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松资本:致力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投资机构

创业
2022
07/20
10:44
亚设网
分享

陈立光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打造出另一家大而全的大白马基金,相反,他想得最多的是要做到质疑思辨、要做到资本向善、要允许犯错误并敢于承认错误。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关他所掌舵的海松资本是将会以何种姿态呈现在大众眼前。而当回归到作为一个投资人的初心时,陈立光要的很简单,他希望海松首先必须是一家令人肃然起敬的投资机构。他认为,钱多,赚很多钱,并不一定都会受人尊敬。 

2017年底,陈立光告别连续创业者和个人LP的身份,创建以投资硬科技为核心赛道的海松资本,近5年下来,海松已成长为规模超过200多亿元的专业机构,投资了超过80家公司,DPI超过1.3,总体IRR超过34%。

至于怎样做到令人肃然起敬,如何保持惊人战绩,在投中网与陈立光聊的两个小时里,陈立光分享了他一些与众不同的方法论。

海松资本:致力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投资机构

海松资本创始人陈立光

一个不惧“从头再来”的投资故事

陈立光有定期拜访创业者的习惯。2020年7月,他带领团队例行拜访了位于北京亦庄的芯片企业集创北方,创始人张晋芳主动向海松资本抛出了数亿元投资份额的橄榄枝,估值70亿元。陈立光安排团队尽快对项目进行研究和尽调。

和许多“一刀切”的机构不同,陈立光在海松资本里面要求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投资流程,团队通过行业调研、企业分析、项目立项,经过全面尽调之后进而提交投委会决策,他自己并不具有“一票决定权”。团队跟踪了集创北方这个项目,初步认可了项目本身的优秀,但最终团队以彼时估值过高和公司当时发展不确定性等问题,在立项阶段就否决了这项投资建议。

陈立光个人没有放弃这个项目。他有自己的理由:自2008年张晋芳创立集创北方之初,二人就已熟识,从2008年到2020年,他目睹集创北方从一个半导体初创企业发展成行业龙头,虽然期间面临无数个挫折和打击、几乎崩盘,又多次涅槃,陈立光欣赏张晋芳这种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也欣赏集创北方这家具有狼性精神的企业。

“我作为投资人,看到企业家的这种韧劲和坚持,忍不住不欣赏,忍不住不关注。”陈立光说。

2021年7月在得知集创北方再次开放了融资窗口后,尽管估值已从一年前的70亿元跃升至270亿元,陈立光还是立刻促使团队再一次启动立项和尽调。经过一年的迅猛成长,集创北方已经是中国显示驱动和电源管理芯片的绝对龙头企业,这一次海松资本主动联系到集创北方,希望能够在一堆主流机构的竞争中拿到这一轮的独家领投权。

“我们向创始人坦诚承认了自己当时判断的失误,表达了自己想要重仓和领投的意愿。”对于曾经机会的错过,陈立光十分轻松,这在他看来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他倡导团队在面对错误和错过时能够持有的积极态度,“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这也是第一条关于海松资本如何与众不同的方法论:鼓励独立判断,建立严谨的纠错机制,然后敢于重仓。

“按国外的说法——Check and balance(牵制与平衡),作为一个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必须建立纠错机制,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做决策,每天都是如履薄冰,有些时候开枪可能会扣错扳机,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得给予一定的包容,因为风险无处不在。做投资,我们只能跟风险共舞,既要控制好风险,要有化解风险的机制和手段,但不能为了风险控制而不敢决策,那会导致错过更多投资的机会。”陈立光这样解释。

海松资本:致力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投资机构

海松资本拿到了该项目独家领投权,单笔投资15亿元,领导众多投资机构在去年年底完成了这一复杂的、总融资额超65亿元的交割。半年后的2022年6月30日,集创北方的IPO申请被上交所正式受理,2021年集创北方实现净利润9.32亿元,较2020年暴涨16.5倍。

独特的哑铃型投资

在近5年的发展过程里,陈立光团队摸索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投资策略:哑铃型投资,意指在对赛道内龙头企业进行后端战略投资的同时,围绕其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寻找早期优质项目;充分挖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先进技术的初创企业,撬动龙头企业为其进行全方位赋能(包括团队建设、市场拓展、行业资源对接),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因而,海松资本的投资阶段从最初的只投成长期(C轮左右),逐渐向两头发展,现以成长期后期(D+轮)的龙头企业、早期的初创企业(A,B轮)投资为主。

