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0%企业获下一轮融资,普华资本蒋纯的硬科技“投早”逻辑

创业
2022
07/04
18:40
亚设网
分享

【猎云网(微信:ilieyun

超90%企业获下一轮融资,普华资本蒋纯的硬科技“投早”逻辑

)上海】7月4日报道(文/孙媛)

前言:经过长期探索和技术积累,硬科技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创业者的涌入和资本布局,助力硬科技各细分赛道加速发展,催生硬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作为科技创投媒体,猎云网推出硬科技投资人系列专访,和投资人一起深入探讨硬科技可深耕的空间,为读者带来最前沿、犀利的硬科技产业观点。

从接触项目到最后投资都没见过创业团队,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远程投资决策,却在2022年成为了现实。

“今年破例通过这种方式投资了四五个项目。投资不能因为疫情就一直拖下去,投资人的时间非常宝贵,如果去了某地被隔离7天回来再隔离7天,一个项目花费1个月作为代价就为了接触团队,太费时耗力。”

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蒋纯坦言,虽然投资进度跟往年差不多,但疫情会让人被迫选择冒险和创新的方式。

作为普华资本硬科技团队的负责人,蒋纯并非是硬科技赛道的“传统派”。

从计算机博士到国企高管、文化传媒投资人,再到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蒋纯不仅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国企高管到科技投资人的角色蜕变,更是在2017年率先带领普华资本的TMT投资团队完成“硬科技”的破圈转型,主导投资了SRT软体机器人、知存科技、星河动力、中储国能、MINIEYE等项目。

其中,超90%的项目获得了下一轮融资,有10家被投企业已在上市辅导阶段,将于今年下半年至明年迎来上市爆发期。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4年,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0亿、专注中早期投资的老牌基金,硬科技无疑是普华资本当下关注的重点之一,而作为硬科技团队领头人的蒋纯更是率先看到了中国打造自己的科技基础,去开创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可能。

存量替换和科技创新下的中国硬科技机会

计算机毕业的蒋纯一直在企业担任着CTO的角色,正是有着这样的技术背景,蒋纯加入普华后和团队一起从TMT投资转型到科技投资。

彼时,业内非常多的投资团队都在从TMT转型做消费、医疗,但到硬科技的少之又少,对于蒋纯来说,这不仅是投资圈子的一次换血,更需要不断的学习。

“有技术背景和能投资是两回事,计算机背景对于后来投资半导体、先进制造、新能源、航天没有太多关联,投资硬科技就成为了一个持续学习、迭代知识体系、转型的过程。”

脱离原先的圈子迈入全新的领域,意味着知识体系的全面替换,是一个冒着极大风险的转型动作,但当时的蒋纯意识到,互联网创新已经面临衰竭,无论是O2O还是P2P,资本投资越多,但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却越来越弱,甚至还出现金钱游戏的内卷,推动行业进步的效率开始逐渐走低。

而科技和应用就好似历史的轮回,当科技大进步之后,就会创造一个新的空间,需要很多应用去填补,打造新的社会上层建筑生产力。

“基于西方国家信息化革命的技术基础,中国互联网革命颠覆了很多传统产业,但是带来的红利也所剩无几。下一波革命需要更多的技术去打开新的时代,中国也需要打造自己的科技基础去开创下一个应用的黄金时代。”

蒋纯看到,在特殊国际形势下面,中国正在迎来一个科技自立自强的机会,一是存量替代,二是科技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随着中国逐渐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新一代计算、新一代存储等创新机会不需要考虑被全球巨头碾压,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市场都大有可为;此时,拥有较高技术壁垒,保持领先的硬科技创企就有可能在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下,在机会来临之时抢占红利。

而这,就是中国硬科技发展的机会。

7个方向齐头并进,投准前沿科技的应用领域

在投资硬科技上,蒋纯认为,只讲研发不讲应用的科技没有意义,普华投资的方向就是未来科技的源头。

所以迄今为止,蒋纯的投资图谱也一直围绕硬技术为支点,在传统行业数字化、半导体、先进制造、自动驾驶、传感器、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进行押注。

超90%企业获下一轮融资,普华资本蒋纯的硬科技“投早”逻辑

在半导体领域,蒋纯目前已投资知存科技、苹芯科技、中科本原、灵动微电子、泰矽微等十余家企业,投资企业数量达19家,其中多家企业于去年下半年密集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在蒋纯看来,半导体是数字化的根基,中国用了全球一半的芯片,但自主生产大概仅占几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中国想要成为全球的主要角色,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这需要把基础产业半导体做起来,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一个存量替代的市场。

