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利对魅族的收购传闻,尘埃落定。
2022 年 7 月 4 日,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官宣,持有魅族科技 79.09% 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2021年9月28日,由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
吉利为什么要收购魅族?收购魅族后要做什么?吉利出于什么考虑进军手机领域?
带着这些问题,我在昨天与魅族的新任董事长,星纪时代副董事长,沈子瑜,聊了一个小时。
在这一个小时的高密度对话,沈子瑜谈到了大量双方合作发布会中没有提到的独家内容。
想要做手机,没有比魅族更合适的收购对象
尽管在中国智能手机发展早期,魅族一直是热度最高的国产手机品牌之一,也做出了多款值得载入国产智能手机史册的优秀产品,但近几年的魅族,一直存在感极低。
手机的更新节奏无法跟上时代,市场占有率也一跌再跌,不足 1%。
当问到沈子瑜为什么吉利选择收购魅族,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我们认为,做手机我们是后来者,虽然现在可以请很多优秀的人才,集结到一起迅速形成战斗力,但是我们缺乏历史积累,同时我们对手机这个行业是有敬畏的。虽然我们是做汽车的,汽车很复杂,手机也很复杂,但是现在我们进去的话还是缺乏积累,缺乏经验,缺乏完整手机产品线的成功成熟的体系。
魅族则是天然拥有完整的体系和流程在那边。最重要的是在去年,魅族的盈利状态还不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决定收购魅族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作为企业,本质和资产都非常良好。
实际上,在宣布进军手机领域后,收购魅族科技前,星纪时代已经有了将近 1000 名员工,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集结了许多行业内非常著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这是效率极高的团队搭建速度。
而根据虎嗅在外部渠道获取的消息。目前星纪时代的团队中,有不少来自国内手机大厂的员工,星纪时代也曾向字节询价锤子的团队,但字节开出了个很高的价格,并且在被字节收购后,锤子手机团队成员流失严重,真正到字节工作的并没有多少。
所以对于星纪时代,想要在手机领域吸收人才,独立控制魅族,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魅族品牌保留,星纪时代专攻高端
即便收纳了经验丰富的手机行业人才,国产手机市场的竞争之残酷,局外人和局内人都有目共睹。
市场体量因为消费者的换季频率降低逐渐萎缩,手机产品的同质化格外严重,各家国内手机大厂的高端化尝试,也大多雷声大雨点小,旗舰产品的营销价值,明显大于实际销售获取利润的商业价值。
这样的大环境,星纪时代的高端之路,并不会特别好走。
但似乎,沈子瑜并不这么想,在获得魅族的独立控制权后,他决定用这样的策略:
我们基本上会在3,000到6,000是魅族主要的产品线,6,000到9,000主要是星纪时代的产品。
也就是说,魅族的品牌将会保留,在之后也会继续发布新机,但价格定位被放在了目前国产品牌的主流区间,而星纪时代,会做新的品牌,做全新的旗舰机型,定价也会在六千元之上。
探索高端,是近几年国内手机厂商都在尝试做的事情,但迄今为止,突破六千元定价区间的国产手机产品依然不多,其实并非国产手机品牌不想,而是太难。
五千元左右的高端手机,已经能用上目前市场更新节奏的最新硬件,无论是屏幕,还是处理器,还是摄像头,都可以达到“旗舰水准”,但定价更贵的更高端机型,对于目前的国产厂商,似乎只走通了两条路。
一条是类似于在保证高端配置的同时,在摄像头上多下功夫,并且用高端合作品牌拉高定位与溢价。
类似于华为最早与徕卡的合作,或者是小米目前与徕卡的合作,再或者是目前vivo 与蔡司,OPPO 与哈苏。但品牌合作,对产品的加成并不算多,厂商们还是需要通过自研真正在摄像头的成像素质或者拍照功能上找到能让用户明显感知的差异点。
一条路是走形态创新,做折叠屏。早期折叠屏极高的成本与售价,拉高了消费者对这类形态手机的价格预期,所以当国产手机厂商的折叠屏新机,能做到各方面均衡,价格在八九千左右,也有消费者愿意买单。但本质上,消费者买国产折叠屏,大多数还是图高性价比,并非真正认同品牌的高端感。
但似乎沈子瑜对做高端手机这个事儿,极其有信心:
这个赛道,我们当初觉得是没有办法去进入,因为这个赛道非常红海,但是有一个赛道是可以进入的,那就是6000元以上的手机。6000元到9000元,在这个赛道里全球也只有苹果和三星两家竞争者,在中国可能现在目前只有苹果一家。
大家会说这个你是不是比较疯狂,6,000、7,000、8,000、9,000,书福董事长讲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我们汽车都能卖到一百多万,为什么不能把手机卖到一万块钱,这句玩笑话其实也代表着一种勇气,所以说我们就大胆地去做。
凭什么吉利的手机值六千多?
