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投资者、电商从业人员乃至一般互联网从业人员而言都很有借鉴意义。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5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阿里亲友日”。在这一天,阿里巴巴的办公园区对员工的亲友开放,还会举行盛大的员工集体婚礼。包括董事长兼CEO在内的高管会出席并主持这场集体婚礼,并即时回答员工关心的问题。以前,这个日子虽然对内部而言很重要,但不会引起外部投资者和媒体的太多重视——阿里每年对外交流的机会很多,例如每年秋天的投资者日和云栖大会,以及每个季度的业绩电话会议了。然而,今年是一个例外;对于阿里,大家有太多重要且即时的问题,想立即得到管理层的解答:
2021年,逍遥子(张勇)提出阿里的三大战略方向是内需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一年过去,宏观形势变化很大,这三个战略方向还保持不变吗?
仍在持续的疫情,给整个电商行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阿里如何看待疫情带来的变化?疫情给电商平台带来了什么新的要求?
2021年底,阿里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设立了中国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并且对业务板块负责人进行了调动。其中的深层逻辑是什么?集团管理层对阿里目前的组织文化有什么看法?
近年来,外界不乏“阿里组织已经老化、效率正在下降”的观点,认为阿里跟不上新浪潮、新商业模式。真的如此吗?阿里应该如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
难能可贵的是,逍遥子在今年的“阿里日”活动上,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坦率的交流,丝毫没有回避当前阿里面临的问题,也给出了符合逻辑的解决方案。我认为他的这番谈话很值得重视,对于投资者、电商从业人员乃至一般互联网从业人员而言都很有借鉴意义。
首先,谈到疫情,逍遥子认为,今年阿里的许多业务都在参与“保供”工作,可以视为一种“非常态”的工作,这是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认为,本轮疫情造成的物资供应压力,恰恰证明了过去多年,阿里对物流履约能力进行巨额投资的正确性——从菜鸟到蜂鸟、丹鸟,从盒马到淘鲜达,乃至对大润发的并购,无不贯彻着“建立完善的履约能力”这一基本理念。用逍遥子的原话说:“在疫情环境下,所有没有确定性履约的消费服务,其实有点耍流氓。你光说帮他产生了订单,但是送不到,这个肯定问题很大。”
最近的疫情是对阿里电商履约能力的一次大考,有些地方做得很好,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据我了解,在上海,盒马的配送效率非常高,而淘系电商其他板块就没那么好了。暴露问题不要紧,关键看如何改进。2020年,亚马逊在北美也一度出现了配送效率大幅降低,这促使了它进一步加强物流投资和本地零售能力建设。我相信,接下来阿里会更加致力于提高各类商品的履约能力,建立一个涵盖一小时达、半日达、次日达和多日达的既高效又完整的配送体系。这也是逍遥子从2015年接任阿里CEO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的事情。
其次,阿里明确表示,内需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这三大战略方向没有改变。目前国际局势变化很大,很多人都不觉得这是中国企业出海的良好时机——这是一种投机的、基于短期的视角。无论国际局势怎么变,我觉得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是世界离不开中国,第二是中国企业也离不开海外市场。开放和交流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显然不能因为短期形势变化,就放弃全球化战略。
按照逍遥子的说法:“我们全球化还是两件事情,一个是消费的全球化,一个是云计算的全球化。这两件事情都离不开当地的生态,我们还是要站在当地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阿里的切入点,而不是简单地把我们在中国做过的事情,搬到海外再去做一遍。”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何阿里要成立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将其置于与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相同的级别。
附带说一句,我认为阿里云的全球化实力被市场低估了。根据Gartner数据,2021年,阿里云在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为25.5%,位居第一,相当于亚马逊和微软的总和。过去一年中,阿里云陆续启用了位于印尼、菲律宾和韩国的本地数据中心,同时持续加强对本地化团队和生态系统的建设。也许在未来几个季度,我们尚不能看到阿里云全球化对财报带来影响;但是在十几个季度之后,它可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接下来,关于互联网的竞争格局,逍遥子还讲了一段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启发性的话,兹引用如下:
“无论在全球还是国内,我们很容易看到今天出来一个玩家从东边来,明天出来一个玩家从西边来,我们也把人家研究半天。我们研究得再透彻,人家是人家,我们是我们。……最怕今天看着一个产品很火,我们就要去学一下;明天看着另一个又火了,我们也想搞一下。大水大鱼,有了大水就可能养鱼,但关键还是你养什么鱼,这是核心问题。”
过去多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跟风模仿。有些公司跟风取得了成功,但是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公司,越是不可能依靠跟风取胜;越是成熟的细分行业,留给模仿者的空间也就越小。经常有人问:阿里为什么不学拼多多?为什么不学抖音、快手电商?为什么不学美团?等等等等。其实这个问题问错了——学肯定是要学的,任何互联网公司都会研究竞争对手;但阿里的产品不可能跟着竞争对手的节奏走。就像齐白石晚年的那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我们必须理解一点:站在用户的角度,没有人需要第二个拼多多、抖音、美团。以电商为例,用户存在不同的诉求,包括价格、性价比、正品率、商品丰富度、履约能力、社交因素,等等;电商平台的职责是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适合自己的鲜明定位,而不是去追逐短期潮流。模仿或许适合一些后发的小型平台,但决不适合阿里这样的大型平台。
在2020-2021年的资本市场上行周期,某些互联网公司(名字就不点了)因为过于迎合资本市场,做了太多无用的业务、低效的投资,等到市场反转的时候,全都变成了高昂的学费。“那时她还年轻,不知道命运的每一项馈赠,在暗中都标明了代价。”(茨威格《断头皇后》)不去盲目跟着资本市场的热点走,就是在让公司、让投资者和员工少付出这样不必要的代价。
最后,关于外界很关注、关系面很广的组织文化问题,逍遥子也谈了很多。由于篇幅原因,在此就不多录;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认为阿里巴巴文化必须从高年级同学开始。我们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有没有断然的选择和取舍?这个取舍比我们讲一百遍文化都来得重要。身体力行、感同身受,首先从自己开始做。”
作为一个曾经服务过多个大型机构、在几万乃至十几万人规模的组织里工作过的前金融从业人员,这句话让我再赞同不过了——优秀的组织,必须让高层以身作则,让上级勇于承担责任、做下级的表率,这样才谈得上良好的文化,才能驱动员工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高年级同学”主动负起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组织就成功了一半。当然,这个良好的态度能不能贯彻执行到位,我们拭目以待。
总而言之,从逍遥子在这次阿里亲友日上的讲话,我们看到的“不变”多于“变化”,这就对了。提高履约能力、建立本地零售能力、持续发展云计算,这些决策都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应该继续深入执行;全球化在短期遇到了一些障碍,但在长期必须推行下去。关键在于要有定力,不被短期潮流牵着鼻子走,因为潮流早晚是会变方向的,而那些更基本、更长期的东西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