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意驶入快车道,鹰瞳科技成为医疗AI第一股

创业
2021
10/26
18:37
亚设网
分享

“慢”生意驶入快车道,鹰瞳科技成为医疗AI第一股

图源:图虫创意

编者按:本文来自创业邦原创,作者:艾露恩,编辑:信陵,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创始人张大磊的信念:让医疗AI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如果记忆可以复制,你想复制什么?

这是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在读书时,曾和神经生物学老师探讨的问题。多年之后,这个问题重新回到张大磊脑海,并且有了一个更为具化的指向。

“有什么方法可以把优秀医师脑袋里面的经验用机器学习算法给复制出来,然后再把它普惠到所有人身上,去成为一个日常健康服务。”

2015年,鹰瞳科技成立,聚焦视网膜影像赛道,通过AI产品尝试运用算法深度学习医生的经验,把它变成一个快速的、自动化的过程。

在之后6年的时间里,鹰瞳科技在AI医学影像行业精耕细作,如今已成为一家拥有同行业最先进技术平台之一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公司,具备研发、生产、注册和商业化的全部能力。

2021年,AI医疗公司开启上市潮。因更易实现商业化价值,鹰瞳科技所在的影像应用赛道成为AI医疗领域奔赴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从6月21日向香港递交招股书,到9月22日通过聆讯,鹰瞳科技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这在港股IPO流程中,几乎实现了最快速度的获批。

10月26日,鹰瞳科技正式启动招股,在几家医疗AI企业中率先突围。招股期为10月26日-29日,股份代码“2251”,瑞银集团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成为医疗AI行业的上市第一股,成立六年的鹰瞳科技究竟做对了哪些事情?为什么率先跑出来的会是它?

聚焦AI视网膜影像赛道

获得先发优势

2015年,鹰瞳科技成立。张大磊谈起创业最初的想法称源于家人就医时的误诊漏诊,深层次思考,中国那么多人被误诊漏诊,其中大多数到底发生在哪里?其实不是在医院。

在这一触动下,成立之初的鹰瞳科技选择了从血管和神经切入。因为视网膜是全身唯一可以在直视下无损伤地动态直接观察血管和神经的部位,几百种疾病可以通过观察视网膜来识别。

相比之下,一个医生对几百种疾病做出精准判断和分型分级则需要20~30年、经手3~5万名患者的经验积累才可以做到。视网膜影像AI产品,则尝试通过算法学习医生的经验,把它变成一个快速的、自动化的过程。

目前,鹰瞳科技的产品线包括三大部分:用于检测及辅助诊断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SaMD(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和独有硬件设备。

Airdoc-AIFUNDUS为鹰瞳科技的核心产品,基于数百万交叉标注的视网膜影像和人工智能技术,可发现早期健康风险在视网膜上的异常表现,该产品由深度学习技术驱动并在科学理论、临床试验数据及临床途径方面得到了充分验证。

2020年8月,鹰瞳科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首款获得医疗器械三类证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辅助诊断产品,其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91.75%的敏感性和93.1%的特异性。同时,这也是全球第二款获批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SaMD。

医疗AI市场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鹰瞳科技先于竞争对手获得批文拥有了先发优势,也收获了医学界权威人士的一致首肯。

清华长庚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外伤学组副组长胡运韬对鹰瞳科技的糖网辅助诊断产品具备自动化图片质量控制模块这一功能进行了高度认可,“这一功能解决了图片质量标准化的痛点,使非眼科医生也可以使用这个系统。”据了解,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具备自动化图片质量控制模块的产品。

“视网膜影像AI技术三类证发放是政府对获证企业的认可。”上海长海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委员徐茂锦表示,这种认可对鹰瞳科技来说是一种责任。对广大的糖网患者来说是一种福音,因为有更先进的技术来给患者做健康检测服务。

