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连线Insight,作者:韩滢。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还有两个月就毕业的维维,迟迟没等来国考面试的通知,这距离她国考初试过线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遗憾的是,因为全国各地的多发疫情,目前这场考试已经推迟了一个多月。现在她心里有些忐忑。
比维维境况更糟糕的是,老家反复出现了五次疫情的杨悦。因为疫情管控不能立即到岗,“困”在疫情区的她与最喜欢的职位失之交臂。
眼看着2022届毕业生的春招进入尾声,在疫情反复的第三年,应届生找工作的焦虑也到了新高点。
更重要的是,竞争越来越激烈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2022届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
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这届毕业生们的平均签约月薪也不如往年。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在签约的应届毕业生中,平均签约月薪为6507元,比2021年的7395元低12%。
无奈之下,这届毕业生们只能降低薪资要求来适应就业市场。“现在大厂裁员、考研内卷,我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很不容易了。”身处上海的张雪向连线Insight直言。
降低要求、接受变化,成为困在疫情中应届生的常态。
连线Insight找到了四位身处全国各地的应届生,他们都在经历着疫情和找工作的双重考验。以下是他们的真实经历,经连线Insight编辑整理。
杨悦 | 某双非高校本科 东北地区
我的老家和学校都在东北的一个省会城市,从去年秋天开始反复经历了五次疫情。
第一波在我大四刚开学的时候,很快学校就封闭了。当时我是庆幸的,封闭的环境可以让我更专心地备考,当时的想法就是想“一战成硕”。
但很可惜,我没有如愿以偿。我报考的院校录取名额缩减,据说是因为疫情原因,这让我第一次因为疫情感到无奈。
就这样,我成为了377万考研人的陪跑者。
研究生的竞争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大,我就打算找工作另谋出路了。说实话,我准备找工作的时间并不长。整个大三以及大四上学期我都在准备考研的事情,但由于我在校经历还不错,我并没有惧怕找工作这件事,转而准备“金三银四”的春招季。
只是我忽略了一点,备战考研让我我错过了“金九银十”的秋招季,而春招的“金三银四”和秋招的“金九银十”,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参加过校招的人都知道,秋招是工作机会最多的时候,企业通常会在秋招释放更多的岗位,一般到了春招都是没招满或者冷门的职位了。而且根据毕业季的时间不同,春招更多是给国外留学生准备的。
更重要的是,过年前后我所在的地区又相继遭受了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学校又陷入封闭状态。而找工作和考研不一样,封闭的环境是极其不利的。
当线下招聘会都改为线上招聘,不但我线下的个人优势发挥不出来,我对这个公司的理解程度也会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我很早就对工作有了规划,即便是考研失利后,我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网文公司的文案工作。
所以相比于其他同学的“海投”,我精准地投递简历,鲜少有石沉大海的情况,这样会省下一大部分时间。
但在疫情大环境面前,这似乎不值一提。
即便是我收到了面试邀约,并顺利地走到终面环节,但疫情的封控让我“走不出去”。
直到上个月的经历,让我整个人的防线被击破。
我上个月面试了某网文公司的文案岗位,这个岗位和公司我都很喜欢,所以我很用心地写了试稿。意料之中的是,面试过程也都“一路绿灯”,甚至都和HR聊到薪资问题了,我当时觉得自己很幸运。
当面试到最后一轮,对方和我商定入职时间时,戏剧性的一幕再次发生。
由于防控政策,我无法确定我的入职时间,只能等待解封再做打算。起初,公司表示可以等我,我也在封控期间和公司保持联络,毕竟我不想失去这个机会。
只可惜封控时间持续了半个多月,对方的态度也从非常理解到有些急切。我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我只能干着急,并对这份工作报以期望。
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HR的通知,对方表示由于疫情公司经营状况的原因,这个岗位被公司砍掉了。换句话说,我凉凉了。
就这样,我与我很喜欢的公司和岗位失之交臂,并且毫无“还手之力”,这让我很崩溃。
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疫情,我当时立马入职,或许这个岗位就不会被砍。或许即便被砍,我也可以在公司内部申请调岗,总之不会像现在这样。
考研失败、工作失利,我的毕业季真的太难了。
维维 | 某985高校硕士 北京
去年9月份开始,秋招、国考、京考、春招我都参与了个遍,现在还是没有拿到offer。
这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我后半段的研究生生涯就是伴随着疫情过来的,2020年以来的各种延期考试和会议,我其实习惯了。
只是当疫情和人生大事相撞时,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疫情的传播速度让诸多大型线下活动都取消了,而身处北京,管控则会更加严格。拿学校招聘会来说,许多原定前来我校宣讲的企事业单位都相继取消了面对面招聘计划。
这个肯定是有影响的。以往来讲,线下宣讲会是应届生和企业第一次交流的机会,招聘计划取消意味着我们连和企业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尤其是我专业的对口岗位本身就少,这就更增加了我们应届生的竞争难度。
我只能转而线上,曲线救国。
我通过学院、学校就业网站、招聘软件、国家统一招考等各种渠道投递了上百份简历。我粗略计算,大概有回应的简历也就占20%,大部分的都“石沉大海”。
还记得我参加了某城市的选调计划,但由于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我没有进入到第二轮面试,那个经历算得上是我印象深刻的“碰壁”经历。
