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复工复产,回归正常生活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Irene Zhou,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头图来源摄图网
近期,国内疫情多发,上海地区静态化管理已持续超半月,除了食品保供问题,供应链扰动成了企业、投资机构等的头号关注。
汽车、消费电子行业以产业链长为特点,且需要上中下游通力协作,因而在此次多地出现疫情的背景下备受冲击。
除了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可以说是国民经济中最关键的另一支柱。最新的一则消息说明了目前工厂面临的窘境——有消息称,大众汽车(Volkswagen AG)上海工厂的工人们在长时间的封控后,可以在闭环工厂中看电影,还可以安排锻炼身体的娱乐活动。
但这事出有因——最初至少有几十名员工自愿在工厂睡觉,以保持工厂在一个闭环系统上运行,但随着封控时间延长,一方面工人无法回家,另一方面所需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也中断,工厂即使在闭环中也无法正常运行。
据笔者了解,多数汽车厂进入停工状态,即使第一周仍在闭环管理中正常运行的车厂也多少遇到了物料短缺、无法交付的挑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期表示,据测算,上海等地的疫情,预计会给汽车行业的生产带来20%的减产损失。同时,以上海为核心的江浙徽地带,也是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供给核心区,上海的疫情将给汽车产业的关键零件供给带来较大影响。
积极的是,复工复产的指引已经越发明确。4月16日,上海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指引明确,各区政府和街镇、园区要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做好核酸检测点设置和提供检测服务,及时处理医废,并对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提供托底服务。
多家外资机构投资经理对笔者表示,从两周前开始,当多数人尚聚焦于食品保供的问题时,国际投资者就开始担忧后续可能出现的供应链扰动,尤其是汽车、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等。
4月10日晚间的一则消息将情绪彻底引爆——被传出在上海家里“用葱换盐”的蔚来汽车老板李斌表示,多地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整车生产已经暂停,近期不少车辆会推迟交付。
上海和吉林省是中国顶尖的汽车制造中心。最近,两地都实施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导致部分汽车工厂关闭、物流运输中断。
高盛近期的报告显示,全国20%的汽车生产面临挑战。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上海生产了280万辆汽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1%),吉林省生产了240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9%)。总的来说,两地占国内汽车产量的20%。中国汽车行业每月生产约200万辆乘用车和商用车。理论上,上海和吉林省为期一个月的封控将导致40万辆车的损失。
除了终端生产环节受到的直接影响,产业链的间接扰动更受关注,例如,供给短缺对外省汽车制造业的溢出风险。除了汽车整车厂,吉林和上海都有大量的上游零部件供应商。
参考2020年武汉的生产数据,该地在当年2-3月为抗击第一波新冠肺疫情而封城时,期间中国的汽车产量减半。全国产量降至每月100万辆,同比下降约50%。其中的一小部分是由于武汉的整车厂暂停生产导致,该地汽车产量在2019年占全国的6%。而更主要的影响是由于武汉封城造成的供应链中断,以及国内高速公路网络受到扰动。
目前,鉴于吉林和上海的汽车工业规模都超过武汉,多数机构认为,溢出风险不容忽视,预计封控措施将使全国汽车生产再增加10%的下行风险。
据部分机构和记者的统计,位于上海、长春的汽车供应商主要包括:
联合汽车电子(汽车电子),博世上海(汽车电子),博世长春(汽车电子驱动产品等),延锋安道拓(汽车内饰和座椅),宁德时代(电池模组),华域汽车(汽车内饰外饰),上海英提尔交运汽车零部件(座椅),上海长空机械(汽车结构部件),京西重工(悬架和刹车组件的供应商),上海岱美汽车内饰件(汽车内饰),永太科技(汽车零部件),高田(汽车安全装置),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工程电子控制系统),长春一汽富维海拉车灯(汽车车灯)。
几家顶级汽车制造商的风险敞口也很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Tesla Giga Shanghai)2021年的生产能力为48.6万辆;大众在华有两家合资车企,一汽大众2021年生产170万辆汽车,上汽大众为120万辆,二者分别位于吉林和上海;两家国内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为550万辆,一汽集团为330万辆,二者地理位置相近。上述企业的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笔者了解,特斯拉上海工厂在3月份停工两次,第二次从3月28日停到了现在,并未如预期于4月4日恢复生产。据最新消息,特斯拉于4月18日周一复工。3月份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组装了5.5万辆车,中国区销量超过了6.5万辆,原本就是产能不足的状态;长春3月11日宣布封控后,一汽大众最初计划停产4天。