Airdoc-AIFUNDUS拥有三个版本,Airdoc-AIFUNDUS (1.0)商业化前景明朗,除了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表现良好外,可兼容市面上的大多数眼底相机,这为其带来更广泛的市场机会。

Airdoc-AIFUNDUS的2.0、3.0版本继续拓宽适应症。

Airdoc-AIFUNDUS(2.0)旨在辅助诊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计划于2021年10月开始多中心临床试验,2022年第二季度申请国家药监局的新适应症注册批准。获批后,Airdoc-AIFUNDUS (2.0)有望成为中国首个可用于多种获批适应症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SaMD。

鹰瞳科技正在开发的Airdoc-AIFUNDUS (3.0)旨在用于病理性近视及视网膜脱离,致力于解决中国日益增多的近视及视力问题,并计划于2022年10月开始多中心临床试验,并于2024年上半年申请国家药监局的新适应症注册批准。

此外,青光眼检测SaMD用于处理及分析眼底图像,从而通过测量视盘的杯盘比(「CDR」)来检测青光眼;白内障检测SaMD旨在通过测量眼睛晶状体的密度来检测白内障的早期症状。

“慢”生意驶入快车道,鹰瞳科技成为医疗AI第一股

鹰瞳科技产品

除了SaMD之外,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和独有硬件设备是鹰瞳科技的另外两条产品线。

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改进了慢性病传统的早期检测及辅助诊断方式,旨在为用户提供基本的健康评估。目前适用于体检中心、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及药房等多元化大健康场景。

便携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三款自主研发的眼底相机,这些硬件设备与辅助诊断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兼容,由此鹰瞳科技可以提供无缝结合硬件和软件的综合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输出。

可以说,在提供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方面,鹰瞳科技是市场领导者及先行者,先发优势下,已筑起行业护城河。

多维度商业化落地

院内开花结果,院外波澜壮阔

强大的研发实力是鹰瞳科技能够持续领先行业,占据稳固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鹰瞳科技自建了全面视网膜影像数据库,囊括370万张完整的真实世界用户视网膜影像和相对应的多模态数据。基于此,鹰瞳科技可持续开发和优化深度学习算法,更精确地识别慢性病相关症状。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鹰瞳科技在中国拥有152项专利及专利申请,包括中国的34项获授专利及118项专利申请,以及6项已发布PCT申请,其中22项专利及专利申请以及2项已发布 PCT申请均与核心产品有关。

此外,在《柳叶刀》系列,《英国眼科学杂志》及《英国皮肤病学杂志》等权威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以及MICCAI等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上,鹰瞳科技共发表了逾20篇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28日,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Bulletin杂志在线发表了鹰瞳科技和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使用超过40万的健康数据开发了一个基于眼底照片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

研究证实,未来医疗机构只要安装一台便捷的眼底自动照相设备,便可在1分钟内轻松评估受检者在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慢”生意驶入快车道,鹰瞳科技成为医疗AI第一股

此项研究历经五年,是我国首个尝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眼底照片信息预测国人发生心脑血管病风险的研究,对于早期发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指导积极干预,监测和评价干预效果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雄厚的研究能力支撑下,鹰瞳科技将产品进行了多维度商业化落地,可谓“院内开花结果,院外波澜壮阔”。

不同于很多医学影像AI公司专注于三甲医院的影像科、心内科等科室,鹰瞳科技除了面向院内眼科、体检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神经科等场景,还将视线放在社区诊所、体检中心等基层,以及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及药房等更广大的院外大健康场景中。

目前在鹰瞳科技的客户群体中,等级医院接入400多家,体检中心接入140多家。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正在拓展中。

