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总结了互联网(数字)时代一些有意义的经济规律,比如长尾理论、平台战略、网络效应等等。
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专栏作者赵今巍原创作品,内容来源《灰狼群效应》,作者赵今巍,创业邦经授权转载。《灰狼群效应》自年初出版以来,由于该书的内容过于庞杂和晦涩,部分关注产业互联网及产业数字化的读者给了作者很多反馈,希望给予一些入门的指导与解读,因此作者将陆续推出此连载。
很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总结了互联网(数字)时代一些有意义的经济规律,比如长尾理论、平台战略、网络效应等等。很少有人系统性的进行思考,经济世界在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运行规律的差异性,系统性的研究“
经济世界从工业时代跃迁到数字时代,如何跃迁以及企业如何认识新的经济世界(数字时代)”;以及持续系统性研究“
产业互联网时代当下来临、新型数字生态发展以及与消费互联网平台数字生态差异性”等课题。《灰狼群效应》这本书试图给出一些答案。
1、理解经济世界的运行规则是以产业链市场作为基本单元开始的一个产业链市场是由特定的目标客户群体(该市场商品的最终购买使用者)、特定的商品品类、相应的生产企业这三个关键要素构成。这也是构成了一个产业链市场的边界。一个国家的产业经济,本质上是由无数个基本的产业链市场所形成的网状的供应链体系。比如:以餐馆作为目标客户(冻品的最终购买使用者),餐馆到冻品生产企业之间的产业链作为一个目标产业链市场。那么基于这个目标产业链市场,从上帝视角,审视和其相关的供应链体系,会看到一个网状的食材供应链体系(如下图,仅示意,未穷举)。
每一家经营特定商品的企业(特指非服务型企业)都是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处于(1个或者多个)特定产业链市场中。特定商品品类的生产企业群体更为特殊,一方面,其面对特定客户群体(商品的最终购买使用者),形成下游产业链市场,另一方面又作为客户(原料或者中间品的最终购买使用者),与上游中间品或原料的生产企业群体之间形成上游产业链市场。通常,大家脑海中的“产业”和“市场”概念是相对宽泛和模糊的,往往会覆盖多个产业链市场。比如上图所展示的“冻品产业”、“冻品市场”覆盖了多个冻品相关的产业链市场。这种概念在特定的研究目的、商业场景、交流语境下,会有一定的清晰界定范围,所以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进一步认知“产业链”的概念。一个基本的产业链从不同角度去看,还包含了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地理空间链的概念。无论经济世界如何变化,即使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是一种跃迁,目标客户群体依然存在、生产方也依然存在,这也意味着基本的产业链市场依然存在。基于一个个产业链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是理解不同时代经济变化的基础经济单元。“一叶知秋”也是这个道理。搞清楚了基本的产业链市场在数字时代的变化规律,也就能了解了经济在不同时代的变化。对于一个产业链市场根据是否存在流通环节,还可以进一步做分类。有流通和零售环节的产业链市场,可以称之为“分销产业链市场”;没有流通和零售环节,生产厂家将商品直销给客户的市场,可以称之为“直销产业链市场”。
分销产业链市场基于终端零售经销商这个环节,可以切分左右两个子市场:(1)零售子市场,客户到终端零售经销商之间形成了零售子市场,(2)流通子市场,终端零售经销商到生产企业之间形成了流通子市场。由于中国地域广、客群数量多而散,分销产业链市场形态占了大多数。餐馆冻品的目标产业链市场就是典型的分销产业链市场。直销产业链市场在一些设备装置、中间品、原料等产业链市场(如机械设备、自动驾驶装置、包装纸板、塑料粒子、石油化工等)中较为常见。如果把餐馆看做餐食加工企业,那餐馆到消费者之间的市场也可以理解成直销产业链市场。
