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华为做VC,玩的越来越像了

创业
2022
05/19
10:40
亚设网
分享

哈勃投资与小米的合作在近两年正在变得越发频繁。

据投中网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至今,有12个项目获得了哈勃和小米的共同注资。此前这些项目都集中在芯片相关领域,而今年这种重合已经在新能源与前沿科技上渗透。

从统计来看,两家企业此前共同投资了显示驱动芯片及电路板卡研发商云英谷科技,射频芯片厂商锐石创芯,VCSEL芯片厂商纵慧芯光,声表面波器件厂商的好达电子、以及CMOS图像传感器厂商思特威和射频前端芯片厂商昂瑞微等。 

最近的两个项目发生在光芯片和新能源领域,公开资料显示,哈勃投资最新的一笔投资,砸向了光芯片厂商微源光子。而在今年年初,小米也通过旗下资本对微源光子进行了投资。 

此外,半年内哈勃与小米一起两次投资了电池独角兽卫蓝新能源。

具体到赛道中,这些企业集中分布在前沿技术,射频和与激光雷达相关的领域。 

近两年,芯片和新能源行业成为资本的宠儿,投资“内卷”也在这两个领域投资得到放大,在上述项目中,小米和哈勃有的是同一轮注资,有的在投资份额上你追我赶。 

而在小米和哈勃的催化下,更是引来一众VC/PE跟风,在这些项目上纷纷跟投。 

眼光一致 

当然,除了在新领域的持续布局外,此前小米与哈勃共同投资的项目也开始走入了IPO收获期。

近期,科创板迎来了今年的最高股价和超级募资王——纳芯微。

据报道,芯片厂商“纳芯微”以每股230元登上科创板,刷新了今年新股最高价。另外,原本仅拟募资7.5亿元,但最终实际募资总金额高达58.11亿元,超募了整整50亿元,是科创板有史以来超募第二位,仅次于中芯国际。

而这支明星股的背后,有两家投资方也备受关注,它们就是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和哈勃投资。

投中网曾在报道中指出,按纳芯微发行价市值230亿元,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有超10倍的账面回报。另外,华为也在2020年通过一只私募股权基金间接投资了纳芯微。纳芯微上市,意味着华为收获做基金之后的第一个IPO,其带给华为10余倍回报,在已IPO项目中仅次于思瑞浦。

水面之上,是小米与华为获得高回报的热闹,然而在水面之下,少了在行业竞争中的你争我抢,正如开篇所说,两家企业在投资上的动作,正在变得越来越像,合作次数也越来越多。 

其实,哈勃与小米眼光一致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从供应链角度看,受美国禁令影响,全球半导体行业发生震荡,手机厂商不得不抓紧布局国内供应链体系,以确保业务能够持续发展。在这一点上,华为和小米有一些相似之处,华为被美国“卡脖子”,小米在供应链也缺乏话语权。 

更有分析人士认为,小米和华为投资上游半导体公司的目标一致,就是“想要把话语权抓在自己手里”

复盘小米和哈勃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两家都是围绕自己的主业进行投资,而两家的主业又都离不开消费电子。

此前,与哈勃投资看过共同项目的投资人就曾对投中网表示:“芯片种类非常多,我们统计过有近千种芯片。华为基本上围绕着它的主业布局一些芯片,包括射频、5G还有一些光通讯芯片”。 

曾任小米CFO的周受资也指出,小米投资是为了专注业务,小米投资不是为了财务回报,更主要的是通过投资来推动业务。

另外小米产业投资部高级合伙人孙昌旭对媒体表示:“2020年是中国半导体历史上最好的一年,2019年因为欧美对中国高科技公司的限制,令头部客户开始真正帮助中国芯片公司去测试,帮助中国芯片公司从批量和质量上达到国际芯片公司Tier1的水平。过去一年是国内芯片公司成长最快的一年。”

从业务角度来讲,过去三年,全球手机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手机市场整体饱和,出货量下滑明显,行业中的所有玩家都嗅到了凛冬的寒意。

手机厂商需要顺应大势,做出转型,而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就是智能汽车。虽然小米和华为两家在汽车领域的打法不同:小米高调下场造车,华为坚决不造车,但可以看出,谁都不想错过智能汽车这个市场,并期待从中分一杯羹。

目前,小米正将其在手机与消费电子领域的生态链打法,快速复制到了汽车领域,并希望将研发与供应链端的优势最终转化为产品优势。

比如小米对电池的上下游产业链也进行了投资。其中,上游主要涉及到的公司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消费类电池上,但电池技术都是相通的。这对于之后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依然会有促进作用。 