多维度的商业化策略,多样化的客户群,使得鹰瞳科技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潜力。

从商业模式上看,鹰瞳科技推出的全面的人工智能产品组合有望解决大量未获满足的市场需求,目前公司已步入有利润、可复制的商业化路径。然而,张大磊有着更大的“野心”,他打算进行一场长跑,把产品做到极致,建立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生态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作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鹰瞳科技依托于海量真实数据的输入来提升算法和硬件设备、优化服务绩效,并将算法应用于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中;医院、体检中心、保险公司、验光中心及药房等将前述解决方案用于疾病检测、诊断或风险评估,以服务终端客户。

鹰瞳科技以服务患者为核心,不仅链接医院、社区、体检等位于服务端口的上游医疗机构,还和处于下游的其他服务机构、支付方、保险等建立起合作关系。

落地到具体的商业模式上,鹰瞳科技进行了多维度创新。

以和保险机构的合作为例,鹰瞳科技采取将更多疾病筛查服务包含在企业提供给员工福利的体检服务里等,通过帮助保险公司控费的方式,与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平安保险、新华保险等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目前,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已铺及28个省份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服务超100万人次。

此外,鹰瞳科技在超过140家爱康国宾体检中心推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与星创视界、顶尖医疗器械厂商台湾明达医学和苏州帮桥、以色列视光高科技厂商Visionix等宣布开展五方战略合作,将AI筛查从眼底照相机延展至自动多功能综合检眼仪、数码裂隙灯。

在张大磊看来,不管是做视网膜AI的同行公司,还是医院、保险、药企等,都是鹰瞳科技的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和衰老。

融资七轮“吸金”8亿

上半年营收超2020全年

核心产品足够硬核,加上多维度商业化策略推进,鹰瞳科技的盈利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主营加速增长,毛利率同步提升。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六个月,鹰瞳科技的营收分别为3041.5万元、4767.2万元、4947.7万元,毛利从2019年的1610.7万元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3170.3万元。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体现,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从行业发展形势来看,未来可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3亿元人民币,以76.7%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30年增至923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视网膜医学影像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7600万元增至2030年的340亿元。

资本也越发关注医疗AI赛道,据公开数据统计,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的融资金额在2015年为5亿元,至2020年,这一数据上升至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3%。

鹰瞳科技也是备受资本青睐者之一。据招股书显示,鹰瞳科技至今完成7轮融资,融资金额近8亿元。

鹰瞳科技的投资方包括复星、平安、搜狗、中信等明星企业。其中,复星、平安和搜狗分别持有鹰瞳科技12.64%、8.82%和7.31%的股份,为前三大外部投资方。另外,礼来亚洲、清池资本及OrbiMed等全球领先的专注于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机构均为鹰瞳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助力。

“在每个融资窗口,都有朋友加入或引荐,感谢大家对我们的认可。”对于资本,张大磊的态度理性而冷静,他会提前告知投资人,这是一个“慢”生意,如果愿意一起“熬”,欢迎投资,如果不愿意可以退出,鹰瞳科技将会长期并持续地创造价值。

在张大磊看来,鹰瞳科技还处于“专心练剑”阶段。他希望把服务可及性做得更好。

“之所以把公司名字取作Airdoc,希望好的医疗服务像空气一样,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张大磊曾如此为鹰瞳科技定位。

鹰瞳科技要做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而不是只有大专家才能用得着的人工智能。

2020年,鹰瞳科技共检测了200多万人次。检测量越大,单次检测成本就会变得更便宜,这样可以普惠到更多人。

正处于巨大健康风险但不自知的人,在鹰瞳科技内部叫重大阳性,检测后,鹰瞳科技会发红色警报给检测者。据了解,2020年发现并帮助到的重大阳性案例就有4981人。

“这就是解决问题。”张大磊称。如果做十年,抛开商业因素,鹰瞳科技能帮助挽救更多人生命,“那我们这辈子值!”

2021年,即将步入40岁的张大磊,初心未变,仍将“医疗AI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视为创业的唯一意义。

他一手创办的鹰瞳科技,不仅是中国首批提供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与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如今也将成为医疗AI领域第一家站在资本市场“浪头”上的企业。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