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年轻人,又催生出一门价值百亿的生意

创业
2021
12/03
16:44
亚设网
分享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者:钟微,编辑:子夜。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冥想,开始成为年轻人逃离压力的避风港。

沈星在辞职、备考公务员的半年里,长期处于刷题的焦虑、失眠的困扰中,之后开始每周在线下坚持1个半小时的冥想;

张辉也一直处于焦虑的情绪中,头痛、肌筋膜炎让工作效率受到影响,看医生的过程中,意外地从医生那里得到了冥想的建议;

在豆瓣冥想组里,一位用户提到自己这几个月闭上眼睛脑子里便会出现可怕的画面,心情变得抑郁,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开始配合冥想进行治疗。

考试、工作和经济状态,都可能将一个人推向崩溃边缘,他们都需要在焦虑、压力中自救,重新审视当下、确定未来前行的方向。

当人们开始关注自我、自身的心理健康,一个个相关赛道也应运而生。冥想无疑是其中最受争议的,由于起源与宗教相关,不少人认为冥想属于“玄学”,敬而远之。但在其反面,部分人看到了冥想作为心理学的疗愈方式的科学依据,开始尝试通过冥想减轻压力、抑郁、焦虑、疼痛和失眠。

在国外,冥想赛道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美国人陷入焦虑和压力,Headspace、Calm等通过APP和其他渠道提供冥想内容的平台,已经陆续进入了独角兽行列。2010年创立的Headspace已获得累计获得8轮、总计约2.2亿美金的融资,最新估值已达20亿。

根据Marketdata数据显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冥想市场,在2017年时市场规模就达到了 12.1 亿美元,并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20亿美元(约127亿人民币)。

美国的这股冥想风潮也蔓延到了国内。不过,相比之下,国内有关冥想的产业才刚刚兴起。线上市场比线下更为活跃,近些年,国内诞生了一批主打冥想的APP,如潮汐、Bloom、小冥想、呼吸冥想等。今年以来这一领域亦有许多新玩家涌入,其中FLOW冥想、Heartly Lab等成立不到一年便获得融资。

围绕人们滋生的焦虑、压力等情绪,正在逐渐衍生出更多生意。今年以来,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这一新概念引起越来越多的谈论,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近些年讨论度较高的失眠经济、孤独经济等,也与大众的心理健康变化有关;在消费领域,品牌也开始打起了“情绪牌”。

当现代人的日常被频繁的会议、爆炸的邮件信息挤满,临睡前也抱住手机不肯放下时,冥想平台等新兴企业,又想帮助人们将脚步停下来,闭上眼睛,放空脑袋。

国内刚兴起的冥想运动能否成为一股真正的热潮?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又能否诞生更多的商业模式和独角兽?

压力大的年轻人,纷纷上起了冥想课

从职业发展不顺、屡次跳槽,到裸辞、选择考公,沈星觉得自己近些年一直活在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情绪起伏很大。

她开始思考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瑜伽、普拉提作为线下课程都较为常见,但她不太能够理解冥想课为何吸引人。

她上的是瑜伽课,路过冥想课的教室时,看到几十个学员盘着腿坐在各自的位置,闭着眼静坐,伴随着一次次深呼吸。她当时的想法是,“我根本不会尝试这种奇怪的课程”,当时选择了敬而远之。

不久后,随着考试压力逐渐变大,沈星变得很难睡一个好觉,“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入睡困难醒得早,睡眠质量特别糟糕”。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在心理师的建议下,沈星开始每周进行一次冥想治疗,每次持续1个半小时,付费600元。

“一开始冥想的时候,经常一个人静静地闭着眼睛哭,现在我开始摆脱这种情绪,冥想时脑子变得放松,不会想太多。”沈星说。不过,为了不被认为是“怪人”,沈星通常不会将冥想推荐给身边人。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996、007的高压工作,每日重复、枯燥的日常,让许多年轻人开始出现焦虑、压力、抑郁等情绪,也因此接触到了冥想。