这两年来,海松资本先后重仓了一系列后来在市场上都非常明星的项目,包括屹唐半导体、摩尔线程、中科海纳、卫蓝新能源、地平线、黑芝麻、蜂巢能源、中欣晶圆、燧原科技、票易通、三叶草生物、信诺维、晶泰科技等一系列快速成长的具备硬核科技属性的科技和生物公司。

对于可以成功捕捉到这些明星项目的原因,陈立光表示,这正是基于海松资本团队对行业的深刻认知,“我们团队大都来自产业,有深厚的产业资源和经验,因此善于鉴别企业的产品是否真正解决了市场的痛点,而非伪需求。”

自己是最大的LP

在募资难的大环境背景下,海松资本募资并不吃力,稳定保持着一年一期基金募资的节奏,尤其是2021年6月的人民币基金一期苏州海松硬核基金。20亿元人民币的募资,海松资本在短短3个月内完成从启动、全部签约、一次性全部关帐、第一次30% call款、并开始投资,一年完成投资过半,并实现基金总体回报近2倍,IRR 150%,刷新了行业速度。

如此稳健的募资背后是海松资本另一条与众不同的打法呈现:自己是最大的LP。

事实上,自2018年正式运营以来,海松资本是从2019年底才开始对外启动募资。在此之前,海松资本用自有资金成立了美元基金一期Fund I,投资了安世半导体、奕瑞科技、地平线等知名公司。

2019年底,海松成立美元基金二期Fund II,从启动到首轮关账也只用了5个月时间。尽管是对外募资,海松资本自身的管理团队依然保持了超过50%的出资比例。

对于如此特殊的LP结构,陈立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自己是最大的LP,因此我们可以长期加持这份事业,也能够做到GP和LP利益一致。其次,我们很多LP都来自于企业家、产业方,这样我们可以搭建一个强大的生态圈、真正的深耕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陈立光曾以LP身份出资二十多亿元参与投资了中美两地超过15家专注高科技投资的知名PE、VC机构,其中不乏我们熟知的头部基金。在此之前,陈立光还是一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白手起家创办过十多家企业及跨国集团。

创过业,做过LP,现在干起了GP,陈立光感触颇深,“做投资是很辛苦的,作为一家优秀的GP必须要比LP更了解行业、看得更远,对产业拥有更超前的趋势判断,否则人家LP凭什么把钱交给你来管?”

也正是由此特殊的投资经验,陈立光极其警惕海松资本成为一家“大而全”的投资机构。当下,太多机构急功近利,追求大而全,利用资金优势造神,覆盖全赛道和全阶段,高价抢项目,而不是对行业、对企业做深入的调研,如此心态不可取。“投资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无论多顶级的投资人其能力和精力也是有边际的,不可能无所不能,更别提什么点石成金的神话,也千万别把自己捧上神坛。资本更应该担起社会责任,不要制造估值泡沫,利用资本优势和信息不对称,最终让普通的股民去买单,让普通投资者血本无归。”

陈立光更是提出一个问题,投资圈擅长搞的“击鼓传花”、“倒手”、“攒局”、“割韭菜”等各类操作是否已经成为乱象中的一部分,且很可能违背了有序竞争的原则?投资圈的底线和坚守的行业道德在哪里呢?海松资本所呼吁的还是坚决摒弃集中经营、以资金优势制造风口和估值泡沫的做法,回归初心,脚踏实地的投资到国家政策鼓励的产业中去,创造价值,真正推动中国经济良性发展。“这是每个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的责任,不仅是家国情怀,更是为我们自己创造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陈立光表示。

此外,新一代创业的话题也是海松资本关注的声音。2022年6月30日,陈立光代表海松资本向北京理工大学捐赠1000万元,用于支持母校承办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学校的其他创新工作。2010年,陈立光就曾向北理工捐赠1000万元,设立“华瑞世纪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目前社会正在经历一系列变革,陈立光认为仅仅依靠投资机构和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年轻一代、大学生们,社会发展的未来中坚力量,及早和积极地参与到当下波澜壮阔的社会大变革中去,“‘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的举行恰如其时,是一项有很使命感、很有意义的全国性活动。”

2021年的夏天,在海松资本公号一篇题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资本|一个投资人的反思》的文章末尾,有8个字刚劲有力:资本向善,任重道远。

“我们不追求管理规模要做的多大,但海松资本一定是要成为一家令人肃然起敬的投资机构。”陈立光再一次强调。(文/喜乐,来源/投中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