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2日,据凤凰网科技报道,美菜网在赴港上市前夜,被爆总部搬迁、裁员40%,其中一位员工表示,美菜网一都直在裁员。
无独有偶,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叮咚买菜也被传大规模裁员。据新浪科技消息,有员工称相比巅峰时期,公司少了上万人。不过,叮咚买菜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然而,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有分析认为,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美菜、叮咚买菜陷裁员风波
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遇冷的生鲜电商行业,不时传出裁员消息,这次是美菜和叮咚买菜。
根据报道,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又裁了40%的人员。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称,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
去年9月初,界面曾报道,美菜网就进行了裁员和业务范围收缩,其成都研发中心整体被裁撤,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有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所涉及人员中不仅包含新入职员工,也包含着二级部门负责人及以上的中高层,“有的部门只留了领导一个人”。
同时一份内邮件显示,与裁员相对应,美菜网业务收缩同步进行,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彼时,美菜网回应称,公司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高组织效能和专业能力,同时美菜所有的业务城市均在正常运营。
而对于最近这次裁员传闻,美菜网并未回应,但消息显示公司正筹备上市。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已经决定将在港交所申请上市,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公开递表。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天眼查显示,美菜网自2014年起有过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2.5亿美元,最近一笔是2018年10月的E轮及以上,金额为6亿美元,对应估值约70亿美元,投资方为老虎环球基金和高瓴资本。
此后,美菜网并未再次宣布公开融资事项。2019年中下旬,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资金链紧张,但遭到了其创始人兼CEO刘传军的否认。
三年多时间未获公开融资,美菜网多次转型情况也不乐观。从商业模式看,走重资产自营的美菜在C端拼不过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B端又不断有美团快驴、海底捞蜀海等玩家加入。业内预计,在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C端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后,美菜网或将冲击资本市场寻求补血。
而已经上市的叮咚买菜,也没逃过裁员或“组织调整”的命运。
2021年6月29日,在募资金额缩减超7成后,叮咚买菜登陆纽交所,上市第二日股价一度冲至46美元,不过目前已较23.5美元发行价“腰斩”。截至1月13日美股盘前,叮咚买菜的股价收报11.32美元,市值26.72亿美元。
市值大跌背后,叮咚买菜一直处于大幅亏损的状态。根据去年11月份披露的财报,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61.9亿元,同比增长111%;但净亏损高达20.1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8.29亿元。
如果拉长时间看,叮咚买菜三年时间累计亏损已超百亿。2019年其净亏损为18.7亿元,而2020年的净亏损为31.8亿元;2021年的三个季度,净亏损分别为13.8亿元、19.4亿元和20.1亿元。
财报之后的2021年12月份,叮咚买菜就传出了裁员的消息。有员工表示,采购、算法、技术等核心部门裁员比例从20%到50%不等。当时公司回应称,个别变动属小范围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不过近期,关于公司裁员的消息越来越多。据新浪科技,一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叮咚买菜已经开启大裁员,采购50%,算法30%,运营30%,招聘10%-20%。裁员对象中,试用期员工成为重灾区,“试用期6个月,在最后一个月下手裁员,还想尽量不给赔偿。”
在多个岗位裁员之下,有内部员工表示,公司少了上万人,此外还强制给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无薪排休。
对此,1月13日,叮咚买菜回应称,个别岗位变动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目前业务都在正常运转。同时,一线岗位不存在强制员工进行无薪排休的情况,平时会根据站点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员工的意愿与工作强度进行合理调整。
然而,有评论表示,否认裁员之后,叮咚买菜依然面临核心拷问,还要亏多久?