和沈星不同的是,张辉选择的是通过APP参与冥想。在偏头痛、肌筋膜炎等持续困扰她半年之久后,一次医生建议她尝试冥想,回家后张辉便开始搜素冥想的概念、怎么去冥想。

许多音频APP将冥想作为重要的版块,用户只需要点开冥想版块开始练习,APP里便会出现指引的声音,张辉会闭着眼睛听着指引,感受心情逐渐变得舒缓、平静。

主打冥想的APP除了能帮助用户练习,还将理论作为重要版块,帮助用户普及知识,并提供进阶的系统学习体系。

尽管更多人开始对冥想建立基本的认知,但冥想依然是一个极其小众的活动。

连线Insight搜索上海、杭州、武汉等多个城市的冥想课程发现,就算是一线城市,也少有专门针对冥想课程的线下机构,较为常见的是以瑜伽为主的线下机构搭配推出冥想课程,二三线城市更是少有线下冥想课程。

在国内,冥想并未普及,概念也是从国外传来。冥想的概念源自宗教,它类似于佛教的打坐、禅修,有时瑜伽的呼吸训练也被称作“冥想”。早期,世界上的大部分冥想形式,都与宗教相关。

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冥想愈发关注,冥想的宗教色彩被弱化。随着大量科学研究的进行,冥想开始作为心理学相关的疗愈方式,被认为可以影响人的大脑,使一个人更加快乐、友善、健康。

神经科学家萨拉·拉扎尔曾发表名为《哈佛医学院神经研究打坐与冥想如何改变大脑》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到,冥想与减轻压力、抑郁、焦虑、疼痛和失眠有关,冥想让生活质量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冥想总是和心理治疗联系在一起。不少线下心理咨询机构,将正念冥想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颇受欢迎,相比催眠疗愈疗法、沙盘疗法、专注力训练等也并不逊色。

在国内,冥想只是少部分人的活动,但在国外冥想的风潮早已从互联网圈和科技圈的精英群体,蔓延到普通大众。

根据Marketdata发布的美国冥想市场研究,2014-2017年的三年时间里,美国冥想市场估值持续增长,至2017年已达12.1亿美元。同时,其预计这个数字将于2022年达到20.8亿美元。

冥想的追崇者不乏巨头公司的CEO、高管,“苹果之父”乔布斯、桥水基金CEO瑞·达利欧等都是冥想的爱好者。乔布斯传记曾提到,乔布斯拥有一个两百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除了房间中央放置了一个打坐垫,办公室少有装饰、摆设。冥想是乔布斯多年坚持的一项活动。

正因如此,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高盛、麦肯锡、埃森哲等公司也设有冥想相关的培训、冥想空间。与此同时,美国冥想产业也逐渐形成,甚至诞生独角兽,冥想应用Calm曾在2019年初宣布完成8800万美元融资,并成为赛道里的首个独角兽。

焦虑的年轻人,逐渐撑起了一个新的市场,相似的故事也正在中国上演。

悄然兴起的冥想赛道

冥想生意首先在线上火热起来了,以此为卖点的生意层出不穷。

冥想的线上变现方式,通常指三种。首先是,在喜马拉雅 、荔枝等音频平台上发布免费的指导音频,积累粉丝,然后再通过付费课程变现。其次,是通过组织社群的方式,定期发布冥想内容、组织群友打卡,可以收取会费和课程费。

然后,便是开发APP,以APP为载体提供冥想课程、服务,打造冥想社区。目前,市面上有潮汐、Bloom、小冥想、呼吸冥想等相关产品。

冥想APP通常只提供几种免费的背景音、课程,比如在潮汐APP上,新用户有一段的免费期,如果免费期过后想要体验更多则需要付费。

在国外,冥想概念带动了健身、健康类APP的崛起,主打冥想的应用更是受到欢迎。根据Sensor Tower数据,2019年美国TOP 10的冥想应用一共获得了1.95亿美元的总收入,同比增长52%。

当大洋彼岸已经诞生了数十亿美金估值的明星项目,不难理解国内的创业者、投资者为何跃跃欲试。

今年8月,精神健康品牌FLOW冥想获得了由Evolve Ventures和光速中国共同领投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融资。

对这一投资的商业逻辑,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曾表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从心底呼唤心灵的宁静,这为冥想市场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与契机。”