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传统观念学历越高越好找工作,现在看来似乎并不适用。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求职门槛变得越来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之前看过一个报告,今年硕士毕业生签约率比去年低了13%。相反的是,大学专科毕业生签约率上升约5%。这其实也在说明,高学历不是唯一选择,尤其是像我这种语言类专业,到找工作的时候甚至还不如“技术流”。
实际上,没找到工作的连锁反应还有很多。一个小插曲是,由于我很多面试都集中去年年底,恰逢冬奥会开幕前期招募志愿者,这意味着我无法参加闭环志愿者服务。
在填写放弃申请书的时候,自我怀疑的感觉占据内心。之前觉得“过年还没有找到工作”是一句玩笑,但是我就面临着这种困境。
而这时候,能力拔尖的同专业同学工作签约得很顺利,甚至可以参加冬奥会志愿服务。而我这种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的同学还处于等待状态,什么都做不了。
前几天,北京疫情再次来袭。虽然我们对城市的管控有信心,但势必还会继续影响我找工作的情况。现在学校的制度是“非必要不出校门”,我能做的也只有等。
更难熬的是,我那个岗位的公务员复试估计又要延期了。
张雪 | 某双非大学本科生 上海
作为应届生,我人在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上海,所以处境更加艰难。
现在整个城市停摆,学校封闭,唯一的好消息是,我找到了工作。
不过这份工作和高薪资、好福利并不沾边,是别人眼中很普通的工作。所以我在面试的时候并没抱有期望,甚至有些看不上。
我在寝室视频面试的时候,整个人非常轻松甚至懈怠,再加上疫情让我整个心情都很低落。当时的想法是,既然有面试邀请,我就试试。
没想到的是,对方态度非常和蔼,虽然是视频面试他们也没有敷衍或者懈怠,这让整个氛围比较轻松,我的心情也随之平和下来。或许是因为异常轻松的好心态,我意外地当场收获了offer。
可以说,如此顺利的面试过程,给我的封闭大学生活带来了一束光,也让我对毕业季有了信心。
说实话,我的学校背景及个人条件都算不上优秀,能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时候找到工作,多少有点“碰运气”的成分。但当对方认可我的时候,我有种这个世界还是需要我的感觉。
不过现在想想,能先别人一步拿到offer,也使我尽早地明白了“退而求其次”的道理。
事实上,在拿到这个offer之前,我对互联网大都有着深深的执念。当时的想法就是,必须要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做一次“别人家的孩子”。
尤其是从我上大学以来,进入互联网大厂的学长学姐们就十分“风光”。拿着上万的月薪,喝着精致的下午茶,仿佛是他们的标配。薪资高、待遇好也就成了互联网大厂的标签。
但疫情也好,政策也罢,互联网大厂似乎不像我刚上大学的时候那样“香”了。入行的学长学姐被裁员、被降薪这种事时有发生。我也意识到,与其去里面“卷”,不如找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把这份工作当作一个过渡。接下来我准备利用下班时间学习公务员课程,试一下上海的公务员岗位,毕竟这几年反复的疫情让我觉得“铁饭碗”才是宇宙的尽头。
不过,现阶段的上海,疫情还很严重,我暂时还会继续工作,不考虑其他。
真圆 | 某985高校本科生 东北地区
去年老家连续遭受疫情之后,家里长辈最常说的是,“快去大城市看看吧,家里经济三五年都很难好转。”
要知道,疫情之前,家里的长辈都希望女孩子能留在自己身边,找一个安安稳稳的工作。
现在想想,能让长辈的观念发生本质变化的,也只有疫情反复之下的无奈了。
我老家和学校是临省,而且都被疫情“袭击”了不止一次。这意味着,我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计划都会被疫情打乱。
更关键的是,前不久附近的大学集中爆发了疫情,让整个省份都陷入“瘫痪”状态,我们作为大学生更是陷入恐慌之中。
核酸、隔离、管控一直围绕着我们。这导致春招来临时,根本没法静下心来准备简历、面试这些事情,无力感就像海水涨潮一样,时不时就会涌上心头。
于我而言,之前秋招的失利让我会更加迷茫和焦虑。
回想去年秋招,我所在地区几乎没什么疫情,学校招聘会开展得还算顺利。只可惜,那时候第一次经历找工作,我的经验几乎为零,这导致我走了很多弯路。
我已经数不清投递了多少简历,总之就是看到感兴趣的就投,几乎不分析那个岗位的要求。比别人“海投”更夸张的是,我是“盲投”。
一方面,我本科专业学的不是很出色,害怕自己能力不足胜任不了对口工作;另一方面,我对本科专业不感兴趣,所以对口岗位也不是我的首选,甚至有些排斥。
不过,由于我的本科学校背景还不错,历年来有很多大家眼中的名企都会来招人,包括世界500强外企、国企等很多企业。只可惜,我似乎与他们无缘。当同学都以比较不错的薪资被招走了之后,我的压力感随之而来。
尴尬的是,大学期间我也没有找到我真正喜欢的事情,只是冥冥之中觉得自己喜欢传媒类的工作,也没有付诸实践。就这样,秋招我投了很多传媒相关的岗位,但无一例外都是以零经验为由被pass。
令我没想到的是,正当我准备把希望都寄托在春招上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猝不及防,一切都按下了暂停键。
不得不提的是,三年的疫情让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企业也很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寒冬。岗位缩减、薪资减半,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也是因为这样,很多中小企业都取消春招了,我能选择岗位也非常少。
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现在真的不缺人才,比我优秀的人大有人在。去年秋招时充满锐气的我已经被现实磨没了。适当承认自己的普通,我现在能做的只有默默精进自己,等待属于我的机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杨悦、维维、张雪、真圆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