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垂直品类和供应链的理解和把握,才是农副产品电商化核心的生存技能。
作者 | 谢璇
编辑 | 房煜
图片来源 | 摄图网
“疫情期间,跟钱没有关系……啥也甭问,你就在家等着。希望大家理解一点哦,真挺不容易的,整天不睡觉就给大家配货,搁家等着,长春加油吧。”
吉林疫情骤起,长春市更是迎来了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最大规模的社区封闭,物流几乎中断。大V“于洋樱桃”对自己的粉丝们喊话,希望他们能耐心等一等堵在路上的包裹。
以宣传精品水果为主要内容的“于洋樱桃”,在快手上拥有21万粉丝。疫情前的销量可达3千斤,日销售额在10万元左右。但随着疫情的快速蔓延,“于洋樱桃”的主理人于洋不得不改变销售策略。
疫情前从大连订的80万斤沃柑到货了,仓库里还有大量的车厘子、西瓜、柑橘,这些精品水果无法抗住长时间的仓储,物流中断不仅意味着销售中断,更有可能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尽快消化这部分库存压力,于洋抓住省内少部分的物流通路,从快手和社区团购两个渠道,快速低价出货。
面对长春市区内的车辆管控,他们雇佣拿到临时车证的货车,挨家挨户的送货上门。一车1万斤,3-5天就能卖掉一车的货。
一顿操作下来,几十万吨的库存清得差不多了,盈亏打了个平手,快手小店里的货,也几乎全部下架了。
于洋预计,这波疫情的影响,至少要持续到6月。每天为了社区团购的统计发货连轴转,快手短视频的更新频率都下降了很多。
都说疫情推动了农副产品电商的快速成长,但疫情也阻断了物流通路,无法承受长期仓储,无法彻底标准化,产品有着极强的季节性,迭代缓慢……与其他产品在电商平台里拼杀得刺刀见红相比,水果、蔬菜、海鲜、茶叶等农副产品的电商之路,仍然在跌跌撞撞中摸索。
即便如此,仍然没能阻挡买卖双方的热情。《2022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中称,2021年我国农产品物流额首次达到5万亿元。
市场的火热之下,有人欢喜有人忧。一边是,80%的生鲜电商平台存在亏损;另一边,在众多大品牌的背后,却是大批中小卖家涌入其中,直播带货,业务翻番。
一悲一喜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实际上是从业者对于垂直品类的供应链把控能力,以及对客户喜好的理解和洞察。
对于农副产品这个非标准化的复杂产品来说,线下产品线上化并不是真正的阻碍,对产品和供应链的理解和把握,才是核心的生存技能。
线上卖水果:痛并快乐着
从跟着家里人做水果批发,到专注于樱桃这一单品的批发零售,于洋做了17、8年的水果生意。从批发市场的小门店起步,他的线下网点一度覆盖了长春周边各类大小超市的水果供应。
4年前,一个同样做水果批发的朋友跟于洋提起,网上直播卖水果效果挺好的,一天能赚两三百块。“他要是一天能挣两三百,我就能赚两三千”,他撸起袖子就开干了。
那时候,直播的概念还是个新鲜玩意,整个批发市场里都没有人真正做过,最初的直播间里,往往只有三两个人观看。“你看不看我,我都照样播,然后寻找问题,寻找一切办法,上升期都费劲,熬过去就好了。”
做了一段之后,于洋发现,线上的用户明显比线下的客户要更难伺候。有点损坏或者大小不一,就要求退换货,只能选择免费补发。
并且,季节以及物流质量直接决定了果品的质量。2022年春节前进货的一批樱桃,就因为运输过程中温度太低,导致1/4的樱桃被冻坏。这些冻坏的车厘子虽然表面还是硬,但咬上一口就会发现变质。由此,导致了总价达100万元的货物出现了赔付问题。
农副产品的线上销售,就是在这样的信任中,痛并快乐着。
于洋坦言,“普通消费者都不好糊弄,有人觉得黑的好,有人觉得甜的好,还有人觉得硬的好,我们就只能争取做到每个樱桃都又黑又硬又甜,还得水分足,还要好看没有明显的瑕疵,没别的办法。时间越长,老顾客越多;老顾客越多,就只能保证品质的稳定和足够低的价格,要不然,客户就会流失。”
可即便这样,于洋还是喜欢卖水果,“天生就亲近这个东西,我就喜欢这个行业,蔬菜都不行。我就觉得卖水果有乐趣、好玩、有意思。”
从两三人的直播间到日销量100万
“哎,老铁们好啊,我现在是在南糯山的古茶园。古茶树已经发芽了,基本上一两天就可以采了。今天下过雨哈,不适合采茶,因为水汽比较大,做出茶来品质不好。等明天如果放晴的话,这些茶树慢慢就可以采了……想喝真正的生态好茶,一定要关注我,我带大家走遍西双版纳的名山名寨。”
凤庆县香竹菁3200年的茶树王、布朗山的古茶园、勐海南糯山半坡老寨茶园、景迈山原生态古茶园、普洱茶之王老班章有长得和脸一样大的古树大叶……在“虎记老郭-普洱茶”的视频里,一半时间在做茶叶知识科普,一半时间则是看遍了云南深山密林中的古老茶园。
作为拥有24.8万粉丝的快手大号,“虎记老郭-普洱茶”的直播间销售额已突破千万。
老郭第一次接触直播,是2017年。“那时直播还是个新鲜事物,有时直播间里只有零星的几个人,我不知道说啥,大家也都是小白。但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就无所谓了。”