FLOW冥想是今年才正式启动的项目,相似的是,今年7月,一个冥想类新平台Heartly Lab也获得了种子轮投资,投资方为邵亦波家族基金和阳萌。核心用户群包括来自快节奏城市的都市白领、冥想和瑜伽积极实践者,以及追求身心健康的大众用户等。

FLOW冥想、Heartly Lab恰好都是基于小程序推出,提供一些冥想入门和进阶的课程,也许是试图早期通过小程序获取种子用户,后期再扩展多平台。

除了主打冥想的平台逐渐增多,头部健身机构、健身APP也开始关注冥想的需求,Keep、每日瑜伽等健身应用都上线了冥想功能和课程。

Keep的线下运动空间品牌Keepland、线下健身机构超级猩猩等,也开始将冥想与瑜伽、普拉提等一起归类为静态运动,作为选项放入排课表中。

运动、健身之外,人们解决身心健康问题的主要方式还有旅游出行,因此也早已出现酒店专门定制“冥想之旅”“冥想房”的现象。

国内酒旅公司音昱曾推出酒店冥想之旅,内容涵盖了在湖滨、森林等自然环境中,完成压力管理、情绪疗愈、睡眠改善课程等。

茶旅集团湘潭角色大酒店则在今年推出“冥想房”。根据相关负责人的介绍,酒店此举是因为观察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了人们日常出行,难以找到合适方式疏解压力。

从国内看,冥想类产品的需求在逐步提升,但目前行业还未成气候,企业规模化程度有待提高,行业内也尚未出现独角兽企业。

冥想之外,“焦虑”还催生了哪些产业?

一直以来,人们对心理相关的生意存在“偏见”。

今年8月爆发的“里程LEGACY令学员意外身故”的事件便是典型。这家培训机构定位于心理成长发展类培训,而后因对学员存在不当心理干预,而被外界质疑为“精神控制”、“精神传销”。

尽管偶有负面案例,但人们开始正视精神健康这门生意也有庞大的需求。一个新鲜的赛道——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正在冉冉升起。

这个赛道包括精神科诊疗领域、心理咨询领域、缓解心理情绪领域三大领域,针对的主要用户群体则包括精神障碍患者,以及需要缓解心理情绪的用户。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2020年开始,心理健康领域共发生近60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超10亿美元。

仅2021年至今,便有包括Flow冥想、壹点灵、小懂健康、Hope等,相继完成融资,背后投资方则包括经纬中国、复星健康、德诚资本、通和毓承、KIP中国、荷塘创投等VC/PE机构。

其中字节跳动投资好心情,当属最受关注的一笔投资。今年9月,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宣布完成由字节跳动领投的2亿元人民币C轮战略融资。

好心情平台专注于CNS(中枢神经)及精神心理健康领域,该轮融资则直接刷新了国内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最大单笔融资记录。

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2.5亿各类精神病患者。需要缓解心理情绪的人群更是庞大,也因此催生更多相关产业。

除了冥想类APP,针对心理亚健康现象的APP还有禅修类APP。一般通过禅修音频内容提供服务、获取用户,也可通过线下的定制化的禅修营,来提供落地的服务。

失眠经济也与大众的心理健康变化有关。近些年,失眠年轻化加剧,年轻人为了睡个好觉想尽方法,这些需求也衍生出了各种生意,包括有益于睡眠的按摩器、枕头、眼罩等用品,褪黑素等保健品,以及助眠APP。

在消费领域,品牌也开始打起了“情绪牌”。国内新锐洗护品牌chillmore的slogan是“就在呼吸之间”,通过特色的香氛,帮助人们在沐浴场景下舒缓解压;功能性代餐品牌WonderLab曾推出解决睡眠问题的软糖;旺旺为失眠人群推出安神饮料梦梦水……从消费者的失眠、焦虑等情绪出发,品牌借此营销,还开始定制产品。

焦虑不分国界,甚至也不限阶层、年龄,经济状况、睡眠、健康、工作压力等,都有可能给人们带来焦虑、压力。

人们的精神变化,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都市人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精神健康的需求将长期存在。

无论是冥想,还是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都刚刚兴起。从需求出发,这个赛道前景明朗,但在能否解决人们的情绪这一问题上,无疑也将面临挑战。这一新兴行业能走得多远,还需时间检验。

文中沈星、张辉为化名。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