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下跌逻辑是啥?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RockFlow Universe(ID:gh_24ecb8bfb8e9),作者:美丽星人、派大星人,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上周紧急发布辟谣公告的宁德时代,今天开盘又迎来下跌,跌得人心惶惶。
在大A股,股民们对宁德时代的感情,堪比茅台,江湖人送称号「宁王」。
「宁王」有多牛?目前,它在国内新能源电池领域占据市场份额超过50%,全球新能源电池市场份额超30%,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王者,曾经与「A股王者」茅台、「宇宙行」工商银行一起,称霸A股前三甲。
然而从2021年12月开始,「宁王」的下跌就刹不住车,股价从692元一路跌到如今的509元,最低价格曾达到485元,最大跌幅达42.7%,市值缩水5000亿人民币。到今年2月,宁德时代股价波动幅度越来越大,惹得原本信念坚定的投资人人心涣散,市场意见开始分裂。
图:宁德时代近期价格走势
当怀疑的种子被种下,一切捕风捉影的消息都会被对号入座,恐慌情绪直接反馈在下坠的K线图上。
当前引发宁德时代下跌的负面担忧中,主要聚焦在两方面:
1. 宁德时代传言被美国制裁,与特斯拉「谈崩」,这是推动投资者卖出的最直接动因;
2. 市场质疑车企正在「逃离宁德」,纷纷选择第二电池供应商,竞争对手也在扩大产能,宁德一家独大的局面可能被改变。
总结这些质疑,都在怀疑「宁王」江湖地位不稳,背后投射的是友商对宁德时代垄断地位的忌惮。
为理清这些疑问,本文对针对宁德的市场担忧挨个说明,并对其竞争对手实力进行对比发现,宁德时代近期基本面超过预期的好,负面传闻无法站住脚,下跌更多是谣言和情绪恐慌引起的市场踩踏。
1.被美国制裁、与特斯拉谈崩?
2.王者地位不保?
-宁德时代:一骑绝尘
-比亚迪:「刀片电池」打天下
-LG新能源:紧追不舍
-中创新航:黑马逆袭
-「一超多强」局面难撼动
3.情绪 VS. 基本面
动荡的股价面前,宁德时代也慌了,三天内两次公开表态。
第一次是在2月13日紧急辟谣,对美国和特斯拉相关传闻进行了回击。
宁德时代称,近期网络平台相继出现关于宁德时代被美国制裁、被剔除创业板权重指数、与特斯拉“谈崩”等一系列谣言,引发市场误解曲解,影响企业声誉,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正式报案,将对造谣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图:宁德时代辟谣公告
特斯拉也对媒体表态称,「和特斯拉谈崩,确实不属实」。
第二次是在2月15日晚间宁德时代答投资者问的公告中,「宁王」对美国和友商相关问题进一步解释。
在技术和关键材料上,宁德时代透露,目前公司电池生产过程中没有直接涉及到美国的材料,但BMS上的芯片部分源自美国,目前公司正在做国产化。储能板块,宁德时代透露美国的客户已提出希望进行本土化供应,但公司仍需综合考虑动力电池产能、客户需求、生产成本等因素再确定。
从「宁王」强硬的报警态度看,被美国制裁、与特斯拉谈崩的传言无疑被证伪。宁德不仅没有被美国制裁,还在持续推进美国本土化供应。
在电池江湖的技术层面,主要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路线。其中,三元锂电池有密度高、耐低温、续航里程高的特点,国内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磷酸铁锂电池则以成本低、安全性高而著称,比亚迪是该领域的佼佼者。
2017年,国内新能源补贴政策正式把能量密度调整系数引入到补贴计算公式里,鼓励能量密度更高、续航更长的车型,这一转变直接给了宁德时代超越对手的契机,2018年后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电池供应商。目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宁德时代占据了市场最大的份额,也被众多追赶者紧咬不放。
而当前真正动摇市场信心的,就是宁德时代的核心客户「出逃」。
36氪在2021年12月底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合作传闻几乎就剩官宣,小鹏汽车与中航锂电和韩国 SKI 等敲定合作,宝马也引入了亿纬锂能。近期蔚来人士也频繁出现在比亚迪,双方正接洽业务合作。”
要知道,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是宁德时代合作的前三大车企,如此动向,不由得人不深思。
此外,除宁德时代外,2021年中创新航、蜂巢能源、LG新能源等主要电池玩家多次发布扩产计划,想要尽快抢占市场份额。对于友商的快速扩产,宁德时代称,友商扩产不意味着会增加竞争,有创新材料体系、结构体系的产品,才值得竞争。
这些紧追不舍的挑战者究竟实力如何,能否给宁德时代带来实质性威胁, 我们用数据说话。
宁德时代2021年三季度的基本面非常好,业绩超预期。
2021年Q3实现营收292.87亿元,同比增长130.73%。2021年前三个季度营收733.62亿元,同比增长132.73%;净利润为77.51亿元,同比增长130.90%。
