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上市500余天,蚂蚁越来越小

创业
2022
04/12
14:40
亚设网
分享

近日,由蚂蚁集团(以下简称“蚂蚁”)发行,封闭运行18个月的基金陆续进入开放期。曾经吸引1000万名投资者的“天选基金”如今却“开放即谷底”。

2020年9月,蚂蚁正在筹备A股上市,为了参加其战略配售,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中欧基金、鹏华基金旗下的5只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获批并发行。

背靠数一数二的金融机构,外加当时势头正猛的蚂蚁品牌加持,5只基金在当年9月25日开售仅两分钟后,卖出10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注明则同);国庆节前,5只基金全部完成募集,总规模达到600亿元。

然而,随着蚂蚁上市搁浅、业务拆分、投资版图缩水,这5只封闭基金也在消费者的眼皮子底下从“高光”到惨淡。

小月在开放日第一波购买了“中欧创新未来混合基金”,“那个时候我刚刚尝试基金理财,觉得中欧基金是很大的机构,再加上坚信蚂蚁马上上市,毫不犹豫的买了。前几个月运行的时候,基金还是涨了的,最高涨幅有19%,但上市终止之后,我眼看着基金一路下跌,现在亏损6%左右。”

终止上市500余天,蚂蚁越来越小

中欧创新未来混合基金走势图/燃财经截图

小月还不是亏损最惨的一批,据九派新闻报道,“鹏华创新未来混合”基金成立至今跌幅已超过35%。

基金产品大跌并不是蚂蚁终止上市之后唯一的坏消息。实际上,从2020年11月2日至今的500余天里,蚂蚁正在不断缩水。

今年3月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对蚂蚁的近况描述,“对蚂蚁集团等1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涉及金融业务的,人民银行牵头,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一起,从前年以来一直在进行整改,总体进展的情况还是比较顺利的。这些平台开展的金融业务,因为有一定的创新性,过去没有纳入我们的监管,现在正在逐步纳入监管,有一个过程。”

近一年半的调整,对蚂蚁的业务、营收与投资布局,都有深刻的影响。

主营业务端,去年花呗和借呗完成品牌隔离,隔离后,花呗和借呗成为重庆蚂蚁消金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服务品牌。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的消费信贷服务,独立为信用购、信用贷类服务。而今年1月,蚂蚁旗下的互助保险产品相互宝正式关停。 

投资布局上,今年3月,蚂蚁全面撤资36氪,在稍早的一月,蚂蚁减持了众安保险股份。 

去年11月份,上市终止的蚂蚁迎来国资入场的消息,市场们纷纷猜测这是否成为蚂蚁在此尝试上市的信号。然而,今年1月,中国信达宣布不再继续增持蚂蚁股份的谈判。

脉脉上,多名蚂蚁的员工对2021年蚂蚁整体业务的情况发起了吐槽。

网名为“卷毛”的网友发长贴指出,“蚂蚁是我从业以来待过最卷的公司”。一位匿名的阿里内部人员也表示,“蚂蚁上市搁置之后,一些看不见希望的高层很可能离开,这本身就会对蚂蚁整体人员架构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实际上,今年2月12日,华夏日报报道称,从硅谷归来在蚂蚁计算存储任职首席架构师的何昌华已经确认离职。

被主业、投资与上市三条路“围追堵截“的蚂蚁,将何去何从?

不断缩小的版图

从2020年11月至今,蚂蚁上市宣告终止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蚂蚁被提及最多的两个关键词就是“撤股”与“关停”。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3月12日,蚂蚁旗下投资主体API日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供备案文件显示,蚂蚁将其持有的36氪(KRKR.US)公司股份全部出售,彻底退出其股东序列。减持时,36氪股价处于市场低位,约0.5美元/股。而截至北京时间4月12日美股收盘,36氪股价报收1.05美元/股。

天眼查资料显示,蚂蚁在2016年12月参与到36氪天使轮融资,多家媒体记录,在退出之前蚂蚁持有36氪15.1%的股份。

这已经不是蚂蚁在近半年来第一次宣布撤资和减持投资股份。

港交所数据显示,今年1月18日,蚂蚁减持约4653.71万股众安保险的股份,持股比例从13.54%下降至10.37%。多家媒体称,去年10月份,蚂蚁将其持有的财新传媒股份全部卖出,彻底退出投资。天眼查显示,蚂蚁于2016年3月参与财新传媒C轮融资,目前该公司估值未公布。

