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商汤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之后,昨天,传出商汤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的消息。此前有外媒称,此次IPO计划募资高达20亿美元,且从今天开始预路演。
值得指出的是,一旦此次商汤科技IPO顺利,其估值将达到120亿美元,可能创下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IPO,也是10年间国内人工智能融资2169亿元最好的注脚了。
据最新披露的聆讯后资料集显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合计已超2400家,同时公司还赋能了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App。
且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的报告显示,2020年,商汤是亚洲收入排名最高的AI公司,且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占据11%市场份额。
基本面:毛利持续上升
现如今,随着AI技术创新和投资的不断深入,不同分支有着不同的发展和落地速度,以商汤科技为代表的计算机视觉算是跑得最快的细分赛道之一。
成立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专注于打造人工智能视觉引擎,目前在其底层SenseCore基础之上,有四个方向的具体产品:智慧商业场景的方舟企业开放平台、智慧城市的方舟城市开放平台、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及SenseCare平台,以及面向智能汽车的SenseAuto(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
通过聆讯的最新资料也显示,2021年上半年,商汤的智慧商业业务有635名客户,智慧城市业务为119名客户,智慧生活业务为155名客户,智慧汽车业务为13名客户,同比去年呈增长态势。
由此可以看出,商汤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软件平台的销售,软件许可、人工智能软硬一体产品及相关服务。
至于具体的收入,据招股书,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30.26亿元、34.46亿元、16.5亿元,三年半累计收入近百亿;但受研发成本影响,亏损净额则分别为34.32亿元、49.6亿元、121.58亿元及人民币37.12亿元。
显而易见,商汤和其他AI公司一样,研发成本高居不下,从2018年的8.48亿元到今年上半年的17.7亿元,三年半累计研发支出近70亿。
以上可以算是商汤的整个基本面。
当然,招股书也显示,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软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18亿美元,自2020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1.9%。中国计算机视觉软件市场预期将按43.5%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20年的人民币167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017亿元。
相对应的,商汤科技的毛利率由2018年的56.5%增至2019年的56.8%,并进一步增至2020年的70.6%,并由2020年上半年的72.1%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73.0%。
如此广阔的市场,加上逐步上升的营收和毛利率,应当是商汤科技即便亏损依然可以成功上市的关键所在。
毕竟,用商汤自己的话来说,其SenseCore是新型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可以通过打通算力、算法和平台,降低人工智能生产要素价格,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 AI 创新和落地,进而打通商业价值闭环,解决长尾应用问题,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
2014年,汤晓鸥、徐立等以香港科学园为创业基地,成立商汤科技。成立之初,AI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现如今,7年后,在众多AI公司激烈竞争之中,商汤科技选择了以平台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
徐立此前做过解释,“实际上并不存在AI行业,唯一存在的是AI+行业,独立的AI是不能成为一个行业的,AI一定要和传统产业相结合才会得以发展,但与传统产业结合,不是颠覆传统产业,而是与传统产业合作,赋能传统产业,AI价值是帮助传统产业提升生产效率。”
为此,当时徐立就指出商汤需要了解不同的传统行业,同时又需要自己迅速成长,要成长到一定规模,才能和对手谈判、合作。现如今,商汤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了一家AI平台公司,员工规模有几千人。
此前,投中在自己的沙龙中,也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同为AI公司的黑芝麻CMO杨宇欣也提及,AI商业模式可以简单划分成平台商业模式和服务商业模式。AI面向的场景本身是分散化的,不是AI在分散化,因为AI就是面对着一个分散的市场所以你手里的武器越多,赋能的时候能产生的价值量越高。
“大公司有能力就去搞上边的东西,所有的平台性质的资源都掌握在你手里,谁手里掌握的资源多,谁的商业价值就大。而底下的小公司谁对行业扎的深,客户服务质量高,谁的溢价权就变大。但是脱离不了商业,商业模式上就是要做服务这件事。”杨宇欣如此说道。
