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火了,企业还会找杨幂、鹿晗们代言吗?

创业
2022
01/22
10:45
亚设网
分享

柳夜熙的火爆如同一个行业信号

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齐鑫,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1年,娱乐圈大瓜不断,多名当红艺人卷入其中。人会犯错,虚拟偶像或许不会。


2021年10月31日,一名自称“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在抖音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在视频中,她对镜化妆,被一群人围观。凭借这条2分钟的视频,柳夜熙迅速登上热搜,短短几天吸粉300万。截至目前,柳夜熙共在抖音发布6条作品,粉丝突破800万。

虚拟偶像一词起源于日本,《超时空要塞》中的林明美是早期虚拟偶像的代表。近年,技术进步推动着虚拟偶像不断升级,日益精进的视听效果吸引越来越多的粉丝,尤其是“Z世代”群体(1995-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

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热,虚拟偶像迎来起飞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希望利用虚拟偶像开展营销活动连接年轻消费者。

2022年,虚拟偶像将更加火热,不再小众。

吸引Z世代

新消费时代已经到来,“95后”“00后”渐成消费主力,Z世代掀起一场新消费风暴。

联合国人口调查统计数据显示,Z世代人口在2019年占全球总人口的32%,成为人口最多的一代人。有研究机构估算,2021年,中国Z世代群体撬动超过5万亿元的消费市场。Z世代群体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环境之下,深受二次元文化影响。

为抓住这群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年轻人群,不少公司开始推出虚拟偶像进行品牌营销。零售机构屈臣氏推出AI 品牌代言人“屈晨曦”,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推出全球虚拟形象代言人“M姐”和“欧爷”,快餐品牌麦当劳官宣了二次元形象大使“开心姐姐”,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推出了同名虚拟代言人“花西子”,种种案例,不一而足。

此外,还有技术公司专门制作运营虚拟偶像并与品牌商开展合作。燃麦科技打造的我国首个超写实数字人AYAYI自2021年5月上线后,已代言Bose、安慕希等多个品牌,参与了《时尚芭莎》拍摄。

有媒体统计,近三年,超过30个品牌启用了虚拟形象代言人。

虽然是“人工制造的内容”,但虚拟偶像却有与真人一样的社交属性,不仅更容易得到部分粉丝的关注和认可,也能和真人明星一样满足粉丝的互动需求。在不少公司看来,启用虚拟偶像,可以使内容、产品更快触达目标人群,后者也更乐于接受自己关注虚拟偶像的相关产品。

随着人气和关注度增加,虚拟偶像这种单纯的“技术结合体”逐渐实现商业价值变现。据媒体报道,早在2012年,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的年收入便达40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25万元。活跃于Instagram的虚拟网红Lil Miquela,2019年的年收入约合人民币7600万元。

明星地位受威胁

在很多粉丝看来,追星是为寻找自我认同。明星身上承载着粉丝的梦想,应援偶像就是在应援自己。

但“完美偶像”并不存在,真人明星在某个领域的业务能力能受到广泛认可已属难得,“全面开花”很难做到。而依托技术手段构建出的虚拟偶像则能无限趋近完美。他们能说会唱,开展多种演艺活动,能集不同粉丝喜欢的元素于一身。此外与真人明星相比,虚拟偶像不受“档期”限制,可以参与的活动场景更多,能开展的活动类型也更丰富,在合作关系中,平台与品牌方也有着更多主动权。

2021年,娱乐圈多名当红艺人跌落神坛,一夜“凉凉”,邀其代言的多家公司第一时间发布解约声明,以降低劣迹艺人给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一些网友、消费者还会主动“监督”品牌,以捍卫自己心中的公平正义。

对粉丝而言,真人偶像可能会“情感背叛”,虚拟偶像没有伪装更加纯粹;对公司而言,邀请真人明星代言产品存在一定风险,使用虚拟偶像安全性更高。

由于缺乏实体,虚拟偶像难以与粉丝产生实在接触,这是虚拟偶像与真人明星相比的一大劣势,但现实与虚拟间的边界正变得模糊,次元壁正在打破。VR/AR、全息投影等新的技术为虚拟偶像在线下现实空间的活动提供了可能。

市场研究机构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巨大的商业价值下,与之相关的创业项目在投资圈受到热捧,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资本巨头争相涌入,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都在加速布局。

2021年柳夜熙的火爆如同一个行业信号,2022年虚拟偶像的赛道将逐渐变得拥挤。此时入局的品牌和企业正在提前卡位,以期在未来竞争中实现行业领先。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