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迷惑:钱去哪里了?
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李秋涵 宛其 王敏 邹帅 唐亚华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触目惊心”“不可思议”,2021年一结束,支付宝、银行、外卖年度账单相继推出,打工人看完账单不淡定了,纷纷问自己:“我哪来的这么多钱”、“我的钱去哪里了?”
在社交平台上,晒年度账单之余,不少打工人开始眼馋别人赚得多,埋冤自己花得多,高呼挣的钱一分都带不回家,也默默立下了开源节流、理性消费的Flag。
今天,深燃跟5位一二线城市的打工人聊了聊,了解了他们藏在年度账单里的生活碎片。他们中,有的人成了“外卖王”,羞愧于“吃”掉了收入的一大部分;有的人感慨相亲请客吃饭花费太大,开始谨慎筛选目标;有人沉迷追星买周边乐此不疲;有人放纵物质欲望导致入不敷出;还有人一边美容健身囤保健品,一边熬夜加班伤身体。
在消费这件事上,从来就是有人持续深陷消费主义带来的快感中,有人默默地消费 降级,捂紧口袋。
年度账单,既是生活的仪式感,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醒更多人复盘梳理过去的消费,规划未来。事实上,只要量入为出、心中有数,消费观念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享受当下、未雨绸缪都是人生态度。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我的微信年度账单显示2021年花了13.3万,支付宝上显示支出9万,加起来有22万,虽然这个数据不完全准确,没有算上我垫付一些款项后,别人再转账给我的收入,但总的来说,我这一年差不多花了近20万,而我的全年收入是15万。
2021年没有存下钱,除了房租上的支出,我花的最多的是“吃”。
我没有做饭习惯,主要是靠点外卖,平时也爱和朋友出去吃火锅、烤串。美团外卖账单上,我2021年一共下了440单,总计花费了2.8万,平均一单63元。加上平时到店吃的,在吃方面,怎么也花了有5万以上了。
一年点了440单外卖 来源 / 小可乐提供
我是特别爱吃的人,可以不花钱买衣服,但是必须得吃。别人可能一天3顿就饱了,我很多时候一天点4顿外卖。
我也爱吃水果,车厘子、草莓本来就很贵,遇到水果涨价,导致我支出更多了。火锅、烧烤这些支出,就更不用说了。拿2021年第一个月来说,我花了2万,有7000多是房租,剩下的很多和吃有关,比如去海底捞花了480元,吃韩式烧烤花了300元。
我也会后悔自己吃得太多,有时候看到一样东西,就立即要吃到,这更像是欲望的满足。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咸鱼的广告,里面的主持人吃得好香,我立刻就点了小咸鱼的外卖,还买了一些杏干、葡萄干,当天一直吃,第二天因为吃得太杂吐了,当时真想锤自己一拳。
2021年花的最有意义也最让我感到羞愧的一笔钱,是给我妈转了3万多元。当时她的生意需要钱,找我借。我手里可动用的资金就三四万,基本都转给她了。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羞愧。我在想,天哪,我工作了这么久,怎么能在她需要的时候,只能给她出3万多,反思自己平时太大手大脚了。
这件事后,我有了继续好好存钱的念头。外卖平台上有一个每日签到可以领米粒的活动,米粒积累到700多,就可以兑换30减5的券,我现在就天天签到,这是我之前不可能会干的事。
有时候刷豆瓣、小红书,频繁的看到大家说28岁存款几十万,我都会反思自己。但我依然没有办法像很多人那样,过极简的生活。衣食住行这些硬性开支,在一线城市很难省下来。我的消费观念里,还是不想亏待自己。2022年,既然很难节流,我计划开源,做一些副业,希望能顺利吧。
我是一名程序员,去年一年微信支付加上支付宝累计支出了12万多,占我收入的五分之一。这个花费在我预期之中,相较其他朋友和同事并不多。
我的年度花费还是覆盖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其中,房租占了大头。我明年中旬能拿到北京户口,也在计划再过两年就买房,现在就只在公司周边租了一间每个月3000元的小房间,一年合计3.6万元。我现在单身,一个人凑合着住吧。
