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毅资本2020年举办的数字医疗峰会上,杨瑞荣提出“2020年是数字化重构传统医疗的元年“的观点
2022年,远毅资本对数字医疗的判断更进了一步,他向投中网表示:“医疗产业只有进行数字化才有新增量。”
深耕数字医疗六年多,远毅资本当初“用数字化重新解构中国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梦想如今正在加速实现。杨瑞荣表示,过去两三年之内数字医疗的发展,“比我们过去想象的还要快得多”。
人人都在谈数字医疗
六七年前远毅资本开始有意的把投资范围聚焦到数字医疗这一细分赛道上,这是一个有些大胆的决定。在医疗这个大赛道上,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才是主流,数字医疗则是一个让大家挠头的新概念。杨瑞荣曾经开玩笑:“我们投的项目多少有点‘另类’。”
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面的新变化,传统医疗产业受到一系列的冲击,数字医疗开始显山露水。杨瑞荣给出了一组数据,仅在药品流通领域,过去5年传统渠道的销售额平均仅有1%-2%的年增速,最近两年甚至是负增长。而与此同时,互联网电商及DTP渠道的药品销售额年增速则高达20%-30%。
此消彼长之下,趋势已经明朗:医疗的数字化势不可挡。杨瑞荣认为,数字医疗目前在整个医疗产业中的占比可能还不到5%,但未来几年将达到30%到50%。因此,对远毅资本来说,把投资方向聚焦为数字医疗,这已经是一个足够巨大的赛道了。
在美国,过去十年间数字医疗产业的规模爆发了十倍,整个赛道2021年的风险投资金额高达近三百亿美金。而在中国,杨瑞荣的判断是数字医疗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
多年关注中国的数字医疗产业,杨瑞荣最近有了一个明显的感受:如果说过去所谓数字医疗主要是外部力量在试图用数字技术颠覆、改造医疗行业,现在则是医疗行业的内部力量主动想用数字化的手段改变自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医院态度的变化,医院是医疗产业的核心环节,也是一直以来最难攻破的一环。但杨瑞荣发现,现在顶级医院们在极其强烈的寻找数字化解决方案,进行精细管理。在药企方面,从传统的大规模销售团队转向数字化的销售渠道已经是共识。医疗器械厂商们则在想办法通过数字化手段与病患互动,一方面抓住销售的入口,同时加强售后管理。
杨瑞荣表示:“现在你会看到这个行业所有最核心的从业人群,医生、医院、器械厂商、药厂,他们都在谈论数字化,这是跟5年前完全不一样的。”
新增量从哪里来
2022年4月21日,远毅资本举办了新一届的数字健康高峰论坛,这次设定的主题是“寻找新增量”。
这个主题相当的应景。当下医疗产业正处在众所周知的大变局之中,地缘竞争、新冠疫情、资本市场波动等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带量采购、DRG/DIP造成了医疗价值链的重构,这倒逼了从药企、医疗器械企业到医院、医生的所有医疗产业从业者们去寻找“新增量”。
而“新增量”要从哪里来?杨瑞荣的答案还是“数字化”。在这次论坛的演讲中,杨瑞荣列举了数字化带来的三大新增量。
首先是全新供给。伴随着基础科研的不断积累和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新技术、新服务和新支付也正在解决市场过往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第二个增长是场景迁移,这包括医疗场景从医院内转向医院外,从中心化模式转向去中心化模式,从线下转向线上。
第三是精细管理。杨瑞荣认为,医疗健康领域过往的管理方式是“游牧型”的,通过不断开辟新市场来获得增量;现在则正在转变为“农耕型”,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进行精细化管理。
纯谈理论有些抽象,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远毅资本投资了一家名为明度智云的企业,最近一年业绩爆发式增长。这是一家做医疗行业数字孪生平台的公司。近两年,药厂对生产过程数字化、医院对HRP(相当于医院版的ERP)的接受度明显提高,其原因就是对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杨瑞荣表示,一般的服务业、制造业企业对精细化运营管理非常重视,会使用各种数字化的工具和手段。而在医疗行业,无论是药厂、器械厂还是医院,过去在管理上都相对粗放,因为它们并不需要通过精细管理赚钱。但在新形势下,它们迫切需要提高运营和精细化管理能力。
