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便当”年销数千万,若饭用数据化做全营养正餐方便食品

创业
2021
12/21
12:46
亚设网
分享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红碗社(ID:hongwanshe2020),作者:kiki,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正如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更难获取真正需要的高质量讯息;餐饮行业遍地开花,外卖服务日趋成熟,大众想要吃上一顿健康、营养的饭却越来越难。


生活节奏变快,加班熬夜成常态,超9000万人加入独居大潮,不会做饭或是没时间做饭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现在的大多数人,要么饭点前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开始点外卖,没要么翻出提前囤好的各种速食产品。这类吃饭模式的确能够在当下填饱肚子,但同时也为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营养失衡就是其中之一。

“消费者对营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免疫力、代谢能力、睡眠、脱发等问题也备受关注,大众开始关心食物热量和各种营养含量,对于一日三餐的食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的健康食品才能持续获得用户支持。”

秉持着让大家健康而迅速地吃饱一顿饭的初衷,邵炜创立了正餐方便食品品牌若饭,基于人类每日营养需求,打造食用方便、热量可控、膳食平衡的精准浓缩营养餐。

区别于面向健身、减肥人群的传统代餐产品,若饭用数据化思维进行营养量化推出可替代正餐的全营养“液体便当”。目前已经推出粉末版、液体版、固体版代餐,产品深受工程师为主的互联网从业者等人群欢迎,品牌成立6年累计了超30万用户,年营收数千万。

饮食营养数据化新趋势

从码农到技术总监,邵炜当了近10年的程序员,一次身体检查,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在体检中,他发现自己血脂偏高、肠胃不好,甚至有了脂肪肝的倾向。医生要求他务必做到“三餐均衡,饮食清淡”,否则身体会越来越差。

然而,对于一个理工男而言,仅有八个字的医嘱执行起来却非常艰难。由于太忙没有时间做饭,基本都靠外卖果腹,经常不知道吃什么,饭后容易反胃甚至腹胀便秘,痛苦不堪。邵炜直言:“忙得没时间吃饭的时候,我曾一度羡慕家里的小狗,每天吃点狗粮就能活的很健康。”

想要吃出健康的身体有多难?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核心提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并明确建议我国居民应当每天食用至少12种食物,每周食用至少25种食物,这种饮食方式的本质就是尽可能满足营养均衡。

从营养学知识入手,邵炜发现人类的营养科学其实早就明确了健康饮食标准,各种营养的种类,摄入量都有明确的规范。因此,邵炜将已知的人类所需营养成分倒推吃饭摄入环节,对标美国食品品牌soylent,以积木式营养元素组合,推出了精准营养代餐产品。

“液体便当”年销数千万,若饭用数据化做全营养正餐方便食品

“营养数据化才是健康饮食的基础。”邵炜解释,传统饮食是经验科学,无法知道每一餐是否满足膳食宝塔的要求,是否实现真正的饮食均衡。按目前国人饮食习惯来看,往往容易缺乏膳食纤维,以及摄入过多的油、糖和盐。若饭则是以营养科学作为基础,由营养师围绕蛋白质、碳水、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六大主要方面打造全营养均衡配方,用成分精确的食物原料按人体所需的配比进行混制,科学量化营养摄入含量,为用户提供一种营养均衡全面的健康饮食方式。

后疫情时代,国民健康意识觉醒,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餐饮、食品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餐饮升级,维士数字饮食创始人魏强曾表示,无数据不营养,无数据不健康,饮食的营养和健康因人而异,只有靠数据化匹配,才能真正的营养健康餐。而近期获天图资本近亿元投资的维小饭,也正在试图用数据化让“快餐营养可标识化”和给快餐消费“以营养可量化管理”的功能,为快餐增添健康属性从餐饮市场突围。

营养数据化,意味着每一餐摄入透明化,有利于自我膳食管理;以营养数据化作为前提产出食物,则能够精准满足身体所需,提供真正健康、营养、饱腹的饮食。在未来,营养数据化或将成为餐饮与食品两大巨型市场的新增长点。

全营养正餐方便饮食

瘦身、健康等需求推动下,当下中国代餐市场的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广阔的应用场景,庞大的消费市场,让代餐品牌受到资本和消费者的热捧。

目前国内代餐行业主要有两大方向,一种是各类体重管理代餐,有着较大的客户基础,但是因为体重管理效果难达预期,存在获客快、留存率低的问题。另一种是若饭这类主打效率的全营养代餐,能够满足了一二线城市白领的实际用餐需求,客户群基数有限、获客门槛较高,不过这类群体工作繁忙,愿意舍弃口味享受来换取时间和健康,有着较高复购意愿。

邵炜告诉红碗社,若饭创立之初,所有产品都是朝着彻底替代正餐的目标进行研发,对外宣传的口号是「放弃吃饭」,因为吃饭的确存在太多麻烦。不是减肥代餐、不是保健品、不是普通零食,若饭所定位的是一顿营养均衡完整的量化食物,是不为特定人群满足单一功能、适合普通人群的营养餐。

