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博望财经(ID:BowangCaijing),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如果IPO成功,极飞科技不出意外会是国内科创板“农业无人机”第一股。
11月22日,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极飞科技”或“极飞”)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6001万股,不低于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15%。与同为无人机领域的老大哥“大疆”相比,极飞在资本市场更加积极。那么,它的业绩表现如何?能否支撑起它和大疆一较高下的底气?
打不过就绕着走
说极飞科技,不得不先说大疆。大疆创始人汪滔从小痴迷于直升机,大学期间一直从事飞行器稳定性研究,毕业后依旧专注于这个领域,直到2006年11月创立大疆。2012年,大疆精灵Phantom1横空出世,因其高效、简洁、易用,很快就获得了消费者和业界的认可,大疆由此一炮而红,正式“起飞”。截至2020年,大疆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上已经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70%以上,在全球的民用无人机企业中,稳居第一位。
和汪滔颇为相似,极飞科技掌舵者彭斌也是一名“飞行器极客”。彭斌曾在微软工作两年,2007年4月,他与一群热爱飞行的极客成立了极飞公司的前身XAIRCRAFT。官网信息显示,XAIRCRAFT曾在2008年-2011年研发推出了多旋翼无人机(X650)、无人机飞控系统。
但面对大疆无人机在消费级领域的强势崛起,XAIRCRAFT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彭斌不得不在2014年前后转型聚焦农业无人机领域,将极飞定义为农业科技公司。
避开大疆,极飞是非常明智的,因为两者差距太大了。
从估值上看,极飞科技最后一轮估值为100亿元,而2018年时大疆的估值就超过了1500亿元。从后来的专利成果看,截止2021年7月23日,极飞拥有发明专利230项。但截止2021年9月30日,大疆拥有的发明专利高达2609项,二者相差十倍不止。
最重要的差距则来自于净利润。在营收方面,2015至2017年,大疆营收分别为59.8亿元、97.8亿元、175.7亿元,净利润从14.2亿元跃升至19.3亿元和43亿元。极飞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极飞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3.57亿元、5.30亿元。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89.40万元、-3960.55万元、-5983.23万元。也就是说,近三年,极飞一直处于亏损当中。
没盈利就先于大疆老哥启动IPO,极飞科技能飞得更高吗?
细看极飞科技
招股书显示,极飞的主营业务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设备等在内的智能农业装备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按营收类型来分,可以分为智能农业装备、技术服务、其他服务等三大板块。
其中智能农业装备板块营收占比最大,约占九成,而在该板块中,农业无人机产品及配件的收入又占据绝对比例。近三年数据显示,营收中有70%-80%来自于农业无人机产品及配件。也可以理解为,极飞科技的营收来源高度集中。
农业无人机技术可谓极飞科技的“看家本领”,作为最早将无人机应用于农业生产场景的公司之一,极飞的农业无人机目前集精准喷洒、智能播撒、巡田测绘于一体,能在多种复杂地形下进行自动化精准作业,技术较为领先,一直是公司的营收主力。但是,它的毛利率却十分堪忧。
一方面,毛利率较低且发挥“不稳定”。2018年-2020年,极飞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32.54%、32.74%、35.60%。2021年上半年,其毛利率陡降至22.11%。同时,报告期内,极飞科技的毛利率持续低于行业均值。不仅如此,今年1-6月,极飞农业无人机产品的毛利率还突然打了个“五折”,为什么呢?
除了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令电机等重要零部件成本上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极飞在制定2021款新品售价时,预计全年销量同比上升,规模增大带来成本下降预期,所以它适当地降低了部分新产品的销售价格。
然而,由于芯片短缺情况超出行业预期,极飞在农忙旺季的生产交付能力没跟上实际市场的订单需求,导致部分销售订单由于无法及时供货而流失,未实现预期的规模效应及降本效果。招股书显示,极飞科技的“拳头”产品农业无人机的售价由2018年的4.01万元/套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2.63万元/套。
从中可以看出,深耕农业领域的极飞,不仅要面对无人机行业的通用“掣肘”——芯片问题,还要面临独特的行业难题——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农作物种植有着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农业无人机等智能农业装备主要应用于精准喷洒、智能播撒、巡田测绘等,决定了其作业时间高度集中于农忙季节。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的公司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整体不高,主要系受农业生产“农忙”、“农闲”时节更替的影响,公司产品终端需求的季节性波动较大。
在“农忙”时节,极飞的产品也处于销售旺季,产能利用率较高,甚至经常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而在“农闲”时节,极飞处于销售淡季,公司产能利用率往往较低,形成了“旺季产能较为饱和、淡季产能过剩、整体产能利用率不高”的局面。
另一方面,议价能力也影响着极飞的盈利高低。
招股书显示,极飞销售规模呈现快速的增长,报告期内,其营业收入分别为32,176.76 万元、35,654.14 万元、53,039.37 万元及46,876.20 万元。但相比它前期的巨额投入,目前的收入规模仍然相对较小,销售规模效应尚未完全体现。相比核心竞争对手,极飞现阶段的生产、销售规模所能形成的供应链议价能力相对不足。
在当前阶段,极飞的现实处境是:主力产品尚处于成长期,新产品线的销售规模效应尚未体现,仍需大量推广投入。另外叠加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致使极飞科技至今尚未盈利,且亏损面正逐渐扩大。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极飞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3.57亿元、5.30亿元。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89.40万元、-3960.55万元、-5983.23万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极飞科技累计未弥补亏损为2.24亿元。对此极飞很清楚:如果公司上市后持续亏损,致使累计未弥补亏损进一步扩大,可能触发《科创板上市规则》导致股票终止上市。
雄心壮志与当务之急
其实,极飞的老对手大疆在农业领域绝非等闲之辈。极飞于2015年4月推出首款能半自主作业的植保无人机P20后,大疆便不甘落后于同年11月推出首款农业植保机MG-1。截至2021年9月,大疆农业全球作业已经突破10亿亩次,应用场景包括农药播撒、肥料、饲料播撒、农田测绘等多个领域。就在今年11月,大疆又推出两款全新农业无人机产品T40和T20P……
面对“多点开花”、咄咄逼人的大疆,极飞依旧高度专注于农业领域。
从产品布局看,极飞在农业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后,又相继推出遥感无人机、农业物联网设备、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及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等产品,渗透到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各个环节,慢慢形成了“全面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的智慧农业生态闭环,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从野心看,极飞在农业领域的投入有增无减。极飞此次的募资用途显示,将用一大半的募资用于“数字农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产50000套农业无人机、5000台农业无人车、5000套农业机器人、4000台农机自驾仪、4000台遥感无人机、4,000套农机轨迹记录仪以及2000套农业物联网设备的生产能力。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还是有些许“骨感”。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分别生产产品7032套、11104套、15277套,对应的产能利用率为60.37%、66.73%、76.51%,如果募资后扩充到年产能7万多套,很明显产能过剩太多,势必会加剧产能及相关资源浪费。此外,如何科学安排生产,平抑农忙、农闲时期的供应波动?如何提高全年的产能利用率或许是极飞实现雄心壮志之前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2016年时,国内的无人机市场拥有大小规模的各色生产企业200余家,五年过去,如今大部分已经转型或者干脆消失。在农业无人机领域,似乎已经实践了“二八定律”——排名前两位的企业已经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份额。
据IDC预测,到2023年,中国农业植保硬件销售规模为160亿元,而农业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85亿元。市场广阔,大疆和极飞或许将有很长的时间相伴而行,未来二者将会有怎样更精彩的故事?极飞在上市成功后,又将在农业无人机领域有哪些新变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