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是一种应用层创新

创业
2021
12/03
08:40
亚设网
分享

编者按:本文来自A轮财经,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作者|WX

今天在全球范围内,飞行汽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摩根士丹利研报预计,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2040年,该行业规模可能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作为新兴技术,飞行汽车最近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企业均在抓紧布局,进行技术研究和实验。

本文主要讨论关于飞行汽车的以下问题:

城市空中交通的想象力

飞行汽车四股势力

飞行汽车现存四大难点

商业模式的落地

国家层面的竞争

01

过去:飞行汽车的百年历史

飞行汽车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的概念,事实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早在 1917 年,一位叫格 · 寇蒂斯的发明家打造了世界上第一辆飞行汽车 Autoplane 。

飞行汽车是一种应用层创新

第一款飞行汽车 Autoplane

这款飞行汽车装有三只翼展达12.2米的机翼,汽车发动机驱动车尾的四叶片螺旋推进器。虽然Autoplane从未真正飞上天空,但它实现了一些短距离的飞行式跳跃。格 · 寇蒂斯也被称为“飞行汽车之父”。

受限于技术等发展,飞行汽车仅停留在科幻作品中。但也有很多人看好飞行汽车,比如美国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高调预言,“记住我的话,飞机和汽车的结合体即将面世。你听了可能会微笑,但它将会到来。”

在长达近百年的沉寂期后,2009年3月世界首辆飞行汽车在美国实现了首飞,降落后只需按一个按钮就可将机翼折叠,驶上高速公路。这也是今天意义上的飞行汽车。

不过真正打开飞行汽车与消费市场大门的还是在 2010 年。2010年7月6日,美国terrafugia公司制造的陆空两用变形车,并被美国航空主管部门允许投入商业性生产。

早期的飞行汽车,大多通过跑道进行起降落,使用场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随着eVTOL(电动垂直起降)无需跑道和低噪音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当前飞行汽车的主流技术方案。

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商,带着自己的飞行汽车产品,来到了大众的视线。飞行汽车正成为全球众多创业公司、车企、航空巨头争相布局的战略点。

02

未来:城市空中交通想象力

可以看见,当前更多的钱和人涌入这个赛道,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热衷飞行汽车?

这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 Air Mobility,下称 UAM)。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的拥堵病日益严重。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堵车现象,已经成为城市的治理难题。当前限号、限行、增加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成为很多城市的治理拥堵的常用手段,但治标不治本。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不少方案把目光投向了“触手可得”的天空。

2016年,Uber提出类似的UAM概念,认为可以利用三维空间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是发展空中巴士、空中出租车等飞行汽车。

从广泛意义来看,天空比地面要多得多。二维的土地资源始终是有限的,而三维的天空资源开发程度基本为0。相比而言,飞行汽车可以不依赖固定的路网,可以实现在点与点之间的直线移动,也给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带来了新的方案。

而且看似便利的地面交通,实际开发成本极高。以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为例,根据公开的公路造价表,高速公路1公里的造价可高达1亿多,平均造价也要7000万元左右。在一些山区,开放难度和成本会进一步加大。

此外就是飞行汽车的效率,比如腾讯投资的德国Lilium公司就算过一笔账:从曼哈顿到肯尼迪机场里程为26km,耗时55分钟,费用约64美元;而飞行汽车的费用仅为36美元,耗时仅需5分钟。

这些因素都给飞行汽车开发,带来了新的动力。从表面上来看,飞行汽车可以解决城市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但更大的机会在于,以飞行汽车为代表的空中交通解决方案,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出行系统,进而改变人们的居住形态、城市发展形式以及商业形式等,对未来人类生活产生巨大的革命。

这就犹如科幻电影所描述的一样。

03

现在:谁在做这件事?

当下“飞行汽车”再次引爆了创投圈。在盘点飞行汽车背后的玩家后,可以发现有这样的四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航空厂商,包括空客、波音等。

第二股势力:传统的汽车厂商,包括奥迪、丰田、戴姆勒、吉利等。

第三股势力:新兴的创业公司,包括国外有Lilium、Joby Aviation、Archer,国内有亿航智能、小鹏汽车、时的科技、峰飞航空科技等。

第四股势力:互联网科技巨头,包括腾讯、谷歌(以投资为主)等。

先看看各家飞行汽车样子:

飞行汽车是一种应用层创新

小鹏汇天

飞行汽车是一种应用层创新

峰飞航空

飞行汽车是一种应用层创新

亿航智能

飞行汽车是一种应用层创新

时的科技E20

今年开始飞行汽车概念骤然升温,越来越多的VC和PE都在瞄准这个领域。

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9月初,上海时的科技宣布,一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合计千万美元。9月16日,成立仅仅一个月的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宣布完成百万美元级种子轮融资。9月18日,峰飞航空科技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创下当时国内最大单笔融资。

不过这项纪录没有维持多久。10月19日,小鹏汽车生态企业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5亿美元A轮融资,投前估值达到10亿美元。

飞行汽车是一种应用层创新

不仅是在国内,美国的Joby Aviation、Archer,德国的Lilium相继上市,在二级市场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一级、二级的市场火热,也足以见得飞行汽车正在成为新的风口。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球有15起相关投资,总金额接近1.3亿美元,到了2020年,13笔投资筹集了超过11亿美元,但投资主要集中在头部公司。

