22亿元人民币在大诺伊达地区置地建设新的印度总部;vivo则宣布将投资超过约40亿元人民币在大诺伊达建造新的工厂,使其印度制造基地变得与中国工厂一样大。

然而,志象网此前报道,去年4月,印度投资开放政策戛然而止,要求邻国在印投资必须获得政府的批准。此政策的修改,被广泛认为是针对中国投资的歧视性行为,直到如今,少有中国企业获批。

在实行“全方位”的报复之后,中国企业在印度损失惨重,150多个价值达20亿美金的项目,一直在等待印度商务部的审批。

“3到5年,中国企业都不乐意过来。”一名在班加罗尔开厂的中企高管对志象网分析道,面对印度政府的朝令夕改,中国企业观望情绪明显。

印度媒体透露,因为中国公司未兑现投资,印度电信部的调查通知,就有报复的成分。因此,被调查对象,主要是那些“失信”的中国企业。

这似乎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小米印度也收到了通知,据称,该公司的投资正步入正轨。而且,小米印度的政府公关能力备受外界瞩目,其印度负责人马努曾安排莫迪与雷军见面。

此外,在两国关系龃龉不断时,印度对中国手机企业的“骚扰”变得反复无常。一位中国手机企业负责人就向志象网吐苦水,“动不动就上来查税,而且开口就要一两亿人民币。”

根基动摇

印度政府的举动,似乎并非只针对终端的中国手机品牌,它的“猎物”,可能是在印度的整条中国手机产业链,从上游的零部件到终端的整机企业。

2019年,印度内阁通过全国电子产业振兴政策,以期在2025年能创造4000亿美元产值。“我们希望印度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制造商。现在,我正在推动印度超越中国。这是我的目标。”印度电信部长Ravi Shankar Prasad此前公开表示。

从此前的相关政策和印度政客的宣言中不难看出,一旦印度开始在布局本国电子产业方面有所行动,中国手机品牌首当其冲。

2016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计划之后,印度对智能手机机零部件渐次加征关税,在印度建厂是各大手机厂商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德里近郊的诺伊达大区,汇集了大部分中国手机供应链企业。不均有小米、传音等品牌的OEM(代工)工厂,以及围绕这些手机大厂的上游供应链,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如航天科技、瀛通通讯、合力泰、长盈精密、裕同科技、欣旺达等公司。

此前,印度软件产业发达,但工业制造业基础较薄弱,尤其在手机制造领域,此前印度本土的智能手机品牌多依靠中国OEM公司的支撑。中国企业在印度设厂也在一步步带动印度本土工业制造。

而这些中国电子零部件被整机企业采用,前提条件是要拿到印度的BIS认证。

在印度市场销售的所有产品都应该遵守印度标准,并由印度标准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注册和认证。这包括提交设备进行审查和认证。2012年,印度电信部发布了专门涉及电子产品的指导方针。

根据该命令,任何人不得制造或存储销售、进口、销售或分销不符合该命令中规定的印度标准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制造商必须在印度标准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BIS)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后,向BIS申请注册。

印度政府可能以BIS认证来要挟,正在中资企业中制造恐慌。印度媒体报道,中国很茫然,不确定印度政府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也不确定,印度当局会采用哪些手段来对付他们。

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的根基,正在动摇。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