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6个月前,何小鹏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张三人合影,并配了上述九个大字。
6个月后,他在央视栏目《对话挑战者》中坦言,“2021年理想汽车的李想过得比较舒服,他和李斌都比较困难。”
何小鹏的这一说法,或许是来自于三人的微信群。在这个微信群里,他们三个人每天都会讨论一些行业、政策方面的话题。
不管是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抑或是第二梯队的造车新势力,还是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传统车企,“困难”始终是贯穿全年的关键词。
展望2022年,依然是各有难处。
猛增的销量,缠身的负面
2020年是新能源股价飞涨的开始,2021年则是新能源车辆销量猛增的开始。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0.8%,今年1-11月渗透率13.9%,比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同时,在11月,厂商单月批发销量突破1万辆的新能源车企增加到14家,包括小鹏汽车、蔚来、理想汽车和合众汽车(哪吒汽车)等4家造车新势力。其中,小鹏汽车以15613量的单月交付量排名第五。
2021年2月,乘联会曾预测今年全年新能源车批发销量为200万辆;4月,乘联会将全年预期调高至220万辆、同比增长1倍。6月,乘联会再一次调高预期至240万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40万辆是国内各细分市场全面走强加出口增量的综合结果。
但今年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车辆市场的销量就突破了280万辆,全年有望超过300万辆,大大超出年中的预测,较2020年增长超过173%。
在销量猛增的背后,新能源汽车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让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在消费者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影响了不少人的购车意愿。
2021年4月,河南安阳车主张女士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站上一辆展车的车顶维权,强调“自己的车辆存在刹车失灵的问题,造成事故。”
这一事件超出了汽车行业的范畴,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引发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工艺、辅助驾驶技术、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怀疑。
遇到此类问题的并不是特斯拉。2021年8月,蔚来eS8车主林某钦驾车行驶在沈海高速上,在NOP(领航辅助驾驶)开启的状态下,撞上一辆公路养护车,事故最终造成林某钦死亡。这也是造车新势力辅助驾驶造成死亡事故第一案,不过这并不是造车新势力遇到的第一起严重事故。
在林某钦车祸案的前一个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蔚来eC6撞击石墩后车辆损毁严重并发生自燃,车主不幸遇难。
蔚来方面的人对此事的表态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认证为“上海区域公司总经理”的庆华在他自己发布的公告下添加了一条评论:“我和同事都在现场,根据受损车辆初步判断,电池包基本完好。”这一先入为主的解释存在误导消费者之嫌,遭人诟病。
直到现在,这两起事故依然没有公布明确的调查结果。何小鹏口中“李斌的困难”不止于此,整个2021年,蔚来分别在1月和12月发布了两款期货产品——eT7和eT5,这两款车则要到2022年的3月和9月才分别交付。这也意味着,蔚来在2021年没有一款新产品交付。
多种因素叠加,蔚来的销量明显后劲不足。第三季度开始,蔚来的交付量并不稳定,官方数据显示,蔚来从7月到9月的交付量分别为7931辆车、5880辆、10628辆。10月和11月,蔚来分别交付了3667辆和10878辆。
今年下半年,除了12月之外的5个月,蔚来仅有两个月的交付量位于2021年前11个月的平均交付水平之上。
其中,9月和11月的交付量破万,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7月底南京疫情和10月初工厂产线改造,部分交付提前、延后的影响。按照蔚来给出的交付指引,蔚来12月的交付量不会超过11000辆。
没有新车交付的蔚来,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交付量不仅落后于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甚至还曾被哪吒汽车超越。10月和11月,蔚来的交付量都稳定在国内厂商新能源汽车排行榜的第五名。
在11月的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排行榜中居于榜首的何小鹏,烦恼比起李斌只多不少。2021年2月,小鹏汽车最畅销的车型P7出现了第一例起火燃烧事故,事发地点在上海。4月,在小鹏第三款车型P5于广州发布之前,一辆小鹏G3在广州市长大厦的停车场外发生自燃,由于发生在闹市区,不管是在事发现场还是在线上,都引起了不少围观。
除了自燃事故,小鹏汽车还涉嫌违规采集人脸数据、购车合同存在霸王条款。
12月,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称为“上海小鹏汽车”)向第三方数据采集公司购买人脸识别摄像设备,并在旗下7家门店中安装这些人脸识别设备。由于未经消费者同意,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10万元。
同样在12月,一位杭州的消费者控诉小鹏汽车购车合同存在霸王条款。该消费者表示,他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后,杭州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小鹏汽车存在违法行为,并对其罚款1万。但小鹏汽车仍拒绝道歉并拒绝他重签合同的要求。且被处罚后,小鹏汽车只是修改了杭州地区的购车合同,其他地区仍在沿用此前的违规合同。
自燃依然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难题,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无法避免。李斌曾经差点被车辆自燃吓到崩溃,虽然近两年蔚来已经不出现自燃事故,但eC6着火事故之后第一时间强调“电池包安全”,多多少少体现的是“自燃后遗症”。
小鹏汽车在2021年出现的两起自燃事故,至今也仍然没有调查结果。但越来越多的自燃事故陆续出现,从12月20日到23日,共有三个不同城市的三辆威马EX5发生自燃事故。
最令人惊讶的是比亚迪。2020年3月,在王传福宣布刀片电池上车时,曾拍下胸脯保证“刀片电池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这款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电池也以主打安全性著称。2021年4月,比亚迪全面启用针刺测试作为企业标准。
但就是这样一款主打安全的电池,也遭遇了自燃的事故。2021年8月,先后有一辆比亚迪汉在高速上起火,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南宁一小区内起火。11月,一辆比亚迪秦Pro EV在北京中关村壹号地下车库充电时发生自燃,自燃后车辆严重损毁。
越来越多的自燃事故已经“教育”消费者,新能源车有风险,购买需谨慎,所以在当下,还没有到能要求新能源汽车零自燃的时候,但零自燃始终应该成为新能源车企追求的目标。
虽然理想汽车因为不属于纯电车型,没有出现自燃等事故,但李想也绝非何小鹏口中那个“过得最舒服的人”。2021年5月,2021款理想ONE发布会,在“性价比”高的欢呼声背后,则是不少刚购买2020款理想ONE的车主直呼“理想汽车割韭菜”。
没过多久,理想汽车遭遇“水银门”。李想对于舆论颇为震怒,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破口大骂,彻底失了分寸。