根据IT桔子数据,截止发稿前,蚂蚁集团共参与投资企业191家,行业包括教育、金融、汽车、旅游、医疗、本地生活、企业服务、区块链、农业、制造业等22个行业。

其中,2017-2018年,蚂蚁在投资次数和金额都达到了扩张顶峰。2018年,蚂蚁总共参与65起投资事件,总投资额达到789.45亿元。2019年开始,蚂蚁就已经开始缩紧版图扩张,到了2021年,蚂蚁只参与了20起投资事件,总投资金额182.27亿元,投资金额是2018年的23%。

终止上市500余天,蚂蚁越来越小

蚂蚁集团2014-2022年投资数据

从被投行业分布来看,蚂蚁主营生态链上的金融行业和企业服务行业都是占比最多的第一梯队;接下来是电商行业、出行行业和本地生活,这些行业与阿里巴巴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同时让蚂蚁进一步扩大蚂蚁的用户数据收集渠道,以用于其金融业务中,对客户信用等级评估等服务。

终止上市500余天,蚂蚁越来越小

蚂蚁集团2014-2022年投资行业分布数据

文娱行业是蚂蚁第三梯队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文娱行业并不是蚂蚁投资布局的重点梯队,却是近半年来集中退出投资的行业。

海外投资经理科林对燃财经说道,“蚂蚁在全行业投资事件和金额的缩小,能够证明蚂蚁整体的投资版图都在缩水。而针对个别行业的短期内、集中的退出,更有其背后的深意。”

“不同的板块投资有不同的布局意义,文娱板块的投资更多是蚂蚁对舆论影响力的一种布局,尤其,36氪和财新传媒是两家在国内外投资界都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对这两个企业的集中退出,也能侧面说明,蚂蚁在进一步缩小自己在主营业务外的影响力。”

投资版图的缩小,对蚂蚁的投资收益也造成了影响。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21自然年第四季度财报,由蚂蚁贡献的投资收益达到58.1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47.96亿元同比增长21.16%。不过,业界分析师普遍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去年第三季度,蚂蚁投资的两家外海电商企业的上市。

2021年7月,印度生活服务平台Zomato上市;同年8月,印尼电商企业Bukalapak上市成功。蚂蚁在Zomato和Bukalapak分别持有14%和13%股份。而且,蚂蚁目前没有对两家股份进行退出处置,因此其投资收益由被投企业上市后公允价值变动所导致,是尚未实现现金贡献的账面收益。

据AI财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如果扣除这两家海外公司的投资收益,蚂蚁去年第三季度的实际经营收益环比降幅或超过40%。

 

终止上市500余天,蚂蚁越来越小

来源/阿里巴巴集团财报 燃财经截图

资本版图缩小的同时,蚂蚁的主营业务也频频受阻。

蚂蚁招股书中,截止2020年上半年,蚂蚁的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已经占比整个公司的63.39%,成为对营收贡献最多的收入来源。然而2021年,蚂蚁金融却不断有坏消息传来。

除了借呗、花呗品牌隔离,相互宝关停外,于今年1月4日上线的支付宝投顾新品”金选投顾”在1月13日被曝关停,成了蚂蚁寿命最短的金融产品。

就连蚂蚁最出圈的明星产品天弘基金余额宝管理规模也在不断下滑。根据天弘基金披露的最新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余额宝规模为7491.17亿元,相较第一季度的9724.15亿元降幅达到29.81%。

投资布局受阻,主营业务也无法突破,蚂蚁进退两难。

曾经的蚂蚁兵团 

2004年第一届中国网商大会,马云发表了一段极具深意的演讲,题为《蚂蚁兵团能够战胜大象》。2020年,蚂蚁集团准备上市时候,拿到了320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轰动全国的最大IPO。单从这个角度看,蚂蚁兵团,差一步就成了大象。

蚂蚁成为大象,是从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开始的。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蚂蚁金服:从支付宝到新金融生态圈》一书中,这样形容余额宝的成功,“余额宝的巨大成功不仅证明了中国草根网民的力量,更证明了基金公司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业务创新发展的可行性。”

2013年,余额宝推出的时候,7日年化收益水平在3-5%之间。而根据中国建设银行基础利率查询,同时期,银行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0.35%,整存整取5年的年利率为4.25%。

