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洗礼过后,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智能化发展,尤其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融入外卖、快递、医疗等领域。
也由此,引发国内机器人投资热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机器人相关企业超31万家。今年前10个月拿到融资的机器人项目共299个,其中253个集中在C轮及以前,79个项目的融资额在亿元人民币以上。
医疗机器人作为资本的香饽饽,不少巨头争相进入。近期,创新型手术机器人公司康诺思腾宣布完成5亿元规模的B轮融资,其中不乏美团龙珠、礼来亚洲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能够成为美团龙珠第一次相中的手术机器人,康诺思腾究竟是何来头?
热钱纷纷涌入
说到康诺思腾,不得不提其背后创始人,欧国威。
欧国威博士毕业于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曾参与全球知名手术机器人达芬奇的单创口手术平台的研发工作。2016年,其返回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执教,并担任工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副教授兼中心联席主任。
2019年,欧国威成立康诺思腾。公司致力于创新型手术机器人的开发,完成了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和其他重大专科手术机器人的多管线布局。
目前,康诺思腾所发力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已有相关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预计不久之后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在过去,大部分的外科手术,譬如阑尾切除、肿瘤摘除等都需要开膛剖腹,巨大的创伤和诸多的手术并发症让术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逐渐转变成微创手术,手术器械通过腹部开几个洞进入腹腔内开展手术,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手术创伤,并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而相较于单孔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多孔腹腔镜手术需要在人体做3-5个切口,更能全方位的进行手术,且风险比较低。但由于不直观、器械操作不灵活等因素制约,多孔腔镜手术往往耗时长、精准度及使用范围也相对有限,不能完成心脏手术这类复杂的手术类型。
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孔腔镜手术的难题,其创伤小、精度高、并可通过远程操作,降低医生的手术疲劳度。
正因如此,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由2015年的3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6%,预计将以26.2%的年复合增速增长至2026年的336亿美元。
就中国市场而言,由于手术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且渗透率较低,预计将以远超全球的44.3%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4亿美元增加至2026年的38亿美元。
拥有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赛道的玩家也将因此受益,这或许是资本相中的原因之一。今年以来,医达健康、微创机器人等企业纷纷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拿微创机器人来说,11月初其刚刚登陆港股市场,上市后股价一路走高,市值一度突破600亿港元,是二级市场热门的明星标的。
而成立仅2年的时间,康诺思腾期间便开展了2轮融资,A轮虽未披露具体金额,但其引入的启明创投、高榕资本等知名投资方,更是在B轮融资中加持公司,可见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一轮融资中,美团龙珠介入。美团龙珠投资机器人本不是一件新鲜事儿,近几年来,其先后投资商用清洁机器人高仙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普渡科技等多家智能机器人公司,而其步入医疗机器人领域却还是头一回。
商业规模化还需长时间
手术机器人想象固然美好,但其商业规模化还将面临一定挑战。
首先,说到手术机器人,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达芬奇机器人。早在1999年,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研发出第一代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2000年先于美国FDA批准上市,并于2006年被引进到中国市场。
凭借着先发优势,达芬奇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全球范围辅助手术数量由2009年的20.5万例增长至2020年的124.3万例,占有率达到80%以上。而在中国市场,即便国内涌现一批创新研发企业,但还是不能撼动其市场地位,近三年国内政府公开的手术机器人招投标结果显示,达芬奇机器人中标数量仍稳居第一。
而就在今年10月,威高手术机器人生产的“腹腔内窥镜手术设备”正式获得NMPA批准,成为了国内首家获批上市的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打破了国外垄断格局。
也就是说,即便康诺思腾产品上市商业化,不仅面对强劲对手达芬奇机器人的激烈竞争,也将与国内优质厂商竞争。尤其是达芬奇,多年来,医生对于达芬奇机器人的熟悉程度和接纳程度较高,若更换手术机器人,已习惯达芬奇的医生将面临大量的学习与规模化培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康诺思腾规模化扩张能力。
其次,即便是市占率最高的达芬奇机器人,在整个市场渗透率却不高。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在国内所有三级甲等医院中使用的比例不足10%。
这其中,技术安全、责任纠纷、监管政策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要点。
手术机器人毕竟是一组器械组合,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技术设计缺陷,若手术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对于患者生命造成的损失不可挽回,而手术风险不仅限于此。除此之外,医疗事故的发生后,对于事故责任该由外科医生还是机器人公司承担问题,目前法律上尚无相关的明文规定。
因此,可以看到尽管手术机器人需求缺口很大,但短时间内迅速放量的难度不小,不仅需要经过长期的市场教育,还需完善相关技术及法律政策。
小结
在智能化大背景下,手术机器人作为创新医疗器械领域中的一个新兴赛道,不仅市场增长潜力空间较大,还受到各路资本的青睐。但同时,这亦是一个对研发技术要求高、开发注册周期长,且极其烧钱的赛道,在产品尚未上市商业化之前,公司不断融资、业绩亏损的状态或是常态。
对于康诺思腾来说,与国内大多手术机器人企业一样,仍处于发展初期,在研发技术方面较达芬奇机器人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若未来公司产品商业化,能否打破达芬奇在国内垄断地位还需时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