2、认知工业时代的经济规律是以“市场、企业”两分法分析框架开展的古代人类从狩猎时期进入农业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人类在这个时期就开始有了少量剩余产品可以交换,因而产生了原始市场。在中国,由于早期的交易都是在井边进行,因此也称为“市井”。第一次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开始蓬勃兴起,1862年英国颁布《公司法》。交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从个人跃迁到了企业。传统的经管学科就从市场、企业两个维度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经济学家科斯基于“交易费用理论”讨论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论证了企业的出现及其价值。工业时代的企业之间,体现了普遍的企业个体竞争特征,强调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是短期、松散的,互相之间很难存在“背靠背”的长期信任和依赖关系。企业家和职场人士也是基于“市场、企业”两个维度作为框架来理解经济世界,开展经营活动,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后,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特殊的现象出现,比如丰田与配套工厂之间形成紧密长久、互利的合作关系,比如电脑生产企业与配件企业之间形成的紧密合作关系。很多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到了这些企业间紧密合作的现象,诺贝尔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了“中间型组织”,理查德森则认为企业之间除了竞争以外,存在着企业间合作的产业组织现象。拉尔森则提出用“市场、企业间协调、企业”三分法的分析框架替代“市场、企业”两分法分析框架。针对企业之间紧密合作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模块化产业组织”课题也兴起。由于工业时代,大家所看到的这种企业间紧密合作的产业组织现象,大多局限于少部分的产业链市场,或者局限于一个产业链市场的局部环节和企业。对于绝大部分的产业链市场而言,大家感知不到这种特殊产业组织在经济世界中的影响。对于企业的职场人士而言,在工业时代,更多还是考虑所在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基于这样出发点,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获得更多的商业收益。企业之间互相依赖和利益共享的合作现象,通常视为短期或者迫不得已。大多数人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认知工业时代的经济规律会采用“市场、企业”两分法的理解与分析框架。
3、认知数字时代经济规律是以“市场、数字生态、企业”三分法框架开展的工业时代局部出现的互相依赖且紧密协同的企业间合作现象,在数字时代,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比如围绕淘宝这家平台企业,有不同价值角色组成的数十万乃至百万家(网上店铺、淘宝客、物流商、金融服务商、淘宝开店软件服务商等等)企业之间紧密合作的数字生态,围绕抖音、京东、腾讯等平台企业也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以万计企业群体之间紧密合作的数字生态。这些数字生态的灵魂都是互联网的平台企业。由平台企业设定价值角色及合作规则推动整个生态高效的服务于消费者的衣食住行。大部分人在认知的过程中,把眼光放在平台企业,会有意无意的忽略数字生态的存在,撕裂了平台企业和其构建的数字生态之间的紧密协作关系。在数字时代,客户消费及采购过程中所感知到的平台企业竞争力,实质是由平台所构建的数字生态来完成。换而言之,一家平台企业无法独自创造在客户面前的竞争力;而是由生态创造了客户采购及消费使用过程中的综合体验。
在数字时代,数字生态作为一个竞争主体,体现在客户及市场中的竞争力,这种现象开始登上经济世界的舞台。公司做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工业时代,开始跃迁到数字生态为主要竞争主体的数字时代。这标志着继个人及手工作坊为主要竞争和交易主体的市井农业时代,跃迁到公司为主要竞争主体的工业时代之后,市场竞争和交易主体形态发生的第二次跃迁。这每一次跃迁,都体现了在不同时代,市场竞争主体由于内部和外部“交易费用”变化,所形成新的进化。“数字生态”成为普遍现象,“企业间协调”在数字时代的经济世界中体现为“数字生态”。其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A.