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IPO(微信:zhitongIPO
)北京】6月28日报道
根据港交所消息,昨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卫龙”)已通过上市聆讯,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这已是卫龙第三次冲刺港交所。去年,卫龙就两次提交招股书,并于11月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按照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申请企业递表时间超过6个月未获批,其招股书就自动失效。今年5月卫龙的上市申请材料再次失效,其不得不再度提交招股材料。
此次卫龙IPO拟定募资规模约为5亿美元,这一数字比2021年下半年10亿美元的募资计划有所减少。
根据最新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分别实现总收入33.85亿元、41.20亿元以及4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1%。同期,卫龙分别实现期内利润6.58亿元、8.19亿元以及8.27亿元。2021年,净利润增幅只有近1%。
招股书还显示,2021年卫龙的净利润率为17.2%,低于2019和2020年的19.4%、19.9%,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大幅上涨,前者占收入比重从上年同期的9%增至10.84%,后者从4.9%增至7.5%。
除此之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影响了卫龙的毛利,2021年卫龙毛利率为37.1%,2020年则为38%。毛利率下滑主要受为卫龙贡献收入大头的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所拖累,该类产品的原材料大豆油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
卫龙在招股书中解释称,2018年,国内大豆油的价格为5.7元/千克,2021年大豆油价格上涨至9.6元/千克,涨幅明显。公司称,这是由于同期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在不断上涨所致。相比之下,面粉的平均批发价格在过去五年之间保持相对平稳。
由于成本上涨的压力,今年4月卫龙宣布涨价。根据网传的卫龙美味调价通知函,由于原材料不断上涨,公司决定对部分产品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应调整,并将于2022年4月18日起执行新价格。
创业初期,得益于创始人刘卫平过去吃苦耐劳的底色,让卫龙辣条在一众小作坊中生存下来。刘卫平也因为足够专注,在辣条行业一做就是二十二年,即使遇到行业低谷期,刘卫平也没有放弃辣条。
但当企业越做越大,刘卫平的专一反而成为了卫龙的隐忧。
由于辣条技术门槛低、可替代性强,如今,争抢辣条生意的企业越来越多。良品铺子推出主打创意有趣的口红辣条;三只松鼠推出“一米长的辣条”;盐津铺子则推出 “小新王子”辣条品牌,主打原材料融入粗粮更加健康,2020年营收已经达到了5043万元。
和这些多元化的零食企业相比,卫龙产品线则显得更单薄。
目前,卫龙主要产品包括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与其他产品,其中调味面制品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辣条。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辣条收入分别达24.75亿元、26.90亿元、29.18亿元,占总收入的73.1%、65.3%、60.8%。
可见,即使卫龙一直在做多元化产品突破,推出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但市场对卫龙认可度最高的仍然是辣条系列,辣条也支撑了卫龙超过60%的营收。
而如今,辣条重油重盐重辣的特点与普遍追求健康化、低糖化的消费趋势也相悖。
登陆资本市场后,卫龙能讲出新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