新一轮洗牌拉开序幕
相对于裁员、业务收缩,那些已经退场的生鲜电商玩家,结局更加惨烈。
2021年10月20日,呆萝卜App发布停运公告。公告显示,由于安徽菜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最终没能引入重整投资人,菜菜公司即日起停止营业,呆萝卜App停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各线下门店停止营业,并在近期内陆续关闭。
“我们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过快,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呆萝卜创始人李阳反思,公司倒在了融资问题上。
据了解,从2020年1月23日起,呆萝卜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历经近21个月时间的挣扎,公司停止所有的采购、销售、支付、营收等业务,试图引入新的投资方,不过最终依然走向停摆。
稍早的2021年7月份,一度估值10亿美金的同程生活,“因经营不善,虽经多方努力,但仍然无法摆脱经营困境,”不得不宣告破产。
除此之外,橙心优选大面积收缩、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饿了么旗下B2B食材配送平台“有菜”停止运营五个月。在剩下的玩家名单中,有阿里、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生鲜品牌和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幸存者。
不过幸存者也不好过,新的洗牌序幕已经拉开。
去年底,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在叮咚买菜的大本营上海地区祭出“斩钉价”,被业内解读为“向叮咚买菜宣战”。据悉,盒马的此次降价范围覆盖上海59家盒马鲜生门店、21家盒马mini店及其周边盒马覆盖地区用户,活动持续至年底。
从流出的朋友圈截图显示,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 梁昌霖隔空喊话,表示积极应战,“老二最大的梦想就是拼死跟老大干一场”。
盒马鲜生方面却对外回应,“斩钉”降价并非“斩叮”,只是回馈消费者、斩钉截铁降价而已。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也在微信朋友圈表示,盒马成立至今,从没有进行过价格战,一直追求价值战,面对生鲜行业多业态的激烈竞争,盒马同样有价格战的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消费互联网时代“剩者为王”的潜规则下,生鲜电商没找到更合适的打法之前,同样逃不过价格战、烧钱换流量的宿命,这也是整个行业屡亏不止的因素之一。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成祺认为,这轮价格战过后,生鲜电商玩家们会反思现有的供应链模式是否可行,现有的经营战略是否违背了生鲜电商的初衷。直接的结果就是还会有一批企业倒下,行业的发展重心会回到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本质。
不过尴尬的是,融资市场遇冷后,对一些玩家而言,长时间烧钱换市场可能已难以为继。统计数据表示,行业参与者大多“造血”能力有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统计,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
以跻身第一梯队的叮咚买菜为例,2021年Q3财报中公司的账面资金累计为68.17亿元,剔除短期投资部分剩下的现金及现金仅30.98亿元,但对应着流动负债中的付账款是27.97亿元,短期借款是27.18亿元,还有应付的薪资和福利2.08亿元,经营租赁部分的负债8.41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支付完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后,叮咚买菜并没有多少余力再去补贴打价格战了。
积极尝试,向盈利靠拢
“生鲜电商如果只是烧钱做规模做增长一点也不难,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在百亿到千亿的淘汰赛中,那些业务还不能实现盈利性增长的玩家,经营会越来越困难。”2020年4月,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的一封内部信中,直指行业痛点。
尽管如此,经过了前期的几轮激战,现存的玩家们在物流和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及获客等环节都有了一定积累,但目前尚未有企业步入稳定盈利期。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鲜产品天然的高损耗率、非标化,拿菜毛利本来就低,还得末端再配送,成本自然上涨;外加消费者价格敏感、客单价提升有瓶颈等因素,决定了生鲜电商是一门非常难赚钱的生意。
叮咚买菜财报显示,2021Q3公司毛利率为18.2%,同期综合费用率却在50.9%,对应每单位 GMV 履约成本在0.33 元。因此在三季报中,叮咚买菜提出战略转向,变成“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放弃之前以扩张为主的目标。
从当前形势来看,各家都在进行提升毛利率,或降低履约成本的尝试。
一是绕过中间商,提高直采比例。有数据显示每日优鲜目前生鲜直采比例在 90% 以上;或者直接自建产地,自己“下田种菜”,叮咚买菜投资超10亿元在沪郊建了块自营菜地。
二是扩充商品品类,提升客单价。比如通过扩大销售附加值更高的预制菜新茶饮、健康零食等快消品。
三是重回线下,降低履约成本。2022年首个工作日,盒马CEO侯毅发布内部邮件表示,盒马鲜生从“线上发展为主,线下发展为辅”,升级为“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双轮战略。
业界分析,此举的意义在于,让消费者走进店里消费,不仅能实现更好的加工服务体验,还能省去线上订单的配送成本。
但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目前似乎难以断言。重要的一点是,在实现盈利之前,不能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