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码、美团、阿里,共同投了一家机器人公司。
近期,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法奥意威(苏州)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 5000 万美元 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源码资本领投,阿里及美团龙珠共同参与,顺为资本、高瓴创投与钟鼎资本等老股东持续跟进。
这是近三年来阿里投资的第一家机器人企业。而在本轮融资中,领投的源码资本也是美团的“老朋友”,公开投资历史上共有三次合作记录,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次都是与美团共同投资梅卡曼德机器人。
机器人赛道继续升温
刚刚过去的2021年,机器人赛道炙手可热。从年初饿了么经营主体拉扎斯(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持股擎朗智能;再到年中字节跳动斥资2000万美元领投Syrius炬星B轮融资,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搅局,小米、腾讯等企业也陆续发布自研机器人产品。9月,由软银愿景领投的擎朗智能2亿美元D轮融资更是创下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单笔商业融资之最。
2020年,美团突然对机器人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投资了普渡科技、高仙机器人、非夕科技与盈合机器人四家公司。2021年4月至9月,美团与源码资本联手,共同对梅卡曼德机器人连续进行了两轮投资。梅卡曼德成立于2016年,该公司以3D视觉技术为核心,提供包含硬件、软件、算法、参考应用在内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旗下的产品包括Mech-Eye 工业级3D相机、Mech-Vision图形化机器视觉软件、Mech-Viz 机器人智能编程环境等。
美团CEO王兴曾在分析师电话会上称“机器人目前是美团投资的关键垂直领域之一”。然而有别于前六次由美团战略投资部直投,本次对法奥意威的投资由美团龙珠完成,此前其主要专注于大消费领域投资。
相较美团,阿里在机器人领域就沉默得多。2020年9月,沉寂了三年的阿里达摩院发布自动驾驶机器人“小蛮驴”,目标直指物流配送领域革新,誓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2021年初,阿里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突然辞职自主创业,并且闪电般地拿到了首次融资。对此次事件,阿里仅以一句“祝福”回应。直至如今投资法奥机器人,阿里一直在机器人领域销声匿迹。
源码资本在机器人领域较建树颇多却“长情”。近两年接连进行过斯坦德机器人两轮融资(该公司是一个工业移动机器人柔性物流服务商,专注于工业级移动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三轮融资(该公司为AI+3D+智能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海柔创新(物流仓储机器人研发商)的四轮融资以及云鲸智能(立足清洁机器人)的两轮融资。
此外,顺为资本近三年内还投资过四足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哈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偏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能够独立自产核心零部件的初创型企业。高瓴资本在2021年对广州蓝海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进行过股权融资,该公司主打集成系统,为客户提供机器人解决方案。中鼎资本仅在2021年进行过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B+轮融资,但并非初创型企业。
那么,为啥是法奥机器人?
自2016年起,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下,人工智能产业开始爆发,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迈入新时代,人机协作、人机共融成为市场主流趋势,不断将协作机器人推向市场风口。
协作机器人是一种被设计成能与人类在共同工作空间中进行近距离互动的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被设计成能与人类合作,主要替代人类完成重复性或重体力劳作,降低人类劳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机器人。主流协作机器人都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
中国机器人领域融资热情高涨。仅2021年一年内已累计发生融资事件210起。其中天使轮14起,A系列融资74起,B系列融资62起,C系列融资30起,D系列融资7起,拟IPO及IPO上市4起,具体融资信息不详的战略融资19起。其中, 艾利特、节卡机器人、越疆科技等协作机器人企业融资金额均超亿元,表现亮眼。
天眼查显示,法奥机器人历史上共有三轮融资,A轮由顺为资本领投、清流资本跟投;紧随其后的A+轮由高瓴创投领投,钟鼎资本、顺为资本跟投,总融资金额约 3000 万美元。
法奥意威(苏州)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可以实现全核心零件自主研发,增强硬件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针对中小企业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软件上提供了兼容开放的编程系统,方便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的程序需要,也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方案。
法奥机器人创始团队来自于瑞士联邦理工、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并且同尔滨工业大学建有机器人研究中心,拥有蔡鹤皋院士领衔的科学顾问团队。核心创始人姚庭与巩相峰具备多年海外机器人研究及商业化经验,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
亚洲一直是全球机器人主要市场,其中中国独占世界机器人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有望突破1.78万台,市场规模将突破16亿元;到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有望突破6万台,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0%。
或许新一轮机器人企业投融资的热潮还将持续。(文/邹义兰,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