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A+H”的CDMO企业诞生。
2021年12月10日,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莱英”)登陆港股。上市首日,开盘价为388港元/股。截至发稿前,凯莱英港股市值为994.43亿港元。
早在2016年,凯莱英就已登陆A股。经过20多年的行业积累,凯莱英已成长为国内小分子化学制药CDMO龙头,当前其A股市值也已突破千亿元大关。
2020年的一场定增风波,曾让凯莱英备受市场瞩目。作为再融资新规发布后首家“吃螃蟹”的上市公司,凯莱英的定增计划走得一波三折:原本想包揽23亿元定增额入场的高瓴最终以最大买家的身份成为了定增中的9大配售者之一,并且价格相比翻了一倍。
对于凯莱英,高瓴来时诚意满满,但6个月的锁定期一过就立马大幅减持了。根据更新后的招股书,凯莱英IPO前,高瓴已退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5年股价涨30倍,全球毛利率最高的上市CDMO企业
作为千亿市值的CDMO巨头,凯莱英又被市场冠以“凯皇”之称。
1998年,海归博士洪浩带着自己积攒下来的25万美元,在天津开发区注册成立了凯莱英。在回国之前,洪浩曾在美国Georgia大学从事药物化学博士后研究,后来便留在美国从事制药科研工作。1994年,洪浩在美国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提到彼时为何会回国创立凯莱英,洪浩曾在采访中表示“这是一种必然”。一方面,作为技术性服务公司,在美国做规模化生产的投资巨大;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的先进化学技术相对匮乏,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炎黄子孙的一颗赤子之心也在蠢蠢欲动”。
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团队只有14个人。如今已为集团副总经理的黄小莲是洪浩招聘的第一个员工,刚出校门就加入了凯莱英。
黄小莲曾回忆称,“公司刚成立时没有一辆轿车,老板也没有自己的车,公司就租了一辆桑塔纳跑业务。我经常一个人到南方出差采购原料,大货车一趟得跑两天一夜,我坐在副驾驶室里从江苏一路颠簸回天津,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不过,我们都闯了过来。”
凭借着满腔热情与持续的创新技术深耕,凯莱英在后续的发展中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目前已成为创新药物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财务方面,近三年,凯莱英的营收净利也实现了双增。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凯莱英的收入分别为18.23亿元、24.46亿元及31.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2%;同时期内,公司年内利润分别为4.06亿元、5.52亿元及7.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1%。
具体来看,凯莱英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小分子CDMO解决方案,其进一步分为临床阶段CDMO及商业化阶段CDMO。按照2020年的收入计算,凯莱英为全球第五大创新药原料药CDMO及最大中国商业化阶段化学药物CDMO。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18、2019及2020,凯莱英的毛利率高于全球所有公开上市以及隶属于上市公司的CDMO企业,分别为46.0%、45.0%、46.3%。
基于强劲的创新及业务能力,凯莱英在资本市场也表现极猛。2016年11月18日,凯莱英在A股上市,首日上涨44%,随后连获12个一字涨停板。按照后复权股价计算,凯莱英上市5年股价涨幅约达30倍。
创始人为控股股东,高瓴曾斥资10亿定增后又减持
关于凯莱英,不得不提的还有那场让其声名大噪却一波三折的“定增”事件。
2020年2月16日,凯莱英发布公告称,拟以123.56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870万股,高瓴以不超过23.11亿元现金方式全额认购。就在该公告发布两天前,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刚刚落地。
作为再融资新规落地后的战投第一单,凯莱英也因为高瓴的此番“包场”一时间成为市场焦点。与此同时,凯莱英的股价也应声上涨,次日封板涨停。
随后,这一备受关注的定增计划却迟迟没有进展。直至5个月后,即2020年7月,凯莱英公布了新的定增方案,不过很多关键信息都发生了改变,比如发行价格,以及定增对象由原来高瓴一家变成了不超过35家特定投资者。
再3个月后,即2020年10月12日,凯莱英定增方案终落地。根据最新公告,凯莱英的定增价格定为了227.00元/股,与计划发行价格123.56元/股相比将近翻了一倍。并且,高瓴也从定增包揽者变成了配售对象之一。
不过,在最后9名发行对象中,高瓴获配最多,获配股数为440.53万股,金额近10亿元,仍是最大买家。基于双方约定的战略合作条款,高瓴此次入局将积极推动公司与其投资的生物科技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使得公司获得潜在新客户和业务机会。
然而,对于凯莱英,高瓴买的坚定,卖的也很干脆。根据凯莱英2021年半季度报告,高瓴持有凯莱英220.26万股,持股0.91%。这意味着,从2021年4月锁定期结束,高瓴直接减仓一半。而凯莱英2021年三季报显示,高瓴已退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换句话说,高瓴在二季度后仍在减持凯莱英,更新后的招股书中高瓴也已不在公司的单独股东之列。
IPO前,公司创始人洪浩及其配偶持有的ALAB持股36.18%,洪浩持股4.17%;香港结算持股5.01%;工商银行持股4.86%;中国建设银行持股1.29%;中国银行持股1.01%。
20大客户留存率100%,刚刚拿下近60亿元两份大订单
有意思的是,虽遭高瓴减持,但凯莱英随后在基本面上却好消息连连,半个月内连续拿下两份大型订单,总金额近60亿元。
2021年11月17日,凯莱英发布公告称,公司在持续为美国某大型制药公司的一款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服务过程中,与该客户签订了相关产品新一批的《供货合同》,该产品CDMO服务累计合同金额为4.80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64亿元)。
该公告同时提及,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双方发生交易金额占凯莱英营收比重分别为10.07%、10.11%及20.25%。业内纷纷猜测,该客户订单或为辉瑞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
紧接着,2021年11月29日,凯莱英再发《关于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根据公告,凯莱英在持续为某制药公司的一款小分子创新药物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服务过程中,与该客户签订了金额约为27.20亿元的新一批《供货合同》。若本次合同顺利履行,交货时间为2022年。
在新订单消息的刺激下,凯莱英股价创下新高。同时,多家券商机构也均上调对凯莱英的盈利预期,给出了“买入”评级。
自成立以来,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与高效的运营系统,凯莱英积累了稳定且不断增长的客户群。根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凯莱英已与全球20大医药公司中的15家合作,其中8家与公司开展业务连续超过十年。
大型跨国公司之外,凯莱英也在与众多领先生物技术公司及各类中小型制药公司合作,如Mirati Therapeutics、 Mersana Therapeutics、再鼎医药、贝达药业、和黄药业、信达生物制药及加科思药业等。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各年,凯莱英20大客户的留存率均达到了100%。
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增加公司的客户基础及丰富产品线,凯莱英也在积极寻找战略收购和投资的机会,并将此作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关键战略。另外,凯莱英还对外参与出资了私募基金“三一创新”。
公开资料显示,三一创新是一家专业从事医药创新投资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管理着两支不同定位的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关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早期项目与成长型公司。(文/马慕杰,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