资本再次热捧飞行汽车,这背后的投资逻辑又是什么?如果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两个层面来说。

需求层面:虽然人类生活在三维空间里,但在交通出行上却是以二维空间的地面为主,尤其是城市内部交通。这就引来一个社会问题,拥堵日益严重,这就与人们对出行的效率要求是越来越高相违背,没有人愿意堵在路上。随着未来人们出行频率的增多,地面交通显然不利于效率的提升。

供给层面:技术的突破给飞行汽车产业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尤其是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相关供应链的成熟,最显著的是核心「三电」:电机、电池、电控。这给飞行汽车带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需求侧和供给侧叠加,为飞行汽车行业的爆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04

难点:技术、政策、安全、成本

资本的关注,也让飞行汽车发展速度得到了提升。但飞行汽车目前仍有几大难题:技术、政策、安全、成本。

1、技术方面:在驱动动力上,电驱形式无法承载长时间的飞行。据亿航智能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电池技术是整个行业非常关注的领域。飞行器的电池技术比汽车更复杂,要求电池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更宽的温度范围和高安全性等。而自动驾驶飞行器,需要电池有高放电速率以支持飞行器的起降,同时也要考虑电池重量对飞行器的影响。

2、政策方面:地面交通有红绿灯、不同车道、有交通规则,未来飞行汽车走入现实,也需要有航道规划、法规,除了保证飞行安全,低空飞行还涉及保护居民隐私,但目前全球还没有针对城市空中交通的法律法规。

另外,未来飞行汽车的出现,将改变现有的交通体系,如何调整和改造,也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另外飞行汽车设计制造、低空空域管理、飞行汽车驾照等多个方面,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3、安全方面:飞行汽车不像地面汽车一样,如果遇到紧急问题,不能随时停车叫救援。这就对飞行汽车操作系统以及响应的安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马斯克曾表达自己对飞行汽车的担忧,「如果未来的飞行汽车像现在的汽车一样普遍,不可避免的,人们不会始终细心地维护自己的载具,他们开始敷衍将就,直到某个松了的轮毂盖从天而降,砸死某个倒霉的路人。」

4、成本方面:当前飞行汽车的价格不菲,动辄上百万的价格,在当前拥有一辆飞行汽车更多的是富人的专利,难以普及。

实现飞行汽车上天的挑战不仅仅是飞行汽车本身的性能、安全、价格等存在限制,还有与之相关的配套措施需要一并完备,汽车才能顺利上天飞行。

05

模式:B2B2C和B2C两条路径

据摩根士丹利研报预计,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2040年,该行业规模可能将达到1.5万亿美元。但如何应用落地,是人们对飞行汽车产业的普遍质疑。

在A轮财经看来,在实现飞行汽车满天飞的场景之前,短期来看飞行汽车会有以下几个应用模式。

1、B2B2C模式。这种是由专业的运营公司,类似网约车公司,集中向飞行汽车制造商采购,并向C端消费者提供服务,单次使用或包月包年使用。

2、B2C模式。由飞行汽车厂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飞行汽车,这种模式类似于特斯拉的汽车销售。消费者在遵守政策的前提下,安全使用飞行汽车。

不过从现实条件来看,直接2C的难度显然很大。因为飞行汽车的购买价格、学习操控成本以及日常管理维护成本等都不低。这就需要专业公司来管理,进行前期的过渡。B2B2C的模式应该会领先一步。

不过在实现理想之前,飞行汽车就要和无人驾驶汽车一样,不断试飞,积累飞行数据,这也是保证产品成熟和商业落地的重要前提。

06

预见:先试点后全面铺开

整个城市空中交通产业正在高速发展。

中国民航局也在2020年底公布了首批13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名单,提出将组织发动行业力量为试验区提供适航、运行、空管、经营许可等一体化“便捷通道”,鼓励无人驾驶航空企事业单位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开展运行和运营实践。

可以预见,中国将会有更多的飞行汽车的试飞点,在试飞点进行数据积累,从单点到多片,再到向多城市跨区域开放。最后形成大城市空中交通出行系统。

07

竞争: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

可以明显感受到,城市空中交通不仅仅是企业层的竞争,更是国家层面上的竞争。为了鼓励城市空中交通发展,各国都在做出鼓励措施。

美国公布了“敏捷”项目,直接由军方支持本国企业发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韩国出台“K-UAM”城市空中交通规划方案,计划于2025年在首尔率先开启商业化运营;日本从2020年便开始开发飞行汽车操作安全标准等系统;法国要在距离巴黎约30公里的蓬图瓦兹机场启动电动飞行出租车试验……

欧美国家有因为历史原因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而我国国情和地理环境决定着中国的创新环境好,市场应用前景巨大。

今年中国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就提出,在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的15年中,要发展通用航空,发展城市直升机运输服务,构建城市群内部快速空中交通网络。

要知道在应用层,一直是中国公司的强项,有理由相信这一波飞行汽车,咱们有机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希望未来的全球天空,一半以上是中国品牌。

部分参考资料:

1、《怎么还有人相信飞行汽车》——晚点LatePost

2、《飞行汽车,到底起飞没?》——AIPharos月光社

3、《「风口」 上的eVTOL,它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投资界

4、《为什么还有人会信:汽车能飞》——创业邦

5、《飞行汽车,上天容易落地很难》——中国经济网

6、《“风口”上的eVTOL飞行器,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出行?》——探客Tanker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