对于如何让星纪时代的高端手机真正有高端感,沈子瑜这么看:
那么在手机这块怎么突破?有一个核心点,设计是可以主打的核心竞争力,苹果设计就非常漂亮。主要几块原因,是因为我们是工程师主导产品,而不是设计品牌主导产品。就像手机,把LOGO遮掉几乎没有人知道是哪个手机,没有任何品牌标识和设计标识。
星纪的手机,以及未来魅族的手机后面一定会有非常好的设计感,而且在材料上会有很大的优势,这是我们擅长的。因为在汽车上材料的应用加上工程上的应用,要远远大于手机,所以设计、品牌这两件事情是我们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第二,芯片、软件,包括低轨卫星所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以及眼镜、我们能够带来多终端的融合体验,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手机的设计见仁见智,与车类似,没有一辆车或者手机的设计会讨好所有人。但芯片与软件的布局,确实会成为魅族与星纪时代在未来一个非常关键的突破点。
熟悉中国智能手机发展过程的人都知道,论系统层面整活儿,搞创新,除了锤子,就是魅族,魅族的团队有足够的能力去做一套无论是审美和交互都足够优秀的好系统,但在过去几年,受制于企业发展,一直平平无奇。星纪时代的入股,给了魅族团队足够的资本。
而芯片的布局,刚好是沈子瑜的强项。
在吉利集团中,有这么一家公司,叫芯擎科技,去年成功流片了 7nm 的车规级芯片,并且现在已经成功上车。
虽然 7nm 的制程,对于目前手机领衔的消费电子领域来说,算不上先进,但对于魅族和星纪时代,集团内公司成功的芯片研发经验,极其重要。
沈子瑜说:
我们一定会自研AP,目前我们没有对外说过。
在 7nm 的芯片项目上,我们集结四百多位工程师,用30多月时间,从18年开始干,去年10月底一次性在台积电7nm EUV极紫外光成功流片。这个AP也是很复杂的,我们把CPU做到100K,GPU做到接近一个T,然后我们也是四个A76的大核,四个A55的小核,包括支持DDR5。
那么为什么做手机?因为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消费电子行业永远会跟最先进的制程打交道,因为它比较快速的迭代。我们希望做手机,能够同时加速SoC的核心研发能力。
目前星纪时代已经处在了4nm的工作中,我们规划24年下半年流片。
现在OPPO、VIVO也做,小米也做华为也做,不说汽车手机,能够成功流 7nmSoC,我们应该算一个,因为你能够在7nm上自主流片而且成功,包括点亮,品质功能很好的企业,其实是不多的。
所以说我们很有信心,未来我们星纪时代的手机,大概2025年的产品,一定用自己的AP。
确实,自研芯片对高端手机的重要性,正在逐渐被国产手机厂商重视。
苹果手机的成功,最初大家把重点放在形态与交互的创新,逐渐,开始有人认可,App Store 的开发者生态是苹果的最高壁垒,而现在,自研芯片所带来的独占功能,在拉开苹果手机与其他 Android 手机的体验差别。自研芯片所带来的灵活性,也成为了构建苹果硬件与软件生态最重要的基石。
反观国内,华为此前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对自研芯片的庞大投入。
但对于其他国产厂商,自研芯片是一块儿烫手山芋。经验少,试错成本高。研发成功的自研芯片也很难媲美现在像高通和联发科这样的成熟供应商,换了自研芯片,消费者的感知也不明显。
此前有国产手机厂商对外宣布将投入几百亿规模的成本去搞研发,但沈子瑜认为,这事儿并没有那么复杂,花钱多少,其实看经验与能力:
先进制程芯片的成本,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几百亿的成本这么高,为什么成本高?很多企业会归咎于难做,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难做?因为你很难保证一次性成功,为什么很难保证一次性成功?因为你对架构的了解和架构的设计,不足以去保证最后的质量。为什么芯擎科技能够一次性流片成功,很多友商不能够一次性成功,要三次四次,正是因为在前期架构设计上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芯擎科技当初是招募了全世界的人才来做这件事情,我们有最优秀的架构师等等,我们是集合全球人才去做这件事情,我们非常精炼,所以就能够一次性成功。如果能够把架构搞的很好,同时把前端设计搞的很好,你流片成功率就会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最后的综合成本不会很高。
