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是家电企业的新战场?

创业
2022
02/07
08:43
亚设网
分享

目前,家电产业智能化发展无疑是大势所趋,基于智能化的智慧场景建设也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专栏作者雷科技原创作品,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风头正劲,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有望撬动万亿级市场机会,为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动力。受此影响,部分家电企业将下一步目标瞄准到智慧城市建设。

近日,有媒体爆料,海信集团旗下主要负责轨道业务的海信微联公司与交大微联公司联合体,成功中标了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的信号系统项目。据了解,这并不是海信第一次涉及智慧交通领域,2021年12月底,海信曾宣布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智能公交项目。

笔者发现,在全球都受到疫情的影响下,家电企业、特别是全球化的家电企业受影响非常严重。包括海信、美的、TCL和格力等家电品牌都在思考如何转型升级,从押宝芯片、汽车到智慧交通,家电企业为更好的转型升级,多次扩展多元化业务,更变经营范围。

家电企业在智能交通领域动作频频

海信在家电领域名扬海内外,除了研发生产家电产品,海信还是一家在智能交通领域销量年年称冠的企业。海信前身为“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于1969年;1979年,“青岛无线电二厂”产品命名为“青岛”牌;1998年,海信成立了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主攻智能交通领域。三年后研发出HiCon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成为中国高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优质选择。

交通信号控制是智能交通的核心。目前,海信掌握了信号控制技术,随即延伸出了整套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有数据显示,海信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数字时代,敢于押注新科技的海信成了智慧交通领域的“隐形冠军”。

说道“智能交通”,很多人可能会想到IBM的智慧交通广告,但笔者却对腾讯的《向往不止 步履不停》智慧交通宣传片印象深刻,片中两个中老年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智慧交通系统的帮助下,成功在老地方“重逢“。让笔者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变革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让出行变得更简单。

智慧交通是家电企业的新战场?

图片来源于微信截图

在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促进下,智慧交通建设需求由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发展。时代的需求变化促使企业在进行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逐渐转变观念、创新模式,以服务为导向,努力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新一代智慧交通体系。依托研究中心的引领示范,目前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硕果累累,承担了18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做出了特殊贡献。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交通的发展迎来了转型期。2019年,海信正式发布海信云脑,目前它已陆续在城市交通管理、公交智能调度、高速运营管理、城市智慧停车、综合交通枢纽、智能网联公交车等多个具体场景中发挥价值,为智能交通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升级,智慧出行的目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那便是在保证安全运营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准点率,为出行者带来更好体验。比如海信在智慧公交方面,目前已在长沙实现了315路智能网联公交线实测,车辆平均行程时间缩减13.3%,各个站点车辆平均到站时间偏差下降了63%,效果显著。

为了更好地方便用户出行,海信还研发出了智慧高速全场景解决方案。此方案是基于云脑及海信自研的云控平台等产品,面向网联与非网联车辆并存的混行交通条件,充分利用前端的多目标雷达等设备实现道路状态的全面感知,通过风险预警、行车诱导、路面异常检测等应用,赋能高速管理,提升运营效率,确保路网安全畅通,可节省70%人力成本和80%的时间。

目前,家电产业智能化发展无疑是大势所趋,基于智能化的智慧场景建设也将是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家电企业进军智慧交通领域不仅能拓展新业务,还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态布局,相信有实力的家电企业通过转型升级,通过智慧场景未来颠覆行业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市场规模稳步提升,家电等企业扎堆进入

如今,在5G、光通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建设上,中国企业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智慧交通政策不断完善,技术投入逐渐提高,我国智慧交通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如互联网阿里、腾讯,通讯领域的华为,保鲜领域的平安,家电领域的海信、长虹等家电企业均看好并发力智慧交通产业,促进智慧交通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早前,国内智能交通市场均被西门子、泰科等国际巨头把持,一台信号机售价十几万元。由于中国道路交通和非机动车混合的交通流、电网不稳定,让这些进口智能交通设备会产生“水土不服”现象,当设备故障时,不利于消费者出行。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很多有实力的互联网、科技乃至家电企业纷纷跨界研发创新。比如在家电行业中,长虹、美的和海信等家电巨头也在积极布局交通板块,研发出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更符合当地需求,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智慧交通是家电企业的新战场?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据了解,海信在做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时,会结合国内道路交通特点计算“交通强度”的算法,并且不断完善。比如在2008年投入的海信交通信号灯,年故障率仅3.6%,优于国外品牌5%的国际标准;作为中国中车的主要合作伙伴,长虹控股常年为中车项目提供连接器、电源系统等重要器件产品,产品囊括无线电/光电整机、配套装备等多个领域。目前,长虹承接了包括复兴号、和谐号以及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等国家重大轨道交通配套项目,已是国内最大轨道交通电源系统提供商。