“面对世界格局的激烈变化,美国的高端技术封锁与随之而来的逆全球化挑战,我们需要进行新的技术探索与突破,用换道的方式绕过技术封锁。而在逆全球化趋势之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反而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甚至将会超越摩尔定律。”

蒋纯表示,半导体投资出现了从最上游材料到最下游的应用,上下游全面打通的投资趋势,这里面有两个投资方向,一是传统替代,例如灵动微电子、泰矽微等企业,二是换道超车的新科技,譬如存算一体的知存科技、苹芯科技,目前已成为赛道的领头羊。

与此同时,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和先进制造也是普华硬科技重点关注方向之二。

前者,即在数字化基础上提升各个行业的效率。蒋纯认为,互联网数字化是纯线上数字化,但接下来的数字化其实是线上线下相结合,重点是把线下的事物更好地数字化后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譬如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

而先进制造的改善则是从材料工艺、机器人等入手,把整个行业做彻底的颠覆。

去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打造了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阵地。为助力被投拟上市企业把握资本市场最新政策动向,抓住北交所成立带来的重大改革机遇,普华资本携12家被投拟上市公司走进北交所。

蒋纯认为,北交所将尤其有利于支持优质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 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极佳的历史机遇。

“专精特新”、“小巨头”的热度提升自然也引起了投资界的关心。

蒋纯在2017年天使轮投资的SRT软体机器人作为国内首家研发量产柔性夹爪的公司,成为央视新闻联播在介绍“专精特新”企业概念时,举的唯一案例。更是于今年5月完成亿元级人民币投资,将面向全球各行业客户提供多种品类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解决方案。

此外,新能源和航空航天作为新兴的风口,亦成为普华布局的重点。

在蒋纯看来,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风光电将成为中国能源革命供给侧的主要方向,中国电网结构将产生根本变化。中国的“3060目标”之下,供给端的发电量不可控与需求端的民众用电量不可控,也将推动开发新的储能方式。

而蒋纯投资的中储国能,就是致力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及应用推广,目前正在河北张家口建设1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在航空航天领域,蒋纯更是率先关注到其运用高新技术的特点,可以作为硬科技新技术的早期试验田,以低成本的方式跟上全球竞争的节奏,推动中国的民营航天发展。

截至目前,其已投资公司包括从事商业火箭发射业务的星河动力、从事卫星研发与发射的长光卫星等。其中,星河动力已连续成功发射两次,正在筹划第三次发射。

在5年的硬科技投资历程下,普华已经打造出一套投资体系和图谱。为了能尽量投出赛道中最好的企业并助力其成长,蒋纯坦言,普华较少会在一个赛道上投两家,以便能让被投企业在上下游生态组织下建立体系,形成互相协同的生态。

超90%企业获下一轮融资,普华资本蒋纯的硬科技“投早”逻辑

“我认为像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至少会持续5年以上,普华会在这些赛道上持续投入,加强整个投资生态的完整性,同时也希望在国家政策红利之下,推动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

从天使到IPO,硬科技投早三要素“趋势、赛道、人”

在蒋纯的投资逻辑中,投资就要讲“天时地利人和”。

“普华有一句话叫做‘从天使到IPO’,意味着虽然是天使阶段投入,但希望能陪企业走到IPO,投早就是做好长远打算。”

这其中,长远打算包括了三个方面:中长期趋势、好团队以及资源能力。

“赛道比人重要,趋势比人强。”在蒋纯看来,行业趋势首先要保证投资的是中长期趋势,至少在企业上市之前这个趋势不会停下来,而不是短期炒作。“优秀的创业者要学会利用时代的力量,迎天时而动。”

这其中,国家经济体制决定了国家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引领作用,也是投资的一大参考。

“我们在投资时,会首先看产业发展的自然逻辑;其次看国家政策是否对产业发展有利。当然项目最好是既符合产业和科技发展本身的逻辑,又正好处在国家希望产业发展的时候。但投资早期就是需要看长期发展趋势,结合国家政策对行业的促进作用,去判断投资价值。”

以中储国能的投资为例,蒋纯布局是从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逻辑考虑,新能源趋势之下储能会有需求,而当时3060碳综合碳达峰政策还未出。现在在国家产业政策的东风下,压缩空气储能已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新型的储能技术,整个赛道已展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二是看人和团队,在科技圈,人和团队必须是和技术成果相结合,既要懂研发,更要懂运营。”

蒋纯强调,如果一个硬科技团队只有研发没有市场,则会造成CTO权力过大、企业结构和文化的不平衡,纯研发导向的公司也很难快速转向市场导向。且其他高管的“闲置”也会造成更多的内部矛盾,这就意味着团队发展的节奏很重要,不能让研发耗时太久,给企业带来潜移默化的风险和影响。