就像特斯拉FSD,FSD整个投入需要九十万台车,对特斯拉来讲一年就可以,核心问题不是这个投入多大,其实投入相对是ok的,要不然苹果不会自己做,主要核心问题你到底有没有把握能够把它一次性做对。
但对于所有国内智能手机厂商,自研芯片,都是一条艰难且正确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无论从财力,还是从经验上,都对吉利的星纪时代和如今归入这个体系的魅族来说,比其他国产品牌更有希望。
不为卖手机去做手机
在与沈子瑜聊完上述内容,我个人会觉得,这位魅族科技的 80 后新任董事长虽然给出了“正确且坚定的路径”,但也许是面对媒体时不愿示弱,他好像把造手机和进入手机行业这个事情想的过于乐观了。
而另一方面,在星纪时代提供的官方文稿中,提到了大量关于 AR 眼睛的内容,似乎这家公司,想要的东西,又格外多。
沈子瑜说:
智能眼镜早于星纪时代之前我们就开始投入研究了,第一我们认为,在手机领域我们是后来者,而且手机是成熟的产品体系,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作为后来者只能勤能补拙,快速的去赶领先的人,同时我们要探索取代手机的终端。
我们认为眼镜很有可能会取代手机。因为智能眼镜它是戴在人身上,它不需要有一个动作把手机从口袋里拿出来去看,所以在这个上面它有先天优势。当然我们现在手机还面临很大的问题,因为你戴在人的身上,你的美观、重量、发热、续航,包括产生的效率、虚拟现实融合、交互都需要探索的。
对于我们来讲,这反而是巨大的机会,因为只有把人机交互彻底颠覆,你的技术才有可能彻底颠覆,如果全部围绕着触摸、双指划动,在这个圈里就那样了,你可以看到手机每家会把摄像头做的不一样,但是整个人机交互都是一样的逻辑和架构,多点触摸、划动。在这个上面是很难有大的颠覆。
我们既然作为后来者,肯定需要用颠覆的想法去探索这个事情,一个是眼镜,眼镜给用户带来更加全新的交互,我们认为这是很大的机会,包括我们的理念,我们认为技术架构是基于先进的人机交互前提下,任何技术架构如果脱离于人机架构,任何架构都是浪费的,没有意义。
眼镜我们大概用了两年的储备,而且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包括在重量、续航里程、色彩、人机交互体系,而且操作系统是我们自研。
如果让沈子瑜总结星纪时代的布局,他给出的概念,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词汇:mobility 可移动性。
也就是说,在拿到魅族的独立控制权之前,沈子瑜负责的公司,做 AR 眼睛,做汽车智能化业务,造芯片,而当人们把视线全都聚焦于星纪时代拿下魅族,究竟要造出什么样的手机时,回过头,站远点儿看,就会发现沈子渝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卖手机去造手机。而是打造一整套,围绕可移动终端的,可互联互通的智能系统。
芯片是底层基础,手机是最贴近用户的终端,车是用户出行的必备终端,眼镜是未来探索。每条业务,都有很强的关联性,以及业务层面的可复用性。
沈子瑜给我举了个很直接的例子:
4nm手机芯片出来之后晚一年,4nm汽车芯片就出来了,可能是不同的台积电制程工艺而已。
我们未来会学习苹果在M1上的策略那样,用同芯片的不同组合来构建不同的产品布局,我们一定会朝这个方向走。
手机厂商, 都在造车,上述这些从手机到智能汽车的互联互通愿景,其实国内手机厂商也都提过,但这些手机厂商,手机业务再成功,也同样要爬过造芯片和造车这两座大山。
但这些难事儿,在沈子瑜手头的公司,正是因为这些业务都在吉利集团生态圈,一家用汽车业务挣了足够利润,解决了整条通路上,最难的造车这一环节,拿下魅族的独立控制权,补上了整条业务线中,相对简单的一环。
而对于沈子瑜这名 80 后年轻领军人,正在逐渐打破汽车公司在智能化转型中的业务壁垒,留给他的,是一条艰难但明确且前途光明的奋斗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