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资本是广州最大的国有投资机构之一,其母公司广州工控集团是广州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主力军。2020年工控资本成立之时被寄予了厚望,肩负着“助力集团打造千亿级世界500强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标杆平台”的使命。
目前来看工控资本没有辜负期待。以一个投资机构的标准来看,工控资本的业绩优异,不仅IPO项目数量多,也不乏2.5亿投资云从科技这样的大手笔。
更重要的是,工控资本还出色的完成了为集团布局新兴产业,为广州开拓重点产业链的任务。工控资本先后协助集团完成多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及龙头企业的产业并购,遍及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海洋港口装备和风电等广州制造产业链上亟需的关键领域。
在中国上万家GP当中,工控资本的属性显得颇为特殊:它既是国有资本,也是产业资本,同时也是一家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投资机构。最让人好奇的一点是,工控资本是如何完成这多重身份赋予的多重使命的?用工控资本董事长左梁话来说就是,工控资本既要“自转”,作为一家投资机构要创造回报;还要“公转”,肩负以投资推动广州工业创新的使命。
工控资本董事长左梁
当下,越来越多的国有资本进入股权投资市场,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力军之一。新形势下,国有投资机构如何取得回报和战略的双赢是一门新的学问,工控资本的经验或许值得关注。
承接百年工业基因
工控资本大厦的位置在珠江之滨,这块地原来属于广州橡胶集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44年。从这一点来看,工控资本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家流淌着中国百年工业基因的产业投资机构。
要了解工控资本,首先需要隆重介绍一下它的母公司广州工控集团。官网信息显示,广州工控集团是一艘年营收近1800亿元的工业航母,旗下包括广钢集团、万宝集团、万力集团、广智集团四家广州老牌工业国企,前面提到的广州橡胶集团即隶属万力集团旗下。广州工控集团拥有11大产业,涵盖了工程装备、材料、家电、化工等各大工业门类,旗下仅上市公司就有广日股份、山河智能、金明精机、鼎汉技术、润邦股份五家。
2020年后,广州工控集团把各成员企业内部的产业投资平台重新整合,进行“二次创业”,于是全新的工控资本应运而生。左梁向投中网表示,工控资本成立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相遇。
天时,工控资本契合当下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国策”。左梁解读道:“过去三十年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是房地产和基建,但未来30年要回到制造业、工业、硬科技上来。”
地利,依托强大的工控集团,立足广州这座中国工业名城,工控资本可以在“国有、产业、资本”三个方向大展身手。
人和,工控资本拥有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无论是项目决策还是人才激励,都向一线市场化机构看齐。工控资本建立了100%跟投的机制,并且投资团队70%以上的薪酬与业绩挂钩,这在市场化机构中也不多见。
国有资本、产业资本一般都被认为有决策不够灵活、缺乏自主性的缺点,但工控资本完全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左梁告诉投中网,工控资本成立后获得了充分的决策空间,以高度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对于单笔投资低于1亿元的项目,只要在工业主业范围内,工控资本拥有完整的决策权。
不久前工控资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如祺出行投资了5000万,仅用两周多时间就加班加点地完成了尽调和决策的全部流程。对于企业方来说,与这样一家高效的产业资本打交道无疑是件非常愉快的事。
如今工控资本的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达到220亿元,逐渐成为整个泛工业领域举足轻重的新玩家。工控资本有着业内罕见完整的“武器库”,从天使、成长期、PE期、定增再到并购都有对应的投资工具。目前工控资本旗下有轨道交通基金等行业性基金,以及混改动能基金等功能性基金,另外还有母基金、S基金,是一种“全生命周期、全垒打式”的基金策略。这源于工控资本的一个理念,强化产业轴、淡化时间轴,只要有利于产业和企业发展,工控资本要做“长期陪伴”的耐心资本。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工控资本是一家真正有底气做到“再早的项目也敢投,再大的项目也不怕投”的投资机构。
据了解,工控资本还在发起总规模1500亿、首期规模300亿的广州先进制造母基金,有望成为同类母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一只。届时,工控资本在整个制造业领域的影响力无疑将会更大。
难以模仿的成功
特殊的基因造就了不一样的工控资本。翻看工控资本的投资组合,可以看到很多一般投资机构难以复制的经典案例。
首先是非常抢眼的国企混改战绩:
2018年投资了地铁设计院,2020年深交所上市。现在它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设计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2020年底工控资本投资了南网科技,仅用了195天就登陆科创板。目前南网科技市值超过200亿,该投资账面回报近7倍。
