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之下,创业者该做好哪些工作?
作者丨沈三
编辑丨信陵
图源丨摄图网
昨天,两条新闻刷爆朋友圈。
一条是著名投资人朱啸虎的朋友圈信息。
朱啸虎在转发信息时称,清零会持续到明年初。
针对相关的消息源,外交部发言人做了回应,称中方始终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效果。
但无论如何,朱啸虎转发的信息令人忧虑。
另一条是关于张文宏领衔的一项研究,结论与大众的切身感受相符。
6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发表了对3万多名上海疫情期间入院新冠患者的病情数据研究成果。
研究显示:3万多人中仅有22人患有重症,即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概率为0.065%。
两则新闻,传递的信息不同,外界的解读也大相径庭。但对于企业者来说,他们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积极应对,做最坏的打算。
事实上,创业企业的压力不仅来自已持续3年的新冠。
美国加息开启的新一轮经济周期,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以及中美之间持续数年的贸易摩擦,与新冠相叠加,对经济,尤其是众多创业企业的压力都是空前的。
压力之下,创业者,该做好哪些工作,才能顺利度过难关?
就此,创业邦记者采访了哈佛中心(上海)原董事总经理黄晶生和君联资本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建庆。
以下,是他们给出的建议。
到2024年还融不到钱怎么办?
王建庆从企业经营层面,给出了压力应对建议。
她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已经是经济学家的高度共识,创业者应该做好最坏的准备,比如:到2024年还融不到钱怎么办?
对此,王建庆给出了三条建议:
首先是公司策略要立足于“保根本、能发展”。
创业者此时需要明白,最终让企业生存下去的能力是什么?这是根本,而不是去抓机会。因为我们不知道严峻的经济形势还会持续多久。
对此,她建议创业者不妨做一个最坏的准备,算算公司烧钱的速度,看看账上还有多少钱。在确保能生存之后,再考虑发展。
第二,不要简单地降本,而是要在战略上收缩。
裁员?她认为:这个部门裁两人,那个部门减两人,不是可行的方法。裁撤,一定是对业务板块的裁撤。
同时,投入要有选择性,比如,将资源聚焦到能够产生现金流的地方,聚焦到产生硬价值的地方——也就是聚焦到公司的核心价值上。
第三,基于以上两个大原则,要对公司业务进行全面盘点。
她说,公司最核心管理层,可以复盘、盘点一起做,复盘回顾所有过程,盘点看公司还有什么财产。
如此,可以对万不得已时公司业务的取舍取得共识——这就是底线思维,虽然最终你可能未必需要进行取舍。
对此,她着重强调了共识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共识,业务需要进行取舍的时候,一是团队可能会有分裂的危险,二是业务变动不到位。
有了上述动作,核心团队达成了高度共识,再去赢得董事会的支持,就可以把未来的被动变为主动。
创业者需要一个心灵伙伴!
黄晶生的建议则从创业者自身出发。
他认为,压力之下,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对创业者非常重要。
身体方面,他建议创业者要动起来,“把锻炼身体上升到跟工作一样的高度”。
因为创业者是公司的灵魂,如果身体垮了,公司恐怕离垮也不远了。此外,身体也会影响思维方式和情绪。
专门去健身房,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并不现实。对此,黄晶生建议可以将工作和锻炼相结合。
比如,上下班通勤时,可以各步行半小时;
再比如,两人谈事时,可以在公司周围边散步边聊——当然,更便捷的方式,是花一点投资人的钱,在办公室装两台走路机。
身体之外,是心理的健康。
创业者,基本都是孤独的。因此,黄晶生建议,任何一个创业者,都需要有人际关系的支撑体系,要有一个心灵伙伴!
他认为:“创始人之间,尤其是不同行业的创始人,发展阶段比较类似的,很有可能成为心灵伙伴。”
同时,还有那些没有投资你的投资人,因为没有利益纠葛,反而可能深入交流,成为朋友。
此外,他建议,当创始人脑子非常乱、心里也乱的时候,做一点简单的动作,比如冥想、瑜伽,或者只是片刻的凝视,看看宠物的眼睛,都是非常有用的。
创业者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即使创业失败,但是从中学到的东西,能够让你下一次创业,变得更加有智慧。
如此,当你面对巨大压力时,可以更从容、坦然。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