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扎堆涌入的这家公司,正和马斯克抢着上天

创业
2022
02/15
12:40
亚设网
分享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而这一梦想常常寄托在头顶上的这片天空,纵然是沧海一粟,但都心怀仰望星空的赤诚。

如今,光是仰望已经不够承载人们的热情了,上天才是大目标。

近期,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动力”)宣布已完成了12.7亿人民币融资。

本次融资由东方富海、华强资本领投,中天汇富、云鼎资本、致道资本、合信方册、新势能基金等跟投。

VC扎堆涌入的这家公司,正和马斯克抢着上天

回顾上一年,公开数据显示,商业航天赛道的融资不断,还是可以看出资本存在不少热情。

VC扎堆涌入的这家公司,正和马斯克抢着上天

VC扎堆涌入的这家公司,正和马斯克抢着上天

从0到1的一步

一直以来,航天事业的发展都被给予了厚望。

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始,再到“十四五”时期的今天,新基建之风徐徐吹起,建设航空航天强国的这一步棋尤为关键。

2021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迎来了一个历史新高(144次),其中,中美俄继续内卷,中国发射55次,排在第一,美国和俄罗斯紧随其后。

随着卫星通信、测控、遥感的升级发展,星座组网建设需求上升,叠加政策逐步放开的加持利好,火箭发射需求自然只增不减。公开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商业航天运力需求为25吨,而长征系列火箭搭载余量仅有约5吨,整体运力缺口达到20吨。

光靠体制内的国家航天体系或难以满足,民营火箭显然可以作为运力缺口的重要补充,这便为商业航天市场打开了一道蓝海风口。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10202亿元,预计到2024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24060亿元。

VC扎堆涌入的这家公司,正和马斯克抢着上天

VC扎堆涌入的这家公司,正和马斯克抢着上天

只有需求引发的迫切是不够的,做民营火箭这门生意存在高门槛,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可或缺,还得经得起失败,熬得住时间。

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先做了那个吃螃蟹的人,让人们对社会化资本进入航天赛道积攒了信心,也为后来的商业航天探索加足了马力。

一直以来,航天事业其实挺烧钱,时常给予财政高压,如何通过创新压缩发射成本,是所有商业航天企业需要解决的痛点。

马斯克一直都是个敢于做梦的人,他想着未来有一天人类可以移民火星,作为关键的战略布局的一步,他创办了SpaceX,想要做到航天器的回收和复用,以降本增效,满足商业化订单的需求。

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公司甚至差点破产,SpaceX终于在2015年首次成功回收了第一枚一级火箭,无疑成了业内的标杆性事件。

后来,SpaceX创下的壮举也不少,2021年9月利用龙飞船和猎鹰9号火箭执行了首次纯商业载人太空飞行任务,将四名普通人送入太空。

马斯克甚至还计划研发星际飞船,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到每千克10美元(按100千克作为标准体重计算),在未来人们或许只需要用一张北上广航线的全价经济舱机票的价格就可以前往太空。

梦想照进现实并不容易,但火箭的可回收复用已经不是纸上谈兵,市场信心高涨,凭借着上面一系列的操作和畅想,2021年SpaceX的估值已经达到了6400亿元,排在全球第三。

VC扎堆涌入的这家公司,正和马斯克抢着上天

看着国外商业航天的积极发展,国内的有志者自然也都坐不住了。

虽然中国航天的产业链是自主可控的,但是主要在体制之内,民营企业存在打破这一闭环的可能性,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方式去降本增效,以提供商业发射服务。

本文的星河动力不算早期的入局者,它成立于2018年2月,创始人兼CEO刘百奇有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背景,随着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的准入,他决定离开体制,创办公司,想要研制出低成本、高可靠、快响应的可重复使用商业运载火箭,发布了“谷神星”“智神星”两型商业运载火箭研制计划。

上天总是眷顾追梦者的,2020年11月7日,星河动力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一)”运载火箭,顺利将“天启十一星”送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

随后2021年12月7日,星河动力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二)·平安银行数字口袋号”运载火箭,顺利将搭载的五颗商业卫星精确送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

VC扎堆涌入的这家公司,正和马斯克抢着上天

图片来源:官网

资本自然不会闲着,回顾其融资进程,可以发现星河动力收到了不少橄榄枝,同时2021年9月先后获得北京市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身披不少荣光。

中国商业航天处于爆发前夜

星河动力为首的相关公司确实为中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带来了信心,证明了国内民营火箭可以解决火箭发射成本高的痛点,补足运力不足的短板。

但纵观整个赛道,中国航天的商业化还处于成长早期,这种发射成功的个例还是鲜有,想要将其变成普遍性且非试验性质的东西,还是任重而道远。

VC扎堆涌入的这家公司,正和马斯克抢着上天

而民营航天的发展依靠商业航天火箭的稳定性,关键还是在于研发能力,其中,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性很关键,这代表着运力提升的可能性,如何能研制出低成本、可回收复用、安全性高的火箭,且连续、稳定发射成功,这在很长时间内都将是所有商业航天公司必须面对的挑战。

VC扎堆涌入的这家公司,正和马斯克抢着上天

图片来源:官网

目前,更多的是不少公司没有成功的案例,失败虽然是成功之母,但资本也不会有太多的耐心,等到热情褪去之后,面对这一周期长且重资产的产业,投入也将趋于理性。一旦那些商业航天公司无法证明自家火箭的价值,最终不仅难以获得客户订单,也容易耗死自己。

而当星河动力为首的公司可以持续为卫星客户提供定制化且稳定的发射服务之时,那么或许距离上市也就不远了,但如今来看,这一步还比较遥远,比起光是仰望星空画饼做梦,不如脚踏实地继续攻克这一硬科技。

结语

现今,航天产业的多场景应用已经势在必行,引入社会化资本是选择,也是需求,它不仅具备高度的战略意义,还存在想象空间。

马斯克的SpaceX的发迹证明了商业航天有着兴盛发展的资本,虽然中国商业航天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很难,但应坚定,毕竟千帆过尽后,星辰大海不会只是难以触及的海市蜃楼。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