而今年哈勃也开始显露出了在汽车领域的野心,接连在智能汽车相关产业链中落子。除了上述提到的两个项目,其实华为早在2019年投资的深思考,也被认为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之一。 

从公司壁垒来讲,前沿技术是小米和华为都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甚至会决定其在行业竞争中的成败,因此两家公司也目光一致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前瞻性技术领域。

市场资深人士曾经表示,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作为产业基金,其作用是雷军链接外部高新技术的一个窗口。产业基金主要与集团主业产生强协同效应,投资方向也以围绕集团主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为主。

也有分析认为,哈勃投资布局在兼顾现有供应链以及前瞻性技术的同时,通过投资补强短板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供应上的压力,与华为的业务形成互补和协同。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哈勃投资可能会涉及更多的“前沿领域”,更多产业链上的新技术公司可能会进入哈勃投资的视线。

需要指出的是,某种程度上,哈勃的投资布局越来越趋近小米式的生态链投资,即用财务投资的手法做战略投资,赚钱加产业,双轮驱动。

小米偏爱早期,华为喜欢猎奇

虽然两家在选择标的时会有重合,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各有风格。

资料显示,在小米的对外投资中,小米科技和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是最重要的两只脚。其中小米科技主要是围绕新消费领域,意在打造小米的生态链体系,比如9号平衡车、紫米、华米等企业。

而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更多的是聚焦于硬科技,像是半导体、半导体器件、雷达激光、无线通信、传感器等,为的是完善小米自己的供应链等。

而哈勃的投资,与长江小米产业基金类似,更多的也是聚焦于硬科技,以半导体为主,覆盖多个细分领域。

为了更好的对比两家的投资风格,我们截取了哈勃成立后到现在的时间点。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成立于2019年4月的哈勃投资,目前已经出手了75次,投资了73家公司,累计投资金额达12.36亿元,这73家公司中,已经有8家公司上市成功,为华为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其中最高一笔的退出回报率高达247倍。

此外,作为除了卫蓝新能源外另一家让哈勃投资两次出手的企业——杰华特微电子目前已在科创板提交了IPO申请,该公司为电源管理芯片企业,曾在2019年和2021年先后获得了哈勃投资的投资。

从投资节奏来看,哈勃投资在2021年出手最为频繁,共投出了40个项目,甚至被认为是“一周一出手”,相比来看,哈勃今年的投资动作比较谨慎,截至5月中旬,仅投出了6个项目,按照这样的频率,今年的投资项目数甚至会低于2020年的20个。

而这六个项目也比较分散,分别是与小米再次一起下注的卫蓝新能源,隐形吸金赛道光芯片领域的微元光子,今年备受投资圈追捧的电池材料厂商中科海钠,虚拟现实领域的亘星智能,独家投资的半导体行业新秀特思迪以及物联网系统厂商深圳开鸿。

不难看出,哈勃在今年的布局还是聚焦在前沿技术上。

在投资轮次上,其中A轮融资为15笔,B轮和C轮的融资事件各有10笔,战略融资的项目数有9笔。

关于投资,华为一直遵循着《华为基本法》的投资战略部署,其中第三十七条规定:“我们中短期的投资战略仍坚持产品投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迅速增强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和管理能力。我们在制定重大投资决策时,不一定追逐今天的高利润项目,同时要关注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和新产品的成长机会。我们不从事任何分散公司资源和高层管理精力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

也正是如此,我们发现在哈勃的投资项目中,有14家企业只接受了哈勃单独的投资,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哈勃投资强势的一面。

包括半导体表面加工设备生产商特思迪,特微型轴承研发商山口精工,半导体气体制造设备研发商晶拓半导体等,这之中有成立一两年的初创企业,也有成立十余年的隐形小巨头。

再反观小米,与华为相比,小米系的投资领域似乎更为宽广。在这里,我们将主要分析与哈勃投资重合较多的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比哈勃成立时间早两年,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该基金已经累计出手121次,投资了105家企业,累计投资金额达67.66亿元,相比哈勃来说,可谓出手阔绰,投后上市企业有16家。

具体地,在2020年和2021年,其投资动作比较密集,投资项目数分别为45个和46个。与哈勃类似,今年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也比较谨慎,至今只投出了9个项目。