再举一个关于场景迁移的例子。远毅资本还有一家被投企业叫哈瑞特,它帮助医院做心脏支架手术后的病人院外管理工具。大手术的术后管理一直是一大医疗痛点,过去的手段非常原始,一名医生可能同时要加一二十个病人的微信,几乎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充分的管理。而哈瑞特则通过数字化手段,借助一些可穿戴设备的持续监测,大大提高了医生进行术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大大减少了手术后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过去三年里哈瑞特跟华西医院进行了长期合作,三年时间哈瑞特帮助管理了超过3000名病人,在两个关键指标上效果斐然。首先是再入院率,从10%将至2%;另一个指标是术后一年内的死亡率,从5%降到了1%。
这样的成绩无疑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数字医疗正在展现出非常巨大的改善医疗资源供给、造福社会的潜力。
随着数字医疗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很多困扰中国医疗服务的瓶颈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例如医疗资源的不平衡问题,现在的医保支付能力并不足以让所有人都能够“有病就去医院看”,各地的医保系统、医院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场景迁移,可以把相当一部分医疗服务从院内转移到院外,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在当前医疗赛道整体转冷的情况下,数字医疗反而异军突起。整个医疗行业,无论作为支付方的政府、保险公司,还是药企、医疗器械企业、医院,其实都在期待数字医疗能够提供创新性的方案,解决当下面临的诸多问题。
数字医疗正在逆势崛起
在数字医疗赛道深耕六七年之后,杨瑞荣开始逐渐感到这个赛道慢慢开始热起来了。杨瑞荣回忆,远毅资本第一次办数字医疗峰会的时候,参与人数只有500余人,而今年线上的峰会则有3000多人参加。
远毅资本关注的阶段是早期,90%的项目都是在A轮或A轮以前投资的。到现在,已经有一批项目开始跑出来了,百倍回报的项目已经出现。
AI医疗公司数坤科技此前已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远毅资本是在2017年数坤科技刚刚成立,整个公司还只有两位创始人、一份商业计划书的时候投资它的。如今数坤科技是在整个AI影像领域全球领先的公司,在心血管、脑科、肝脏等科目都拿到了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并且已经在美国、欧盟做认证。在全球范围内,数坤科技的产品在医院内的装机量是同类产品中最多的。
另一个“出圈”的项目是镁信健康,它联合各地政府推出的“惠民保”已经在全国六十余个城市运营,颠覆了传统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远毅资本在2018年投资了镁信健康的天使轮,而在最近一轮融资中,镁信健康获得了博裕资本、礼来亚洲、中金公司等机构投资,估值已经超过了100亿。
虽然数字医疗赛道已经跑出了一批头部公司、明星公司,但杨瑞荣认为,这个赛道整体而言依然处在爆发的早期。尤其是与过去两年大热的创新药等赛道相比,数字医疗赛道的“资本内卷”还远没有那么激烈。
杨瑞荣表示,美国的数字医疗大概从10年前开始起步,最近几年社会大众开始关注它,而在资本市场的爆发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数字医疗真正在中国在资本市场爆发,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远毅资本的核心逻辑,依然是沿着在两年前就提出的“触达、支付和效率”三大方向,去寻找更多能解决医疗产业底层需求的企业。当下一级市场寒风瑟瑟,不少投资人喊“冬天来了”,但远毅资本并没有要放慢节奏的意思。在这轮上海疫情期间,杨瑞荣也被封控在上海。他告诉投中网,在隔离期间,他已经签了三十多张打款通知单了。(文/陶辉东,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