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团购“高P”

创业
2022
03/03
12:40
亚设网
分享

腾讯又出手了,这次投了一家智能硬件公司。 

天眼查显示,近日,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蜂巢科技”)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蜂巢科技成立于2020年10月,是一家专注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硬件公司。此前,该公司还曾获得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启明创投、创世伙伴资本、云启资本、钟鼎资本、赛富投资基金等多家知名机构。 

被多家重量投资人看中,蜂巢科技的看点还真不止于元宇宙概念和小米生态链。蜂巢科技的创始人夏勇峰根本就是小米生态链的创建者之一。而沿着这个话题深究一两步,你会发现,这种“团购”式投资的背后,实则是投资机构对“高P”人群的持续“围猎”。 

瞄准高P人群,在风险投资尤其是早期投资里,也称得上是最卷的投资战场,没有之一。 

小米前高管创业,一年多斩获三轮融资 

蜂巢科技是小米生态链前高管的创业项目。

根据公开资料,蜂巢科技创始人夏勇峰于2013年加入小米,历任产品经理、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小米手机部部门总经理,是小米生态链创建者之一,曾主导定义米家扫地机器人等多款爆品,并发掘、孵化多个战略级产品和公司。

2020年,夏勇峰从小米离职,同年10月创办了蜂巢科技。官网显示,蜂巢科技专注于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硬件市场,尤其关注AR眼镜和智能眼镜设备的研发。

据了解,蜂巢科技的首款AR智能眼镜产品已进入中后期研发阶段,预计很快实现量产。

随着图像处理、光波导等底层技术的不断突破,AR智能眼镜被看作是下一代个人移动计算终端,C端落地场景愈加丰富。据高盛预测,AR/VR行业将保持迅猛增速,2016年-2025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47%,并在未来的3-5年内逼近千亿美元市场。 

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显示,截至目前,蜂巢科技共有23件已公开的专利申请,均为发明专利并且都处于审核中状态,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头戴式设备、摄像头、AR眼镜和智能眼镜等领域。 

作为大厂高管离职再创业项目,蜂巢科技成立之初便获得了资本的关注。2021年5月,蜂巢科技宣布完成了小米科技、顺为资本以及众源资本的天使轮投资,并成为小米生态链中的一员。2021年8月,蜂巢科技完成Pre-A轮千万美元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创世伙伴资本、云启资本、钟鼎资本和赛富投资基金跟投。 

加上本轮入局的腾讯,蜂巢科技成立一年多,先后斩获三轮融资。 

截至目前,启明创投持有蜂巢科技约8.6%的股份,是最大机构股东,新进场的腾讯持股达到7.33%,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则分别持股5.07%。 

VC/PE围猎“高P”,大基金成赢家 

夏勇峰和蜂巢科技,只是时下大厂高管离职创业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从BATJ、华为、小米出来的创业者已经遍布行业,不少项目已经成了头部独角兽。

以百度为例,前百度高管,百度研究院执行院长余凯创立的地平线机器人,目前是国内唯一实现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量产的企业,估值高达50亿美元;据媒体报道,前百度自动驾驶首席架构师彭军和前百度无人车技术委员会主席楼天城共同创立的小马智行,估值已超53亿美元并传出造车计划。此外,第四范式的戴文渊、酷我音乐盒的雷鸣也曾在百度担任要职。

腾讯方面,腾讯第18号员工李华创立富途证券,公司于201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目前全球注册用户数超过1500万;小红书联合创始人曾秀莲也出身腾讯,曾在深圳总部负责政策及政企合作,2021年11月,小红书获得来自淡马锡等投资的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高达200亿美元;今年1月,原腾讯AI Lab总经理、T4技术专家刘永升创办的超参数科技,刚刚完成1亿美金的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五源资本、高榕资本跟投,投后估值达到10亿美金,成为新晋独角兽。

自带“大厂光环”,这些高管往往一离职创业就会得到市场关注,同时也成为VC/PE争抢的目标。 

有媒体曾报道,一些头部机构会专门建立“巨头人才库”,跟踪大厂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高管动态,一旦离职或有创业意向,机构便会闻风而动,争取第一时间接触他们。 

例如上文提到的余凯,他于2015年5月创立地平线机器人,两个月后,公司获得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囊括了五源资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线性资本、创新工场7家知名机构。

据余凯回忆,地平线的第一轮融资格外顺利, “我连BP都没写,投资人就把钱送过来了。”