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年,也是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之年。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加,出现的问题只会更多。比如被吉利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极氪,交付时出现货不对板的问题;奔驰的EQC出现的电机大面积故障;长城欧拉好猫出现的芯片减配等问题,引发的维权至今依然在持续。
这些问题,既考验新能源车企的诚意,也考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耐心。
充电难,短期来看仍难解决
2021年国庆期间,“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再一次把新能源车主送上热搜。被舆论围观的感觉,让不少新能源车主感受到了在2020年的冬天只能在车里穿着羽绒服那样的窘迫。
充电难、又怕冷的新能源汽车,被不少人调侃为“电动爹”。
在吉林的长春和松原,地方更换红旗的e-QM5作为出租车后,为了吸引司机换车,宣称可以免费加装燃油空调。
北京的不少新能源出租车司机,甚至安装以前长途大货车上才会使用的“柴暖”来曲线取暖,以提升车辆在冬天的续航。
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窘迫”的背后,是广大新能源车主普遍遭遇的充电难的问题。
然而更令人悲观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称充电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很难解决新能源车主在假期遭遇的充电难问题,只能尽量有所改善。
据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1年9月,全国累计建成各类充电基础设施222.3万台,同比增长56.8%;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04.4万台,同比增长72.3%。尽管有超87%用户倾向选择120kW及以上大功率充电桩满足最快速度的充电需求,但目前公用充电桩中快充桩建设占比仅为37.4%,与用户需求极不匹配。
在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不管在数量还是在质量均明显滞后于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出现的“为充电排队4小时”,一定程度上体现当前新能源车主对快速充电的需求与优质供给存在矛盾,这样的矛盾在节假日等高峰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互联互通急需在新能源汽车补能网络上推进。武汉环投新能源总经理陈磊就表示,目前市场充电桩/换电品牌较多,国标之外的应用标准参差不齐,应该建立一个运营方与桩企之间的协作机制,让市场上的反馈能传达到桩企研发,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和问题,提升充电桩、换电站的智慧化、标准化、易用化水平。
出海元年,竞争力偏低
当前,全球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就是中国、欧洲、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并且最领先的两个地区就是欧洲和中国。2021年上半年,中国重新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虽然中国国内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销仍然在快速增长,但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不少中国厂商已经把目光瞄向海外。2021年,也可以被看成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元年。
小鹏汽车是最早在出海进行尝试的造车新势力之一。早在2020年9月,第一批出口的小鹏G3就起运前往挪威。2021年8月,首批出口至挪威的小鹏P7在广州起运。
蔚来也紧随小鹏汽车的步伐出海,首站也是落在挪威。2021年9月30日,蔚来宣布旗舰车型蔚来eS8正式在挪威上市并开启用户交付。10月1日当天,蔚来在海外的首家蔚来中心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开业。
在蔚来eS8之后,即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交付的eT7将成为蔚来第二款在挪威销售的车型,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交付。
比较之下,蔚来的海外战略也较为激进。按照李斌的设想,蔚来会在2022年再进入5个海外国家市场,到2025年会进入超过25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
但与其他车企也有不同的是,蔚来是把整套国内的运营体系,包括App社区、充换电网络和NIO Life/House一起搬到国外,因为成本高昂,特别是换电在国外被接受的程度并不高,基础设施不足,所以尚不能确定蔚来的海外战略可以按计划完成落地。
此外,比亚迪唐系列、一汽红旗纯电SUV等新能源车型均已出口到挪威,传统车企也借助新能源汽车出海布局。
但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就对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就直言不讳指出,(去)挪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挪威一个政策驱动型的市场,类似于中国此前也借助于补贴帮助新能源车企的发展。言下之意,他认为当前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出海质量并不高。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海外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海外市场起步太晚、竞争对手很多、不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在和特斯拉的比较中,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差距可见一斑。
JATO Dynamics市场研究人员的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3在今年前11个月的欧洲市场销量达到113397辆,并在11月登顶销量榜。而中国所有自主新能源品牌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车辆加起来还不及特斯拉。
不过毕竟是起步晚,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有追赶的动力。在今年广州车展期间,小鹏汽车就发布了一款同时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产品G9;理想汽车也针对海外市场专门建立了团队,探索出海的路径。
结语
2021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话题集中在销量、充电难、出海、自燃、缺芯等关键词上。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加,渗透率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工业的变革已成必然趋势。根据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三大造车新势力有望实现年交付量破10万,冲击20万辆的目标。
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销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将更激烈。在整体增速不断减缓的情况下,各大新能源车企更要修炼内功,放眼海内外,真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换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