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离职之后,创业是好的选择吗?

创业
2022
02/01
16:41
亚设网
分享

创业应该是少数人的选择。

大厂离职之后,创业是好的选择吗?

作者丨信陵


互联网大厂裁员,是前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引发裁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经济下行、增长放缓,监管趋严,等等。但对被裁的人来说,结果都一样:多数人要重新择业。

在种种选择中,一些人的想法可能是选择创业,不再打工。

这个想法可以理解。毕竟,对大厂员工来说,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年富力强,不少人属于在当打之年,属于创业的黄金年龄段;二是不缺启动资金,雇几个人马上就能开干。

不过,下定决心之前,笔者还是建议三思后行。创业很难,也未必适合大多数人。尤其是之前没有创业经验的,不妨分析之后再做决策。

大厂离职之后,创业是好的选择吗?

大厂优势

1. 视野开阔

互联网大厂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人会把一家钢铁厂叫大厂吧)。无论是所在的领域,还是提供的产品服务,或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前沿的,起码是领先于传统企业的。因此,在大厂熏陶过的员工,往往对新事物比较敏感,更能看到商业机会,也通晓寻找解决方案的基本方法。

2. 人脉丰富

大厂经历带来的另一个财富就是人脉。公司人才济济,你的同事、前同事肯定会给你的新事业提供帮助,而公司的生态体系,以及大厂品牌的光环,也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加持。

3. 榜样力量

过去十几年,成功创业者最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连续创业者,其次就是有大厂经验的。

连续创业者,是创业有瘾的人。这些人把创业本身当目的,不管之前失败了几次,成功了几次。比如马云,在阿里成功之前的四次创业都失败了。还有季琦,先是作为联创把携程带上市,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还是不过瘾,又独立做了如家和汉庭两家上市公司。这些人都是稀有物种。

如果说连续创业者是天生的,大厂创业者更像是时代幸运儿。早期的新浪/搜狐/网易,后来的BAT,再后来的TMD(头条美团滴滴),不同时期的大厂都批量出现过优秀创业者。比如滴滴的创始人程维和天使王刚都出自阿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起码能增加自信。成功的创业者都是自信满满,甚至是盲目自信。

大厂挑战

1. 高估个人

这是大厂员工一个常见的误区。你在大厂的业绩不错,可能主要是平台(品牌、系统等等)的支持,个人能力只是一部分。很多人容易把平台优势误认为是个人能力,而创业恰恰是一个高度依赖创始人个人能力的事。

这一点,不仅适用国内大厂,外资企业也一样。很多外企高管去了民企,连打工都很难胜任,创业就更不用说了。

2. 低估销售

对没有销售背景的创始人来说,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再好的创意、技术,甚至产品,如果没有销售出去,都是一句空话。研究表明,多数创业失败,不是因为你的产品不好,而是市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产品存在。

作为技术和产品背景的创始人,理解销售的重要性不容易。创意和技术主要靠智商,做企业做销售,情商更重要一些。好的创始人往往都是销售高手。如果不是,初期团队的搭建就很关键。

3. 救火队长

大厂强调的是专业化,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创业公司受制于资源,员工需要的是多面手,一个人打几份工。作为创始人,更是如此,不仅要一专多能,还需要当救火队长。创业公司出现问题是个常态,创始人需要拳打脚踢才行。在员工心目中,好的创业者/CEO一定有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气场。

大厂离职之后,创业是好的选择吗?

投资人的看法

就大厂员工创业的话题,笔者询问过几个投资人。他们提到了以下几点,基调还是要慎重:

1. 草根创业难度大

互联网红利逐步消失,模式创新不再是主流。大厂员工创业,如果缺乏“技术含量”,仅仅是会做流量、做APP,做产品经理,那么和草根创业的成功率相差无几,融资也不会顺利。

2. 美国亦如此

美国头部科技大厂的工程师离职创业(From FAANG to Founder)曾经非常火爆,但现在已经归于常态,投资人也相对冷静了,不像过去那样盲目追逐离开脸书、苹果、亚马逊或是谷歌的创业者。

3. 与产业结合

几位投资人都提到一点,即创业者可以借助自己的互联网经验,选择一个细分产业,尝试新的打法(比如公域结合私域)。他们提醒说,深耕产业,创业者的心态要平和,独角兽不会那么多,一夜暴富更不可能,甚至还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从创业邦的观点来看,创业应该是少数人的选择。但一旦你决定投入其中,无论是做独角兽,还是小而美,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连锁加盟,都意味着你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一种独特的、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的人生体验。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