而在2020年,宁德时代营收为503.19亿元,净利润为55.83亿元。也就是说,宁德时代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
市场占有率方面,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拿走了31.8%的份额,是绝对的行业龙头。排名第二的LG新能源占比20.5%,比亚迪仅占9%。在国内电池市场,宁德时代2021年占据52.1%的行业份额,将其他玩家远远甩开。
合作对象方面,宁德时代2021年最大的客户仍然是特斯拉,占比达到19%,此外还有蔚来占比9%,小鹏汽车占比7%,还有上汽汽车、理想等国内一线造车新势力,合作车企在一众电池厂商中,数量拔得头筹。
在电池技术方面,宁德时代顺应国家对高续航汽车和高密度电池的持续性政策倾斜,通过密度较高的三元锂电池风口迅速发展壮大,充分享受了三元锂电池的发展红利。然而,在成本更低、更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方面,宁德时代并不弱,反而也很强,是特斯拉磷酸铁锂电池的供货商。
从营收、市场占有率、合作对象、电池技术等综合因素来看,「宁王」仍处于无可置疑的王者位置。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的业务要更加多元化,主要分为汽车制造、手机部件及组装、光伏业务三部分。也就是说,电池业务只是比亚迪汽车业务的一部分。
从业绩上看,2021年第三季度,比亚迪整个集团实现营收543.07亿元,同比增加21.98%;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27.5%,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坊间称之为「卖最多的车,赚最少的钱」。
市场占有率方面,比亚迪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比9%。2021年在国内占比16.2%,仅次于宁德时代。
合作对象方面,一直以来,比亚迪更倾向于自产自销,主要供给比亚迪自家车系,从2021年下半年才开始对外供应。目前合作车企有丰田、一汽、福特、长安。最重磅的坊间消息是,比亚迪已经拿下特斯拉10GWh的电池订单,且Model Y将是首款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车型。对此比亚迪和特斯拉都没有公开表态。
在电池领域,比亚迪是毫无疑问的头部企业,一直是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领军者。2020年,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问世,并通过了极端的针刺试验,在安全性能方面超过宁德时代占优势的三元锂电池,成为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杀手锏」,也是众多车企向比亚迪伸出橄榄枝的重要原因。
综合来看,比亚迪尚不能对宁德时代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但若拿走特斯拉部分份额,无疑让宁德时代无比忌惮。
在全球电池市场来看,LG新能源才是宁德时代的劲敌,其市场占有率仅次于宁德时代。
作为韩国LG化学的全资子公司,LG新能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并在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南京建立工厂。在国际市场,LG新能源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在2009年就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2022年1月,LG新能源宣布将在韩国上市,估值在510亿美元至590亿美元之间,将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大的IPO。
从业绩上,2021年第四季度LG新能源实现营收236.1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0.2%;营业利润为4.04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亏损25.48亿元人民币。2021年全年,LG新能源全年营收为94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营业利润为40.88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为4.3%。虽然LG新能源的营收业绩与宁德时代较为接近,但增长率和利润率相比之下却逊色很多。
市场占有率方面,LG新能源2021年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比20.5%,在中国国内占比4%,距离宁德时代仍有距离。
合作对象方面,LG新能源的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大众、通用、奥迪、现代、福特、沃尔沃、保时捷等众多全球知名车企,实力不容小觑。
在电池技术方面,LG新能源为全球首家研发NCMA电池的厂商,此前长期布局基本围绕三元电池,在2021年下半年才宣布进军磷酸铁锂(LFP)电池。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在磷酸铁锂(LFP)电池方面领先LG新能源一步。