这意味着创业团队要在技术、运营、工程、战略上搭配合理,这样才能积累经验和人脉资源,足以应对复杂局势。

“第三就是外界的资源能力,需要更好地跟上下游协同。有一些科技项目的发展不得不依靠一些政府、大企业的力量去推动,能够协调好政府、大企业的资源,切入进去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作为硬科技的早期投资人,这5年蒋纯通过陪伴创业者,也逐渐脱离投资的理想化状态,跟着创业团队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体验了从研发到落地的一路艰辛。

以SRT软体机器人为例,项目本身是一个类似“大白”这样梦幻的高科技产品,但后期的商业化途径一波三折。

“在互联网的投资思维下,我认为这样代替人手的软夹爪可以很好地应用在无人零售里面,譬如抓蛋挞、水果、海鲜。”未曾想,无人零售的风口转瞬即逝,于是团队又转向工业,切入富士康的生产线,当时为新一代的iPhone提供独特的高效生产线方案。

但是由于贸易战来临,富士康产能迁移到东南亚,这条商业化变现途径又遇到很大困难。公司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浙江永康的保温杯行业,却未料工厂内大量的用油环境,导致软体夹爪变性,从而需要进一步改善配方工艺。

“其实国内做软夹爪实验性产品的团队还是有一些的。但真正到落地环节,就有从耐用性到对生产环境的适配性等非常多的问题,如果做的不到位,工厂替换零部件就需要暂停流水线,造成损失,让客户企业望而生畏。像软体机器人公司这样一个工业化的产品是很难的。”

蒋纯坦言,对硬科技创业者来说,从研发到落地就是一个漫长的打怪升级过程。“首先要能忍,还要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去支撑,用技术的方式去解决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才把一个实验室里高大上的项目变成一个有商业化规模的企业。这其中体现的就是创业者的素质。”

而SRT软体机器人最后通过集成的新方向,通过软夹爪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切入来完成整体产线的集成,从而实现了大体量的应用场景。

深入产业,做懂硬科技创业者的投资人

多年来,普华资本一直坚守“深耕产业、投资未来”的理念,并凭借对产业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确立了“资本+产业”双轮驱动的基本策略,致力于投早、投新、投专、投成长。

在蒋纯看来,只有基于对行业认知的深耕,才能更好地判断未来,而懂创业者才能以更理性的状态对其发展做出更客观的预期,出现问题时,更高效地帮助他们。

“科技创业者非常希望能遇上懂行的投资人,这样才能产生共识,懂行业才能学会理解,也能够为其补足资本市场、企业规范运行的知识,以及跟政府、产业的连接资源,达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

在投后上,蒋纯有个理念,那就是“最好的投后是投好”。资方和创企良好的关系是建立在投到好项目的基础上。

“好的投后,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共同努力做好资源汇聚。但是这样的基础还是主要看投前,投到不好的项目实际很难做好投后,因为现实就是越是困难,股东间越是会因为保护各自的利益而产生各种冲突,形成合力很难。”

为了能更公正客观地做好投前、评估项目是否优质,普华硬科技的投资团队一直保持双线尽调的体系,通过财务和法务跟两边独立尽调进行核对,来规避早期项目知识产权和法律上等问题,对项目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做好决策流程的规范和效率。

在蒋纯看来,投早看的是长期趋势,当下疫情虽然会对项目的价格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于投资人的投资波动有限,对于一级市场价格坚挺、缺乏流动性的项目,依然会暂缓投资;同理,对于价格好的项目,也会及时出手。

“我们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前景,从产业和收入角度来说,下半年可能会迎来报复性的增长,包括科技型的新基建也可能会在下半年迎来爆发,熬过去的企业就需要抓住这次机会。”

蒋纯表示,当下去看市场,有两种龙头企业,一个是估值上的龙头,另一个是真正实力上的龙头,二者不一定重合。

“这个在我们投航天时候特别明显。我们投资星河动力时,其估值并不起眼,前面还有三家企业估值几十亿,但评估过后我们觉得它是技术上的龙头,并且从实力和价格来看,性价比最高。从这个角度看,资方在真正研究过产业之后,投实力上的龙头而非估值龙头,可以有效避开估值泡沫和低性价比的项目,更好地看到被市场低估的种子选手。”

据悉,至今普华资本在硬科技方向上的投资规模在几十亿元,目前天使轮和A轮项目投资占比超7成。当前普华资本还有一个工信部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投基金规模为30亿元,已对外投资10亿元,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专项基金在进行投资。

“总体来说弹药不缺、火力无限。”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