这种新鲜尝试持续到了2020年,随着疫情的突袭,原本的茶馆采购、代工贴牌等渠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直播成为了重要的销售途径。老郭也跟随这股潮流,正式入驻了快手。
也正是凭借早期的试水经验,帮助他度过了最初的冷启动期。
随着线上渠道的开拓,老郭的整体业务量已经提升了三倍,线上销售额也占到了整体销量的70%。
“对传统产品来说,互联网是个很好的契机,可以把自己近20年的行业积累都释放出来。”
为了跟上不断变化的消费潮流,团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互联网的时效性,每月不间断的推出新品,一年更新频率可达200款左右。
一方面,针对当下市场上对白茶和红茶的追捧,老郭跟供应商一起,边生产,边实验,利用来自云南原生态茶园的普洱茶原料,做出普洱白茶、普洱红茶等新产品。适应潮流的同时,也逐步引导消费者加深对云南普洱茶的理解和喜好。
另一方面,则是从包装上下手。早年从事包装印刷工作的经验,使得产品在包装上更具多样化,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同时,茶叶的产品形态也要时换时新。根据消费者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老郭团队研发了便捷装、小块装、小袋装、2g和5g的试用装,丰富的产品形态适应着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如何解决非标品的线上化难题?
3月29日,快手科技发布了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其中,快手电商的业务规模达到了6800亿元。过去一年中,共有数十亿个商品订单通过快手发往全国各地,农产品订单有近5.6亿个。
此外,快手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还提出了“信任指数”的概念,明确商家的信任指数在未来将决定流量的分配。“信任指数”涵盖商品质量、服务品质、主播态度、产品体验、售后保障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80多个动态评估指标。
而对于于洋和老郭这样的农副产品电商从业者来说,“信任”不仅意味着流量,更是他们业务得以运转的根本。
以茶叶这种非标产品为例,对于老郭来说,教会用户如何鉴别、品尝茶叶,是整个销售流程中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环节。
有人喜欢甜味,有人对香味敏感,有人偏好烘焙的口感,每个人的味觉和触觉灵敏度都截然不同。此外,即便是产自同一家茶园,不同的年景、气候、雨水、光照都会让茶叶的口味产生差异变化。
因此每年老郭都必须要亲自前往茶园试喝,亲自闻一闻茶叶的香气,品一品茶汤的口感,凭着十几年喝茶的经验,挑选出最符合自身定位,切合用户喜好的原料。这对茶叶品牌创始人的选品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做好了选品还不够,持续的进行理念传播则更加重要。以“云南原生态健康茶”为核心理念,老郭的直播间经常可以吸引几千,甚至上万人次的观看,每天晚上8:30到12:00,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从原料选择到消费者教育,一系列极具特质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品牌的用户粘性,一方面,极具个人风格的产品定位,吸引了一批有着相似爱好的用户;另一方面,每一种茶叶的口感都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当这些用户习惯了一种茶叶的口感,其更换茶叶品牌的试错成本也会更高。这都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品牌粘性,也正是因此,老郭的产品复购率达到了70%以上。
在老郭看来,茶叶这一品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特殊性。作为一种有着很强精神属性的、非刚需型消费品,大部分茶叶品牌很难做大。“这么多人喝茶,我们只要能服务好固定的一批忠实客户,就能够生存下来。”
卖水果和卖茶叶,看似是两个不同的行当,但是都是普通人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元素。如果没有直播,于洋和老郭也许都还是过去那个自己,在当地小有名气有不错的收入。但是他们的线上试水,不仅让自己多了一个对冲疫情的手段,也让更多和他们一样的小卖家,看到了新的空间。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