在吃上面的支出更少。早餐和午餐都可以在公司食堂吃,晚餐基本上也会留在公司,周末才会定外卖以及买些水果、零食等。日常吃饭花费不到2万。
不过,去年7月份和女朋友分手之后,我感到婚恋危机,整个下半年,开始频繁地和别人相亲,额外支出大概有1万多元。
刚开始,如果是朋友和同事介绍的同行,我一般就请客吃饭,如果聊得来可以去看个电影,一次约会至少花掉350元。不过,接触几次之后,和大部分人是没有下文的。
后来我开始总结规律,在约见面之前,会进行画像筛选。我定的标准是,女孩要是二线城市及以上的幸福中产家庭,最好独生女,学历是211及以上,收入不能低于我的60%,年龄在96年以后,身高165+公分,体重不超过60公斤。如果达到这个标准,我才会约出来看看有没有可能。
不过,有的女孩在某一些条件上特别有亮点,我会放宽条件。一次,我在一个相亲社交网上认识了一个小学老师,他们家可以在北京全款买房,在二线城市还有多处房产,聊了几天之后,我还是约她出来了。不过,见面之后,发现女孩偏胖,说话也很无趣。当时,我只定了炸酱面,两人加上交通花费不到150元,感觉对方也没有不满意。
因为相的人很多,累计花费并不少,我秉持“能省则省”的原则。有时候,对方会主动挑选餐厅,消费就有点不可控。去年圣诞,我约了一个女孩,她说要去吃日料,一餐下来花了500元。说实话,我是觉得有点贵的,不过她家庭条件不错,人长得也很漂亮。我决定先观望,如果日后聊不来,找个机会再让她请客吃一顿给吃回来。
我本人不爱旅行,也没什么花钱的爱好,花的每一笔钱还比较有数,整体消费在我掌控之中。在2022年,我主要还是以赚钱为主,会做一些副业,而且现在大环境不好,除却生活必要的,更不会去买消耗品了。
我很少用微信支付,主要两大支付工具是银行卡和支付宝。看2021年的年账单,银行卡的总支出超过了58万,支付宝的支出有将近19万。看到年度账单的那一刻,我自己都吓到了,没想到这一年总支出这么高,比我2021年的工资收入还要高。
一年支出77万 来源 / 张天泽提供
我近两年确实没有特别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既不委屈自己,也会尽可能去满足家人的需求 。比如,眼霜、口红这些护肤品、化妆品之类,我想要的基本都会拿下,家里囤了好多。两个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或者心情不好,我就会带她们出去吃饭、买东西来放松。
看账单上的支出,餐饮美食消费最多,银行卡和支付宝加起来达到了10.6万,除了经常带家人出去吃,这其中也包括请客户吃饭。其次,就是网购,买日用品、化妆品等,俩孩子的零食、衣服,家里宠物的日常用品,这些都不能断。
除了账单上能看到的,我印象中2021年还给俩孩子报了兴趣班,加起来也花了六七万。我估算,每个月出去给孩子买衣服、鞋子、玩具等至少也得花5000元。2021年我最后悔的一笔花销是办健身卡、买私教课,花了大概四五万,但是办卡买课之后,去健身的次数却并不频繁。
疫情之前,我们全家每年都会出国游,每次都会花20-30万,这两年相当于省下了这笔钱。不过,年度总花费并没有因为这一大头的减少而降低。
但钱却越来越难赚。我毕业后一直做销售相关的工作,都快20年了。这中间去国外留学、以及回国后买了两套房,都是自己挣出来的。我前些年的时候赚得比较多,但2021年前几个月的信用卡,都不是用收入,而是用存款还的。
我近期对于金钱的不安全感在增强。而且,我们家老大2022年就要上初中了,我们家以后的花销只会越来越高。所以,2022年,我也要审视自己的花销,把好好存钱这件事儿提上日程。
为了存钱,我还专门看了一些极简主义相关的书,越来越觉得物质欲望会“毁人”,原本是为了提高生活舒适度,但最后把钱都花出去了,反而可能会被社会碾压。
我还跟身边的朋友交流,他们是怎么存钱的,发现有些朋友月入不过万,每年都还能有一定结余。我觉得节流还是非常必要的,也跟我们家孩子说,2022年要尽量控制,少买衣服和鞋子。
我是2019年开始追星,2020年入“周边坑”,2021年一整年都在陆陆续续买娃。棉花娃娃 (一种明星衍生周边,一般会有某个明星比较明显的脸部特征) 基本都在微店卖,年底微店生成了一个“2021我的棉花记录”,显示我花了4530.97元,把79个娃娃/娃衣带回了家,相当于503斤棉花。
一年买了79个娃娃/娃衣 来源 / Niko供图