当然,这跟商汤创始人汤晓鸥的影响也是密不可分的,汤晓鸥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一个数据细节可以说明:2011—2013年间,在人工计算机视角最顶级的两个会议上,全球贡献的29篇涉及到深度学习的文章中,有14篇出自汤晓鸥的实验室,占了全球一半的数量。
商汤自2014年完成天使轮融资后,即开始利用自身优势地毯式招揽人才,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有5286名员工,其中3593名为研发人员(超过另外三小龙研发人员的总和),另外还有40名教授带领研发工作。
由上看来,商汤是一家特别具有典型意义的AI公司,平台化,又与产业结合,重研发,一直裹挟着AI技术带来的势能往前走。
至于未来,所有公司都在做AI,用AI赋能产业,对于AI公司的路就在于,把客户的痛点变成需求,技术迭代,增加利润。
用凯文·凯利的话说,“最深刻的技术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它们将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直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热闹的资本
说完了公司基本面,就要来看看商汤的资本面。
2018年,商汤行至4周年之际,资本寒冬格外冷,但商汤就直接官方宣布了两轮融资——4月份完成超6亿美元的C轮融资,5月完成6.2亿美元的C+轮融资,估值飙升到超4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总融资额最大、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地位。
当时商汤联合创始人徐冰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的回复是,“可以这么说,我们所有的投资人,目前得到的回报都远超他们的平均回报率。银湖资本是市场上有名的投TMT行业的投资机构之一,过往30年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37%。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数字,在全球TMT投资领域应该是数一数二。包括银湖在内的投资人,在投资我们后,回报率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我们已让所有投资方赚到了大钱。”
每一轮的进来的投资人,都能获得可观的回报。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每一轮的估值定的都比较务实。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并不希望过早把自己的估值定的太高,然后导致后面进来的投资人没有回报可以赚。我们在踏踏实实的做一家企业,希望让大家所有人都能赚钱,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到上市之前,商汤成立至今已经完成12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达到52亿美元。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于2021年6月完成,融资后估值达到120亿美元。
在不断拿钱的同时,商汤也开始在对外布局,相关数据显示,已经对外投出了20多家相关企业。
比如,近日,螳螂慧视就宣布1.38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商汤国香资本(人工智能产业基金)领投,文兴盛世与普陀科投跟投,原股东MantisVision参与本轮投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3D技术软硬件研发、3D影棚落地和元宇宙内容制作。
徐冰解释称,商汤更多是以战略投资人的身份在中间参与,然后给标的企业提供技术上的价值和产业上的协同,目的是为了扩大AI生态,以及在自己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
股东层面,招股书也显示,商汤最大股东为创始人汤晓鸥,持股比例为21.73%;持股较多的投资者包括:软银(14.88%)、淘宝中国(7.59%)、春华资本(3.08%)、银湖资本(3.05%)等。
至于管理层,资料也显示,商汤科技执行董事为徐立博士、汤晓鸥教授、王晓刚博士、徐冰先生;非执行董事为范瑗瑗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薛澜教授、林怡仲、厉伟。商汤将在港交所采用AB股机制上市,同股不同权,A股有10票投票权,创始团队依然会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
招股书也披露,本次募资的60%用于提升研究及开发能力。其中,约10%将用于扩大公司AIDC(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约10%将用于加强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能力及开发自有的人工智能芯片解决方案;约15%用于提升与人工智能模型有关的能力;约25%用于进一步开发产品,并增强其他人工智能研发能力,以维持行业领先地位。
那么,回到产业层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预计在2025年超过4000亿元,未来中国有望发展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
在不久前,中金公司发布研报指出,2021年将是计算机视觉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元年。
除了商汤之外,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等都在进行上市的冲刺,只是结果各有不同。对于卖梦画饼的资本市场来说,AI早已不是新概念,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扭亏为盈,依然是上市大考之后的重中之重。(文/张丽娟,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