高盛表示,较为乐观的情景假设是,上海的控制措施在18天内恢复正常(深圳的2倍),吉林在27天恢复正常(相较于上海长出50%的时间,这主要由于过去一个月进展缓慢且医疗/运营资源低于一线城市),即假设4月18日上海正常化,4月27日吉林正常化;较为偏空的情景假设是,封控措施逐步正常化,在18天内使得上海50%的产量恢复,30天内完全恢复正常。假设吉林要多花50%的时间,即上海5月1日全面恢复正常,吉林5月15日全面恢复正常。
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目前两大挑战不断凸显。一是生产中断,即便是已经闭环管理的企业,比如部分半导体、汽车企业,因闭环多日后出现阳性感染者而只得暂时停工,也有一些企业面临物料短缺而无法继续生产的状况。即使是专攻自动驾驶的车企,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也需要在工厂进行,并无法真的实现远程办公;二是物流瓶颈的挑战。
就生产中断而言,某半导体企业的董秘对笔者提及:“我们的上海工厂已经因疫情关停,由于物流不畅,在没有通行证的情况下,上海的物料和人员也无法迁移到安徽的工厂。此外,我们有将近50%的零部件是从海外采购,在海关停滞后,工厂的正常生产活动就受到了影响。”
就物流挑战来看,某全球排名靠前的电子制造服务行业龙头企业的董秘对笔者提及,当前的挑战包括:进口货物(空运、海运)堵塞在机场、港口,无法顺利清关提货。出口空运货物因仓库封控、作业人员减少、航班减少,无法按时出运;国内物流通路受阻,各地对车辆准入加严,跨省运输极其艰难,江浙沪都无法互通,冷链运输车辆更是一车难求。运输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找车,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部分进出口额大、属于区内重点企业的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和隔离的前提下,政府相关部门也为公司克服物流供应问题给予帮助和支持。比如,公司有些物料在物流园区运不出来。公司协调物料原厂直接发货到机场,从机场通关后,能够直接将物料拉到工厂里,减少中间环节。但时间一长,可能仍将面临挑战,尤其是考验企业与终端客户的协作默契程度。
此外,资金出入境也遇到了一定障碍。上述半导体企业的董秘对记者提到,“我们半导体设备所用的零部件都需要定期从海外采购,银行当前的柜面对于海外资金汇款处于关闭状态,银行内部系统需要做报关以及内部审核,目前批单无法进行,导致资金汇出存在障碍。”
事实上,一些特别的业务是不能通过在线通道办理的,需要提供资料给银行,银行后台必须有人审核,才能够完成整套流程,例如大额换汇等。此外,如果需要采购境外机器设备,目前资金无法付诸海外供应商,因为银行对于资金专户的管理比较严格,必须提供相关资料才允许汇款,可能需要通过离岸的渠道来进行周转。
近两年,众多半导体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也不乏从传统行业切换赛道进入半导体行业的企业,这就涉及通过并购来加速转型。据了解,某半导体设备企业近年持续通过外延式并购,不断收购海外公司或创业团队。该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手头还有一些并购项目,但目前全部暂停,面临着已和对方签署了投资协议但资金出不去的问题,海外对手方无法理解目前出现的‘不可抗力’,我们不排除要考虑辩诉的方式。”
除了生产环节面临挑战,不少企业还面临着年报不能如期发布的问题。
早在3月底就有媒体报道,部分区域工厂停工停产,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编制和披露延迟。有信息显示,3月中旬至3月底,惠达卫浴(603385.SH)、旌旗电子(430387.NQ)等发布了受疫情影响部分区域工厂停工停产的公告。飞乐音响(600651.SH)、中文传媒(600373.SH)等多家上市公司的2021年年报编制和披露推迟。
多家未来得及在3月披露年报的企业对笔者提及,近期上海证监局和上交所在统计可能无法在4月30日前发布一季报和年报的上海企业,不少企业没来得及在3月发布,而原先计划于4月发布的企业目前可能会被打乱节奏,因为4月初是会计师事务所收集函证、现场访谈,从而准备审计稿的关键时期,但目前会计师、律师无法去现场,审计底稿难产,外加公章也被锁在公司而无法使用。多家企业人士表示,目前正尝试与上海证监局、上交所沟通能否延期,不过目前尚无进展。
4月14日晚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发了个朋友圈,说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连华为的余承东都在发朋友圈附议何小鹏:的确如此。
上周末,一篇题为“不到万不得已,中年男人不会求救”的文章又在朋友圈走红,正是在描述上述这些中年企业家的现状。
事实上,疫情下的市场主体都在挣扎着求生,各界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在不同程度做出牺牲,因为大家都怀揣一丝希望——早日复工复产,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