有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354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948亿元,年均增速14.39%。从数据来看,智慧交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海信、长虹等品牌跨界智慧交通的背后,是国产交通设备产业的崛起。目前,以海信为代表的国产交通信号机开始在国内市场逐渐替代国外品牌,结束了国外企业长期垄断中国智能交通信号机的历史。长虹发力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等新基建领域加快布局,掌控核心技术,打破了高铁及城市轨道列车用电池系统长期依靠进口的现状,甚至在多个国家内被广泛使用。

数据是未来经济增长的资源,那些真正的大数据拥有者或许不是今天的互联网企业,而是海信、长虹等能够提供解决方案,把产品覆盖到全世界公共管理领域的企业。对于跨界智慧交通拥有数据的企业来说,在发展的道路上,要让这些“数”既看得到、看得清,还能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就要释放数据的价值。不仅要继续推进互联网化,实现业务流程的全数字化,还要建立企业大数据中心,对内部组织数据、外部开放数据,并作整合、融合,实现智能决策和预测性分析,才能更好地释放数据价值,助推智慧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

智慧交通是家电企业的新战场?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科学技术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巨大的市场空白及发展空间使各行业企业争相入驻智慧交通领域,在各分支领域为出行者提供了更加精细、准确、完善和智能的服务。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为各行业参与智慧交通建设部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辅助。基于以上因素,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家电企业凭什么跨界智慧交通

目前,建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讯的智能科技手段,促进城市交通体系相互融合,提升城市交通整体品质已成为交通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都在布局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从智能家居、芯片、造车再到智慧交通,家电企业的多元化之路更为广阔。不过,家电企业到底凭借什么能够走跨界之路?在笔者看来,家电企业跨界智慧交通主要有以下三点支撑。

第一,家电企业的综合实力。衡量一个家电品牌发展状况的标准有很多,其中,跨领域发展便是展现一个家电品牌综合实力的表象。如果让一个刚刚起步的家电品牌转向智慧交通领域发展,可能会会是“肉包子打狗”。只有家电品牌综合实力稳固之后,为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而涉足其他领域的探索,这是全产业链的发展表现。

第二,创新力成家电企业跨界的推动力。创新在任何时代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家电企业而言,更是实现产品升级、品牌溢价的动力。纵观整个家电产业,创新力表现在多个方面,技术方面、产品方面、思想理念等诸多方面都可以通过创新来达到品牌的转型升级。

第三,家电企业走跨界之路大多为产业链布局目标。家电企业跨界新领域,拥有清晰的产业链布局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家电品牌而言,在主线发展良好的情况下,为了寻求更大的提升而选择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是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智能化”大趋势下,为适应当前消费者需求,家电行业技术升级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行业巨头纷纷加速布局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和其它智能领域,加速实现全屋家电智能化。家电且入局智慧交通领域很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智慧家庭互联的未来场景,实现从屋外到屋内的无缝串联。

智慧交通是家电企业的新战场?

图片来源于电商产品截图

受制于市场饱和、房地产低迷等影响,目前家电板块整体并不乐观,企业需要新增长点,无论是直接参与造车,还是产品进入车空间,还是跨界智慧交通领域都是新的路径。从时代发展来看,随着万物互联深入,车和家关联愈发密切,家电企业大多会选择做战略防御。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完善,智慧交通产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相关入局者如果抓住了机遇,将会收到比较可观的政策红利和时代红利。

写在最后

在传统家电企业转型中,借助高新技术可以寻找到新的出路,但真正解决用户以及企业的痛点和刚需才是真正的转型。智慧交通,不仅仅是概念,更应该做出实际的产品。企业的转型发展没有捷径可走,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升级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可能会激发出家电产业的潜力和前景。但对于那些已经在智慧交通领域深耕多年的家电企业来说,则意味着颠覆与挑战。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