我的娃娃消费在圈子里是平均水平,大家基本都是这个数。一年不到5000元,相当于一个月400块钱左右。我有个朋友2021年的棉花账单都上万了。
我没有刻意数过我具体有多少个娃娃,因为娃娃在我手里还会流通,我玩着玩着不感兴趣的就会在闲鱼上卖掉。大概总共买了80只,出掉10来只,家里现在剩30来只,路上还有30来只没到。光是2021年12月,我就买了9只。
娃娃分为10cm、15cm、20cm和40cm,有的娃我还会买好几个尺寸。单只娃娃的价格在51-65元之间,一套娃衣从30元到128元不等,有时候娃衣比娃娃都贵。而且我们这个圈的娃娃很保值,甚至还溢价,有一款很出名的娃娃,现在在闲鱼都卖到1500块钱往上了,还需要“配货”,搭配别的周边买。
买娃娃基本都靠抢,因为都是娃妈 (设计娃、卖娃的人) 自己出的,本来就数量有限,加上不二贩,所以竞争一向很激烈。有的名气很大的娃娃,还要找朋友一起帮抢。所以,买娃不仅是花钱那么简单,还要紧张兮兮地拼手速,收获的也不是几只娃娃那么简单,是一些珍藏感、稀有感和来之不易感。
之所以越买越多,是因为娃娃太好看了,每一个娃妈出的都各有特色,娃做得用心,衣服设计得也特别精致。我的原则就是看到喜欢的就买,能抢到就买。不过,我也逐渐在克制,毕竟也出掉了一些,留下那些比较火的、贵的、自己最喜欢的。
除了娃娃,周边还有立牌、相框、挂布等等形式的,入坑两年我已经脱了立牌和相框的坑,以后不会再买了。但是我一定会继续买娃娃,娃娃不一样,又可爱又好玩,换装游戏也很治愈,光是冲这个游戏体验我也愿意一直买,一直收藏。
2021年我总计花费54万多元,最大的支出方向是个人消费。比如,我在轻医美上花了5万元,报了100节瑜伽课花了5万元,服饰方面花费有8万多元,电子产品2.5万元,美容美发上1.3万,买过的保健品也上万元了,这类型花费就有20多万元了。
健康和医美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因为年龄焦虑 。我生完孩子加上工作忙,作息、饮食极不规律,皮肤状态下降了很多,就找了一些看似能很快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程度上也是缓解自己的内心焦虑吧。
但其实美容和健身都是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因为工作忙,经常熬夜加班,目前健身课只上了10节左右,轻医美也只做了几次,经常皮肤刚好转,一熬夜又回去了。不过,这些钱花的不后悔,未来如果时间允许,希望能规律地护肤、健身。
年花费54.6万元 来源 / 潇潇供图
比较坑的花费是在保健品上。我经常看直播间,遇到主播介绍针对熬夜或饮食不规律的产品,很容易就会下单。Swisse的保健品我大部分都买过了,像一些软糖、蛋白粉、维生素等。但现在发现,几乎没有一样规律地吃过,好多都过期了。保健品是我2021年的消费里最后悔的一类。
我认为所有的消费里最不能少、最值的,就是吃和穿。如果让我在这方面克制,克制一次,痛苦一次。我衣服饰品买得特别多,因为没什么时间逛街,大部分都是在线上买。日常不忙的工作日晚上或周末我都会出去吃饭或把餐叫到家里。2021年,我有8万多元的服饰和3万多元的餐饮花费。
还有一大项是给孩子的花费,账单里显示我在教育培训上的花费是4.8万元,母婴用品2万多元,文化休闲7000多元,这部分大概七万多。我给小孩报了运动、思维、音乐、英语、阅读等早教课程,有一些课程内容类似,但是孩子喜欢,就都报了。都说小孩三岁前至关重要,我给自己洗脑,这部分花费是无价的。再加上我陪孩子的时间很少,也算是一点弥补吧,想着至少要给她创造丰富的条件。
家庭花费大约有20多万,包括给两边父母的10万多元,另外,因为和公婆住在一起、一家五大一小,家庭支出4万多左右。
我属于一边熬夜一边狂美容健身保健的一类人,工作起来不太考虑身体,既享受在工作上的付出和成果,也很享受给自己和家人花钱。
可以说,是消费主义让我变成了工作狂,高压的工作又让我变成了消费狂 。我是一个需要高频消费的人,一天消费十次我就会开心十次。
我没有储蓄习惯,但也不超前消费。看完年度账单之后我觉得,里面有很多不必要的花费,以后还是该为孩子存一些钱,虽然还不知道将来要花在哪,但知道会是一个未知的无底洞,以后还是要在消费上谨慎一点。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可乐、葛小台、张天泽、潇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