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为「培育钻石」正名,遭国际机构联名反对

创业
2021
11/26
08:42
亚设网
分享

中国要为「培育钻石」正名,遭国际机构联名反对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十一人(ID:caijingEleven),作者:不止十一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日,由六家海外珠宝协会联合发起的一份文件在中国钻石界引发强烈关注。文件指出,它们共同反对中国把“培育钻石”这个名字写入国家标准。


这六家海外机构分别是负责任珠宝理事会、美国珠宝商协会、珠宝商警戒委员会、国际钻石制造商协会(IDMA)、珠宝商警戒委员会、世界钻石理事会、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WFDB)。这些机构给出的理由是,“培育钻石”这一名称的改变将在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中引起极大的概念混淆。《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名相关人士均证实了这一文件的真实性。

《财经》在过去的报道中曾有介绍,培育钻石的英文名是Laboratory-grown Diamond,字面意思是“实验室生长出来的钻石”。培育钻石是人工模拟天然钻石结晶条件和生长环境而合成出来的,与天然钻石拥有完全一样的物理、化学以及光学性质。

从成分上看,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一样,与锆石和莫桑石等“仿钻”有着本质区别;从客群和价格定位来看,它又填补了天然钻石和廉价仿钻之间的消费缺口,价格约为天然钻石的三分之一。

近一年来,培育钻石正在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新宠,在二级市场也成为热门板块。民生证券研报显示,培育钻石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下游需求旺盛,上游供给端竞争格局优异,中长期维度上行业具备良好成长性。力量钻石、黄河旋风、中兵红箭、国机精工股价翻番,尤其是力量钻石自2021年9月24日上市以来,在两个月内股价从185.58元飙升至334.53元,表现突出。

培育钻石对于中国而言,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天然钻石的产业链中,由于缺乏矿源,中国长期依赖进口,却是第二大消费国;然而在培育钻石产业链中,中国目前贡献了全球一半的产量;而这一产业的发展,无疑会切割天然钻石的蛋糕。

《财经》记者了解到,2021年7月,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珠宝玉石 名称》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提出了修订意见,并且向相关单位公开征求意见。修改意见中针对钻石这一部分,建议在现行国家标准的“5.1.3.1 合成宝石”条款末尾加上注明:“合成钻石”又称“培育钻石”;同时,在“附录A.表A.4合成宝石名称”中,在合成钻石的英文名“Synthetic Diamond”后添加“Laboratory-grown Diamond”。

中国要为「培育钻石」正名,遭国际机构联名反对

中国要为「培育钻石」正名,遭国际机构联名反对

在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标准修改小组指出,随着行业发展,市场出现了许多乱象,对培育钻石的概念炒作可谓五花八门,培育钻石、合成钻石、实验室培育钻石、实验室生长钻石、人造钻石、人工养殖钻石、实验室养殖钻石等名称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困惑和疑虑,严重影响了钻石市场的秩序。

目前,除了两项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 《珠宝玉石 名称》和GB/T 16553-2017 《珠宝玉石 鉴定》),国内现行涉及培育钻石的各类标准共有18项。其中,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5项、企业标准10项。在这18项标准中,对培育钻石的中文表述有三种方式:“合成钻石”“培育钻石”和“合成钻石”(实验室培育钻石),英文表述方式则多达七种。

从2018年至今,标准修改小组针对“合成钻石”中英文表述进行了多次意见征求与研讨交流。征询对象主要为国内与天然钻石及培育钻石相关的珠宝质检实验室、生产营销商、科研院所、交易所等机构。

根据调研结果,标准修改小组建议《珠宝玉石 名称》国家标准修改单“合成钻石”词条中,培育钻石的中文定名应为“合成钻石”或“培育钻石”,英文定名:“synthetic diamond”或“laboratory-grown diamond”。同时,不应使用“天然的(natural)”“真的(real)”等可能产生歧义的词语修饰“合成钻石/培育钻石(synthetic diamond/laboratory-grown diamond)”。

《财经》记者了解到,意见征求工作已经在2021年9月截止,至今尚未公布结果。

此次公开反对这一命名修改的美国珠宝商协会等六家机构共同建议,如果考虑一个替代名称的方案,应保留“实验室”这一术语,即“实验室培育钻石”,作为国家专业命名的标准术语。在所有标准中,除了“合成钻石”,其他必须使用“实验室”一词作为完整的术语。文件指出,这是确保使用明确的术语向消费者说明这些钻石的来源或生产方法的唯一途径,即在“实验室环境”中由人工制造的,而且不应向消费者暗示任何有机或生物生长。

这六家协会称,“一个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明确的命名方法,将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并将长期保护消费者”。

一名不愿具名的钻石行业监管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海外机构要求中国的命名始终保留“实验室”一词,是干涉中国自主权的行为;其次,实验室在中国人的眼里是科研范畴,但其实中国培育钻石的生产已经工厂化、规模化,在河南已经集群化,早已超出实验室的范围。许多企业不愿意用“合成钻石”这个名字,“尤其是做CVD的企业,并不是用什么东西来合成,而是化学气相沉积法让钻石一点一点成长起来。”

生产培育钻石主要有两种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和高温高压法(HTHP)。CVD法的基本原理是含碳气体和氧气混合物在高温和低于标准大气压的压力下被激发分解,形成活性金刚石碳原子,并通过控制沉积生长条件,促使活性金刚石碳原子在基体上沉积交互生长成培育钻石。

HTHP法的基本原理是模拟天然金刚石结晶条件和生长环境,以石墨粉、金属触媒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液压装置保持恒定的超高温、高压条件,来合成金刚石晶体。

他建议,中文名可以叫“培育钻石”,英文名可以遵循国际通用名,减少国际交流的摩擦。

不过,上述监管人士亦提及,目前一些培育钻石品牌在宣传中规避“合成钻石”“培育钻石”的字眼,对消费者存在误导。“我们在深圳一个检测机构已经发现培育钻石套用天然钻石国际证书的情况。培育钻石的成本只有天然钻石的三分之一,按天然钻石的价格去销售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果没有专业的仪器,无法辨别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的区别,这存在很大隐患。”他表示,中国应加强对培育钻石的市场监管,尤其是从广告宣传抓起。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