2021年投资时代电气,是国内唯一且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具备普通组件、IGCT、IGBT和功率组件完整产业链的大功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市值近800亿,当年投资回报率超过160%。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工控资本投资的国企混改项目还有南方宇航、广钢气体、广电计量等,都取得了财务、战略上的双重成功。工控资本从国企中挖掘出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投资帮助它们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工控资本自身是国有企业,懂国企、且看好国企混改。左梁本人曾在广州国资委工作多年,他向投中网表示:“国企混改将是未来10-20年中国最大的制度性投资机会之一。”左梁认为,国企的优点是高度规范化,上市更为顺畅;但也有缺点,那就是员工激励不足。因此工控资本在参与国企混改时非常注重员工参与,像地铁设计即是与员工同时入股,员工认购了5%的股份。左梁有一句话,对于国企混改,“只要有员工激励,我们就毫不犹豫地投”。这几年的成绩单也证明了,工控资本在国企混改上成功率极高。
工控资本另一大王牌策略是并购,近两年已经协同集团完成了2家上市公司和多家非上市优质企业的并购,涉及营收超过200多亿元。并购要远比少数股权投资复杂,在海外并购是PE们的主策略之一,但在国内有能力操刀大型并购的投资机构屈指可数,而工控集团依托强大的产业实力,在泛工业领域十分活跃。
在标的选择上,特别强调为工控集团乃至整个广州市的产业布局服务,左梁将其称之为国有资本应有“公转”价值。例如鼎汉技术在广州快速形成了国内轨交电气装备龙头的集聚效应,润邦股份则实现了广州在海洋港口装备和风电产业链上的突破。
左梁表示,工控集团和工控资本的并购企业,应该是工控集团核心业务板块的核心企业,也会成为广州未来工业发展的基础企业,乃至代表中国制造去参与全球竞争。
此外,工控资本花了最大力气在并购后的赋能组合拳。首先,工控资本会依托强大产业资源,提供丰富的市场、渠道和资金等战略性资源,比如推动大湾区轨交产投集团成立,以及为被投企业进入广汽、上汽供应链牵线搭桥等;与此同时,工控集团的“卓越运营中心、数字化中心、创新中心、资本运营中心”等四大中心会全面跟进,在战略、运营等方面全面赋能被投企业;同时,特别注重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原有管理团队的企业家精神和二次创业活力。
赢在产业链
工控资本的投资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对一个产业链进行集群式的投资。工控资本要求投资团队一定要有主赛道,而不是市场上“飘着什么项目就投什么项目。”
例如新能源汽车赛道,工控资本的投资组合中遍及了汽车零部件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嘉元科技是全球最大的极薄铜箔供应商,铜箔是动力电池负极的关键材料;嘉利股份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灯具厂商之一。天海电子是做汽车高压线束、连接器的头部企业,工控资本出资1.9亿元协同集团并购后,支持它全力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特斯拉、蔚来、小鹏等电动车企的主要供应商,在一年的时间做到了营收增长50%,净利润翻倍。在用户端,工控资本刚刚投资了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探索汽车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的前沿。
左梁向投中网表示,工控资本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布局还远远没有结束,预计在这一赛道的投资不会低于100亿元。工控资本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0%以上是“非常确定的事”,它将是“未来中国最大的投资机遇”。左梁认为,在“三电”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将产生一批千亿市值的超大企业;在“三电”之外的其他零部件领域,也将成长出一大批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这样的机遇当然是不容错过的。
但工控资本选择一个投资赛道,并不仅仅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考虑的,还要契合前面提到的“公转”理念。左梁有一句话是:“广州制造业需要什么,我们投什么。”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是广州制造所需要的。广州是中国的汽车重镇,汽车产量已经连续三年居全国之首。但广州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却一直存在短板。左梁分享了一个数据,即零部件与整车的产值之比,广州不到0.4,低于正常水平。近些年广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整车方面有老牌的广汽以及新势力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有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相比之下零部件供应链的短板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这种情况下,工控资本的投资布局对整个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有了补足短板的战略价值,左梁称之为“补链”的重要战略价值。这是工控资本与一般投资机构很不一样的地方,工控资本非常关注产业链,强调投资要有主赛道,要顺着产业链进行“补链、强链、延链”。