即使当时,人们对于网上存钱的安全性存在质疑,但在高灵活性、高回报率的“诱惑”下,与对于支付宝品牌信任的加持下,余额宝成为了人们存钱的心头好。

余额宝的巅峰时期管理规模破1.83万亿元,超过了同期中国银行个人同期存款的1.79万亿元。

1990年出生的佳佳的存款之路就是始于余额宝,“我存钱的习惯就是从用余额宝养成的,那个时候我参加工作才一年,花钱大手大脚的,另开一张卡存钱总觉得很麻烦,即使计划得很好,每个月花多少,实际上只要有钱在我卡里,我还是忍不住都花了。当时余额宝上线,拿到工资之后,我就先打一部分钱到里面,因为可以随时存取,感觉也没什么现金压力。后来干脆设置了每月自动转入,比银行方便多了。”

余额宝的成功源于其打破了金融与民众之间的壁垒。传统金融更愿意服务于金字塔尖的高净值客户,从产品设计、灵活度以及信息普及度,对普通民众来说都并不便捷友好。而蚂蚁利用其强大的算法技术,通过余额宝实现了向惠民金融跨越的第一步。

2014年,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股(后更名为蚂蚁集团)正式成立,蚂蚁通过余额宝完成了从依附于阿里巴巴的支付工具,到独立金融工具的身份蜕变。

接下来,蚂蚁开始了业务与融资双簧管旗下的升级。

业务方向,2014年12月,蚂蚁推出“花呗”;2015年1月,推出芝麻信用分;4月推出“借呗”。

在业内人士看来,蚂蚁信贷业务实现了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方面,蚂蚁利用阿里巴巴平台的电商大数据,建立算法生成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另一方面,蚂蚁和银行摸索创新的贷款模式,最主要的方法是三家及以上数量的企业组成贷款联合体的联保贷款,对银行来说,将其风险转嫁到企业,利用企业相互监督降低信用风险。对用户来说,无需复杂的审核程序和抵押,减少贷款难度,增加效率。

2015年8月,蚂蚁推出蚂蚁聚宝。蚂蚁聚宝依然贯彻惠民金融风格,聚焦拥有20%财富的80%群体,通过推荐算法向每个人推荐风险与收益符合口味的理财产品。

与此同时,蚂蚁开始引进外部资本。

2015年7月、2016年4月与2018年6月,蚂蚁发起了三轮融资,前两轮主要是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国开行、中国人保、建信信托、中邮资本等资本。第三轮则主要由包括噢贝莱德、GIC、淡马锡等外国资本构成。

2019年,蚂蚁从阿里巴巴独立出来,完全解除与阿里的各种VIE协议(协议控制)安排,变成由阿里持股33%的独立企业集团。

同时期,蚂蚁也开始了自己的战略投资布局,从2015年到2019年,蚂蚁不仅与阿里巴巴共同参与了口碑、饿了么、滴滴等本地生活和出行的投资,更加布局了包括登德邦基金、网商银行、国泰产险等多家金融项目。

到2020年上市之前,蚂蚁在招股书中描述自己是“涵盖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战略合作伙伴及其他企业的生态系统”,与阿里是深度的协同战略关系。

至此,蚂蚁从单打独斗到成为抱团的“兵团”,绘制了“大象”的图谱。

然而,由“蚂蚁兵团”拼凑的“大象”,并不是真正的“大象”。如今,随着花呗、借呗品牌隔离的完成,余额宝规模不断缩小,和蚂蚁投资撤退。这张巨大的“大象”拼图出现了明显的分割线——消费与金融的分割;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分割。

蚂蚁的“解药”

被打散的“大象”图谱,恢复了蚂蚁的原型,如今,被不断逼退的蚂蚁,如何寻找出路?