雷军曾说过,业务爱好是天使投资。相对地,小米系比较偏爱早期项目,其中A轮项目数为22个,B轮项目数为20个,再之后,就是战略融资项目18个。

此外,在2021年,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所投资的46家公司当中,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有24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11家,手机相关的只有3家,其余则为光伏和人工智能企业。

另外,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对多家公司尤其看好,进行了至少两轮的投资。

具体来看,国产车规级MCU公司云图半导体在2021年完成了四轮融资,分别是天使轮、Pre-A轮、Pre-A+轮和A轮,出于对公司的看好,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分别天使轮、Pre-A轮和A轮出手投资。

另一家汽车控制器芯片研发商旗芯微半导体也在2021年9月到12月,先后获得了小米系的两次注资。

2021年7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参与了黑芝麻智能的战略融资以及几何伙伴的Pre-A+轮,随后在9月份再次参与了两家公司的的C轮融资和战略融资。

此外,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还参与了芯德半导体的A轮、A+轮的融资、瓴盛科技A轮融资和战略融资以及瞻芯电子A轮和A+轮的融资。 

当然,不管是对于华为还是对于小米,投资都只是产业链的延伸,这是最基本的逻辑。在共同点上,两者都是集中在早期和战略投资的项目上。 

跟投华为小米,还有机会吗?

在投资领域没有人能否认CVC前瞻的眼光和胆识,而他们的动作也被视为是行业的风向标。

红杉中国沈南鹏也曾提到:“在智能时代,好的资本一定不是纯金融投资者,而是战略投资人,最好的投资人应该是懂产业的投资人。” 

也正是相信小米和华为的眼光,所以一些被他们投过的项目会引来无数关注,甚至估值的上涨。更为形象地,被小米华为选中,似乎成了一种天然的品牌背书。 

比较明显的是,哈勃在2019年最先投出的几个项目,比如天岳先进和鲲游光电。

2019年8月,哈勃投资向天岳先进投资了1.1亿元,持有后者10%的股份,此时天岳先进的估值为10亿元。华为的入局,很快让天岳先进在一级市场引起关注,估值开始疯涨。

华为投资四个月之后,天岳先进又进行了规模达3.5亿元的新一轮融资,三家机构入场,这次投前估值涨到了18亿元。一年后,天岳先进来到了上市前,这时,天岳先进总估值达到了101亿元,这比一年前的估值整整涨了10倍。 

无独有偶。2019年底,鲲游光电宣布完成Pre-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哈勃投资与临港科创投的共同注资。

一年后,鲲游光电宣布新一轮2亿元B轮融资,融资金额直接翻倍,更是引来了愉悦资本、招银国际资本、元禾辰坤参与,昆仲资本、临港智兆、华登国际、中科创星、元璟资本、晨晖创投等悉数跟投。 

随后,在2021年,鲲游光电又完成近4亿B+轮融资,其中不乏中信正业信业产业基金、云锋基金、浦东科创集团海望资本、建信投资、明势资本、源码资本、碧桂园核心联盟企业盈睿资本等明星机构的跟投。 

可见,华为投资的企业中,不少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融资份额非常抢手,国家大基金、红杉、元禾等不同背景的顶级VC/PE扎堆。比如,华为2020年9月份投资的芯视界微电子,在12月又拿到了红杉资本的投资。 

另外,小米与哈勃共同投资的纵慧芯光同样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在2020年先后获得了哈勃和小米的投资后,纵慧芯光在2021年宣布完成数亿元C3轮融资,并吸引了武岳峰资本、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CPE源峰、高榕资本等跟投。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卫蓝新能源,其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到了50亿,大涨800%。 

不过小米和哈勃在选择标的上,也不全是成功案例。

 比如近期刚刚上市的国内PA模组龙头厂商唯捷创芯,上市首日大跌36%,并成为了今年以来新股首日最高跌幅,同样也是科创板开板以来新股首日最高跌幅,市值蒸发96亿。 

外界分析称,这家公司在公司尚不具备5G射频芯片架构完整能力,且营收增长过度依赖大客户,与国际大厂相比,研发人员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链参与度相对不足,产品类型、应用领域丰富度也相对不足。 

诚然,在高门槛的技术领域,并不是每个投资人都能迅速看清初创公司的价值,而小米和哈勃又都倾向早期投资,所以其投资动向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但跟投的机构也应该想清楚的是,自己能否接受被明星CVC投后,项目的估值上涨,项目前景的不确定性,说到底,还是信任与算账的问题。(文/张雪,来源/投中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