这种高效且健康的饮食方式很快受到了IT从业者的关注,还吸引了学生党与与公务员群体。若饭的天然自带的小众化属性,契合特殊人群的特殊性需求,可观的复购率印证了也用户的忠诚度。品牌起步初期,若饭就积累了一批精准的种子用户。

“液体便当”年销数千万,若饭用数据化做全营养正餐方便食品

项目运营了两年,若饭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用户增长几乎停滞。深入分析用户评论、市场反馈,邵炜发现用户里几乎没有人能做到连续多天只吃若饭,大多是一天里替换一到两餐。代餐品类需要通过科普持续宣传教育用户,放弃食物口感、关注营养价值的饮食方式,对于国人而言接受程度还不高。

积累了大量用户调研信息之后,若饭对品牌定位做了微调,从“替代正餐”转向“让吃饭多一种省心的选择”,主动出击获取潜在目标用户。传统代餐服务体重管理客户,因此配方设计方面会缺乏脂肪、缺少热量,并且需要营养师干预,属于功能代餐。若饭则服务大众群体,面向健康调理餐、高效营养餐、控能减脂餐三大消费场景,消费者提供全营养一日三餐。品牌战略调整后,若饭接连获得了种子轮、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超千万元,并在去年又完成了一轮股权融资。

市场上关于若饭的争议一直很大,大多数消费者完全无法理解这种类似以“维持生命”为目的产品,甚至是完全抗拒。对于不愿意在日常的一日三餐浪费时间的群体而言,若饭营造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文化,恰好契合他们的需求。据团队透露,目前若饭已经积累了超30万用户,虽然获取新客户相对难度较大,但老客户的忠诚度极高,购买若饭超过一万元的用户已有数千人。

程序员式产品迭代

近年来,代餐成了热门赛道,新锐品牌不断涌现。代餐是一个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品类,高效、健康的方式便利了许多消费者,同时也将改变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失去品尝美食的乐趣。如何在保证健康和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如何做出更好的口味,这是代餐行业正在面临的痛点。

“我们不宣传口味享受,甚至不希望用户把吃一顿若饭和吃饭关联到一起。我们只是简单快速的喝掉一份营养代餐,类似给手机充电一样补充人体日常所需营养。”邵炜坚定的认为,若饭想解决的是用户不方便就餐,没有精力和时间享受美食的问题,当用户工作繁忙到无暇他顾,或是对高油高盐的外卖感到厌倦,那若饭能为其提供健康的解决方案。

用最少的吃饭时间,最短的饮食步骤,提供全面营养的饱腹感,这若饭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据了解,若发组建了自己的专业研发团队,除内部的食品研发工程师和营养师之外,还有数十位营养师顾问作为指导,并且和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产品联合研发团队。在产品方面,若饭将开源食品作为重点,公开配方,对外展现每种原料及用量,以便获得大量的反馈建议。与此同时,团队按照软件工程的逻辑,结合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对食物进行版本化管理,通过用户内测版本获取建议来发布正式版。

“液体便当”年销数千万,若饭用数据化做全营养正餐方便食品

邵炜告诉红碗社,最初若饭的设想是有一款咀嚼片就足够了,后续开发各种口味的咀嚼片即可。但是由于为了保证均衡营养,无法下调膳食纤维和脂肪的比例,导致咀嚼片工艺受限,运输过程中易碎,这款产品并不是若饭最理想的形态。

为了做到尽可能的方便,让用户高效地吃好一顿饭,若饭迭代出了营养最为全面的粉末版代餐,罐装的粉末装到瓶子里加水冲泡即可食用,具体可根据食用量需求随时调整。产品上线后,有用户反馈认为冲泡仍然比较麻烦,若饭利用食品黑科技把一顿饭的营养浓缩成一瓶营养液,类似宇航员太空食品,兼具了营养全面、免冲泡、携带方便等优点,常温保存、开盖即饮,创新出了“液体便当”新产品。另外,许多持续复购的用户表示希望增加食用中的咀嚼感,若饭有迭代推出了固体版代餐,咀嚼后食用,食用场景丰富,可单独加餐或临时充饥,也可以搭配其他食物食用或作为正餐。

以程序员团队产品思维驱动,若饭基于“像素级”精准营养打造浓缩营养餐。目前已有V1系列固体版、V2系列粉末版和V3系列液体版三条产品线,商品在微信商城、淘宝店铺、京东店铺等渠道销售,年销数千万。

谈及代餐市场发展,邵炜认为全营养代餐这条路会很长,随着大众对营养有更多的认知,以及传统食物价格持续上涨,这类食物的机会越来大。未来不仅仅只有若饭牌的若饭,也会有其他品牌的若饭出现,可能需要十年或者三十年,若饭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