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AI诞生一个IPO:市值超70亿港元

创业
2021
11/05
12:42
亚设网
分享

【猎云网(微信:ilieyun

医疗AI诞生一个IPO:市值超70亿港元

)北京】11月5日报道(文/韩文静)

“AI医疗第一股”,终于尘埃落定。

今日,鹰瞳科技赴港上市,发行价每股75.1港元,开盘67.6港元/股,跌幅近10%。即便处在AI医疗的热门赛道,鹰瞳科技依然未能躲过近日医药生物股的“破发魔咒”。

截至发稿前,公司的股价有所回调,每股为70港元,跌幅回升至6.79%,总市值超72亿港元。

医疗AI诞生一个IPO:市值超70亿港元

鹰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响识别,筛查早期重大慢病。公司一直没有停下迈向二级市场的步伐,年初拟于科创板挂牌上市,但最终转战港股。

今年以来,国内医疗AI领域的公司排队赴港上市,包括科亚方舟、推想科技等公司陆续递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奔向资本市场,行业想象力进一步提升。

其中,医学影像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的领域之一。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行业预计将由2020年的人民币3亿元增至2030年的人民币923亿元,这十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76.7%。

在AI医学影像领域,鹰瞳科技实现了率先卡位,但医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这注定是一门慢生意。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为什么是AI视网膜识别?

在全球医疗资源总量不充足、分布不均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大环境下,人工智能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拿医学影像来说,在检测效率和精度上面,人工智能都比人为更快更准,还能辅助医生减少误判。

目前,我国大部分慢病患者被发现患病时已处于晚期阶段,治疗康复的成本极高。而面对这种情况,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视网膜慢病早期筛查得以改善。

以视网膜筛查为切入口,张大磊在2015年创立了鹰瞳科技,“之所以把公司英文名字取作Airdoc,也是希望好的医疗服务像空气一样,让每个人都能拥有。”

与其他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解决方案相比,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和大健康场景。诸如糖尿病、青光眼、高血压等常见的眼底疾病和慢性疾病,都可以通过视网膜筛查手段得以早筛早治。

从视网膜上能直接观察到的血管和神经病变有200多种,面对前方广阔的汪洋大海,张大磊想把这些血管和神经问题一个个都做透。

招股书显示,目前鹰瞳的主要产品是Airdoc-AIFUNDUS (1.0),作为一款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SaMD),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的医疗器械,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91.75%的敏感性和93.1%的特异性。

据悉,该器械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已在超过 400 家等级医院、140家体检中心、950家视光中心,以及28个省份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以及药房等场景下实现了落地应用。

目前,鹰瞳正在开发Airdoc- AIFUNDUS (2.0)及 (3.0)版本,未来会将适应症范围扩大至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视网膜脱离。

AI医疗影像行业一片蓝海。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仅为4.1%,而AI医疗影像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痛点。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利用AI进行糖网病筛查的公司还包括爱尔眼科、BigVision、泰立瑞等企业。对手们也虎视眈眈,头部公司并不能“高枕无忧”,率先获得卡位鹰瞳科技的虽然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也要面对后来者的不断追赶。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有望实现飞轮效应

通过深度学习数百万张视网膜照片,由全球数百位医学专家交叉标注,鹰瞳科技的AI视网膜诊断系统在临床真实世界验证中表现出了稳健的识别能力和准确度,其算法模型已可以做到55种健康风险的识别。

而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已然成为竞争对手的主要准入壁垒。基于大规模真实世界用户数据计算,鹰瞳科技的产品也有望实现飞轮效应。

目前,公司产品组合包括用于检测及诊断的SaMD、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以及硬件设备,产品管线丰富,涵盖了多个病种。不仅覆盖医院的临床科室,还可满足在社区诊所、体检中心、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及药房等场景的全人群用户对健康服务的各种需求。

鹰瞳科技产品优势的建立离不开团队多年来对技术的全面研发。创始人张大磊曾在微软、新浪担任高管,在人工智能技术和技能的研发、高科技公司的管理方面已累积近12年的经验;首席技术官和超博士拥有约20年的软件开发、算法设计及硬件开发经验,在这些领域拥有30多项美国或欧盟注册的专利或专利申请;首席医学官陈羽中博士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方面拥有约20年的一线经验,包括在三甲综合医院工作的经验。

经过六年的营运,鹰瞳科技深度优化了视网膜影像分析的端到端的质量、效率和成本,可以支持千万到亿级别的健康筛查。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将硬件、软件、算法及服务集为一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鹰瞳科技的人工智能SaMD与市场上大多数眼底相机兼容,软件能广泛适用于市面上大多数硬件设备。

此外,鹰瞳自主研发的由设备内置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硬件设备,由充电宝供电就能使用,作为全球少有的可以用充电宝供电即可使用的医疗器械,便于基层推广应用,也会改善用户体验。

据悉,在软件、硬件设备以及算法的关键技术上,鹰瞳科技打造了全面的知识产权组合,公司在中国拥有152项专利及专利申请,以及6项已发布PCT申请;此外,公司还在《柳叶刀》系列、《英国眼科学杂志》及《英国皮肤病学杂志》等权威同行科学期刊上,以及MICCAI等颇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超过20篇论文。

AI医疗摩拳擦掌,商业化成破局关键

过去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增加医疗资源最有效的途径。

今年是AI医疗企业的“IPO之年”,医疗AI投资热潮持续涌动。除了鹰瞳科技,国内的医疗AI企业集体奔赴资本市场,科亚医疗、推想医疗等都在排队上市。

如何打破商业化的困局成为了AI医疗企业的关键所在。只有增强自我的造血能力,企业的发展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轨道。

与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披露的毛利率相比,鹰瞳科技的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准,2019年至2020年,鹰瞳科技的毛利率从46.3%增加至61%。

2021年第一季度起,鹰瞳科技的Airdoc-AIFUNDUS (1.0)已经开始产生收入,在2020年8月产品拿到三类证的获批后,鹰瞳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招股书数据显示,鹰瞳科技今年上半年营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营收,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鹰瞳科技商业化道路的可行性。

招股书显示,鹰瞳科技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向医疗机构提供用于检测及诊断的SaMD;二是向大健康供应商提供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三是与软件兼容的全自动便携自拍眼底相机。

受益于多维度的商业化策略,鹰瞳科技这两年积极拓展客户群体,2019年至2020年,公司的客户数量由46名增长至85名。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行业预计将由2020年的人民币3亿元增至2030年的人民币923亿元,这十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76.7%。

在大环境的利好以及资本涌入下,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AI医疗企业奔赴二级市场,面对虎视眈眈的追赶者们,鹰瞳科技只有持续保持产品竞争力,才能坐稳AI医疗这个热门赛道的头把交椅。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