蚂蚁当下的解药或许也要从马云4年前说过的一句话中寻找,“蚂蚁以后会是一家技术公司,而非金融公司。”

事实上,蚂蚁已经开始利用技术先发优势,通过收购和技术服务形式,布局海外支付市场。2019年,蚂蚁收购跨境支付公司WorldFirst(万里汇);去年11月,位于印度的蚂蚁被投企业Paytm完成了上市,蚂蚁不仅是Paytm的最大股东,也是其技术服务提供商。

然而,资本对金融科技公司的保守看法会直接影响蚂蚁全球技术生态的布局。随着全球金融科技法规和更严格的合规规范这些不安因素的增加,全球的金融科技公司估值都在下跌。截止3月17日,Paytm从上市至今跌幅已经达到71%。

而且,从招股书数据来看,截止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来自创新业务(主要由企业服务收入构成)的收入仅为5.44亿元,占比总营收的0.75%,且相较于2017年的5.14亿元增速仅为5.84%。因此,科技服务能够成为支撑蚂蚁的主力军,仍存在巨大疑问。

去金融化的技术转型仍是疑问的同时,蚂蚁资本化的探索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2021年,调整后的花呗和借呗全部纳入新成立的蚂蚁消金公司。当年12月,中国信达曾公告将以60亿元现金增资蚂蚁消金。增资完成后,中国信达将直接持有蚂蚁消金20%股份,加上通过南洋商业银行间接持有的4.003%股份,该公司将以24.003%的持股比例成为蚂蚁消金第二大股东。

中国信达宣布入场似乎让资本再燃了蚂蚁上市的希望。然而,今年1月13日晚,中国信达毫无征兆地宣布不再参与蚂蚁消金的增持事宜,同时,另外两家资本鱼跃医疗和舜宇光科技也相继宣布暂缓增持事项。

此前,多家媒体曾称有消息透露蚂蚁目前正在积极寻找能够接下这60亿元增持份额的企业,尤其在向商业银行和民营机构抛去橄榄枝。燃财经就此消息向多家金融分析机构核实,均未得到正面回应。

但多名分析师向燃财经透露,“即使蚂蚁转向民营企业,在近期资金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寻到有资金实力和资质的企业并非易事。”

除了资金实力与资质之外,商业银行承接蚂蚁还有两点重要顾虑,“蚂蚁集团的业务调整之后,其内在估值逻辑也在变化。蚂蚁集团2020年底IPO的时候是完全按照互联网科技公司来估值的,如果按照新定义的金融业务来估值,根据富达资产等外资不断调整后,蚂蚁的最新估值在今年4月已经降至500亿美元,相较IPO时的3200亿美元估值跌幅84%。”海外投资经理科林对燃财经表示。

“还有一点,作为金融公司,蚂蚁如何做好风控,避免暴雷,也是商业银行承接蚂蚁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个人认为,短时间内,蚂蚁很难找到合适的承接企业。”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则表示,“大型互联网平台进军金融领域的定位,是个全球化的议题。一方面,这些公司的科技基因、创新能力以及流量优势确实能够对传统金融产生助益。但同时,互联网与金融如何找到切实的边界,也是需要不断探讨和摸索的问题。”

互联网公司如何回归科技本质,来助力传统金融,是蚂蚁也是整个互联网金融都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这方面,科林表示,“给各大银行保险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就是一个可行性出路。例如用大数据进行信用分析,贷款不良率的评测,彻底隔离金融信贷业务,将技术服务发挥到极致。通过技术识别提前预判等方式,帮助传统银行主动排查甚至有可能的降低坏账比例,以及相关高危行业的违约成本。”

苏筱芮则表示,“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通过业务的拆分与架构的重组,使互联网平台的方向更为明晰。依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庞大的用户规模,及集团存在的生态、场景等优势,继续发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优良作用。”

看来,不论是多年前的马云,还是如今的分析师,都认为,回归科技,也许才是蚂蚁最有希望的“解药”。(第一大股东仍是蚂蚁集团)

文中小月、佳佳、科林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郭树清回应“蚂蚁集团整改”最新进展:正逐步纳入监管》,来源:中国网直播;

《蚂蚁集团全面退出对36氪投资 彻底退出股东序列》,来源:蓝鲸财经;

《监管政策趋严超预期,蚂蚁集团净利润骤降,正式出清36氪股份》 ,来源:AI财经设;

《蚂蚁集团2021年第三季净利约176亿元,海外投资收益成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丨大厂金融事》,来源:界面新闻;

《蚂蚁集团企业架构的四大转折与三个疑问》,来源:创业邦;

《蚂蚁关联的印度支付巨头Paytm上市融资30亿,本国最大IPO》,来源:支付百科;

《收益惨淡!封闭18个月的 蚂蚁战配基金陆续开放》,来源:九派新闻。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