这种“产业链”与“资本链”相结合的做法,在两头都带来了好的结果。因为有产业链,工控资本能给被投企业除了资本赋能之外的产业赋能。例如铁科智控,工控资本投资之后即获得30亿元的广州轨道交通订单。由此,被投企业能够实现跨越式的成长,进而带来资本上的超额回报。
当然,理论归理论,实际成效到底如何呢?工控资本正好有一只轨道交通行业基金已经交出了成绩单。四年前工控资本联合广州地铁、白云电气等成立了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基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金之一,设立的初衷之一就是补齐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轨道交通产业链上的短板。与汽车产业类似,大湾区是全国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却一直没有形成与之匹配的产业链。轨道交通基金成立以来已经投资了7家企业,涉及地铁的设计、减震、信号、电气化、信息化等各个环节,其中地铁设计、鼎汉技术、品高软件、九州一轨等四家企业已经上市和过会。在产业与资本两端,该基金都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
循着“产业链+资本链”的思维,工控资本近年出手70余次,在新能源、轨道交通、双碳、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等赛道的布局已经相当系统。左梁表示:“投资首先要选择一个大赛道,然后要有大的投资和大的布局,才能有大产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工控资本未来会重点投资一批年产值和营收百亿级别的企业,它们居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对于这类项目,工控资本称之为“太阳项目”,能够引领整个产业生态的发展。
有情怀的国有产业资本
背靠工控集团这艘工业航母,工控资本一成立就站在很高的起点上。与此同时工控资本也给自己提出了远高于一般投资机构的目标和要求。
对于工控资本的定位,左梁有一句总结的话:工控资本应该是一家国有背景的,专注于产业赛道的,有情怀的投资机构。具体而言,工控资本要做泛工业投资领跑者、硬科技布局先行者、专精特新开拓者以及产业生态创领者。这四条要求每一条都像一座矗立在前方的大山,从成立以来工控资本一直都在朝着它们前进。
工控资本在硬科技上的布局足够的“硬”。广州目前有两家企业上了美国的实体清单,分别是“AI视觉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和国产FPGA龙头高云半导体,两家企业都得到了工控资本的雪中送炭 。
云从科技在上市前被工控资本连投了三轮,一共投资了2.5亿元。左梁表示,虽然AI的产业化落地会有一段路,但正是这样才需要资本的鼓励和投资。
高云半导体现在已经是炙手可热的半导体独角兽,是唯一一家已经获得车规认证的中国FPGA企业,在今年5月份刚完成了8.8亿元B+轮融资。但在公司发展历史上,由于FPGA芯片研发周期极长,高云半导体曾一度陷入资金困境。而在最困难的时候,工控资本果断投资了8000万帮助它走出困境。
对于工控资本在硬科技上的角色,左梁表示:“我们一直强调,我们要成为工控集团、甚至广州市的科技瞭望塔。”
当下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才刚刚兴起,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逐渐退潮之后,更广泛的科技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如今都言必称硬科技,但每家机构所理解的硬科技并不完全一样。在左梁看来,硬科技不是简单按照行业划分,而是更强调攻克“卡脖子”环节和立足新动能驱动的高价值科技,很多传统行业也能诞生一批硬科技企业。
硬科技与另一个热词“专精特新”也不能混为一谈。左梁认为,至少在短期内“专精特新”的正确定位应该是更偏向“小而美”的企业。对于“专精特新”项目,工控资本的做法是依托广州工控11大产业、超200个高水平研发机构和近千万平方米工业土地资源,构建了“场景、研发、金融、空间”四位一体的孵化体系,希望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向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蜕变。
2022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大变天,股权投资市场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左梁表示,工控资本内部已经开了不下十场的研讨会,针对不同的行业,研究不同的应对策略,弱化宏观和行业热点决策影响因子,提高了企业产业、战略、商业模式等微观层面的影响因子,更加“优中选优”,“只有守住成长性和价值创造这两条底线,投资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而长期来看,左梁认为,寒冬也不完全只有消极的一面,能够帮助一家企业更好的看清自己,也能够帮助投资机构去修正对项目的认知和估值预期,疫情下的镜像效应,可以让机构和企业都回归理性、认清自己。工控资本是一家投资机构,但要变得更像“企业家”,对价值创造抱有长远的眼光。(文/陶辉东,来源/投中网)