综合来看,LG新能源是宁德时代紧追不舍的对手,但无法轻易撼动其位置。
中创新航原名为中航锂电,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探花郎」,公司由中航工业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组建,有着浓浓的军工背景。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创新航可谓「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前期曾经历低谷期,在2018年内部大刀阔斧改革后,才走上回升之路,重新杀回动力电池主流市场,并一路升至国内前三甲。
2022年,中创新航被披露已经提交港交所IPO申请,上市募资规模为10亿美元。由于未上市,中创新航最新业绩尚未公开,不过成飞集成财报显示,2020年中创新航营收为26.7亿元,净利润为1.3亿元。2021年12月13日,成飞集成在投资者平台表示,中创新航增资投前估值为500亿元。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中创新航2021年在国内电池市场占比5.9%,排名第三。在全球市场占比2.7%。
在合作对象方面,中创新航已经与广汽,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达成合作。中创新航的最新传闻,是曾让曾毓群和何小鹏相互「拍桌子」。今年年初,坊间消息纷纷扬扬,称宁德时代的第三大客户小鹏汽车,要将「宁德时代逐步替换为中创新航」。对此小鹏汽车对媒体表示,「与事实有很大出入」。
在电池技术方面,中创新航的产品涵盖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大体系。早期以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在2018年公司改革后,将重心重新放在三元锂电池上,顺利拓开市场。
综合来看,中创新航市场份额仍有限,却是不可小觑的增长黑马。
梳理完宁德时代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市场份额、电池技术还是利润率,目前市场其他玩家,没有哪一方可以对宁德造成实质性威胁。对于从弱势地位中一路厮杀而来的宁德时代来说,如此激烈的竞争局面也并不陌生,而是它一直以来的生存环境。
因此,对于部分宁德时代客户开始寻找第二电池供应商,其实不必过于担心,这背后是车企的电池供应链逻辑。
一方面,在商业环境中,没有哪个企业希望自己的核心供应链只掌握在一家企业手里,这相当于将自己一部分的命脉和议价权主动交到对方手里,特斯拉、小鹏等宁德时代的大客户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站在车企的角度来看,供应链抗风险能力非常重要。在电动车领域,最重要的就是电池供应的稳定。车企保持供应链稳定的策略,往往要同时和几家电池厂合作。因此车企在有了稳定电池供应商后,寻求第二供应商,也是合理的商业逻辑,这完全不代表宁德时代在落后。
从实际市场变化来看也确实如此,车企寻求电池「二供」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新鲜趋势,但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始终稳定在50%左右。正如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54.5GWh,同比增长142.8%。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为80.51GWh,市占率为52.1%。
整件事情最吊诡的是,下跌的宁德时代本身的基本面不仅没有问题,反而还超预期。在越来越好的业绩面前,投资者为什么选择用脚投票?
复盘宁德时代近期经历的「至暗时刻」,这背后离不开谣言引发的市场情绪波动,和基金踩踏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位居动力电池行业全球第一、市值上万亿的宁德时代,无疑成为行业内最大的靶子和竞争对象。一旦情绪战被启动,在足够大的盘子和足够充裕的流动性面前,宁德时代很容易成为率先被机构调仓的对象。
但短期的情绪波动难以撼动电动汽车行业的长足发展。在节能减排要求日益收紧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普遍应对方案。汇丰前海报告曾预测,2020-2030年中国电动车行业销量年复合增速为25%。
作为电动汽车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卡脖子」环节,随着中国电动车行业飞速发展的动力电池厂商,无疑会继续在这股上涨曲线中分到最大的蛋糕。
在营收利润、电池技术、市场占比等方面都「一骑绝尘」的宁德时代,现在仍看不到任何被时代潮流甩下车的迹象。
正如刚刚结束的冬奥会中,武大靖在短道速滑接力赛中以0.016秒险胜后,王濛的评价:「有些距离能够得上,但不一定能追得上。对手可能燃烧掉自己全部能量,才刚刚能够上,根本无法超越。」
世上很多竞争,概莫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