数字生态是一个独立的竞争主体开始出现在数字时代中,与生态外的个体企业、与其他生态开展竞争,这是数字时代区别于工业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数字生态中的核心企业(平台企业)与数字生态两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核心企业需要构建有竞争力的生态才能免于被淘汰;有竞争力的生态也能够使得核心企业获得相应财务收益和资本收益。B.数字生态的崛起,使得跨界打击和降维打击成为常态,传统一个稳定的产业链市场边界变得不再稳定,边界开始模糊,这使得工业时代对于“市场”理解不再适用新时代。这也使得针对基本的“产业链市场”变化规律研究成为必然。这是数字时代区别于工业时代的第二个明显的特征。C.数字生态的崛起,打破了工业时代,企业作为独立竞争个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又推动着传统市场中稳定的“企业”价值角色开始发生巨变,这是数字时代区别于工业时代第三个明显的特征。这种巨变体现在企业价值角色的种类开始多样化;企业价值角色的功能不断更迭。比如由于淘宝为核心的数字生态出现,使得虚拟店铺零售角色的出现;由于抖音数字生态的出现,抖店开始出现;由于社区团购现象的出现,使得“社区宝妈团长”零售角色的出现。这些价值角色在数字生态出现之前的产业链市场中并不存在。产业链市场中的传统线下零售商、流通商、生产商等价值角色,在数字生态出现后,也不断的发生更迭、比如中关村海龙电子市场中的零售商角色慢慢消失,过去城市里面的消费者电脑产业链市场中的零售商转成了线上的零售商。面对数字生态的崛起,每家传统企业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拥抱平台企业和数字生态,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角色定位。要么成为生态中的有价值角色,要么成为平台企业。这种产业链价值角色的巨变使得企业所在的产业链市场内部交易和竞争格局更加混乱和模糊。以上三个特征的变化,意味着经济世界,从工业时代以企业个体为竞争主体的“混沌宇宙”开始跃迁进入到数字时代生态为竞争主体的“星系宇宙”时代。认知“星系宇宙”时代的规律,需要从传统的“市场、企业”两分法分析框架,跃迁到“市场、数字化生态、企业”三分法分析框架。这是数字时代的本质。基于以上三个特征,相对于工业时代的变化,洞察这三个方面的规律,就意味着我们掌握了“星系宇宙”数字时代的运行规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使用数字化工具推动企业现有业务的数字化改造,而是企业跃迁到数字时代的“星系宇宙”中找到价值定位并发挥这个价值功能提升竞争力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产业数字化、同时带来数字产业化。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只是这个过程中企业所使用的工具。《灰狼群效应》这本书试图揭示,由于数字生态的崛起,通过三分法的视角揭开“产业链市场(边界模糊)、数字生态(形成)、价值角色巨变(产业链内部模糊)”三个黑箱子,找到规律,从而帮助传统的企业认知这些变化,能够更加有效的找到企业自己新的价值定位,并采用合适的战略来拥抱数字时代。当然,这本书如果用现有消费互联网平台所形成的数字生态来更加详细的诠释这些变化,揭示相应规律可能是大家最为容易理解的,但作者没有采用这样的角度。作者本人因为在近5-6年的投资过程中发现,在数字时代,继消费互联网平台数字生态崛起之后,另外一类新型数字生态---灰狼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灰狼群数字生态与平台数字生态的特性,有很大的差异性,灰狼群是产业数字化深化的产物。业内称这波浪潮现象为“产业互联网”。作者通过持续的观察和研究,认为灰狼群这类新型的数字生态出现,相比消费互联网的平台数字生态,更让人激动人心。灰狼群数字生态会替代平台数字数字生态,成为数字时代“星系宇宙”主流的星系。对于大量的实体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机会和挑战。灰狼群数字生态新物种的出现,意味着产业数字化进入到深水区。也意味着产业数字化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基于此,《灰狼群效应》这本书的明线是阐述并揭示新物种---灰狼群数字生态的有关规律;并埋伏了暗线暨以灰狼群数字生态为典型,用“市场、数字生态、企业”三分法,总结数字时代在数字生态崛起背景下,认知并且分析经济世界框架的范式。下一篇,我们会来讨论数字时代变化中的经济秩序之二:数字生态的崛起。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