一位早期投资人向投中网分析,“大厂离职创业的‘高P’有三点优势:第一,都是名校毕业,拥有丰富的‘正规军’团队作战经验,对商业的判断会更理性;第二,这些离职高管通常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再创业会更从容,不会过于看重短期收益;第三,大厂的工作经历让他们具备更多的资源优势,这对初创期企业的生存很关键。对于投资人来说,在早期投资中选择这样的创业者,成功的几率也会更大一些。” 

据投中网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有近10位大厂“高P”离职创业,并获得多家知名风投机构的融资。

VC/PE团购“高P”

 


通过上表不难发现,这些大厂创业者的首轮资方几乎都是大基金,比如红杉、高瓴、高榕、五源、元璟等。

背后逻辑也不难理解。比如高榕,成立之初的定位是中国的Founder’s Fund,LP覆盖顶级TMT公司和传统巨头企业的创始人或核心高管,在企业家关系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再看红杉、高瓴。投中网曾在《这家佛山深口袋,有点“VC牛逼症”》分享过大基金投早期的主要打法,策略之一就是抢占各行业明星“高P”、强人。 

36氪一篇关于红杉种子基金的文章也曾提到:“红杉种子投资人在约见创业者前,中后台部门会配合前者掌握充分的背景信息。红杉的数据和运营团队会收集各个行业的技术和商业动态、各个基金的动态和技术大牛和大厂中高层的新动向。”

也就是说,“高P”们在离职之前,就已被大基金密切注视。

还有一个趋势值得关注。这些大厂高管创办的公司成为独角兽之后,内部也在逐渐裂变出新的创业项目。 

比如滴滴。滴滴创始人程维曾是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于2012年离职创业,成立小桔科技。2018年,原滴滴优步事业部总经理汪莹辞去高管职位,将目光投向了电子烟行业,创办雾芯科技(RELX悦刻主体公司)。截至目前,雾芯科技已获得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IDG资本、源码资本等。2021年1月22日,雾芯科技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市值高达458亿美元。 

不久前,小马智行在调整了卡车部门后,也有多位技术骨干离职创业。其中,原小马智卡CTO潘震皓和小马智卡美国团队规划控制负责人孙又晗共同创立了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擎天智卡,并获得了来自五源资本的近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原小马智卡研发高级总监孙浩文则与前IDG资本执行总监丁飞联合成立了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千挂科技,2021年12月,千挂科技完成约2亿元融资,投资方为小鹏汽车、顺丰控股、IDG资本和BV百度风投,投后估值超10亿人民币。 

高P投资,最卷的战场 

为什么说瞄准高P人群的竞争,是早期投资最卷的战场?

首先,早期投资的逻辑本身就是基于“人”的。 

你大概听每一位投资人都讲过一句俗典,叫做:我最喜欢连续创业者。而大厂高P人群,本质上和连续创业者是一类人,只不过创业过程一个在平台上,一个在外部,能力长板稍微有些偏差而已。 

其次,高P人群的厚度更好,策略比连续创业者更可延伸。 

比如去年高瓴和GGV一起投了厦门的卡伦特,这位创始人的标签就更有层次感,卡伦特是华为鲲鹏生态企业,不是单纯的“大厂高P”,而是“大厂生态企业里的高P”。 

再次,这种投资策略是最省心的,如何“省心”?又要分三层讲。 

一来因为大家都会抢,那么你就必须要快,以快为优先级最高的前提,基金就不需要繁复的决策流程,投得进去就是胜利,即便栽了,也是所有人的判断错误嘛,你并不会比其他人“更加错误”。

二来这种投资沟通效率高。dealteam和IC的沟通效率高,GP和LP之间的沟通效率也高,高到什么份上?——有时候能高到“过头”。对于这类高P人群的创业,LP也是热情高涨的,我的同事张楠前段时间采访的一位投资人说,“LP在尽调你的时候问,XX你没有布局吗,然后你一脸懵逼说没有,然后LP肯定怼你啊!” 

三来,这种招数容易学。做人才的mapping,总比挨个做产业细分研究快吧?去年曹老师写碧桂园创投分析过,你可以看见CVC入场要上桌,也是从“强人”开始。这招大家都在用,大家都说好。 

最后,这类投资,没有大玩家通吃,诸位都有机会——多少都有。

 

非常简单的例子,无招出来创业,也被市场用“疯抢”招呼,但第一笔钱并没有拿巨头和大基金的,而是选择了元璟资本。理由多简单,元璟那边有阿里的老朋友啊,人家“专投阿里系”。再来,就是这类创始人更倾向于在靠后的轮次引入大资本,反而小基金在这类人群投资上占有某些优势。而人脉、圈子、老乡、校友,你总有和你身份绑定的、别人抢不走也不好复制的投资机会。(文/王满华 张俊雯,来源/投中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